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9年, 44卷, 第23期
    刊出日期:2009-12-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杨媛;娄琨;梅兴国 ;吕万良
    2009, 44(23): 1761-17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受体介导的脑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方法 对有代表性的受体介导的脑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 受体介导的脑部药物递送特别是转铁蛋白受体和胰岛素受体介导的脑靶向作用备受关注,相关配体或抗体可与药物、生物活性物质、脂质体、纳米粒等相连,提高药物或载体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 结论 受体介导机制在脑部药物递送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论文
    仰铁锤;林振坤;丁平 ;徐鸿华
    2009, 44(23): 1765-17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鸡血藤药材质量评价的方法。 方法 采用 HPLC 测定了 23 批不同产地鸡血藤药材样品中原儿茶酸、表儿茶素、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染料木素、异甘草素等 6 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并考察了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水分等药材常规理化实验项目。 结果 鸡血藤药材指标成分含量和常规实验项目测定结果表明,所测 23 批不同产地鸡血藤药材间存在差异,指标成分以表儿茶素、异甘草素含量较高。 结论 本实验为鸡血藤药材质量的评价提供参考。
  • 论文
    徐秀梅;廖志华 ;陈敏
    2009, 44(23): 1769-17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滇藏五味子( Schisandra neglecta A.C. Smith )的化学成分。 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制备 HPLC 和制备 TLC 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从滇藏五味子的茎藤中分离得到 9 个木脂素和 1 个三萜酸,分别是乙酰戈米辛 R (Ⅰ)、五味子酚乙(Ⅱ)、( - ) - 戈米辛 L1 (Ⅲ)、苯甲酰戈米辛 P (Ⅳ)、顺芷酰戈米辛 P (Ⅴ)、戈米辛 R (Ⅵ)、南五味子素(Ⅶ)、南五味子酸(Ⅷ)、表戈米辛 O (Ⅸ)、戈米辛 O (Ⅹ)。 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论文
    张琳 ;李宝国 ;付红伟 ;李增亮 ;田景奎
    2009, 44(23): 1773-17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乌饭树叶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 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乌饭树叶中黄酮苷类成分,采用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 -7- O-<>β- D- 葡萄糖苷 (1) ,欧槲寄生苷乙 (2) ,柯伊利素 -7- O-(6''- O- 对羟基肉桂酰 )-<>β- D- 葡萄糖苷 (3) ,槲皮素 -3- O-<>β- D- 葡萄糖醛酸甲酯苷 (4) ,异鼠李素 -3- O-<>β- D- 葡萄糖苷 ( 5 ) ,槲皮素 -3- O-α-L- 鼠李糖苷 ( 6 ) ,槲皮素 -3- O- α-L- 阿拉伯糖苷 ( 7 ) ,牡荆素 (8) ,槲皮素 -3- O-<>β- D- 半乳糖苷 (9) ,荭草素 (10) ,异荭草素 (11) ,槲皮素 -3- O-<>β- D- 葡萄糖醛酸苷 (12) 。 结论 化合物 1~4 为首次从越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5~12 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论文
    朱学慧 ;焦建杰 ;张才丽 ;娄建石 ;刘昌孝
