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胡晓茹;许旭东;杨峻山
    2008, 43(10): 721-723.
    目的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草珊瑚提供科学依据,对草珊瑚的研究开发前景进行展望。方法通过查阅近10年来学术文献,概括总结了草珊瑚的化学成分、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目前从草珊瑚全草中发现的主要成分有倍半萜、香豆精和黄酮等,草珊瑚具有抗肿瘤和抗菌消炎等生物活性,临床应用广泛。结论草珊瑚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抗肿瘤和抗菌植物药,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 综述
    王春龙;江荣高;刘健华
    2008, 43(10): 723-726.
    目的综述了微乳载体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及药动学等方面的影响,为制剂研究者在选用微乳这一越来越重要的载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例参考。方法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微乳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具有分散性高、增溶效果好和生物黏附性强等优点,并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影响药物的代谢和分布、延长药物在机体内的滞留时间及提高组织靶向性。
  • 论著
  • 论著
    杨晓容;宗莉;朱敏艳;袁喜英;吴政宏
    2008, 43(10): 727-731.
    目的采用荧光探针追踪质粒DNA(pDNA)/壳聚糖(CS)纳米粒在细胞内转运轨迹,分析CS介导的细胞转染屏障。方法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基因作为报告基因进行体外转染实验,用异硫氰酸荧光素分别标记pDNA和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对pDNA/CS纳米粒的吸附,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对pDNA/CS纳米粒的摄取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pDNA/CS纳米粒在细胞内转运和入核过程。结果pDNA/CS纳米粒以小聚集体形式吸附在细胞表面,细胞吸附受介质pH值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表明,细胞对pDNA/CS纳米粒有高摄取率,共温孵4h,细胞摄取率为88.8%。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图像显示,pDNA/CS纳米粒依赖细胞内吞功能经细胞(内外)转运通道进入细胞。pDNA/CS纳米粒与细胞共温孵3h,CS主要分布在胞浆中,pDNA不仅分布在胞浆中,核内也清楚可见荧光标记的pDNA。结论荷正电的pDNA/CS纳米粒以小聚集体形式被细胞吸附,通过细胞胞吞作用进入细胞。pDNA/CS纳米粒主要在胞浆中解离,pDNA入核。实验提示,增加pDNA/CS纳米粒在胞浆中解离将有助于提高CS介导的转染效率。
  • 论著
    冯锋;朱明晓;谢宁
    2008, 43(10): 732-736.
    目的研究江西产毛冬青根的化学成分,阐明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通过反复的硅胶、反相硅胶以及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冬青根中分得14个化合物,并鉴定结构为3-O-β-D-吡喃木糖-3β,19α,24-三羟基取代齐墩果酸-28-β-D-吡喃葡萄糖酯苷(3-O-β-D-xylopyranosylspathod-icacid28-β-D-glucopyranosylester,1),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mono-β-D-glucoside,2),广玉兰赖宁苷C(magnoleninC,3),丁香脂素-4,4′-O-β-D-双葡萄苷(liriodendrin,4)、ilexsaponin A1(5)、ilexsaponin B1(6)、ilexsaponinB2(7)、ilexosideA(8)、ilexoside O(9)、ilexgenin A(10)、ilexgenin B 3-O-β-D-xylopyranoside(11)、肌醇(myoinositol,12)、β-谷甾醇(β-sitosterol,13)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4)。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发现的新化合物,2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论著
    李燕;郭顺星;王春兰;武利勤;肖培根
    2008, 43(10): 737-738.
    目的比较天山雪莲细胞培养物与原药材中紫丁香苷含量的差异。方法建立了一种HPLC-DAD方法测定紫丁香苷的含量:色谱柱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mm×250mm,5μm),柱温为25℃,流动相为乙腈-水(10:9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20nm。结果与天山雪莲原药材相比,细胞培养物中紫丁香苷的含量在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方式下,分别提高了20.96和55.50倍。结论利用细胞培养方式生产紫丁香苷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 论著
    薛恒跃 ;王钢力;李萍;林瑞超
    2008, 43(10): 739-741.
    目的研究萝卜秦艽(Phlomis medicinalis Diel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实验和波谱分析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将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吸附,再以体积分数10%乙醇洗脱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pulchellosideⅠ(Ⅰ),lamalbide(Ⅱ),7-epiphlomiol(Ⅲ),penstemoside(Ⅳ),β-dihydrohastatoside(Ⅴ),phloyosideⅢ(Ⅵ)及decaffeoylacteoside(Ⅶ)。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Ⅴ和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 论著
    陈建真;吕圭源;罗小敏;叶磊
    2008, 43(10): 742-745.
