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学会
编辑:《中国药学杂志》编辑部
出版:《中国药学杂志》社有限
   公司
主编:桑国卫 陈凯先
编辑部主任:田菁
邮发代号:2-232
中国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1-2494
CN 11-2162/R
虚拟专刊 更多
2025年, 6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5-08
  
  • 全选
    |
    肠道菌药学研究专栏
  • 肠道菌药学研究专栏
    王晚霞, 冯茹, 叶孟亮, 徐慧, 胡家淳, 鲁金月, 宋建业, 赵一, 左恒通, 王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在糖尿病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为相关研究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通过检索2000—2024年发表自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文献,并运用可视化工具对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文献被引频次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1 514篇中文和2 780篇英文文献,其发文量自2010年后均呈上升趋势;国内外高发文期刊分别为中国微生态学杂志和Nutrients;高频关键词分别揭示了代谢组学、胰岛素抵抗、双歧杆菌(中文);糖尿病肾病、肠道氮稳态紊乱、益生菌补充(英文)等研究热点。未来研究将聚焦特定菌种、代谢产物及中草药疗法。结论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研究显著进展,但国内外差距仍存,未来应深化机制研究,加强跨学科合作,促进临床转化。
  • 肠道菌药学研究专栏
    陈丽琼, 陈家辉, 李斌, 颜冬梅, 程燕, 张婷, 李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雷公藤片致雄性生殖功能损伤的机制,寻找作用靶点。方法 利用雷公藤片诱导雄性小鼠生殖功能损伤,采用宏基因组学及代谢组学对肠道菌群及代谢物进行差异分析及功能分析,寻找致生殖损伤差异菌株及代谢通路,阐释菌群和代谢物影响生殖毒性的机制。结果 雷公藤片引起雄性小鼠睾丸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组小鼠的睾丸指数降低、精子数量减少;扰乱小鼠肠道菌群及睾丸代谢;补充外源性的吲哚-3-乳酸及罗伊乳杆菌能够调节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改善雷公藤片诱导的睾丸损伤。结论 雷公藤片通过扰乱肠道菌群及睾丸代谢引起雄性小鼠生殖功能损伤,罗伊乳杆菌及其代谢产物吲哚-3-乳酸通过调节睾丸组织的氧化应激相关基因,改善雷公藤片诱导的雄性生殖功能损伤。
  • 肠道菌药学研究专栏
    李晓盎, 段丽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对老年雌性与雄性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评估其对菌群多样性、结构及代谢功能的影响,并分析性别差异在干预效果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年轻(2月龄)与老年(24月龄)雌雄C57BL/6J小鼠,分别灌胃淫羊藿苷(100 mg·kg·d-1)或生理盐水,持续14 d。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物种组成,结合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 通路富集分析功能预测评估代谢通路变化。结果 淫羊藿苷显著提高老年雌雄小鼠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Chao1指数提升25%,P<0.05),并重塑菌群结构(β多样性PCoA分析显示老年组向年轻组趋近)。门水平上,老年小鼠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升高(F/B比值回调至年轻水平);科水平上,阿克曼氏菌科(Akkermansiaceae)在雌性老年小鼠中显著富集(4.1倍)。KEGG预测显示,淫羊藿苷改善老年小鼠糖代谢与鞘脂代谢(雌性组鞘脂通路活性上调3.2倍)。结论 淫羊藿苷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代谢功能延缓衰老,且作用具有性别二态性,为中药抗衰老的性别差异化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 综述
  • 综述
    林林, 刘广桢, 任小英, 张利, 谭乐俊, 于凤蕊, 梅桂雪, 林永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矿物药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资源、来源、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相较于植物药和动物药研究,长期以来矿物药研究进展缓慢。综合古代本草、近现代专著、历版中国药典以及国内外文献,从矿物药的定义、分类、品种、质量控制、炮制、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研究与发展提出建议。旨在为我国矿物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矿物药的深入研究,以及推动我国矿物药的发展提供参考。
  • 综述
    贾文冬, 印妮, 付玺澔, 王振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大多数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其中约44%的患者出现了肝、肺等远处转移,给临床治疗带来挑战。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错配修复缺陷或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dMMR/MSI-H)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中取得显著进展,但在错配修复完整或微卫星稳定型(pMMR/MSS)mCRC中疗效有限。深入探索异质性肿瘤微环境、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和其他免疫联合疗法,有望实现“冷肿瘤”向“热肿瘤”的转变。本文旨在对MSS mCRC免疫逃逸机制以及免疫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论著
  • 论著
