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06-05
    特邀专题:肾上腺肿瘤的发病机制
    肾上腺肿瘤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童安莉
    2024, 44(6):  741-741.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741
    摘要 ( 87 )   PDF (698KB) ( 1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免疫微环境
    周玥, 童安莉
    2024, 44(6):  742-747.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742
    摘要 ( 58 )   PDF (820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s)是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遗传易感性高,其中SDHx突变为主的假性缺氧型肿瘤恶性潜能大。约10%~17%的PPGLs肿瘤会发生转移,转移性PPGLs缺乏有效的治疗,预后差。免疫微环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能够预测患者预后及其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反应。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初步描绘了PPGLs免疫图谱。本文主要就PPGLs免疫微环境中各类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基因背景及肿瘤转移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更好地理解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并为转移性PPGLs患者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肾上腺皮质癌基因及分子机制
    刘晶华, 卢琳
    2024, 44(6):  748-752.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748
    摘要 ( 63 )   PDF (792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上腺皮质癌(ACC)是一种罕见的肿瘤,部分可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的功能,其整体预后不良,尤其是对于难以手术切除的转移ACC患者,临床诊治存在挑战。现有研究表明ACC发病机制复杂,在肾上腺皮质生发及稳态维持中的分子水平改变均可能与疾病的产生相关。本文回顾近年来的研究,从肾上腺皮质的正常发育过程、多组学研究等,总结在此过程中目前可能与ACC相关的基因和分子机制,包括基因改变、表观遗传学改变、非编码RNA差异、免疫微环境及基于多组学分析发现的特征,从而为后续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依据。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的电兴奋性与醛固酮分泌:离子通道的作用
    张雪峰, 胡长龙
    2024, 44(6):  753-757.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753
    摘要 ( 63 )   PDF (796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ZG)细胞产生的类固醇类激素,对体液电解质平衡和血压稳定起着关键调控作用。醛固酮生成是一个钙离子依赖性的过程,离子通道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临床上发现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大多与离子通道的突变有关。最近ZG细胞独特的rosette结构与其电兴奋性的关系引起了更多研究兴趣。阐明rosette与ZG细胞电兴奋性以及醛固酮分泌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调节醛固酮分泌的机制,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病机制提供新见解。
    醛固酮产生腺瘤中细胞死亡和增殖机制
    高寅洁, 童安莉
    2024, 44(6):  758-762.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758
    摘要 ( 42 )   PDF (1122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醛固酮产生腺瘤(AP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对于其自主分泌醛固酮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细胞驱动基因突变的筛查。然而,在APA中,肾上腺皮质细胞的死亡和增殖,以及腺瘤的发生和发展的具体机制尚无定论。本文结合近期已发表的肾上腺组织相关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表观遗传学等的研究,综述APA中细胞死亡与增殖机制的研究进展。
    研究论文
    靶向BCMA的CAR-γδT细胞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
    李盈辉, 许依, 张建民, 陈慧, 何维
    2024, 44(6):  763-771.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763