    2009, 44(23): 1777-17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细胞色素 P450 ( CYP ) 3A 探针药物咪哒唑仑( MDZ )的系统清除率( CL s )为指标,评价有限采样法( LSS )预测肝脏损伤状态下 CYP 3A 代谢活性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系列浓度的 四氯化碳溶液 预处理大鼠, 24 h 后,静脉注射 MDZ ,在若干时间点采血检测血浆 MDZ 浓度。留取血清并检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活性 。经逐步回归分析和 Jack-knife 方法 验证,建立最终的 LSS 模型。对经相同处理的另一随机群体进行验证分析,评价该 LSS 模型方程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结果 系列浓度四氯化碳溶液造成肝脏不同程度损伤。由单点( 45 min )或两点( 5 , 4 5 min )血浆药物浓度建立的 LSS 预测模型所得到的 CL s 估计值( CL est )与实际计算值( CL obs )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误差小。两点 LSS 模型对样本预测的相关性较单点 LSS 更优( r =0.96 ),而单点 LSS 模型则更显简便。 结论 本实验表明,以 MDZ 清除率为指标,采用 45 min 或 5. 4 5 min 的 有限采样方案评价肝脏损伤状态下 CYP 3A 的代谢活性是一种准确而简便的方法,为今后推广到临床评价肝脏代谢功能从而制定和调整给药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室证据。
  • 论文
    刘言华;凤姣;尤科军;王华倩;吴洁;刘景晶;李泰明
    2009, 44(23): 1782-17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人甲状旁腺素相关肽( 8L -hPTH )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 方法 88 只 3 月龄 SD 健康雌性大鼠其中 64 只行双侧卵巢摘除术 16 只做假手术。 3 个月后各取 8 只测定腰椎及股骨骨密度。将余下的 56 只卵巢摘除大鼠随机分为 7 组每组 8 只,分别为 8L -hPTH 高、中、低剂量治疗组 ( 剂量分别为 20 , 10 , 5 μg·kg-1·d-1) ; hPTH(1-34) 高、中、低剂量对照组 ( 剂量分别为 20 , 10 , 5 μg·kg-1·d-1) ;生理盐水组( 0.5 mL·d-1 ),各组均为皮下注射。假手术组余下的 8 只以及剩余 8 只未做任何手术的大鼠,给药方式及剂量均同生 理盐水组。连续给药 3 个月后,比较各组大鼠股骨、腰椎骨密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股骨情况。 结果 双侧卵巢摘除 3 个月后,大鼠腰椎及股骨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 P<0.01) ,说明造模成功。给药 3 月后, 8L -hPTH 各治疗组大鼠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股骨、腰椎骨密度均显著升高 ( P<0.05) ,骨小梁宽度有极显著增加 ( P<0.001) ,效果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皮下注射 8L -hPTH(5~20 μg·kg-1·d-1) 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论文
    刘炜 ;黄志力;曲卫敏
    2009, 44(23): 1786-17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内源性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 PG ) D2 能增加基底前脑下蛛网膜下腔内的腺苷水平,可能作用于腺苷 A 2A 受体,诱发睡眠。本实验观察腺苷 A 2A 受体特异性激动剂 CGS21680 和 PGD2 促眠作用的异同。 方法 手术插入不锈钢导管至大鼠基底前脑下蛛网膜下腔,同时埋植脑电波和肌电波记录电极,术后 2 周,经导管微量恒速灌注 PGD2 ( 200 pmol·0.2 μL-1·min-1 )或 CGS21680 ( 10 pmol·0.2 μL-1·min-1 ),同步记录脑电波和肌电波,分析睡眠量、睡眠强度及睡眠时相转换等参数。 结果 与人工脑脊液自身对照相比, PGD2 和 CGS21680 都显著增加慢波睡眠(非快动眼睡眠)量和睡眠强度,两者在时相转化和各波段时程上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 CGS21680 增加快动眼睡眠量,而 PGD2 不引起快动眼睡眠量的增加。 结论 ■ 腺苷 A 2A 受体激动剂 CGS21680 能模拟 PGD2 诱发的慢波睡眠,提示腺苷 A 2A 受体是诱导生理性睡眠的重要靶点之一。
  • 论文
    张晗;王小莹;刘洋;柴丽娟;王虹;张伯礼;高秀梅
    2009, 44(23): 1791-17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损伤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CMEC )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合成释放炎性介质的影响,寻找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作用靶点和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本实验采用大鼠乳鼠 CMEC 为研究对象,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为刺激剂,检测 CMEC 细胞活力( MTT )及乳酸脱氢酶( LDH )释放量;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 )检测损伤的 CMEC 释放白介素 6 ( IL-6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 MCP-1 )的含量;用实时定量 PCR 方法检测损伤 CMEC IL-6 、 MCP-1 mRNA 的表达。 