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1年, 5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1-06-22
      

    综述
    论著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刘秋杏, 邓洁, 崔升淼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皮肤角质层是经皮给药的主要屏障,微针可穿刺皮肤角质层,在表皮层和真皮层之间形成微米级的孔道,促进生物大分子类药物和难溶性药物分子的渗透,进而克服了传统药物经皮渗透率低的问题。水凝胶微针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可穿刺皮肤角质层,吸收皮肤间组织液,在皮肤生物标志物的识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笔者从水凝胶微针的形成机制、透皮给药应用方面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了近年国内外的相关代表文献,并展望了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
  • 综述
    卜凤娇, 陈锦如, 丁宁, 焦正, 相小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抗病毒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LPV/r)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为临床选择合适的他汀及其剂量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药物代谢动力学角度,对LPV/r与7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与结论 利托那韦是细胞色素P450 3A4酶(CYP3A4)酶的强效时间依赖性抑制剂,可使主要经CYP3A4代谢的辛伐他汀、洛伐他汀血浆暴露量大大提升,从而增加肝损伤和横纹肌溶解等风险,因此LPV/r禁与两者合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则需从低剂量开始使用,同时加强药学监护;目前未检索到临床数据支持氟伐他汀与LPV/r相互作用的关系和程度,也没有合用时的剂量建议。而LPV/r几乎不影响普伐他汀和匹伐他汀的药动学特征,临床推荐优先选用。
  • 论著
  • 论著
    任英杰, 曹彦刚, 曾梦楠, 张贝贝, 刘晏灵, 王梦娜, 何晨, 张艳丽, 郑晓珂, 冯卫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t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茎叶进行系统的分离与结构鉴定。方法 利用硅胶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以及半制备液相等方法从薯蓣茎叶体积分数50%含水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并通过人肝癌HepG2细胞模型初步探讨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分离鉴定26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牡荆苷(2)、柯伊利素(3)、异牡荆苷(4)、8-C-rhamnosylapigenin(5)、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6)、3′-O-甲基表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柯伊利素-7-O-槐糖苷(8)、drymariatin C(9)、开环异落叶松脂醇(10)、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northalifoline(12)、芍药苷(13)、蔷薇酸(14)、breyniaionoside D(15)、4-hydroxy-3,5-dimethoxybenzaldehyde(16)、间苯三酚三甲醚(17)、3-methoxy-4-hydroxy-phenylethanol(18)、3,4′-dihydroxy-3′-methoxypropiophenone(19)、对羟基苯甲酸(20)、对羟基苯甲醛(21)、香草酸(22)、阿魏酸(23)、肉桂酸(24)、苯甲酸(25)和对香豆酸(26)。结论 其中21个化合物是首次从植物薯蓣中分离得到,分别为化合物2,4~10,12~17,19~20,22~26,17个化合物是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分别为化合物2,4~10,12~15,17,19,23~25,且化合物1,3,6~8,11~15,17~18,22~23,25~26在10 μmol·L-1剂量下显著性抑制HepG2增殖,具有潜在的抗癌活性。
  • 论著
    赵燕姣, 李丹, 颜渊鸳, 杨鹏, 罗雪兰, 欧和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7nt-miRNA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减弱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将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Ox-LDL组、27nt-miRNA组、27nt-miRNA反义序列(anti-27nt-miRNA)组和miR-NC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Ox-LDL组用40 μg·mL-1 Ox-LDL作用48 h;27nt-miRNA组、anti-27nt-miRNA组和miR-NC组分别感染27nt-miRNA高表达、27nt-miRNA反义序列和随机阴性序列的慢病毒载体后,再用40 μg·mL-1 Ox-LDL作用48 h。采用qRT-PCR法检测27nt-miRNA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Matrigel实验检测细胞的成管能力;一步法检测细胞的一氧化氮产量;Western blot法和qRT-PCR法检测p-PI3K、PI3K、Akt、p-Akt、eNOS的蛋白和(或)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miR-NC组相比,27nt-miRNA组细胞27nt-miRNA高表达(P<0.05)、细胞活力下降(P<0.05)、细胞迁移能力降低(P<0.05),且未见管腔样网络结构;此外,27nt-miRNA组细胞NO的产量显著降低(P<0.05),PI3K、Akt与eNOS的mRNA 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PI3K、p-Akt与eNOS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anti-27nt-miRNA组细胞的上述指标均较27nt-miRNA组与miR-NC组升高(P<0.05)。结论 在Ox-LDL诱导HUVECs损伤后,27nt-miRNA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eNOS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HUVECs 的增殖和迁移,继而抑制血管形成,可能参与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 论著