    摘要 ( 85 )   PDF (5548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γδT细胞(BCMA CAR-γδT),在体外初步评价其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 构建包含BCMA单链抗体序列的三代CAR分子的慢病毒载体,瞬时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验证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包装慢病毒,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病毒滴度;分别感染人外周血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检测感染效率; LDH法检测BCMA CAR-γδT细胞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并用Incucyte实时细胞分析系统比较BCMA CAR-γδT细胞与BCMA CAR-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差异。结果 将BCMA-CAR慢病毒载体转入293T细胞24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外源ZsGree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D3ζ证明BCMA-CAR能顺利表达。慢病毒包装后,收集感染上清浓缩,测得病毒滴度为2.23×108 Tu/mL。用MOI=5感染人外周血αβT细胞与γδT细胞,流式检测结果显示αβT细胞感染效率为59.18%±2.56%,γδT细胞感染效率为48.15%±9.86%。LDH杀伤实验结果显示,CAR-γδT细胞对BCMA高表达的人骨髓瘤细胞系MM1.S、H929和过表达BCMA的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较空载体对照γδT细胞显著增强(P<0.001),而对BCMA表达阴性的细胞系无差异;活细胞时程分析系统结果显示,BCMA CAR-γδT细胞与BCMA CAR-αβT细胞在体外对H929的细胞毒活性均显著优于其空载体对照细胞,且均对BCMA表达阴性的细胞系的细胞毒活性无差异。结论 BCMA CAR-γδT细胞在体外显示出明显增强的靶向BCMA的细胞毒活性,有望作为新型同种异体γδT细胞产品,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过继免疫治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缓解模拟微重力对小鼠大脑皮质的不利影响
    龚金涛, 厉建伟, 李玉恒, 李堑, 赵春华
    2024, 44(6):  772-778.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772
    摘要 ( 59 )   PDF (3527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微重力环境下大脑的保护和分子调节机制。方法 以后肢去负荷 (HU)模型模拟失重生理效应,将小鼠分为:对照组,HU模型组、BMSCs治疗组,每组6只,对比分析模拟微重力对小鼠大脑造成的损伤及BMSCs对损伤的修复作用;利用RT-qPCR检测大脑皮质中关键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脑皮质中小胶质细胞(IBA1阳性)和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的比例;利用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凋亡与衰老相关蛋白BAX、BCL-2、p21、p53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野生小鼠相比,后肢去负荷小鼠大脑皮质的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BAX、p21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小胶质细胞(IBA1阳性)和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的比例升高(P<0.05); 经过BMSCs治疗以后,HU小鼠大脑皮质的Il-1β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AX、p21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小胶质细胞(IBA1阳性)和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的比例减少(P<0.05)。结论 BMSCs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抗细胞凋亡与衰老来缓解模拟失重对小鼠大脑产生的不利影响。
    沙门氏菌感染巨噬细胞的动态转录物组分析
    宋博渊, 吴雪丽, 李雪媛, 王莉莎, 陈阳
    2024, 44(6):  779-785.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779
    摘要 ( 71 )   PDF (4431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文研究了巨噬细胞RAW 264.7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SL1344后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时序变化,旨在全面了解感染期间的动态转录物图谱。方法 使用鼠伤寒沙门氏菌SL1344感染巨噬细胞RAW 264.7,分别在0 h、8 h和16 h收集细胞样本进行转录物组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通过对转录物组数据进行上下游分析,包括差异基因表达、聚类和功能注释,再结合分子网络研究,来阐明巨噬细胞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 感染的巨噬细胞呈现出明显的形态和转录水平变化。差异基因分析确定了显著的上调和下调模式。聚类揭示了六个基因簇,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包括免疫反应、膜转运和脂质代谢等。结论 巨噬细胞对沙门氏菌感染表现出动态响应,具有明显的时序基因表达模式。免疫反应、膜转运和脂质代谢通路的协同激活暗示了巨噬细胞对外源感染的多层次细胞适应性,为了解巨噬细胞响应沙门氏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见解。
    小分子化合物组合改善多能干细胞向脑类器官定向分化的效率
    朱宛宛, 周金娟, 修建波
    2024, 44(6):  786-792.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786