结果 灯盏细辛注射液( 12.5 , 25 , 50 和 100 mg × L-1 ) 提高 TNF-α 损伤 CMEC 的细胞活力,降低 LDH 的释放,灯盏细辛注射液( 50 和 100 mg × L-1 ) 抑制 TNF-α 损伤 CMEC IL-6 和 MCP-1 的释放及 mRNA 的表达。 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能够抑制 TNF-α 诱导 CMEC 分泌 IL-6 、 MCP-1 的作用,降低其 mRNA 表达,减轻炎性因子对 CMEC 的损伤。灯盏细辛注射液减轻 TNF-α 对 CMEC 的损伤,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可能是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之一。
  • 论文
    索绪斌;李慕玲 ;王玉强 ;裘建社
    2009, 44(23): 1796-18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羟基喜树碱在脂质体 / 水相中的分配,考察影响分配的因素,探讨羟基喜树碱与脂质体膜的结合活化能。 方法 采取平衡透析法测定羟基喜树碱在脂质体 / 水相中的分配系数,考察了脂质体膜(磷脂种类、磷脂与胆固醇比例)、外界溶液 pH 值及离子强度对药物在脂质体 / 水相中分配的影响;根据表观分布平衡常数的自然对数 (ln<>Kapp) 与绝对温度倒数 (1/<>T) 的直线斜率 ( - △ <> G /<>R) ,计算药物分子和脂质体膜之间的结合活化能。 结果 随着脂质体膜的刚性增强,药物在脂质体膜中的分配降低;随着溶液中碱性增强 (pH > 4.0) ,药物在脂质体膜中分配逐渐降低;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强,药物在脂质体膜中分配提高。药物与脂质体膜的结合活化能(△ <> G )为 - 11.698 kJ·mol-1 。 结论 羟基喜树碱在脂质体中的分配受磷脂膜、溶液 pH 值、离子强度等的影响,药物与脂质体膜的结合为放热反应。
  • 论文
    李志平 ;曲燕燕 ;张建维 ;谢向阳 ;刘燕 ;梅兴国
    2009, 44(23): 1801-18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干扰素 α-2b ( IFNα-2b )干粉吸入剂,并评价其体外性质以及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性质。 方法 冷冻干燥并研磨后制备 IFNα-2b 干粉吸入剂,同时考察了 IFNα-2b 干粉吸入剂的形态、粒径、吸湿性、排空率及雾粒分布,并以细胞病变抑制法( CPE 法)测定了干粉吸入剂中 IFNα-2b 的效价及活性保持率。此外,还以皮下注射 IFNα-2b 溶液为对照,考察了 IFNα-2b 干粉吸入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性质。 结果 IFNα-2b 干粉吸入剂形态为近圆形,粒径为 6.78 μm ,敲击密度为 0.35 g ·mL-1 ,排空率为 95.16% ,吸湿率为 5.80% ,雾粒分布实验中一级和二级瓶中的分布总量为 58.32 %,干粉吸入剂中 IFNα-2b 的活性保持率为 99.58% ; IFNα-2b 干粉吸入剂在大鼠体内 <> c max 有所降低, <> t max 有所减小,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46.76% ; 结论 本实验所制备的 IFNα-2b 干粉吸入剂体外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IFNα-2b 的活性损失小,而且体内生物利用度高。
  • 论文
    李楠;聂淑芳 ;颜廷旭 ;关津 ;孙慧珠 ;潘卫三
    2009, 44(23): 1804-18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星点设计 - 效应面法优化替硝唑结肠靶向生物黏附片处方。 方法 以海藻酸钠用量 (<>X1)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用量( <> X 2 )及包衣增重( <> X 3 )为考察因素,以 3 和 12 h 的累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 , 分别用多元线性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 3 个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 , 根据模型绘制效应面和等高线图 , 通过重叠等高线图确定优化处方 , 最后进行验证。 结果 根据二次多项式模型 , 发现 3 个考察因素和 2 个考察指标之间存在可信的定量关系;优化处方各设定指标的预测值和测定值非常接近;二次多项式模型比多元线性模型置信度高。 结论 采用星点设计 - 效应面法 , 得到了基于二次多项式模型的替硝唑结肠靶向生物黏附片处方优化模型 , 实现了该结肠靶向生物黏附片的处方优化。
