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殷圣鑫, 蔡芷辰, 陈翠花, 魏丽芳, 梅余琪, 刘训红, 邹立思, 袁嘉欢, 吴楠, 葛海涛, 王殿广, 王丹丹
目的 建立基于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FLC-QTRAP-MS/MS)同时测定黄蜀葵花药用部位与非药用部位中黄酮、有机酸、核苷和氨基酸类38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对黄蜀葵花药用部位(花冠)与非药用部位(花萼、雄蕊、雌蕊)中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PCA,OPLS-DA)探究二者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XBridge®C18(4.6 mm×100 mm,3.5 μm)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水-甲醇:乙腈(1∶1)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30 ℃,选择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测定(黄酮和有机酸类成分采用负离子模式,核苷和氨基酸类成分采用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结果 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黄酮类成分集中在药用部位花冠,含量为60 905.55~69 851.44 μg·g-1,非药用部位黄酮类成分含量为2 988.96~4 813.60 μg·g-1;有机酸、核苷和氨基酸类成分在非药用部位中含量较高。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蜀葵花药用部位与非药用部位区别明显,筛选出区分二者的5种差异化合物(槲皮素-3-O-刺槐糖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且药用部位花冠中5种差异化合物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药用部位。结论 实验验证了黄蜀葵花药材以花冠入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非药用部位的混入会影响其药材质量,因此在药材生产、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非药用部位混入,以确保黄蜀葵花药材的优质和质量均一。该研究可为黄蜀葵花药材的合理采收和市场标准的严格规范提供科学依据,亦为黄蜀葵花药材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和全面控制提供方法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