    摘要 ( 75 )   PDF (4165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优化多能干细胞(PSCs)定向分化为脑类器官的条件,提高人脑类器官的分化效率。方法 利用人胚胎干细胞(hESCs)系H9向人脑类器官诱导分化体系,在早期脑类器官分化到神经祖细胞的发育阶段添加小分子化合物组合,通过形态学观察不同分化阶段脑类器官中的神经祖细胞形成的效率、细胞凋亡的情况以及分化成神经元的效率,通过RT-qPCR检测标志性基因的表达量,综合评估添加的小分子化合物组合对脑类器官形成的影响。结果 在脑类器官神经祖细胞发育的关键阶段(1 d~14 d),培养基中依次添加多索啡(dorsomorphine)、A83-01、GSK-3β抑制剂CHIR99021和SMAD抑制剂SB-431542,可使神经祖细胞阶段的相关标志性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促进特异性神经管样结构形成,脑类器官中心区域的细胞凋亡减少。结论 通过使用上述4种小分子化合物组合,可明显提高早期脑类器官的形成效率,减少脑类器官中的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元形成,减少培养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异质性。
    腹腔注射白消安对精原干细胞代谢特征的影响
    余志鑫, 邙新雨, 邹定峰, 缪时英, 宋伟, 李凯
    2024, 44(6):  793-799.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793
    摘要 ( 54 )   PDF (4918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构建白消安处理的小鼠模型,探讨其对小鼠睾丸精原干细胞(SSCs)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腹腔注射10 mg/kg白消安,于第0天、第5天和第10天取材,并通过免疫磁珠法分选出Thy1阳性细胞。随后对这些细胞进行了纯度鉴定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实验发现白消安处理能明显降低小鼠睾丸质量(P<0.05),并损伤睾丸的组织结构。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模型显示,处理0 d、5 d和10 d的样本组间存在显著的代谢差异。共筛选鉴定出89种差异代谢物,包括谷胱甘肽(GSH)、牛磺酸、精氨酸、必需氨基酸(EAAs)和不饱和脂肪酸(UFAs)等,其重要相关代谢途径涉及甘油磷脂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结论 白消安通过影响特定的代谢途径,产生明显的生殖毒性效应,导致小鼠睾丸质量下降和组织结构损伤。代谢组学分析其潜在的生殖毒性机制可能与脂质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有关。
    CD44差异表达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细胞实验验证
    孙旭, 李顺顺, 王殿恒, 王珍凤
    2024, 44(6):  800-808.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800
    摘要 ( 66 )   PDF (7382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CD44差异表达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临床意义以及相关通路的富集并以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通过差异表达和Cox分析确定泛癌转录组中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的CD44表达是否具有差异以及风险比(HR);比较GBM患者CD44高、低表达组的免疫浸润及干细胞相关评分,并进一步分析各免疫细胞亚群是否具有差异及其与CD44的相关性;对GBM患者CD44高、低表达组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通路富集;通过构建、包装慢病毒和运用电转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的方法在U87细胞中过表达(OE)、敲低(KD)以及敲除(KO)CD44;对U87和U87 CD44 OE细胞进行CD44的免疫荧光染色;敲低CD44对U87细胞的活力与凋亡进行检测,敲除CD44对U87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进行检测。结果 CD44在GBM中表达较高与健康人差异明显(P<0.05),且HR>1。高表达CD44的GBM患者具有较高的基质细胞与免疫浸润评分以及较低的细胞干性,CD44高、低表达的GBM患者的树突状细胞、CD4+记忆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具有明显差异,且与CD44表达呈正相关(P<0.05)。CD44高、低表达的GBM患者的差异基因富集在与细胞迁移与凋亡的相关通路(P<0.05)。U87细胞实验表明,CD44正常情况定位在细胞膜,但CD44 OE后会在细胞质中发生蓄积。CD44 KD会导致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发生凋亡,CD44KO的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也会下降(P<0.05)。结论 CD44表达降低可以促进U87细胞活力降低、凋亡比例升高,侵袭与迁移能力下降,可能是影响GB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文拉法辛提升抑郁模型小鼠的神经元轴突结构稳定性
    隋家平, 韦晖
    2024, 44(6):  809-815.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809
    摘要 ( 69 )   PDF (4305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文拉法辛能否升高锚蛋白G(AnkG)表达从而改善小鼠的抑郁症状。方法Synapsin-Cre1小鼠与Ankyrin3-floxed小鼠互交产生Ank3条件性敲低鼠,将条件性Ank3敲低鼠与同窝野生型小鼠分别分成文拉法辛组和0.9%氯化钠溶液(NS)组,文拉法辛组小鼠每日灌胃1 g/L的文拉法辛溶液,200μL/d,其他组给予等体积的NS,持续4周。利用糖水偏好、Y迷宫等实验对小鼠进行抑郁相关行为学检测。通过Western blot对比了4组小鼠皮质区AnkG及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PSD95)表达水平,又进行了多重免疫组化对比了4组小鼠海马区AnkG及微管关联蛋白2(MAP2)水平。 结果与野生-NS组比较,敲低-NS小鼠对糖水的偏好显著下降(P<0.001),同时存在自发轮替率的下降(P<0.05),证明成功模拟了抑郁症患者的快感缺失及认知障碍症状。与敲低-NS组相比,文拉法辛可显著升高Ank3敲低小鼠对糖水的偏爱(P<0.001),提高其自发轮替率(P<0.05),改善认知能力。敲低-文拉法辛组小鼠皮质的AnkG及PSD95含量显著高于敲低-NS组小鼠对应脑区的表达水平(P<0.01)。敲低-文拉法辛组小鼠海马的AnkG及MAP2含量显著高于敲低-NS组小鼠对应脑区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文拉法辛能够改善Ank3敲低引起的抑郁相关症状,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可能与升高前额叶皮质及海马AnkG水平有关。
