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1年, 5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1-06-08
      

    综述
    论著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余赛红, 王孝举, 郑晓亮, 于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蛋白质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PROTACs)作为一种新型靶向治疗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PROTACs是一类双靶点嵌合体分子,由3个部分组成:靶向结合目标蛋白的配体、招募E3泛素连接酶的配体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链。它能将目标蛋白与E3泛素连接酶的距离拉近,利用细胞内固有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选择性诱导目标蛋白降解。与传统的小分子抑制剂相比,PROTACs在药物的剂量、选择性、耐药性以及调节“不可成药靶点”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目前已开始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试验。笔者将结合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PROTACs的优势、设计要素以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等。
  • 综述
    胡青青, 王咏菠, 胥烜勋, 黎敏, 王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麻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因其广泛的疗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天麻相关产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为改进天麻传统栽培方式,加大种质资源的研究力度及野生资源保护和天麻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笔者分别从天麻道地产区与主产区、栽培技术、种质资源及品种选育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天麻传统栽培技术、优质品种选育、菌种培育、天麻生产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生态循环栽培模式的推广、天麻品种选育方法、菌种培育及天麻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旨在为天麻开发利用及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综述
    粟倩, 吴萍, 夏伯候, 李亚梅, 林艳, 林丽美, 廖端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综述了百合属的传统用法、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已从百合中分离出甾体皂苷、酚酸、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甾体糖生物碱及多糖等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降血糖、抗真菌及抗抑郁等作用,与这些功能相关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甾体皂苷、酚酸和多糖。百合作为原国家卫生部首批药食同源品种之一,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笔者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论著
  • 论著
    张慧瑛, 许瑞元, 郝军元, 王兆雪, 曾雅琴, 高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黑果枸杞配方液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 以无菌幼苗茎段为外植体,不同浓度的6-呋喃氨基嘌呤(KT)、 2,4-二氯苯氧乙酸(2.4-D)及吲哚丁酸(IBA)考察组织培养条件,比较组培生根苗抗氧化能力差异,超声法提取黑果枸杞叶中黄酮,噻唑兰(MTT)法检测黑果枸杞黄酮多种配方液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4-D 0.50 mg·mL-1+KT 0.20 mg·mL-1+蔗糖30 g·L-1+琼脂8.0 g·L-1,分化培养最佳培养基为植物组织培养基(MS)和激动素(KT) 0.15 mg·mL-1+IBA 0.01 mg·mL-1,根诱导最适培养基为1/2MS;黑果枸杞组培苗提取物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优于移栽苗;当超声功率270 W、超声时间35 min、乙醇浓度体积分数70%和料液比1∶25时粗黄酮得率为5.54%,当黑果枸杞组培叶黄酮-锁阳多糖-螺旋藻多糖为3∶1∶1,终浓度为160 μg·mL-1,作用48 h后,体外对人黑色素瘤B16-F0细胞的抑制率最大为52.53%。结论 黑果枸杞黄酮与锁阳多糖配方液在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为充分利用黑果枸杞及锁阳在抗肿瘤方面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数据基础及参考。
  • 论著
    罗益远, 陈宏降, 杨颖欣, 蔡红蝶, 包佳敏, 周根, 明梓扬, 陶文涛, 彭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线性离子阱质谱(QTRAP UPLC-MS/MS)同时测定乌药中生物碱(去甲异波尔定、波尔定碱)、内酯类(乌药内酯、乌药醚内酯、异乌药内酯、乌药醇、去氢木香内酯)和黄酮类(儿茶素、表儿茶素、异槲皮苷)成分的方法,比较乌药不同部位中各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 样品经甲醇超声辅助提取,稀释后采用ACQUITY UPLCRHSS T3(2.1 mm×100 mm,1.8 μm),保护柱:Cartridge Guarde Colume E Inertsil ODS-SP(4.0 mm×10 mm,5 μm);以水(含0.1%甲酸,A相)-乙腈(B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 ℃,流速0.2 mL·min-1,进样量5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 10种目标化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1 6,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9.13%~103.07%,RSD值均小于5%。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乌药中多元功效物质的同时测定,为乌药药材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提供新的方法参考。
  • 论著
    宫鹏, 贾会玉, 李睿, 马征, 李心伟, 司敏, 戴向荣, 李小羿, 罗胜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安菲博肽(AN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尔硫组,安菲博肽高、中、低(4、2、1 μg·kg-1)组,每组16只。腹腔注射给药连续3 d后,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 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生化试剂盒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因子κB(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ANF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高、中、低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血清中CK-MB、LDH活性及cTnI、IL-6含量;高、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TLR4、MyD88、p-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AN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论著
