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高微微;佟建明;郭顺星
    2006, 41(13): 961-964.
    目的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抗病、抗虫功能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并就环境在中药道地性中的作用进行讨论。方法查阅国内外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来源于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小分子化合物是植物进化过程中的防御物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为次生产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结论次生代谢产物受环境中物理、化学及生物因子的影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 综述
    崔向珍;王凤山;刘爱华;郭学平
    2006, 41(13): 964-967.
    目的综述透明质酸寡糖(oligosaccharides of hyaluronan,简称o-HA)的制备、分析方法以及其生物活性。方法查阅近年文献,进行整理归纳。结果o-HA制备时先用透明质酸酶、硫酸软骨素酶进行降解,再经阴离子交换色谱柱(ACE)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o-HA的生物活性有促血管生成、促进创伤愈合等。结论单糖残基数不同的o-HA生物活性可能不同;用不同酶降解产生的o-HA,即使单糖残基数相同其活性也可能不同。
  • 综述
    甘勇;林艳琼;陈庆华
    2006, 41(13): 967-970.
    目的介绍国内外眼用微粒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分别对眼用脂质体、微球、纳米粒、微乳等眼用微粒给药系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详细的介绍。结果与结论眼用微粒给药系统可改善药物在角膜或结膜的滞留时间,提高药物在眼部组织的生物利用度,获得比较理想的局部治疗效果。
  • 论著
  • 论著
    蔡宇;余绍蕾;陈冰
    2006, 41(13): 971-973.
    目的在具有耐药逆转作用的数种中药成分中进行聚类分组和优选排序。方法选用补骨脂素、苦参碱、人参皂苷Rb1、槲皮素、姜黄素、贝母碱、川芎嗪、大黄酸8种中药成分,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K562/AD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化疗药物ADM荧光强度,测定细胞P糖蛋白表达;就测定的相关数据,通过多元统计中的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药物分组,以及采用模糊理论中的集值统计方法进行优选排序。结果8种药物逆转倍数在4.4~15.4之间,K562/ADM细胞中ADM浓度在(8.53±3.51)~(26.17±9.21),K562/ADM细胞P-gp表达率在(26.91±12.19)~(66.91±12.29);8种药物之间的相似性聚类分析成4组:补骨脂素、人参皂苷Rb1、槲皮素3种药物为第1组,苦参碱、贝母碱、姜黄素3种药物为第2组,大黄酸为第3组,川芎嗪为第4组。集值统计优选药效次序为:第4组、第3组、第1组、第2组。结论根据药物间相关性可用聚类分析分组,集值统计方法可以结合药效结果的区间表示进行定量计算,进而得出组间排序。
  • 论著
    丁平;徐吉银;楚桐丽;徐鸿华
    2006, 41(13): 974-976.
    目的探讨不同农家类型对巴戟天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HPLC技术对不同农家类型的巴戟天进行内在质量的分析。结果不同农家品种的巴戟天RAPD指纹图谱和蒽醌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不同的农家类型是影响巴戟天内在质量的主要因素,RAPD和HPLC两种方法可较全面地评价不同农家类型的种质资源对中药质量的影响,为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 论著
    彭金咏;范国荣;吴玉田
    2006, 41(13): 977-979.
    目的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白花败酱草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0.6∶0.6∶1)为两相溶剂系统,主机转速800 r·min-1,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所得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构经MS、1H-NMR和13C-NMR鉴定。结果6 h内经一步洗脱从400 mg白花败酱草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纯度高于98%的木犀草素26 mg,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5 mg和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21 mg。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分离制备法简便、快速、产物纯度高。
  • 论著
    杨娟;杨付梅;孙黔云
    2006, 41(13): 980-982.