    丰腾, 袁方, 祁芳玲, 王少伟, 贾俊婷, 陈崇伟, 马玉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关节腔内注射人血浆Cohn组分Ⅳ来源α2-巨球蛋白(α2-M)的安全性。方法 以人血浆Cohn组分Ⅳ为原料制备α2-M并检测其纯度和活性;采用体外试管法进行兔红细胞溶血试验;通过向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α2-M评价局部刺激性作用;通过向小鼠与豚鼠腹腔内注射α2-M进行异常毒性试验。结果 组分Ⅳ来源α2-M的纯度为95%,活性为(6.835±0.104)μg·mL-1。在体外溶血试验中肉眼未见溶血或聚集现象,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观察到轻微溶血现象。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给药后大鼠注射局部未见明显异常,外观、行为活动、精神等一般状况良好,血常规与血生化指标除血小板压积(PCT)、嗜碱性粒细胞(Bas)计数外无异常变化。异常毒性试验中,小鼠和豚鼠经腹腔注射本品30 min内均无异常反应出现,观察期结束时,小鼠及豚鼠平均体质量均增加。结论 人血浆Cohn组分Ⅳ来源α2-M体内安全性良好。
  • 论著
    李晓涵, 边文娟, 乔雪莹, 王昆, 付璐, 张林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赤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为实验材料,优化赤灵芝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探讨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赤灵芝粗多糖的提取条件,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Sevag法除蛋白,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纯化,通过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结构进行初步测定,通过检测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评价赤灵芝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赤灵芝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2.4 ℃,提取时间5 h 5 min,液料比21:1,得率为(2.967±0.228)%。提取纯化获得的赤灵芝多糖符合多糖的结构特征,不含有核酸和蛋白质,原子力显微镜表明其大多数呈现链状构象。赤灵芝多糖可以显著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结论 赤灵芝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为赤灵芝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 论著
    孙崇鲁, 方琳, 孙平飞, 岳军治, 刘京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乌药(Linderae Radix)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探究不同产地乌药的质量,为乌药的质量控制及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HPLC,以乙腈-体积分数0.1%的三乙胺水溶液(用乙酸调节pH=3.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乌药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化学模式识别法探讨不同产地乌药的质量。结果 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44批次乌药指纹图谱共标定17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8,指认了去甲异波尔定,波尔定碱,瑞枯灵,乌药内酯,乌药醚内酯,乌药醇,lindenanolide H 7个成分;HCA将44批乌药分为5类;PCA得到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123%;OPLS-DA筛选出乌药醚内酯,乌药醇,去甲异波尔定,乌药内酯为乌药差异性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天台乌药”在乌药醚内酯(P<0.001),乌药醇(P<0.001),乌药内酯(P<0.01)含量上显著高于其他产地乌药。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可靠、稳定,可为乌药药材质量评价及相关制剂的多指标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论著
    李姣, 董林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小或短干扰RNA(si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治疗肝癌索拉非尼耐药药效。方法 siRNA-IGF1R转染肝癌索拉非尼耐药株,通过CellTiter-Glo® Luminescent Cell Viability Assay(CTG)试剂检测和Transwell实验对比空白对照、siRNA-阴性对照(NC)(Lipo3000)、siRNA-IGF1R、索拉非尼、siRNA-IGF1R联合索拉非尼对耐药株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对比小鼠移植瘤模型对照组、siRNA-IGF1R、索拉非尼、siRNA-IGF1R联合索拉非尼对瘤块体积、小鼠体质量以及肿瘤组织IGF1R表达的影响。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iRNA-NC(Lipo3000)、索拉非尼单独作用对HepG2索拉非尼耐药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无影响;siRNA-IGF1R、siRNA-IGF1R联合索拉非尼处理抑制增殖和迁移、侵袭;两药联合效果优于siRNA-IGF1R单独处理。体内实验显示,siRNA-IGF1R联合索拉非尼组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生长,效果优于siRNA-IGF1R单独作用,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siRNA-IGF1R显著降低肿瘤组织IGF1R表达。结论 IGF1R为治疗肝癌索拉非尼耐药的靶点,siRNA-IGF1R通过敲低IGF1R增强索拉非尼治疗耐药肝癌的药效。
  • 论著
