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1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4-25
  

  • 全选
    |
    目录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论
  • 李焰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253-2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神经病理学专家论坛
  •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256-2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分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和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前者好发于淋巴造血系统,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后者包括累及淋巴造血系统和(或)中枢神经系统的Rosai-Dorfman 病、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欧迪海姆-奇斯特病、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和播散性黄色瘤、脉络丛黄色肉芽肿、脉络丛黄色瘤。本文简要介绍上述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与鉴别要点。由于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病率低,未能引起神经外科和病理科医师的足够重视,易造成误诊和误治。因此,了解此类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

  • 专题讲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 张钰, 曾丽莉, 刘建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263-2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在临床工作中易忽视,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脑卒中后抑郁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康复、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与脑卒中高复发率、高病残率和高病死率密切相关。为提高对脑卒中后早期和晚期抑郁的认识与重视,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就脑卒中后抑郁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影响因素、筛查与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 吴卓丽, 王少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270-2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卒中后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由于认知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瘫痪、感觉运动障碍、视野缺损等原因导致的营养不良。但不规范的营养支持也可以导致肺感染、尿路感染等疾病增加。随着近年对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营养支持过程中胃肠道功能的评价和维护。为统一和规范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管理,本文对脑卒中患者营养评定和胃肠功能评价常用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推动中国脑卒中患者营养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岳伟, 刘彬, 于德林, 刘淑玲, 纪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275-2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天津市城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以为颈部血管超声在脑卒中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启示。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天津市4 个城市社区956 名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部血管超声筛查,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部位、大小,管腔狭窄或闭塞,以及血流频谱特征。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受试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结果(1)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71.55%(684/956),且男性高于女性(79.08%对65.87%;χ2 = 20.067,P = 0.000)。(2)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斑块形成最常见,占81.58%(558/684),其次为内-中膜增厚(13.01%,89/684),中至重度狭窄或闭塞少见(5.41%,37/684),其中男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比例低于女性(7.08%对18.38%;χ2 = 19.269,P = 0.000)、斑块形成比例高于女性(86.46%对77.16%;χ2 = 9.824,P = 0.002)。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中位评分为1.79 分,且男性高于女性[1.98(0.70,3.26)分对1.52(0.20,2.84)分;Z = 2.304,P = 0.042]。颈动脉斑块最多见于颈动脉球部(36.61%),其次为锁骨下动脉(22.18%)。颈动脉狭窄表现为颈内动脉狭窄(30 名)、椎动脉狭窄(4 名)、椎动脉闭塞(3 名),其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0 名。(3)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χ2 = 212.067,P = 0.000),其中< 70岁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检出率高于≥ 70岁者(10.68%对6.03%;χ2 = 5.101,P = 0.024),≥ 60 岁者颈动脉斑块(72.26%对28.99%;χ2 = 64.850,P = 0.000)和中至重度狭窄或闭塞(5.24%对0.98%;χ2 = 10.174,P = 0.001)检出率均高于< 60 岁者。结论 天津市城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具有较高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颈部血管超声用于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简便无创、准确可靠,是脑卒中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 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 张伟明, 杨帅, 王轶钧, 何鑫, 陆建春, 谢青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280-2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 共60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0 例)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组(30 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6 和12 周时,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BI)、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Berg 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6 和12 周时mBI(P = 0.004,0.000,0.000)、FMA 上肢功能评分(均P = 0.000)、BBS 评分(P = 0.005,0.000,0.000)均高于治疗前,FMA 下肢功能评分仅治疗后6 和12 周时高于治疗前(均P = 0.000)。