    目的对刺梨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及神经营养活性研究。方法采用DEAE-纤维素柱色谱及Sepharose CL-6B凝胶柱色谱对刺梨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RRTP-1~RRTP-8共8个多糖组分。凝胶柱色谱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纯度。采用PC12细胞对各组分的神经营养活性进行筛选,并对纯化的单一多糖进行活性定量测定。结果RRTP-1和RRTP-3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一多糖。PC12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多个多糖组分能刺激PC12细胞产生神经纤维样突起。结论多数刺梨多糖组分具有神经营养活性。
  • 论著
    方云;耿磊;董帅;蒋国平;郑树森
    2006, 41(13): 983-985.
    目的研究环孢素A(CsA)对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的影响。方法以小鼠BMDC为对象,在其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CsA(0,0.5和1 mg·L-1)、脂多糖(LPS)诱导细胞成熟,流式细胞分析其免疫表型的改变,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和ELISA法检测其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和分泌细胞因子等功能变化。结果CsA处理后的树突状细胞(DC),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下调,抑制性分子B7-DC表达进一步上调,而另一抑制性分子B7-H1表达无明显变化,该DC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TNF-α和IL-12P70分泌降低,IL-10分泌增加。结论在BMDC的分化过程中,CsA能直接作用于DC,使其具有不成熟DC的特性,该DC可以诱导免疫耐受,这种作用是通过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下调和抑制性分子B7-DC表达上调实现的。
  • 论著
    吴红海;王娜;侯艳宁
    2006, 41(13): 986-989.
    目的检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重现大鼠伏隔核和血浆中神经甾体水平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对吗啡的CPP,CPP消退后用足底电击(footshock)诱发CPP的重现。将大鼠断头取血并取出伏隔核,制备组织匀浆,采用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法提取脑组织和血浆中的神经甾体,经衍生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神经甾体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现组大鼠伏隔核中的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水平升高50%(P<0.05)。与消退组相比,重现组大鼠伏隔核中的别孕烯醇酮(allopregnanolone,AP)水平升高75%(P<0.05);吗啡CPP重现组大鼠血浆中的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水平下降33%(P<0.01)。结论足底电击应激所致的CPP重现时,大鼠伏隔核中的DHEA,AP和DHEAS水平的变化不依赖于外周血中相应甾体水平的变化,其中枢作用可能与应激诱发的吗啡CPP重现行为有关。足底电击使伏隔核DHEA和AP水平升高可能是应激诱发吗啡CPP重现的神经机制之一。
  • 论著
    张杰;刘赛;苏玉文;杨曙光
    2006, 41(13): 990-99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氧自由基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PDGF-BB)表达、内皮素(ET)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分泌的改变,研究扇贝裙边提取物-糖胺聚糖(SS-GAG)对上述变化的影响,探讨SS-GAG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建立氧自由基诱导的HUVEC损伤模型,采用ELISA法观察SS-GAG对Fenton体系所引发的氧化损伤后HUVEC表达VCAM-1,PDGF-BB的影响;应用放射免疫方法,观察SS-GAG对氧化损伤的HUVEC分泌ET及AⅡ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enton体系损伤组血管内皮细胞(VEC)VCAM-1,PDGF-BB的表达明显提高(P<0.01),ET及AⅡ的分泌明显增多(P<0.01)。而细胞经不同浓度的SS-GAG预先处理后,上述表达及分泌均减少(P<0.01)。结论SS-GAG可减少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后VCAM-1,PDGF-BB的表达以及ET和AⅡ的分泌,提示SS-GAG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此作用可能是其抗AS的机制之一。
  • 论著
    林意玲;吴平;廖海兰;张培华c;何惠娟;江黎明
    2006, 41(13): 993-997.
    目的观察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5F(5F)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的致凋亡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5F不同药物浓度组(0,8,32,128 mg·L-1)作用不同时间处理细胞。噻唑蓝比色法检测5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RT-PCR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给药组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均受到显著的抑制(P<0.01),细胞增殖抑制率呈剂量和时间的依赖关系;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显示,给药组部分细胞呈典型的凋亡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在32 mg·L-1浓度作用下,12 h即出现“凋亡峰”,其峰值达(12.48±1.29)%;RT-PCR检测发现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上调;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aspase-3活性检测显示,其活性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高,5F浓度达到128 mg·L-1时,其活性为对照组的3.52倍。结论5F可显著地抑制HPF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升高caspase-3活性,并呈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caspase-3活性,促进caspase-3基因转录和蛋白翻译,使细胞内caspase-3增加从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论著
    陈勇;蔡铭;刘雪松;瞿海斌;程翼宇
    2006, 41(13): 998-1000.