    刘楠, 李纳, 马晓华, 朱琳, 时程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苦参素通过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中枢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的抑制作用及影响机制。方法 5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EAE组、EAE+苦参素200组、EAE+苦参素400组及EAE+醋酸泼尼松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均建立EAE模型,于发病日开始给药,EAE+苦参素200组、EAE+苦参素400组腹腔注射200、400 mg·kg-1苦参素注射液,EAE组和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EAE+醋酸泼尼松组灌胃7 mg·kg-1醋酸泼尼松溶液,1次·d-1,连续14 d。给药期间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劳克坚牢蓝染色检测腰髓炎性细胞浸润、髓鞘脱失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M1型、M2型小胶质细胞占比,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氨酸酶1(Arg-1)、白细胞介素(IL)-4、IL-10 mRNA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测JAK2、p-STAT3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EAE组比较,EAE+苦参素200组给药5~14 d、EAE+苦参素400组及EAE+醋酸泼尼松组给药3~14 d神经功能评分均较低(P<0.05);与EAE+苦参素200组比较,EAE+苦参素400组及EAE+醋酸泼尼松组给药5~14 d神经功能评分均较低(P<0.05)。与EAE组比较,EAE+苦参素200组、400组,EAE+醋酸泼尼松组炎症浸润评分、髓鞘脱失评分、M1型小胶质细胞占比、iNOS、IFN-γ、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及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EAE+苦参素400组、EAE+醋酸泼尼松组低于EAE+苦参素200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和EAE组比较,EAE+苦参素200组、400组,EAE+醋酸泼尼松组M2型小胶质细胞占比及Arg-1、IL-4、IL-10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且EAE+苦参素400组和EAE+醋酸泼尼松组高于EAE+苦参素200组(P<0.05)。结论 苦参素可有效改善EAE小鼠脊髓炎症及髓鞘脱失情况,抑制中枢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且与给药剂量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 论著
    崔玲燕, 张璟, 应颖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3-甲基腺嘌呤(3-MA)恢复七氟醚导致的幼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和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方法 7日龄SD幼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3-MA+七氟醚组、对照组、3-MA组。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幼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比较各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自噬底物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结果 第1、2、3、4天七氟醚组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3-MA+七氟醚组逃避潜伏期较七氟醚组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较七氟醚组显著增加(P<0.05)。麻醉后24 h和行为学测试第1天,高倍镜下对照组细胞形态规整,基本无阳性染色细胞;七氟醚组呈棕黄褐色胞核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细胞失去原有的规整形态,细胞核圆形、皱缩、深染,3-MA+七氟醚组阳性染色细胞较七氟醚组明显改善;七氟醚组凋亡率、caspase-3高于对照组,3-MA+七氟醚组凋亡率、caspase-3低于七氟醚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七氟醚组p-PI3K、p-Akt、p-mTOR、P62、LC3、Beclin1更高(P<0.05),与3-MA+七氟醚组相比则更低(P<0.05)。结论 3-MA可抑制PI3K/AKT/mTOR的异常激活,逆转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异常,恢复七氟醚导致的幼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和神经元凋亡。
  • 论著
    赵艳丽, 陈旭玲, 杨敏, 李凌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紫衫醇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本实验基于寡肽转运体介导设计了小分子紫杉醇前体药物。方法 合成了紫杉醇-胱胺和紫杉醇-胱胺-缬氨酸两亲性前体药物。以细胞实验,考察了前体药物的膜透过能力。通过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考察了小分子前体药物的肠吸收机制。最后,对药物的口服药物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 前体药物具有比较好的跨过细胞膜能力,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表明,寡肽转运体对紫杉醇-胱胺-缬氨酸的跨膜转运具有明显地介导作用,极大提高其肠黏膜吸收能力。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料药组相比,紫杉醇-胱胺-缬氨酸组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从19.31%提高到了30.61%。结论 寡肽转运体对紫杉醇-胱胺-缬氨酸小分子前药具有比较好的介导作用,极大提高了紫杉醇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 论著
    方婷, 王东凯, 魏斌斌, 孙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并验证具有区分力的甲磺酸地拉韦啶片(100 mg)体外溶出方法,为仿制药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了测定甲磺酸地拉韦啶片HPLC的体外溶出度方法,通过原料药的溶解性以及原研药品和自制制剂在pH 1.2、pH 4.5[4 mg·mL-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pH 6.0(4 mg·mL-1 SDS)和水(4 mg·mL-1 SDS)中的溶出行为,采用相似因子(f2)法评价溶出行为的相似性,筛选出具有区分力的溶出方法。结果 自制制剂B与原研药品在4种介质中溶出行为相似(f2均大于50),自制制剂A、C、D在4种介质中均存在f2小于50的情况。结论 采用桨法50 r·min-1在pH 4.5(0.4% SDS)、pH 6.0(0.4% SDS)和水(0.4% SDS)中测定本品溶出度具有一定区分力。
  • 论著
    张丹, 杜雯雯, 李沭, 陈文倩, 张相林, 李朋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MyD88和TRAF6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通过PCR荧光定量探针法检测纳入患者TLR4(rs4986790),MyD88(rs7744),MyD88(rs6853),TRAF6(rs5030445),IRAK4(rs4251532)的基因分型,评价服用瑞舒伐他汀8周前后血浆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MCP-1,sVCAM-1的含量。评价突变基因携带者服药前后全血中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含量,并与野生型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较。结果 瑞舒伐他汀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能够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MyD88(rs7744)和TRAF6(rs5030445)突变基因携带者血清中TNF-α和MCP-1水平明显降低,且与野生型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突变基因携带者与野生型患者相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值明显下降(P=0.017和P=0.027;P=0.025和P=0.031)。结论 MyD88(rs7744)和TRAF6(rs5030445)基因多态性可影响瑞舒伐他汀对机体炎症状态的抑制作用,影响其治疗高血脂炎症状态的疗效。
  • 论著
    陶田甜, 黄秋雨, 邵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药品的注册审评是对其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的审查,是确保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行政监管途径。完善我国化药复方制剂注册审批制度,有利于提高注册审评效率、水平以及创新研发积极性。方法 对我国当前化药复方制剂注册审批现状及制度进行分析。将域外典型国家/地区、国际权威性组织的化药复方制剂注册审批制度与我国相关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提取可供借鉴的经验。结果与结论 通过比较与分析,笔者提出了完善定义与分类、法规体系以及注册资料要求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