  • 论文
    陈坤明 ;仝淑花 ;江海燕 ;贺毅 ;邱相君 ;胡国新
    2009, 44(23): 1808-18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口服普卢利沙星片后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采用多周期试验设计,10名健康受试者单次po(200,400,600 mg)和多次po(400 mg)普卢利沙星片;采用HPLC测定普卢利沙星活性代谢物噻丁啶-喹啉羧酸衍生物(NM394)的血药浓度。用DAS2.0程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健康志愿者单次及多次口服普卢利沙星片后,其活性代谢物NM394符合一级吸收一级消除的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单次给药低、中、高3种剂量普卢利沙星血浆活性代谢物NM394的消除半衰期及体内平均驻留时间相近,ρmax、AUC0-t和AUC0-∞均值与剂量呈良好的线性;多次给药ρ 为(1.02±0.18)mg·L-1,DF为(2.17±0.48),AUC 为(15.69±3.20)mg·h·L-1,AUC 为(16.38±3.34)mg·h·L-1,t1/2α为(1.23±0.58)h,t1/2β为(7.95±3.28)h。结论 普卢利沙星片单次(低、中、高3种剂量)与多次(中剂量)po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V/F、CL/F)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内药物无蓄积现象。 style="width:400px" rows="8" cols=""> 摘要: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口服普卢利沙星片后的药动学过程。 方法 采用多周期试验设计, 10 名健康受试者单次 <> po ( 200 , 400 , 600 mg )和多次 <> po ( 400 mg )普卢利沙星片;采用 HPLC 测定普卢利沙星活性代谢物噻丁啶 - 喹啉羧酸衍生物( NM394 )的血药浓度。用 DAS2.0 程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健康志愿者单次及多次口服普卢利沙星片后,其活性代谢物 NM394 符合一级吸收一级消除的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 单 次给药 低、中、高 3 种剂量普卢利沙星血浆活性代谢物 NM394 的消除半衰期及体内平均驻留时间相近, <> ρ max 、 AUC0-<>t 和 AUC0-∞ 均值与剂量呈良好的线性;多次给药 <> ρ 为( 1.02±0.18 ) mg·L-1 , DF 为( 2.17±0.48 ), AUC 为( 15.69±3.20 ) mg·h·L-1 , AUC 为( 16.38±3.34 ) mg·h·L-1<> t 1/2α 为( 1.23±0.58 ) h , <> t 1/2β 为( 7.95±3.28 ) h 。 结论 普卢利沙星片单次(低、中、高 3 种剂量)与多次(中剂量) <> po 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 t 1/2 <> V /<>F<> CL /<>F ) 无显著性差异( <> P >0.05 ), 体内药物无蓄积现象 。
  • 论文
    付文焕;施孝金;王蓓;李中东;钟明康
    2009, 44(23): 1812-18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 RP-HPLC 测定血浆中阿苯达唑及其代谢物阿苯达唑亚砜、阿苯达唑砜浓度的方法。 方法 在改进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采用 C 2 柱固相萃取法处理血浆,建立了精确、灵敏、重现性和专一性好的高效液相 - 紫外检测法( HPLC-UV )。色谱条件:分析柱: Agilent Zorbax RX-C8 ( 4.6 mm×250 mm , 5 μm );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 -NaAc 缓冲液( 0.1 mol·L-1 , HAc 调节 pH 5.0 ) =45 ∶ 55 ,流速 0.9 mL·min-1 ,检测波长 291 nm 。 结果 阿苯达唑及其代谢物阿苯达唑亚砜、阿苯达唑砜的血药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 10~600 , 10~1 000 , 10~300 μg·L-1 ;方法回收率分别为 92.23% ~ 103.81% , 99.59% ~ 100.21% , 96.89% ~ 106.84% 。 批内精密度分别为 2.03%~3.12% , 2.05%~3.80% , 2.79%~4.14% ;批间精密度分别为 3.20% ~ 4.33% , 2.05%~3.48% , 2.87%~3.87% 。 结论 本法灵敏、准确,可用于阿苯达唑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 论文
    温预关 ;廖日房 ;王伟华