    目的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和回归分析,建立罐组逆流提取工艺参数的多指标综合优化方法。方法以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总皂苷和浸出物含量为优化目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溶剂用量、阶段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因素对优化目标的影响;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各优化目标与考察因素间的数学模型,结合方差分析得到三七罐组逆流提取最佳工艺参数,并将罐组逆流提取工艺与其他提取方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多指标综合优化方法得到三七罐组逆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体积分数70%乙醇、8倍药材量溶剂、阶段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0℃,与其他提取工艺相比,在保证较高收率的前提下,温度可以降低50%左右,溶剂节省50%~70%,单位时间的处理量增大。结论建立了罐组逆流提取工艺参数的多指标综合优化方法,并成功运用于三七中皂苷类活性成分的提取,得到三七罐组逆流提取最佳工艺条件。
  • 论著
    刘龙孝;王金超;朱素燕;郑文涛
    2006, 41(13): 1001-1004.
    目的以盐酸哌唑嗪为模型药物研究单层芯渗透泵片简化的制备方法。方法用自行设计的带针冲头压制带孔洞的片心,然后以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包衣得单层芯渗透泵片。研究片心处方、孔径等因素对渗透泵片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将片心处方实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和优化处理得到了优化片心处方。自制渗透泵片在24 h内释药速率平稳。在0.80~1.15 mm内,片心上孔径对自制渗透泵片的释药行为影响不大。结论用带孔片心包衣制备渗透泵片的方法免去了渗透泵片制备中的激光打孔机,大大简化了渗透泵片的制备工艺。
  • 论著
    马守栋;陈建海
    2006, 41(13): 1005-1009.
    目的制备聚阳离子纳米粒非病毒基因载体:葡聚糖-寡胺化合物。方法以葡聚糖、过碘酸钠、精胺等为反应物,经多步化学合成制备了该载体;并以红外光谱测定仪、激光纳米粒度测定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理化表征;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考察所制备载体的基因转染效能。结果葡聚糖与寡胺间以共价键连接成稳定的纳米粒基因载体,载体平均粒径为9.0 nm,Zeta电位为+31.1 mV、形状为类圆形;载体具有较高的基因转染率。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可以合成出优良的聚阳离子纳米粒非病毒基因载体。
  • 论著
    黄滔敏;何忠;郑晓伟;绍路平;段更利
    2006, 41(13): 1010-101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健康受试者口服复方卡托普利片后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血药浓度测定。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A:pH 1.8醋酸水溶液,B:乙腈,0~5 min,A-B=90∶10,8 min后,A-B=60∶40;柱温30℃,流速1.2 mL·min-1,检测波长263 nm,磺胺嘧啶为内标。卡托普利经对溴苯乙酰基溴(p-BPB)衍生化后同时测定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血药浓度。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被测药物(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分别和内标的峰面积之比与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提取回收率均高于7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在合格范围内。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复方卡托普利片剂中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体内血药浓度测定。
  • 论著
    朱南平;徐平声
    2006, 41(13): 1013-1015.
