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1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4-16
  

  • 全选
    |
    述评
  • 陈生弟,王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147-1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专论
  • 王政,乐卫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151-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程怀东,汪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155-1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肖世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160-1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晓春,潘晓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162-1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阿尔茨海默病
  • 熊燃,刘军,陈生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167-1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黄越,马建芳,黄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171-1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马国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177-1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郭起浩,赵倩华,洪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181-1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任汝静,王刚,陈生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187-1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超,肖世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191-1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何雯,薛素芳,贾建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197-2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 γ 2)基因rs1801282 位点单核苷酸Pro12Ala 多态性(CCA→GCA)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采集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液DNA 标本,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PARγ2 基因外显子B,直接测序法筛查突变位点;根据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310 例中国汉族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289 例正常对照者PPARγ2 基因外显子B 多态性进行分型。结果   PPARγ2 基因外显子B 突变位点筛查发现rs1801282 位点单核苷酸Pro12Ala 多态性,两组受试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 遗传平衡定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647,0.501)。在≥ 75 岁和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Pro/Ala 基因型频率、Ala 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经Logistic 回归模型校正性别、年龄、ApoEε4 等位基因携带状态等影响因素后,未发现多态性位点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具有相关性(OR = 1.100,95%CI:0.580 ~ 2.090;P =0.767)。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PPARγ2 基因rs1801282 位点单核苷酸Pro12Ala 多态性可能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无相关性。
  • 缴富斌,谭纪萍,王鲁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203-2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可能的社会心理学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成组比较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轻度认知损害和认知功能正常受试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等)、闲暇活动及个人爱好(书法、园艺、阅读书报等)、特殊经历(文革经历、精神创伤史)、参加社会活动情况,以及既往慢性病病史;通过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t 检验初步筛选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认知损害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受试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7.07 ± 0.59)岁和(76.91 ± 0.58)岁,两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受试者年龄,受教育程度,书法,写文章、自传或回忆录,锻炼或健身,参加社会活动等项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其他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年龄,受教育程度,写文章、自传或回忆录,锻炼或健身,参加社会活动等项因素与轻度认知损害呈显著正相关(均P <0.05),OR 值(95%CI)分别为1.448(1.059 ~ 1.981)、0.513(0.346 ~ 0.761)、0.648(0.447 ~ 0.939)、0.570(0.357 ~ 0.911)和0.435(0.205 ~ 0.922)。结论   老年性轻度认知损害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写文章、自传或回忆录,锻炼或健身,参加社会活动等5 项影响因素显著相关。其中,年龄是轻度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写文章、自传或回忆录,参加锻炼或健身,参与社会活动为轻度认知损害的保护因素。针对上述因素早期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能成为预防和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的重要途径。
  • 郭起浩,赵倩华,曹歆轶,周燕,洪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208-2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编制适用于中国老年人群简短而有效的执行能力测验—— 中文卡片分类测验(CCST)。方法   选择不同亚型的轻度认知损害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完成中文卡片分类测验等一系列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并与正常对照受试者进行比较,评价其临床适用性和检测效度。结果   (1)阿尔茨海默病组、轻度认知损害组与正常对照组受试者比较,3 套卡片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所有受试者均较少采用“数量”维度。(3)当CCST 总评分≤ 6 分时,识别阿尔茨海默病的敏感度可达94.32%,特异度为74.24%;当CCST 总评分≤ 5 分时,识别阿尔茨海默病的敏感度为74.35%,特异度为89.52%。(4)在轻度认知损害各亚组中,以非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组受试者CCST 总评分最低(4.25 ±2.07),单认知域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组总评分最高(6.68 ± 1.65),而多认知域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组介于二者之间(5.16 ± 2.