    目的研究黄芩汤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精制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芩苷、芍药苷、甘草酸为指标,对5种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确定了分离黄芩汤的最佳树脂,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法和单因素考察法确定了大孔树脂分离精制黄芩汤的工艺条件。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对黄芩汤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工艺条件为:选用2倍(生药)量大孔树脂,先以8倍(生药)量水洗,再以6倍量体积分数为70%乙醇洗脱为最佳。结论该工艺可有效地用于黄芩汤的分离精制。
  • 论著
    魏芳;魏伟
    2008, 43(10): 746-750.
    目的研究芍芪多苷(SQDG)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建立鸡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基础上,通过检测足爪容积、关节炎评分和未致炎侧大鼠的足爪压痛观察和评价关节炎症的发生情况;观察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的变化;MTT法检测T、B细胞增殖反应;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法检测IL-1、IL-2活性;ELISA法检测血中抗Ⅱ型胶原抗体。结果大鼠免疫后第14天出现足爪红肿,继发性炎症高峰期在第22天,炎症在第26天后开始减轻。SQDG(21.25,42.5,85mg·kg-1)、白芍总苷(TGP,50mg·kg-1)、黄芪总皂苷(ASTs,7mg·kg-1)ig给药能不同程度的减轻CIA大鼠的关节炎症,使增高的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降低;进一步研究表明,SQDG、TGP、ASTs能使CIA大鼠升高的ConA诱导的T细胞增殖和LPS诱导的B细胞增殖反应下降;下调升高的脾细胞IL-2水平和升高的腹腔巨噬细胞IL-1水平;并使CIA大鼠血清中升高的抗CⅡ抗体下降。结论SQDG对大鼠CIA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其调节异常免疫功能有关。
  • 论著
    章卓;万敬员;罗福玲;李洪忠;周岐新
    2008, 43(10): 751-753.
    目的观察积雪草苷(aisaticoside,AS)对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痛觉增敏型疼痛的影响,并探讨AS对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和α-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哌替啶组、AS5,15,45mg·kg-1 6组,通过腹腔注射LPS100μg·kg-1建立痛阈增敏型疼痛模型,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观察AS的镇痛效应;通过相关试剂盒检测小鼠脑组织MPO和NO,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AS 5,15,45mg·kg-1各组明显减少醋酸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痛阈。降低脑组织MPO活性、NO含量和血浆TNF-α含量。结论AS具有明显镇痛效应,其镇痛效应可能与降低MPO、NO和TNF-α有关。
  • 论著
    王绚卉;徐华丽;于晓风;曲绍春;睢大员
    2008, 43(10): 754-757.
    目的研究洋参二醇皂苷注射液(IPQDS)对犬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麻醉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6h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应用IPQDS进行治疗,观测24个点心外膜心电图,计算心肌缺血程度(△Σ-ST)、缺血范围(△N-ST)及心肌梗死面积(MIS),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PO)、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及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结果IPQDS能使实验性心肌梗死犬的△Σ-ST及△N-ST明显降低,MIS明显缩小;明显降低血清CPK、LDH及AST活性;降低血清LPO及FFA含量;降低全血低、中、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提高SOD及GSH-Px活性。结论IPQDS对犬实验性心肌梗死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代谢,降低血液黏度,提高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及减轻氧自由基的损伤有关。
  • 论著
    夏旭芬;王伟;鲍亚萍;张伟敏;姚航平;童向民
    2008, 43(10): 758-761.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P)抑制结肠癌SW114细胞株环氧化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其产物PGE2和NO的表达,探讨TP的抗肿瘤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TP作用于结肠癌细胞株24h,通过RT-PCR,Western印迹杂交,ELISA检测环氧化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其产物,同时提取各组细胞蛋白质,TransAM测定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结果TP对结肠癌细胞株COX-2和iNOS的表达及其产物PGE2和NO的合成有抑制作用,而且也抑制SW114细胞的NF-κB活性,这些作用与剂量呈依赖关系。结论TP对SW114细胞COX-2和iNOS的表达及其产物PGE2和NO的合成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通过增强TP对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抑制作用而实现,揭示了TP抗肿瘤的部分依据。
  • 论著
    郎轶咏;李三鸣;郑梁元
    2008, 43(10): 762-765.