    洋金花体外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炎性因子分泌和血管形成
    仉博平, 司昕蕾, 吴芬芳
    2024, 44(6):  816-820.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816
    摘要 ( 55 )   PDF (1781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以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炎症为模型,研究传统草药洋金花(Datura metel L.)在银屑病治疗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使用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构建了TNF-α诱导的银屑病细胞模型。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TNF-α银屑病模型组和TNF-α+洋金花干预组。以ELISA法测定IL-17和CCL20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亚单位p65蛋白的表达,使用体外血管生成分析试剂盒进行内皮细胞成血管实验。结果 与TNF-α银屑病模型组相比,洋金花提取物极显著降低了TNF-α诱导的银屑病模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17和CCL20的水平(P<0.001);洋金花提取物显著降低了TNF-α诱导的银屑病模型细胞的NF-κB 亚单位p65的表达(P<0.01);洋金花提取物有效抑制了银屑病模型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诱导作用。结论 洋金花提取物能够下调NF-κB信号通路分子,减少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炎性因子IL-17和CCL20的产生,抑制了血管形成。这些发现为洋金花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基于dCasMINI蛋白的CRISPRi工具设计及其效果探究
    陈信文, 曹佳璇, 饶书权
    2024, 44(6):  821-827.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821
    摘要 ( 46 )   PDF (3024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基于去活化CasMINI蛋白(dCasMINI)的CRISPR干扰(CRISPRi)工具设计及其转录抑制效果评估。方法 采用四环素诱导基因开启系统(tet-on),流式细胞测量术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质粒基因、基因组外源性基因位点和内源性基因位点三个层次评估dCasMINI系统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转录抑制效果,并进一步设计和比较6种dCasMINI-CRISPRi工具(dCasMINI、dCasMINI-ZIM3 KRAB、dCasMINI-KRAB-MeCP2、dCasMINI-ZNF324 KRAB、dCasMINI-3x KRAB和dCasMINI-Com-KRAB-MeCP2)和不同位置单链引导RNA(single guide RNA, sgRNA)的转录抑制效果。结果 dCasMINI、dCasMINI-ZIM3 KRAB、dCasMINI-KRAB-MeCP2、dCasMINI-ZNF324 KRAB、dCasMINI-3x KRAB和dCasMINI-Com-KRAB-MeCP2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质粒基因、基因组外源性基因的转录(P<0.05);dCasMINI-ZIM3 KRAB、dCasMINI-KRAB-MeCP2、dCasMINI-ZNF324 KRAB和dCasMINI-Com-KRAB-MeCP2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内源性基因的转录(P<0.05);不同结合位点的sgRNA具有不同的转录抑制效果(P<0.05)。结论 CasMINI系统能够改造成多种CRISPRi工具进行基因敲降研究,未来有望应用在多个场景,如原代细胞表观基因编辑、体内筛选和临床治疗等。
    大鼠严重腹腔感染后脾脏细胞周期的变化
    李晋平, 刘汉卿, 杨全会
    2024, 44(6):  828-832.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828
    摘要 ( 42 )   PDF (2034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大鼠腹腔感染时动物的死亡率,脾脏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腹腔感染的动物模型,计算术后0 h、6 h、12 h、24 h、48 h和72 h动物的死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实质细胞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_blot 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脾脏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的抑制因子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大鼠CLP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中,CLP 术后0 h、6 h、12 h、24 h、48 h、72 h动物死亡率逐渐增加,最高达88.81%,CLP术后0 h、6 h、12 h、24 h动物腹腔感染逐渐加重,48 h及72 h后腹腔炎性局限并逐渐减轻。在CLP术后48 h内脾脏细胞出现周期G1阻滞、凋亡细胞百分数增加、p27表达增加;48 h后细胞周期G1期阻滞逐渐恢复,凋亡细胞逐渐减少,p27表达减少。在CLP术后48 h内脾脏细胞周期S和G2/M期细胞百分数减少,48 h后S和G2/M期细胞百分数逐渐增加。 结论脾脏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大鼠腹腔感染后动物死亡率变化。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柔红霉素耐药与PD-L1蛋白表达相关