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虽然中文卡片分类测验材料不同,由于设计的分类维度相同,故对3 组受试者的鉴别力颇为接近;受试者完成率高、耗时短,而且其总评分有助于鉴别遗忘型和非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鉴别效度良好,是一种有效、快速的执行能力检验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张立娟,金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213-2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较大面积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的预后。方法   120 例较大面积(梗死灶体积> 45 cm3)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影像学改变及临床表现分组;分别观察发病后不同时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 个月时Barthel 指数、改良Rankin 量表评分及发病急性期头部CT 低密度灶及恢复期软化灶体积,并分析出血性转化发生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入院第14 天时,阻塞动脉血管再通后无出血性转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24.25 ± 1.18),症状性出血性转化患者评分增加(38.74 ±1.72),病情加重,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或P < 0.01);随访1、3 和6 个月时,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和阻塞动脉血管再通后无出血性转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逐渐减少,神经功能显著改善,与症状性出血性转化组和阻塞动脉血管未再通无出血性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发病后3 个月时,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及阻塞动脉血管再通后无出血性转化患者Barthel 指数(88.70 ±6.20,89.30 ± 6.10)及改良Rankin 量表评分(1.52 ± 0.78,1.53 ± 0.76)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且优于症状性出血性转化组和阻塞动脉血管未再通无出血性转化组(均P < 0.01)。经治疗后,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及阻塞动脉血管再通后无出血性转化患者无论低密度灶或软化灶体积均明显缩小且无占位效应(均P < 0.01),治疗总有效率达97.50%,预后优于症状性出血性转化组和阻塞动脉血管未再通无出血性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并非都会使病情加重,早期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为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的一种表现,经治疗后阻塞动脉血管再通者远期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阻塞动脉血管未通者,远期预后良好。症状性出血性转化患者预后较差,其临床症状是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转化的叠加。
  • 刘首峰,王世民,李清云,秦洁,韩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219-2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痫的危险因素,以加强早期预防并改善预后。方法   根据斯堪地那维亚卒中评分(SSS)对101 例发病< 24 h 的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痫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同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心房纤颤、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电解质(血清钾、钠、氯),发病状态(安静、活动),缺血性卒中亚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梗死),脑梗死后渗血,病灶部位(脑叶、基底节区),受累大脑半球侧别(左侧、右侧、双侧),脑萎缩及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等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单纯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痫者缺血性卒中亚型(脑栓塞)、脑梗死后渗血、病灶部位(脑叶,其中额叶所占比例达48.72%)、受累大脑半球侧别(右侧),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 评分< 30 分)均存在明显差异(均P ≤ 0.05);而性别、年龄、既往史、电解质指标、发病时状态、脑萎缩程度、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等因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脑栓塞(OR = 0.152,95%CI:0.065 ~ 0.496;P = 0.011)、脑梗死后渗血(OR = 0.105,95%CI:0.020 ~ 0.549;P = 0.008)、脑叶皮质受累(OR = 0.099,95%CI:0.044 ~ 0.225;P = 0.000)、SSS 评分< 30 分(OR = 0.145,95%CI:0.062 ~ 0.337;P = 0.000)等因素为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痫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右侧大脑半球受累(OR =0.638,95%CI:0.311 ~ 1.308;P = 0.220)则不增加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痫的风险。结论   具有脑栓塞、脑梗死后渗血、病灶位于脑叶(特别是额叶)、SSS评分< 30分等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易伴发癫。
  • 程立山,高朋杰,宋宏杉,杜庆,陈晶,郭柳彩,宋亚彬,冯俊强,张立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225-2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经微导管超选择小脑前下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血管性突发性耳聋之疗效。方法   74 例血管性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接受动脉或静脉溶栓治疗,手术后辅助低分子肝素(0.40 ml)和阿司匹林(100 mg)抗血小板聚集,分别于治疗后第1、3、6 和10 天复查电测听,以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第10 天时,动脉溶栓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84.21%(32/38),静脉溶栓治疗组为58.33%(2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091,P = 0.014)。两组溶栓治疗后不同观察时间点电测听结果比较,动脉溶栓治疗组显著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结论   超选择经动脉予以尿激酶可能是治疗血管性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方法。
  • 张丽娜,武士京,陶华英,李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230-2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低频及阈下强度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   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12 例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分析并评价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日及发作潜伏期;采集治疗前后脑电信号,分析脑电图各频带相对功率值(%)和尖波发放数目。结果   12 例患者经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首次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日均减少(t = 2.450,P = 0.032;t = 2.797,P = 0.017),其中8 例发作潜伏期延长。脑电图δ频带相对功率值(δ%)降低(t = 3.047,P = 0.011)、β频带相对功率值(β%)增加(t = -2.703,P = 0.021),尤以α频带相对功率值(α%)增加显著(t = -3.680,P = 0.004);脑电图尖波发放数目减少(t = 2.411,P = 0.035)。再次治疗后上述指标仍呈改善趋势,δ%降低、α%增幅变大,尤其δ%降低幅度增加至2.08 倍,背景波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低频、阈下强度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可以减少临床发作频率、延长发作潜伏期和改善脑电图异常放电。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非药物性神经调控领域的新方法,治疗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神经影像学