    目的建立HPLC测定血浆中那格列奈,并研究其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8名受试者随机等分成2组,先后单剂量po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采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方差分析,以双单侧t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判定。结果单次服用60 mg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的药动学参数AUC0~10,AUC0~∞,ρmax,tmaxt1/2分别为(6.84±3.51)和(7.24±3.51)mg·h·L-1,(6.95±3.45)和(7.38±3.58)mg·h·L-1,(4.35±2.45)和(4.20±2.13)mg·L-1,(1.02±0.48)和(1.16±0.51)h,(2.20±0.78)和(2.04±0.65)h。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5±13)%。2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HPLC能快速、准确测定人血浆中的那格列奈,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论著
    靳凤丹;陈笑艳;于河舟;安晓霞;钟大放
    2006, 41(13): 1016-1019.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去羟肌苷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并应用于药物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18名中国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随机交叉po200 mg去羟肌苷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血浆样品经沉淀蛋白处理,通过LC-MS/MS测定其浓度,采用非隔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对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结果LC-MS/MS测定血浆中去羟肌苷的线性范围为5.0~2 000μg·L-1,定量下限为5.0μg·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6%,准确度(RE)在±4%之内。应用本法测得18名中国健康男性志愿者po 200 mg去羟肌苷参比制剂后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max为(0.65±0.30)h,ρmax为(1 052±353)μg·L-1,t1/2为(1.53±0.38)h,用梯形法计算,AUC0-t为(1 628±479)μg·h·L-1,服用受试制剂后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max为(0.47±0.13)h,ρmax为(1 090±531)μg·L-1,t1/2为(1.44±0.46)h,AUC0-t为(1 520±661)μg·h·L-1。以AUC0-t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5.8±20.8)%。结论该法灵敏、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线性范围宽,适用于去羟肌苷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
  • 论著
    曾文珊;廖海明;杨仲元;徐康森
    2006, 41(13): 1020-1022.
    目的通过肽图谱分析,鉴定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产品一级结构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胰蛋白酶裂解-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肽图;用LC-MS/MS和N端氨基酸测序鉴定产品氨基酸序列。结果建立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产品肽图测定法,并鉴定出肽图异常产品的氨基酸序列。结论肽图分析能有效地控制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产品一级结构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该产品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论著
    赵鹏;王东凯;庄润;薛梅妍;王丽君;黎玲
    2006, 41(13): 1023-1025.
    目的建立测定腺苷蛋氨酸注射用溶剂中赖氨酸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TM(钻石)C18ODS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250∶750∶0.1),流速为0.8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L-赖氨酸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度符合要求,在300~700 mg·L-1内线性良好(r=0.999 7)。结论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方法可靠,可作为质量控制方法。
  • 论著
    俞滢;朱亚尔
    2006, 41(13): 1026-1028.
    目的建立癃闭康泰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含量测定法。方法癃闭康泰片经碱化,用氯仿-甲醇(4∶1)提取生物碱有效部位,提取液浓缩,残渣用甲醇溶解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2.1 mm×10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10 mmol·L-1甲酸铵(pH 8.0),梯度洗脱(0~15 min:乙腈30%~55%;15~25min乙腈55%);流速0.2 mL·min-1;柱温30℃。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电离源(ESI),以选择性正离子方式检测,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选择性检测离子分别为m/z 432.4和m/z 430.4。结果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的线性范围均为0.01~10 mg·L-1,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测限均为0.45μg·L-1,方法回收率均大于9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线性关系良好,操作简便,适用于癃闭康泰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测定。
  • 论著
    王光柱;丁丁;孙红颖;陈枢青
    2006, 41(13): 1029-1032.
    目的解析大肠杆菌T蛋白的四级结构。方法利用分段克隆法克隆表达了T蛋白及其两个独立结构域分支酸变位酶(CM,T/1-94)和预苯酸脱氢酶(PDH,T/93-373),再利用SDS-PAGE测得变性条件下T蛋白、CM和PDH的Mr分别为42×103,11×103和32×103,HPLC测得天然条件下CM和PDH的Mr分别为25×103和63×103,再用化学交联法分析聚合状态。结果显示T蛋白、独立结构域CM和PDH均为二聚体。结论说明大肠杆菌T蛋白二聚体是通过CM与CM、PDH与PDH相连的。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戴慧
    2006, 41(13): 1033-1034.
  • 药物与临床
    曲红玉;郭丽
    2006, 41(13): 1034-1035.
  • 药物经济学
  • 药物经济学
    谭侃;潘碧云
    2006, 41(13): 1036-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