    目的考察了碱敏感型聚合物瓜耳胶-g-丙烯酰胺-丙烯酸(GPAA)的平衡溶胀及动力学溶胀性质。方法用吸水量衡量GPAA的溶胀能力。结果溶胀介质的pH、离子强度及聚合物的单体组成均影响聚合物的溶胀性质;GPAA骨架片的平衡溶胀率随pH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存在2个突跃点,即pH3.0与pH6.8;随着聚合物中AAc含量的增加,凝胶达到溶胀平衡的时间从4.5h增加至10.5h,并且吸水溶胀能力大大增强;随着离子强度从0.1增加到1.0,凝胶达到溶胀平衡的时间从9.5h缩短至7.5h。平衡溶胀率从6.8819减小至3.0962。结论GPAA溶胀性质结果表明,GPAA溶胀具有明显的pH依赖性。
  • 论著
    周天洋;王瑾c;李惠翔c;张振中
    2008, 43(10): 766-770.
    目的制备分枝型聚乙烯亚胺(B-PEI)/反义寡核苷酸(ASON)超分子组装体(assembly)。方法分析(Zetasizer)组装体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观察组装体的形态,单因素实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组装体中ASON的包封率及组装体中ASON抗DnaseⅠ降解的能力。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摄入情况。结果N/P(B-PEI含有氮原子的摩尔数/ASON含有磷原子的摩尔数)为4.0时制得粒径较小,Zeta电位较高的B-PEI/ASON超分子组装体,组装体呈球状,形态规则。N/P高于3.5时ASON的包封率接近100%,B-PEI/ASON超分子组装体荷载的有较强的抗酶解能力。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组装体明显提高细胞对ASON的摄入率。结论B-PEI是一种组装能力强的多聚阳离子,B-PEI/ASON超分子组装体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够显著增加细胞摄入率。
  • 论著
    沈于兰;冯芳
    2008, 43(10): 771-77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恩丹西酮、氯丙嗪的HPLC-UV分析方法,探索恩丹西酮与氯丙嗪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并进行高蛋白食物对2种药物药动学影响的研究。方法以替米沙坦为内标,乙酸乙酯提取,HPLC-UV分离、分析。色谱系统:C8柱(4.6mm×250mm,5μm),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0℃。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禁食和服用高蛋白食物状态下给以恩丹西酮、氯丙嗪或联合使用2种药物。用建立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测定,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并进行t检验。结果联合用药后,恩丹西酮的ρmax,t1/2,MRT,AUC0→t,AUC0→∞与单独用药时相比显著性增加。氯丙嗪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时的ρmax,t1/2,MRT,AUC0→t,AUC0→∞无显著性差异。高蛋白食物能使恩丹西酮的ρmax,AUC0→t,AUC0→∞明显增加,使氯丙嗪的tmax延长,ρmax,AUC0→t,AUC0→∞降低。结论恩丹西酮和氯丙嗪联合使用时,恩丹西酮的药动学过程会受到显著性影响;食用高蛋白食物后,恩丹西酮和氯丙嗪的药动学参数均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应在临床使用中注意这些问题,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 论著
    师少军;李忠芳;万元胜;陈华庭;曾繁典
    2008, 43(10): 776-778.
    目的研究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求证其生物等效性。方法男性健康志愿者20名,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吗替麦考酚酯受试分散片和参比胶囊各1.0g,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其活性代谢物霉酚酸浓度。应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口服受试和参比制剂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16.26±3.79)和(16.85±3.97)h;tmax分别为(0.67±0.22)和(0.78±0.29)h;ρmax分别为(24.07±7.04)和(25.58±9.02)mg·L-1;AUC0-48分别为(56.84±12.81)和(59.06±15.96)mg·h·L-1;AUC0-∞分别为(62.25±12.63)和(64.58±15.28)mg·h·L-1。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比较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48为(97.95±13.73)%。结论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论著
    温预关;喻凌寒;林楠;马崔;熊令辉;胡号应;陈健玲;张良;刘文宪
    2008, 43(10): 779-782.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卢帕他定人体内血药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法,并对10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富马酸卢帕他定片后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进行研究。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给药10mg后,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0.25,0.5,0.75,1,1.5,2,3,4,6,8,10,12,16及24h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浆中卢帕他定的浓度,并采用PKS药动学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求算有关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口服给药富马酸卢帕他定片10mg后,其药-时曲线拟合符合二室模型,t1/2,tmax,ρmax,AUC0-24,AUC0-∞分别为(5.3±1.7)h,(0.8±0.1)h,(2.38±0.61)μg·L-1,(6.8±1.2)μg·h·L-1,(7.3±1.3)μg·h·L-1。结论试验建立的卢帕他定人体内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灵敏、可靠、简便;富马酸卢帕他定片单剂量给药后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 论著
    郑春英;刘松梅;李宏涛;石震华;平文祥
    2008, 43(10): 783-785.