  • 高峰,王鲁宁,蒋田仔,安宁豫,王奇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235-2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和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进行全脑部分各向异性(FA)差异性分析,尝试发现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患者脑白质的特征性改变。方法   根据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标准和单项神经心理学测验(词表记忆、相似性、领悟力、连线A、图形自由回忆等),16 例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接受头部DTI,所得影像资料行基于体素的分析,并与认知功能正常者(对照组)比较全脑FA 值差异性。结果   (1)对照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总评分为28.69 ± 1.03,高于aMCI 组的27.50 ± 1.65(t = 1.278,P = 0.035)。(2)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总评分为25.85 ± 1.52,高于aMCI 组的22.50 ± 1.91(t = 0.900,P = 0.000)。(3)对照组词语流畅性词汇数目为(19.08 ± 4.92)个,多于aMCI 组的(15.14 ± 4.66)个(t = 0.012,P = 0.043)。(4)对照组词表记忆、延迟词表回忆、词语辨认、图形自由回忆测验评分分别为5.54 ± 0.88、5.15 ± 1.77、9.15 ± 1.07 和14.69 ± 2.25,高于aMCI 组的3.98 ± 1.07、2.14 ± 1.23、7.00 ± 2.04 和10.57 ± 2.31(均P = 0.000)。(5)aMCI 组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中回白质区FA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结论   额叶白质病变可能参与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的早期病理生理学过程。
  • 郭军,崔世民,刘梅丽,韩彤,刘力,雷静,郭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240-2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 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SWI 特点,并与常规MRI 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MRI 扫描显示,23 例患者中20 例呈单发病灶,4 例伴海绵状血管瘤;3 例为多发病灶。T1WI 呈点状或片状稍低信号改变,T2WI 呈短条形或条形低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呈明显放射状线样强化改变。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于静脉期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及引流静脉。SWI 可见扩张的髓静脉和粗大的引流静脉,与MRI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相比,其病灶显示范围更全面、广泛,且图像更加清晰。结论   SWI诊断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快捷、无创,可替代全脑血管造影作为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筛查及手术前评价方法
  • 临床病理报告
  • 申发燕,张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245-2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在脑膜瘤、血管外皮瘤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7 例脑膜瘤组织标本,WHOⅠ级脑膜瘤57 例(纤维型10例、脑膜皮型10 例、过渡型10 例、血管瘤型10 例、砂粒体型10 例和微囊型7 例);WHOⅡ级和WHOⅢ级脑膜瘤各10 例,血管外皮瘤10 例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3 例。分析不同肿瘤组织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   脑膜瘤标本上皮膜抗原(EMA)阳性表达率为85.71%(66/77),其中WHOⅠ级脑膜瘤为87.72%(50/57),以脑膜皮型最高,为100%,过渡型和血管瘤型最低,均为80%;WHOⅡ级脑膜瘤阳性表达率为90%(9/10);WHOⅢ 级脑膜瘤为70%(7/10);血管外皮瘤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均表达阴性。CD34、Bcl-2、S-100 蛋白在3 种肿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多数肿瘤组织和WHOⅢ级脑膜瘤组织波形蛋白和CD99 呈阳性表达。Ki-67 抗原标记指数在脑膜瘤标本中的表达水平随WHO 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表达水平较低,而血管外皮瘤表达水平较高。脑膜瘤组织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1、-3、-4 和-7 阳性表达率为44.16% ~ 57.14%,其中WHOⅠ级脑膜瘤以脑膜皮型最高,而血管外皮瘤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表达阴性。脑膜瘤、血管外皮瘤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闭锁小带蛋白1 均呈较高表达。结论   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1、-3、-4 和-7 在脑膜瘤组织中呈阳性表达,而血管外皮瘤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均表达阴性,特异性较强。提示,Claudin-1、-3、-4 和-7 可以作为脑膜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特异性标志。
  • 综述
  • 樊彩妮,汤荟冬,陈生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253-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艳,李倩倩,张黎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257-2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唐毅,贾建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261-2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短篇论著
  • 刘杰,陈绪刚,杜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265-2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金涛,周广喜,郭筱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267-2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晓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269-2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卢希,张斯萌,沈雪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271-2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病理(例)讨论
  • 姚明,刘彩燕,倪俊,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2): 273-2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2.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