    宋丽丽, 管玉洁, 马平, 李宁
    2024, 44(6):  833-839.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833
    摘要 ( 44 )   PDF (2637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柔红霉素(DNR)耐药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0例AML患儿骨髓样本作为研究组,以50名骨髓正常供体骨髓样本作为对照组。培养人AML细胞系HL60、THP-1、U-937、Molm-13,Western blot检测PD-L1蛋白表达量。构建LV-PD-L1-shRNA、LV-PD-L1-WT-OE慢病毒载体,分析PD-L1对Molm-13细胞DNR耐药的影响及机制。结果 研究组PD-L1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AML细胞系中PD-L1蛋白表达量高于健康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P<0.05),PD-L1表达与AML患儿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率、预后危险分层、两个标准化学治疗方案后疾病缓解情况有关(P<0.05)。PD-L1高表达组总生存率低于PD-L1低表达组(P<0.05)。与LV-PD-L1-WT-OE组比较,LV-PD-L1-shRNA组PD-L1 mRNA表达量降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LV-PD-L1-shRNA可提高Molm-13细胞对DNR的敏感性。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可能为PD-L1潜在的目标基因。结论 PD-L1在儿童AML中高表达,与患儿化疗耐药有关,其可能通过调控G6PD引起DNR耐药。
    临床研究
    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霍岩松, 孙海燕, 庞金磊, 郭向飞, 刘亚静, 冉广原, 何明伟
    2024, 44(6):  840-844.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840
    摘要 ( 48 )   PDF (1130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疼痛科治疗的7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疼痛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 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术后VAS及N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 [VAS: 5.36(4, 7) vs. 1.32(1, 2), P<0.000 1; NDI: 32.72(24, 70) vs. 7.62(3.55, 8.9), P<0.000 1]。手术治疗两周后可有效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和IFN-γ的水平,减轻炎性反应[IL-6: 4.33(2.51, 5.04) vs. 3.49(2.08, 4.43), P<0.05; TNF-α: 1.95(1.41, 2.21) vs. 1.61(1.02, 2.03), P<0.05; IFN-γ: 1.84(1.18, 2.47) vs. 1.55(0.76, 2.09), P<0.05]。结论 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术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心力衰竭预测模型
    胡川丽, 贺晓松, 赵江, 李华
    2024, 44(6):  845-852.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845
    摘要 ( 148 )   PDF (2475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4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心力衰竭风险预测模型,为早期发现病患和治疗干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通过对Kaggle社区上发布的心力衰竭数据集预处理后,使用特征选择筛选出与心衰的相关因素作为预测指标,选择逻辑回归、决策树、AdaBoost、XGBoost 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对其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F1-Score、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模型性能。结果 研究分析了918例心衰患者的11种特征,筛选出10个特征因子纳入建模。经网格搜索方法超参数调优后,XGBoost模型表现最优,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f1_score、AUC值分别为87.5%、90.38%、89.71%、90.04%、0.93。另外,数据分析显示运动ST段坡度、运动性心绞痛、胸痛类型、年龄为心力衰竭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 XGBoost模型对心力衰竭预测性能最佳,机器学习算法能为心力衰竭的早期防控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张家口市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张佳, 王艳丽, 宋晓丛, 王淑珍
    2024, 44(6):  853-857.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853