    目的建立简单、快速且能同时分离测定刺五加叶中芦丁、金丝桃苷含量的毛细管电泳法。方法采用毛细管电泳法,缓冲体系为0.2mol·L-1NaH2PO4,0.1mol·L-1Borax及双蒸水(10:7:3,pH8.8),熔融石英毛细管柱(25μm×45cm),分离电压为20kV,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时间为30s,进样高度10cm。结果芦丁、金丝桃苷在125~750,200~1200mg·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分别为:Y=144145ρ+423.8(r=0.9999)及Y=216836ρ-191.57(r=0.99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38%及100.39%。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不同生长时期、不同产地的刺五加叶中两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 论著
    杜玮;魏玉辉;赵刚;秦红岩;武新安
    2008, 43(10): 786-789.
    目的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4种丹参酮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丹参醇提物中4种丹参酮的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VP-ODS C18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0.05mol·L-1醋酸铵缓冲溶液(醋酸调pH至2.5)(70:3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3nm,柱温40℃,以丙酸睾丸素为内标,测定血浆4种丹参酮的浓度。结果隐丹参酮、丹参酮Ⅰ、次甲基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12.75mg·L-1;0.01~16.25mg·L-1;0.02~13.75mg·L-1;0.02~13.25mg·L-1,其回收率均大于88.7%。药动学参数表明,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符合二室开放模型,次甲基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符合一室开放模型。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丹参提取物中丹参酮类的血药浓度分析和药动学研究。
  • 论著
    韩光;杜钢军;许启泰
    2008, 43(10): 790-794.
    目的合成穿心莲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并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以穿心莲内酯为底物合成14-去氧-11,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14-去氧穿心莲内酯、异穿心莲内酯和穿心莲酸等穿心莲二萜内酯类化合物。以人白血病HL-60为体外模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肿瘤为体内模型观察其抗肿瘤活性,同时观察对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及碳粒廓清功能的影响。结果目标物结构经红外、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证。体外实验,异穿心莲内酯和穿心莲内酯对HL-60细胞的IC50分别为7.15和28.34μmol·L-1,其余化合物均大于50μmol·L-1;体内实验,筛选剂量为100mg·kg-1时,穿心莲内酯和异穿心莲内酯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4.4%和61.2%,其余化合物抗肿瘤活性不明显;相同剂量下,穿心莲内酯,穿心莲酸对迟发性变态反应有促进作用,穿心莲内酯,穿心莲酸,14-去氧穿心莲内酯,14-去氧-11,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能降低小鼠碳粒廓清指数,而异穿心莲内酯对迟发性变态反应和炭粒廓清指数均无影响。结论初步生物活性实验表明,穿心莲二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内酯环是抗肿瘤的必须活性基团;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内酯环部分(包括C11和C12)双键的个数及位置和14-位羟基均有一定关系,具有环外12,13-位双键和14-位羟基的抗肿瘤活性较强;异穿心莲内酯的四氢呋喃环有增强抗肿瘤活性之作用。异穿心莲内酯有非常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且对小鼠免疫功能无影响,提示它可能是一类有发展前景的抗肿瘤药物。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朱东;梁丕霞;吕栋;徐有青
    2008, 43(10): 795-797.
    目的通过建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动物模型,探讨硫普罗宁对ANP胰腺和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ANP生理盐水组;B组ANP巯基物质(硫普罗宁)处理组;C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各组动物模型分别于诱发ANP后4,6,12h处死,检测胰腺和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A,B组胰腺组织SOD含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1),B组高于A组(P<0.05,12h组P<0.01);A,B组胰腺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1,P<0.05),B组明显低于A组(P<0.01)。A,B组心肌组织SOD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1),B组高于A组(P<0.05);A,B组心肌组织MDA含量均明显高于C组(P<0.01),B组低于A组(P<0.05)。结论ANP胰腺和心肌组织中SOD减少,MDA含量增加明显;外源性巯基物质——硫普罗宁作为抗氧化剂,可使ANP上述胰腺和心肌组织的病变减轻,对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知识介绍
  • 知识介绍
    李凌冰;魏培;刘君义
    2008, 43(10): 798-800.
    目的建立靶向制剂在靶器官和血液中药动学模型。方法以房室模型理论为依据,结合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推导出了靶器官药-时函数表达式和血液中药-时函数表达式。据此,可由血药数据求得靶器官的药-时曲线。并用实验数据验证了其准确性。结果所建立的靶器官的药-时函数表达式与实验数据能很好地拟合。由血药数据求得靶器官的药-时曲线与实验结果拟合也比较好。结论我们所建立的药-时函数表达式能很好地刻画靶向制剂体内药动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