与对照组相比,mCIMT 组患者治疗后2、6 和12 周时mBI(均P = 0.000)、FMA(上肢:均P = 0.000;下肢:均P = 0.000)、BBS(均P = 0.000)评分亦不同程度增加。结论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可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平衡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 朱志中, 崔立玲, 尹苗苗, 于洋, 王宏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285-2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术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共68 例缺血性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分别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吞咽训练和进食策略训练,对照组)及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术(联合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5 d,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结果 34 例予以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 型)12 例、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型)8例、后循环梗死型(POCI型)10例、腔隙性梗死型(LACI型)4例;34例予以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术,OCSP 分型TACI 型10 例、PACI 型7 例、POCI 型11 例、LACI 型6 例。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FSS 评分增加(P = 0.003,0.000)、SSA 评分减少(P = 0.003,0.000);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VFSS 评分增加(P = 0.004)、SSA 评分减少(P = 0.020)。结论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
  • 王胜宝, 孙正辉, 武琛, 束旭俊, 王文鑫, 薛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290-2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手术技巧。方法 65 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Spetzler-Martin 分级Ⅰ级7 例、Ⅱ级20 例、Ⅲ级23 例、Ⅳ级10 例、Ⅴ级5 例;畸形团最长径2 ~ 7 cm,平均3.50 cm;位于大脑皮质表面31 例、脑深部34 例,分别为额叶19 例、颞叶12 例、顶叶16 例、枕叶9 例、小脑3 例、基底节2 例、侧裂4 例;供血动脉分别为大脑前动脉及分支11 例、大脑中动脉29 例、大脑后动脉15 例、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2 例,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5 例,椎动脉3 例;浅静脉引流29 例、深静脉引流15 例、深浅静脉同时引流21 例。均予以手术切除,单纯畸形团切除术45 例、畸形团切除术+ 血肿清除术20 例;单纯额叶入路6 例、眶颧部入路3 例、皮质入路2 例、额顶叶入路8 例、翼点入路10 例、颞下入路3 例、颞顶叶入路4 例、单纯顶叶入路7 例、纵裂入路7 例、顶枕叶入路8 例、枕下入路3 例、皮质脑室入路4 例。结果 65 例患者中4 例(6.15%)术前联合栓塞治疗,其中60 例(92.31%)动-静脉畸形团全切除,5 例(7.69%)于术后辅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出院时改良Rankin 量表评分为0 分21 例(32.31%)、1 分23 例(35.38%)、2 分9 例(13.85%)、3 分7 例(10.77%)、4 分3 例(4.62%)、5 分2 例(3.08%)。平均随访12 个月,6 例恢复良好、3 例肢体活动障碍、1 例视野缺损、2 例语言障碍、1 例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 例仍癫发作而服用抗癫药物;2 例死亡,1 例呼吸衰竭致死亡,1 例死因不明。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尤其是复杂动-静脉畸形,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布茂振, 尹国阳, 张利勇, 张士刚, 王继跃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296-3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安全性。方法 396 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完成407 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于术后30 d 评价手术疗效,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价术后30 d 内不良事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07 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0 d 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4.42%(18/407)、次要并发症24.08%(98/40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吸烟(P = 0.039)和入院时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3 分(P = 0.001)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30 d 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积累手术经验、提高手术技巧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吸烟和入院时mRS评分≥ 3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
  • 循证神经病学
  • 赵学飞, 雷晶, 张小宁, 谢冲, 董春磊, 王晓蓓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302-3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r TMS)、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or PD)、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为中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Ovid MEDLIN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1999-2013 年发表的有关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献,最终共计纳入16 篇,中文4 篇、英文12 篇,根据高频(> 1 Hz)和低频(≤ 1 Hz)磁刺激分别进行Meta 分析。结果 16 篇文献共纳入455 例帕金森病患者,试验组(经颅磁刺激组)236 例、对照组219 例。经高频和低频磁刺激治疗后,两组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总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 = -5.010,95%CI:-7.370 ~ -2.650,P = 0.000;WMD = -6.140,95%CI:-8.750 ~ -3.530,P = 0.000)。经高频磁刺激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Ⅲ 评分(WMD = -4.380,95%CI:-8.260 ~ -0.500;P = 0.00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WMD = -3.740,95%CI:-.660 ~ -2.820;P = 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 0.260,95%CI:-0.660 ~ 1.180;P = 0.580)。经低频磁刺激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Ⅲ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 -2.160,95%CI:-5.010 ~ 0.690;P = 0.370)。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部分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未发现其对精神症状有效。