    李秋萍, 许锦, 李华燕, 卢冬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酵母细胞为壁材,以叶黄素为芯材,使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叶黄素微胶囊。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探究不同温度、时间、材芯比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并分析微胶囊的微观形貌、贮藏稳定性以及体外模拟消化对微胶囊抗氧化活性、体外消化释放行为以及荧光显微镜下的消化效果。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包埋温度40 ℃、包埋时间1.5 h和材芯比为1:3(g:g),在此优化条件下叶黄素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1.77%;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微胶囊颗粒完整、表面光滑、结构致密,具有良好的包埋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微胶囊化处理能显著提高叶黄素的生理活性和贮藏稳定性,光照条件下提高29.40%,具有良好的抗光照能力;酸性条件下提高14.70%~48.07%,中性或弱碱条件下提高45.33%~58.44%,提高叶黄素的 pH 稳定性,可以较好抵抗肠液的破坏。叶黄素微胶囊贮藏环境研究结果表明,避光条件贮存叶黄素微胶囊活性提高7.06%;叶黄素微胶囊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储存效果最佳;在室温贮藏 28 d,抗氧化活性降低23.74%,温度降低抗氧化活性提高,可明显延长货架期。在模拟胃肠消化试验中,荧光显微镜下的黄绿色荧光信号先增强后减弱,表明叶黄素在胃肠道中被消化利用;微胶囊具有良好的释放性能,在胃肠消化2 h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和释放率,能够有效减少叶黄素的损失,提高叶黄素生物利用度。结论 本研究为酵母细胞的应用拓宽了新的思路,也为叶黄素的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 论著
    田利颖, 李明杰, 杨建华, 胡君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荒漠肉苁蓉中有效成分在不同月份的积累规律,为荒漠肉苁蓉采收、产地加工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集2023年4~12月荒漠肉苁蓉样品54批,建立同时测定荒漠肉苁蓉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管花苷A、异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和京尼平苷等6个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并对54批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分析其含量变化趋势。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分别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式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对54批荒漠肉苁蓉药材进行鉴别和分类。结果 所建立的HPLC方法能够使样品中的6个成分达到良好分离,苯乙醇苷类成分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管花苷A、异毛蕊花糖苷含量随着药材开花在4~8月逐渐减少,在9~12月逐渐增高,而金石蚕苷含量在盛花期达到最高;环烯醚萜类成分京尼平苷在11~12月含量高于其他时期。从HCA和PCA分析中可发现54批荒漠肉苁蓉样品可明显区分为4类,其中春季采收期药材全部聚为一类,为伸长期(4~5月),主要特征为松果菊苷的含量较高;秋季采收期样品聚为一类,为裂果期(9~10月),主要特征为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较低;盛花期(6~8月)样品大部分聚为一类;所有休眠期(11~12月)样品聚为一类,主要特征是京尼平苷的含量较高,显示荒漠肉苁蓉药材在不同生长期成分含量有明显的差异。从OPLS-DA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是区分不同生长期贡献较大的两种成分,可作为评价荒漠肉苁蓉药材质量的指标性成分,从而进一步对不同生长期进行区分。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HPLC方法准确度良好,结合化学计量分析,可用于区分不同月份荒漠肉苁蓉药材质量的差异性,为其采收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论著
    陈雷霖, 付蒙, 周茜, 鲍实, 曹运姣, 王宇帆, 查海红, 刘晨曦, 胡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LC-TOF-MS)法分析6种不同来源单双硬脂酸甘油酯样品中的甘油酯组成。方法 采用四氢呋喃直接溶解样品,以Kinetex C18色谱柱(2.1 mm×100 mm,2.6 μm)为分析柱,以甲醇-乙腈-水(1:1:1,含5 mmol·L-1乙酸铵)为流动相A,异丙醇(含5 mmol·L-1乙酸铵)为流动相B,流速为0.3 mL·min-1,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负离子全扫描(TIC)模式下进行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测定6种不同来源样品的单双硬脂酸甘油酯的19种脂肪酸甘油酯的组成和比例。 结果 不同来源的样品中甘油酯组成比例存在差异。结论 本法可用于不同来源单双硬脂酸甘油酯的组分分析,为其质量等同性的内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 论著
    杭永付, 王洁, 张雯, 钮颖祎, 徐德宇, 胡坤, 沈蕾, 卢国元, 朱建国, 黄晨蓉, 王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驻科临床药师对慢性肾脏病3~5D(CKD3~5D)期患者药学服务的价值。方法 肾内科临床药师和3名学员组成驻科药师团队,制定标准化药学服务流程[包括入院药物重整、医嘱审核、药物相关问题(drug related problems,DRPs)识别、药学监护、用药教育、出院药物重整等],对CKD3~5D期住院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统计2024年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和药物重整信息等,采用基于欧洲药学监护网络基金会(PCNE)分类改良版的分类系统对患者存在的DRPs进行评估、干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共纳入141例患者,药师共发现DRPs 54个,发生率38.3%。36条(66.67%)与治疗有效性有关,临床药师共进行了60次介入干预,接受介入方案并完全执行率为79.63%。54个DRPs危害性程度分级:E级22个(占40.74%),D级16个(占29.63%),C级6个(占11.11%),B级6个(占11.11%),F级4个(占7.41%)。结论 CKD3~5D患者发生DRPs较为常见且具有一定危害性,驻科临床药师通过标准化药学服务能够识别并及时解决CKD3~5D患者的DRPs,协助医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