    2009, 44(23): 1815-18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快速测定人血浆中奥氮平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检测法 (LC-ESI-MS/MS) 。 方法 以 Dikma diamonsilTM C18 反相柱( 4.6 mm × 150 mm , 5 μm )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 -5 mmol·L-1 甲酸铵( 90 ∶ 10 ),流速为 1 mL·min-1 ,柱温: 25 ℃ ,以乙酸乙酯 - 二氯甲烷( 4 ∶ 1 )为提取剂。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通过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选择反应监测( SRM )对奥氮平( <> m/z 313 → 256 )和内标替米沙坦( <> m/z 515.3 → 497.3 )进行测定,并用此法测定 36 例患者稳态血药浓度。 结果 奥氮平的高( 50 μg · L-1 )、中( 25 μg · L-1 )、低( 1 μg·L-1 ) 3 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0.14% 、 100.33% 和 100.21% ,日内( <> n =5 )、日间( <> n =3 ) RSD 均小于 15% ;分析方法的最低定量限为 0.5 μg · L-1 。线性范围为: 0.5~100 μg · L-1 ,回归方程为 <> F =1.529 5 <> ρ - 0.014 3 , <> r =0.999 ( <> n =8 ),权重系数为 1/ <> ρ 。 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临床血浓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 论文
    贾立华;郝光涛;高洪志;刘泽源
    2009, 44(23): 1818-18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匹卡米隆片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 方法 采用液 - 质联用法测定 12 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匹卡米隆片后的血药浓度 , 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受试者单次口服匹卡米隆片 50 , 100 和 200 mg 后的实测平均达峰时间 <> t max 分别为 (0.73 ± 0.41) , (0.67 ± 0.33) 和 (0.67 ± 0.31)h ; <> t 1/2 分别为 (0.68 ± 0.22) , (0.89 ± 0.41) 和 (0.91 ± 0.21)h ;平均 <> ρ max 分别为 (1 328.75 ± 552.33) , (2 460.83 ± 571.19) 和 (4 415.00 ± 1 077.45)μg·L- 1 ; AUC 0 -t<>n 平均值分别为 (1 617.37 ± 575.48) , (3 117.08 ± 620.93) 和 (5 987.01 ± 1 365.57)μg·h·L- 1 ; AUC 0 - 平均值分别为 (1 697.45 ± 584.78) , (3 227.39 ± 641.54) 和 (6 192.36 ± 1 388.59)μg·h·L- 1 。 结论 血浆药物的 <> ρ max 和 AUC 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匹卡米隆的体内药代过程无性别差异。
  • 论文
    周晓溪;顾立素 ;胡昌勤
    2009, 44(23): 1821-18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钾复方药物的杂质控制策略。 方法 采用 HPLC ,比较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单独存在及复方后杂质谱的变化。 结果 加速实验中,复方样品产生新的未知杂质,且无论是源于阿莫西林的杂质还是源于克拉维酸钾的杂质均较其单独存在时变化快。 结论 由 <> β - 内酰胺抗生素与 <> β - 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的杂质谱,并不是其单独存在时的简单加和,新药研发中应重点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对复方中杂质谱的影响。
  • 论文
    姜雄平 ;傅小英 ;魏立平 ;靳守东
    2009, 44(23): 1825-18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溶出度检查计量判断方案。 方法 用概率论与统计学推导不同样本量溶出度检查计量判断的计算公式 <> A =|<>M-<>D|+α/(e|<>M-<>D| × b +1)+k S 和 接受的 k 值与不接受的 <> k R 值,用蒙特卡洛模拟抽样和 EXCEL VBA 编程计算比较计量方案与计数方案的 OC 曲线与复试率曲线。 结果 计量方案判断标准最严格,《中国药典》 (2005 年版 ) 计数方案次之, USP32 计数方案最宽松;《中国药典》 (2005 年版 ) 复试率最低,计量方案次之, USP32 复试率最高;《中国药典》 (2005 年版 ) 每次检验平均样本量为 6.43 ,计量方案为 7.82~7.98 , USP32 为 11.60 。 结论 计量方案可以控制溶出均匀度,判断标准优于计数方案。
