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1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1-25
  

  • 全选
    |
    专论
  • 赵钢,杜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 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讲座
  • 宋兆慧,刘磊,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 5-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边缘性脑炎近年来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相关抗体主要作用于细胞表面抗原,包括N -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受体、γ-氨基丁酸B 型受体、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 及接触蛋白相关样蛋白-2 等。该病主要累及儿童和青年,临床表现多样,病情严重,可合并或不合并肿瘤,常规血清学、脑脊液和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若血清和(或)脑脊液检测到相关抗体可明确诊断。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血浆置换和免疫球蛋白等免疫疗法,以及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灶反应良好,但存在复发的可能。本文对新型边缘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 陈向军,李翔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 1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是目前较受关注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可伴或不伴卵巢畸胎瘤。临床表现包括显著前驱高热、精神症状、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口手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脑脊液和血清抗NMDAR 抗体检测呈阳性反应,脑电图呈特异性“δ 刷”表现。早期施行肿瘤切除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本文拟就抗NMDAR 脑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王云灿,何俊瑛,卜晖,邹月丽,丁文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 16-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隐球菌系具有荚膜结构的酵母真菌,因其嗜中枢性而使中枢神经系统成为主要攻击部位,可通过跨细胞途径、细胞旁途径或“木马机制”突破血-脑脊液屏障,引起致命性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死率可达10% ~ 25% ,至少有约1/3 的患者经历抗菌药物治疗失败。因此了解其致病机制、尽快明确诊断、探索更为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 龚启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 24-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若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即符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1993年修订的真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期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属于危重患者。病原微生物涉及病毒、细菌、分枝杆菌、真菌、寄生虫等,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亦与非免疫缺陷患者有所不同,尤其是经抗HIV 治疗后,仍可出现病情加重或新的感染发生,对临床医师极具挑战意义。及时明确诊断是临床治疗转归的基础。
  • 王琳,刘建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 3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reutzfeldt-Jakob 病是由朊蛋白感染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程短、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达100% 。本文通过文献复习,探讨Creutzfeldt-Jakob 病的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脑电图改变、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进展。对中老年快速进展性痴呆及青年以精神症状发病并伴多系统受累的疑似Creutzfeldt-Jakob 病患者,应尽早行脑电图、MRI 及脑脊液14-3-3 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 张善超,刘磊,宋兆慧,王瑞金,脱厚珍,易立,郭燕军,谢琰臣,王佳伟,王得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 36-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   人巨细胞病毒(HCMV)与动脉粥样硬化、移植性血管硬化和动脉再狭窄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证实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诱发血管新生继而引起血管性疾病。因此,本文拟进一步探讨人巨细胞病毒诱导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分子学机制。方法   分别于感染HCMV 2 、6 、12和24h 后收集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IRT1 mRNA 及其蛋白质表达水平;通过激动剂Resveratrol 或抑制剂SIRT1 siRNA 孵育内皮细胞,观察病毒感染24h 后其增殖、迁移和小管生成能力。结果   与模拟感染组相比,HCMV 感染组EA.hy926细胞SIRT1 mRNA 表达无变化(F = 1.395,P = 0.304);而SIRT1 蛋白表达水平呈逐渐递减趋势(F = 23.927,P = 0.000)。激动或抑制SIRT1 蛋白表达后,HCMV 感染组EA.hy926细胞迁移(P = 0.008,0.003)和成管能力(P = 0.012,0.008)下降或增强;而细胞增殖能力无变化(P = 0.969,0.948)。 结论   HCMV 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后能够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和小管生成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IRT1 蛋白表达有关。
  • 张真,肖岚,曾秋明,李蜀渝,杨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 43-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 神经精神狼疮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高,诊断与鉴别诊断存在困难。本文探讨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颅内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23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临床表现、多项血清学和脑脊液检查结果、影像学和脑电图等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为弥漫型神经精神症状者9 例、局灶型者14例。血清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SSA 抗体和抗SSB 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22、7/22 、1/14 、2/14 、9/14 和3/14 例,血清补体C3、C4降低者分别为14/20 和5/20 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升高者为5/12 和7/12 例,葡萄糖和氯化物水平降低者为5/12 和6/12 例。影像学和部分患者(6 例)脑电图检查表现异常。结论 血清学、脑脊液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均可协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精神狼疮。虽然病程中脑脊液各项指标可或多或少呈现异常,但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升高不明显,葡萄糖和氯化物水平尚在正常值范围。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精神狼疮患者脑脊液改变不明显,有助于与颅内感染的鉴别诊断。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精神狼疮有显著疗效。