    摘要 ( 57 )   PDF (934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张家口市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方法 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对张家口市19个县区的居民进行高血压病和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筛查,所有受检人员均测量血压、眼科检查以及血糖检测,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并发症等,统计张家口市居民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分析影响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实际接受检查居民8 056例,共检出高血压患者1 320例,高血压患病率为16.39%(1320/8 056);调查出的1320例高血压患者中检查出视网膜病变患者212例,在高血压患者中患病率为13.06%(212/1 320),在所有受检居民中患病率为2.63%;年龄≥60岁占比高于<60岁占比,无高血压治疗史患者占比高于有治疗史患者(P<0.05);病患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占比及吸烟史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程长、高收缩压、高舒张压、有糖尿病史是发生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张家口市19个县区的居民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较低,且在年龄≥60岁中发病率较高,病程长、高收缩压、高舒张压及糖尿病史是其危险因素。
    技术与方法
    基于直接TaqMan-PCR的无创检测脂质代谢相关SNP基因分型技术
    孙元宏, 谢吕, 范利华, 郑直
    2024, 44(6):  858-865.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858
    摘要 ( 44 )   PDF (4953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直接TaqMan-PCR的无创多重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用于高通量检测与脂质代谢相关的rs688和rs964184位点,以满足风险人群快速筛查的需求。方法 采用提取的DNA对设计的TaqMan探针进行PCR退火延伸温度和扩增程序的优化;将口腔拭子放入样品处理液后进行短暂震荡和离心,取少量上清进行直接qPCR扩增分析;探索探针冻融稳定性和样品保存时间对分型结果的影响。结果 本方法仅需对口腔拭子样本简单处理后即可进行qPCR分析,并且可在室温情况下保存4 d。优化后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区分rs688和rs964184位点的野生纯合子、突变纯合子及杂合子。结论 建立了一种快速便捷、高通量、低成本的SNP分型新技术,为大规模筛查携带易感基因的风险人群提供了高效且准确的新方法。
    疑难病例
    维莫非尼有效治疗BRAF-V600E突变所致的难治性颅咽管瘤
    王曦, 叶婷, 聂敏, 伍学焱, 茅江峰
    2024, 44(6):  866-872.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866
    摘要 ( 55 )   PDF (3178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vemurafenib)治疗难治性颅咽管瘤(C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增加临床用药经验。 方法分析 2例难治性CP的治疗过程并随访3~5年,评价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结合文献,提出CP治疗的新流程。结果 1)2例成年乳头型CP患者,多次手术和放射治疗难以控制肿瘤,临床处理困难。2)基因检测显示肿瘤存在BRAF-V600E突变。患者接受维莫非尼治疗6.5~7.5个月,肿瘤体积缩小95%~99 %。停药后随访3~5年,残留病灶稳定。3)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呈剂量依赖性。4)文献报道33/34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肿瘤体积缩小50%~100%。结论 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能有效治疗BRAF-V600E突变导致的难治性CP,不良反应可耐受。药物治疗或许会改变CP将来的诊治流程。
    误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的ATCG2基因突变相关内脏肌病1例
    刘育豪, 张悦怡, 柏小寅, 陈洋, 周炜洵, 李晓青
    2024, 44(6):  873-876.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873
    摘要 ( 63 )   PDF (2273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一例内脏肌病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详细收集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复核手术病理,送检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并通过一代测序完善突变位点的家系验证。结果 患者为青年女性,幼儿期起病,临床表现为反复不全肠梗阻,被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多次行胃肠切除手术。术后肠梗阻症状可短暂缓解。但末次手术后逐渐出现严重腹泻、黏液血便及营养不良。评估考虑患者慢性假性肠梗阻继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及肠道机会性感染,予抗感染、肠内要素饮食等对症治疗后好转。进一步完善病理会诊及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明确诊断为ATCG2 R148L基因突变相关内脏肌病。结论 对起病早、常规治疗反应差的慢性假性肠梗阻患者可完善基因检测。遗传性内脏肌病患者易合并肠道机会性感染,应关注并发症的防治,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短篇综述
    线粒体自噬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张祥鑫, 李文
    2024, 44(6):  877-881.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877