  • 论文
    吴建章;陈翔 ;王贤亲 ;周鹏 ;梁广 ;李校 堃;仇佩虹
    2009, 44(23): 1830-18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合成姜黄素的硒化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方法 用姜黄素和氯氧化硒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通过氢化物发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了合成物中的硒含量,用 UV 、 IR 、 MS 、 1 H-NMR 和 13 C -NMR 表征其结构;用姜黄素和顺铂做对照,采用四氮唑盐( MTT )法考察目标化合物对胃癌( human gastric cancer BGC823 cells , BGC823 )细胞、鼻咽癌(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NE cells , CNE )、白血病( human leukemic HL-60 cells , HL-60 )、口腔上皮癌( human oral epithelial carcinoma KB cell s , KB )、结肠癌( human colon carcinoma LS174T cells , LS174T )、前列腺癌( human prostate cancer PC3 cells , PC3 )及宫颈癌( human cervical cancer cell line HELA cells , HELA )的细胞毒活性。 结果 确认目标化合物为一种新化合物二姜黄素硒氧配合物;对上述细胞株的 IC50 分别为 45.71 , >100 , 30.09 , 3.18 , >100 , 21.76 , 2.54 mg·L-1 ,对 KB 和 HELA 均表现出比姜黄素强的抑制活性,对 HELA 的抑制活性比顺铂要高。 结论 合成出一个新化合物二姜黄素硒氧配合物;该化合物对部分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抑制活性;有关其硒化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论文
    刘晓岚 ;宋志军 ;吴红 ;王立赞 ;陈一强 ;孔晋亮 ;王恒壮
    2009, 44(23): 1833-18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美罗培南 ( meropenem , MEM )对铜绿假单胞菌 PAO1 野生型 及其 PAO1 <>lasI rhlI 、 PAO1 <>lasR rhlR 基因缺陷型菌株早期生物膜的作用。 方法 ① 测定 美罗培南 对铜绿假单胞菌 PAO1 野生型 及其 PAO1 <>lasI rhlI 和 PAO1 <>lasR rhlR 基因缺陷型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和最低杀菌浓度( MBC )。②采用生理盐水 - 吸痰管系统进行铜绿假单胞菌 PAO1 野生型、 PAO1 <>lasI rhlI 和 PAO1 <>lasR rhlR 基因缺陷型 体外生物膜培养 3 d 后 , 用 26 m g·L-1 的美罗培南溶液作用 24 h , 然 后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生物膜 的情况。 结果 ① PAO1 野生型, PAO1<> lasI rhlI 基因缺陷型和 PAO1<> lasR rhlR 基因缺陷型 3 种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 MEM 的 MIC 均为 1 m g·L-1 , MBC 均为 2 m g·L-1 。 ② 3 d 后 PAO1 野生型形成较厚、有孔状通道的生物膜,而 lasI rhlI lasR rhlR 基因缺陷型菌株形成结构较简单的薄片状的早期生物膜结构;美罗培南作用后, PAO1 野生型的生物膜结构明显稀薄,而 PAO1 <>lasI rhlI 、 PAO1 <>lasR rhlR 基因缺陷型的片状生物膜结构基本被破坏,剩下散在的碎片状结构。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 <> las <> rhl 基因可影响铜绿假单胞菌早期生物膜的形成及其对美罗培南的敏感性。
  • 论文
    陈莲珍;孟立钊 ;王海莲 ;刘群 ;王育琴
    2009, 44(23): 1836-18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外科系统的病人主要为手术病人,临床看重的是手术质量,对用药重视度较低。因此对外科系统用药情况关注较少,特别是其住院病人出院带药的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的很少,至今尚未见到相关报道。我们曾经对门诊病人用药情况的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进行过研究[1-2]。为此,笔者根据国际用药的合理指标对外科系统病人出院带药情况进行同期调查研究,以促进外科系统的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