  • 郭燕军,易立,刘磊,毕鸿雁,张拥波,赵伟秦,李继梅,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 49-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 神经布氏杆菌病临床罕见,本文报告3 例神经布氏杆菌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3 例临床诊断明确的神经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断与治疗经过,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特点。结果 3 例患者均有明确疫区、传染病接触史或生食牛奶感染布氏杆菌病病史,并在不明原因发热筛查过程中获得布氏杆菌感染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可伴脑膜炎症状与体征;或病程中出现脊柱炎症性改变;或伴尿潴留、便秘(可能与腰骶神经根病变有关);病程中也可出现听力减退和复视等听神经和外展神经病变表现。结论 神经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常伴有全身系统性感染症状,在不明原因发热筛查中应进行布氏杆菌相关检查,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相鉴别。不同药理学机制的抗生素足量、长程联合治疗有效,患者预后良好。
  • GUAN Hongzhi, HOI Chupeng, CUI Liying, CHEN Lin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 55-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1 例从中国南方旅游归来后发生急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经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符合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予以经验性糖皮质激素和抗寄生虫治疗后病情缓解;最终经血清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对于从流行地区归来的旅游者所患的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应特别注意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可能。
  • 特约评论
  • 卢德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 58-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 59-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病理报告
  • 刘腾飞,韩慧霞,黎相照,张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 61-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通常与免疫缺陷无关,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脑膜炎症性病变,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而在病理诊断上,形态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相似,间变性淋巴瘤激酶1 可呈阳性或阴性。由于易误诊为脑膜炎而于组织活检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造成组织学观察呈现大片坏死,以及大量组织细胞增生和吞噬现象,故在取材不够全面时易误诊为脑梗死或恶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等。本文结合1 例12岁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相关文献回顾,总结该病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以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与结果 12岁男性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力。MRI 检查右侧顶叶局部脑回肿胀及软脑膜异常强化,并累及右侧颞叶;左侧顶叶软脑膜异常强化。右侧颞顶叶病变组织活检肿瘤细胞体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胞质丰富、嗜伊红,可见马蹄形和肾形核。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CD3 、CD45RO 、CD3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1 和上皮膜抗原表达阳性,CD20和CD79a 表达阴性。结论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罕见病理亚型,临床及影像学极易误诊为脑膜炎症性病变。因此,对临床考虑为脑膜炎,但治疗效果差、病情反复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脑组织活检或反复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尤其是脑组织活检为明确诊断之重要手段。
  • 临床研究
  • 王姝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 66-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病因尚不明确。通过对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探讨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分别测量186 例诊断明确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舒张末期颈总动脉远端、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近端内-中膜厚度;以1.00 mm ≤ IMT< 1.20 mm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存在突入血管腔回声结构或突入血管腔血流异常缺损或局部IMT ≥1.20 mm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分析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内-中膜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00),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1 );血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内-中膜厚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 = 0.923,P =0.000;r = 0.955,P = 0.008)。结论 血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参与了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在不伴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腔隙性脑梗死首次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病例报告
  • 于善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 71-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病理(例)讨论
  • 李秀丽,卢强,马凌燕,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 74-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图像
  • 阎晓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 80-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