    摘要 ( 74 )   PDF (950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时,线粒体自噬可通过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受体等途径激活,并与线粒体动态平衡调节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线粒体自噬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和维持线粒体稳态,起到减少肝细胞凋亡和坏死,抑制炎性反应,减轻HIRI的作用;而过度的线粒体自噬会加重HIRI。了解HIRI中线粒体自噬的调节机制和作用将为HIRI的防治提供新策略。
    代谢重编程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
    段然, 李青原, 冯同
    2024, 44(6):  882-886.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882
    摘要 ( 75 )   PDF (797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纤维化是由肺泡上皮反复受损,导致异常的上皮-成纤维细胞转化和肌成纤维细胞产生,进而导致细胞外基质大量积累和间质重塑引起的。与大多数肿瘤细胞类似,肺纤维化过程中也发生了代谢重编程,包括糖、脂、氨基酸代谢等改变,具体表现为糖酵解的上调、脂肪酸氧化减弱而合成增强、谷氨酰胺分解增加。糖酵解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的大量增殖提供快速和高效的能量供应,满足其能量需求。活化后的成纤维细胞氨基酸代谢重编程不仅促进了胶原的合成, 也在羟脯氨酸合成过程中通过形成ROS加剧了肌成纤维细胞活化进程。
    肠道菌群代谢物次级胆汁酸调控宿主免疫功能
    岳玲玲, 王梓潓, 李小芹, 李利锋, 张万存, 于志丹
    2024, 44(6):  887-891.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887
    摘要 ( 69 )   PDF (2648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道菌群紊乱破坏宿主免疫系统的平衡。肠道菌群代谢产生许多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生物活性分子,典型代表是次级胆汁酸(SBAs)。SBAs通过结合膜受体和核受体,例如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TGR5)和法尼醇X受体(FXR),参与调控能量代谢和炎性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对维持宿主免疫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CXCL10/CXCR3轴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
    盛琪, 童瑾
    2024, 44(6):  892-896.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892
    摘要 ( 47 )   PDF (802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 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信号轴是介导Th1型免疫反应的重要通路,通过放大炎性风暴广泛参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发展,同时促进血管内皮凋亡、抑制修复可增加肺血管血栓形成的可能,此外也因可调节细胞迁移、限制细胞外基质沉积发挥抗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本文系统讨论了CXCL10/CXCR3信号轴在ARDS发生发展作用中的不同调节机制,为ARDS的诊治提供新思考和潜在可能性。
    医学教育
    数据驱动教育转型可提升医学院校教师数字素养
    黄付敏, 闫宏宇, 贾倩楠, 高小惠
    2024, 44(6):  897-900.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897
    摘要 ( 54 )   PDF (756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学习,开启了一个不同于以前的崭新时代。数字时代更注重能力、跨界融合、协作沟通、创新意识、批判思维、复杂问题解决等的全面综合的培养。因此数据驱动教育转型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而教师的数字素养对于数据驱动教育转型至关重要。本文从数据驱动教育转型赋能医学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角度进行探讨,分析其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个性化学习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适应新时代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机能学实验改革与机能学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于晓丽, 纪超
    2024, 44(6):  901-904.  doi: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6.0901
    摘要 ( 40 )   PDF (776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机能学实验是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健全科学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又是保障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本文结合北京协和医学院“小规模精英教育”办学理念,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教学工作实际出发,围绕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机能学实验室的建设等方面,多方位阐述了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进展,并针对教学实验室高质量建设提出思路,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