  • 应用神经解剖学
  • 汤可, 周青, 周敬安, 赵亚群, 刘策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311-3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虚拟现实系统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手术路径并探讨微创化策略。方法 15 具(30 侧)尸头标本行CT 和MRI 扫描,影像学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以构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选择骨性标记点绘制圆柱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将圆柱直径缩小模拟手术路径微创化,观察并测量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中所包含的解剖结构。结果 虚拟现实系统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手术路径可清晰显示所包含的神经、血管等解剖结构的空间层叠顺序,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均由岩骨内面神经垂直段与乙状窦之间经过,包含部分乙状窦,不包含小脑半球。微创化后手术路径体积,以及路径中岩骨骨性结构和静脉窦体积均小于微创化前(P = 0.000);微创化前后后组脑神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552)。结论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微创化可在有效显露颈静脉孔区靶结构的情况下减少重要解剖结构的损伤。
  • 基础研究
  • 肖宗宇, 陈晓娟, 徐如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316-3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稳定的9L/F344 大鼠脑肿瘤干细胞颅内肿瘤模型。方法 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培养大鼠9L 胶质瘤细胞,立体定向法于近交系F344 大鼠右侧尾状核分别接种9L 胶质瘤细胞和9L肿瘤球细胞,观察大鼠存活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CD133和巢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9L胶质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呈悬浮生长,形成的悬浮肿瘤细胞球表达CD133 和巢蛋白。9L 胶质瘤细胞组和9L 肿瘤细胞球组大鼠肿瘤均呈浸润性生长、无明显包膜;后者肿瘤内新生血管更丰富,出血性坏死更明显。两组肿瘤细胞均表达CD133 和巢蛋白,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但9L 肿瘤细胞球组细胞更具侵袭性。接种9L 肿瘤球细胞的大鼠中位存活期为15 d(95%CI:15.219 ~ 15.781),明显短于接种9L 胶质瘤细胞大鼠的21 d(95%CI:20.395 ~ 21.605;χ2 = 12.800,P = 0.000)。结论 9L/F344 大鼠脑肿瘤干细胞颅内肿瘤模型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脑肿瘤干细胞提供了实验基础。
  • 临床研究
  • 黄国强, 翟琼香, 汤志鸿, 王春, 卓木清, 王林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322-3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国内结节性硬化症(TSC)临床表现、基因突变位点分布特点和突变类型,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共检出3 例存在致病性基因突变的结节性硬化症患儿,同时收集国内160 例有明确致病性基因突变的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对其基因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163 例患者中31 例(19.02%)发生TSC1 基因突变,第15、21、18 号外显子分别占32.26%(10/31)、16.13%(5/31)、12.90%(4/31),132 例(80.98%)发生TSC2 基因突变,第37、40、33 号外显子分别占9.85%(13/132)、7.58%(10/132)、6.82%(9/132)。TSC1 突变碱基置换率为41.94%(13/31)、TSC2 突变为52.27%(69/132)。男性患者室管膜下结节或钙化灶发生率(χ2 = 8.016,P = 0.005)、散发性患者大脑皮质结节发生率(χ2 = 6.273,P = 0.012)、TSC2 基因突变患者色素脱失斑发生率(χ2 = 6.756,P = 0.009)和错义突变患者面部血管纤维瘤发生率(χ2 = 4.438,P = 0.035),分别高于女性患者、家族性患者、TSC1 基因突变患者和其他突变类型患者。结论 TSC1 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第15、21、18 号外显子,TSC2 基因突变以第37、40、33 号外显子多见。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结节性硬化症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价。
  • 临床医学图像
  • 阎晓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328-3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研究
  • 董晓宇, 郑东明, 佡剑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329-3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分析4 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表现为发热(2 例)、视物模糊(2 例)、双侧下肢无力(2 例)、单侧下肢无力(1 例)、偏侧肢体无力(1 例)、偏身感觉减退(1 例)、双侧外展神经麻痹(1 例)和周围神经病变(3 例);脑脊液压力升高(210 ~ 270 mm H2O,3 例)、白细胞计数增加[(50 ~ 380)× 106/L,3 例]、蛋白定量升高(1.30 ~ 2.56 g/L,3 例);MRI 以颅内多发异常信号为特征。经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3 例恢复良好、1 例于6 个月后复发。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临床鲜见,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和头部MRI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效果良好。
  • 综述
  • 耿杰峰, 陈晓雷, 许百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333-3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弓形束是人类语言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是目前在体无创性显像大脑白质纤维束的最常用方法。本文对DTT 在显像弓形束解剖结构和功能特性基础研究,以及神经外科手术临床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但其准确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 临床病理(例)讨论
  • 姜坤, 袁晶, 朱以诚,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4): 337-3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