    尹竹君, 李莉, 曾瑾, 袁天敏, 蒿青, 邵佳驹, 鄢良春, 张翼冠, 赵军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化合物UTLOH-4e的镇痛、抗炎、降尿酸和抗痛风活性。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碳谱及氢谱鉴定化合物纯度及结构。分别利用醋酸致扭体反应、蛋清致足肿胀模型评价UTLOH-4e的镇痛、抗炎活性;利用氧嗪酸钾盐诱导的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评价UTLOH-4e的降尿酸作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尿酸、肌酐、尿素氮含量以及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采用尿酸钠踝关节腔注射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评价UTLOH-4e的抗痛风作用,测定动物的足肿胀度,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IL-1β)水平,HE染色观察踝关节病理改变。结果 成功制备了新型化合物UTLOH-4e,纯度为98.14%。药效研究结果表明,UTLOH-4e各剂量组均能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显著降低蛋清所致足肿胀,显著降低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肿胀度,降低血清中IL-1β含量,改善滑膜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论 UTLOH-4e是一种新型的镇痛、抗炎药物,具有降尿酸、抗痛风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以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 论著
    杨群, 张锴, 李晓辉, 李若琼, 廖红德, 殷芳雪, 罗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制枸橼酸托法替布长效缓释微球,进行表征,研究其释药机制及药动学行为。方法 以聚乳酸(PLA)、卵磷脂等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喷雾干燥法和乳化(W/O)-喷雾干燥法制备枸橼酸托法替布长效缓释微球;以2、48、144、240和336 h的释放度为指标,筛选长效缓释微球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镜法(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X-射线衍射法(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接触角测定法对微球进行表征;拟合释放动力学方程,考察释药机制;大鼠皮下注射枸橼酸托法替布长效缓释微球及其原料药,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体内血药浓度,考察药动学行为。结果 最佳工艺为乳化(W/O)-喷雾干燥法;微球最佳处方组成为枸橼酸托法替布-PLA-卵磷脂=0.2∶2.0∶1.8;SEM结果表明,制得微球为圆球形,大小均匀;DSC和XRD结果表明,药物以分子或无定形形式分散于微球中;FT-IR结果表明,药物与载体材料发生了氢键结合;制得长效缓释微球在0.1 mol·L-1盐酸溶液、水、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接触角分别为20.5°、23.5°和20.45°,润湿性良好;制得长效缓释微球2、48、144、240、336 h释放度分别为4.65%、22.95%、50.73%、73.44%和98.02%;枸橼酸托法替布长效缓释微球和枸橼酸托法替布的ρmax分别为(13.04±1.41) 和(32.12±3.32) μg·mL-1,tmax分别为(4±0.42) 和(4±0.38) h,AUC0-∞分别为(2 159.45±208.32)和(431.84±42.66) μg·h·mL-1结论 该微球在336 h内呈良好缓释特性,释放速度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释放机制为降解控释机制,降低了血浓的波动,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 论著
    阿拉木斯, 孟克吉日嘎拉, 李建良, 梁慧, 郭庆, 松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多元统计学分析及多成分含量测定,对不同生长期的文冠木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探讨文冠木适宜采收期。方法 建立HPLC测定文冠木中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结合指纹图谱、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综合评价不同生长期文冠木药材的质量,并进一步经偏最小二乘法-判别(PLS-DA)筛选差异成分。结果 不同生长期文冠木总化学成分呈动态变化,在S11~S20期间整体呈上升趋势,S41~S55期间增长为最迅速,总化学成分含量在S51~ S55时达到最大值;指纹图谱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0;HCA和PCA分析将样品分成4类;经过PLS-DA分析筛选出了二氢槲皮素和表儿茶素等7个差异成分。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文冠木HPLC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准确可行,根据文冠木不同生长期的化学成分动态累积变化及综合评价结果确定11月可能为最佳适宜采收期。
  • 论著
    刘绪平, 肖钦钦, 陈希, 张银花, 王杰, 段和祥
    2021, 56(12): 1005-101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1.12.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盐酸金霉素眼膏制剂从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质量分析与评价并对质量标准进行完善。方法 按国家计划性抽验工作总体要求,对国家药品计划抽验的210批次盐酸金霉素眼膏采用法定标准检验,并对有关物质、粒度、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多环芳烃、无菌工艺、药包材等项目开展了探索性研究。结果 本次抽验盐酸金霉素眼膏210批次样品,采用法定标准检验,其中156批次合格,合格率为74.3%,54批次不符合规定,不合格率为25.7%,不合格项目均为粒度。探索性研究表明,不同厂家和不同批次产品间粒度差异较大,经显微拉曼测定,盐酸金霉素眼膏中超标粒子均为盐酸金霉素;有关物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多环芳烃不合格率较高,分别为32.5%、32.1%和18.9%,不合格率为44.8%;质量较差辅料凡士林中有多种有害成分含量较高且苯并[g,h,i]苝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检出量显著呈正相关;无菌保障方面存在质量风险隐患,应改进无菌生产工艺;部分铝管包装产品有“析油”现象,存在微生物污染风险。结论 综合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实验,盐酸金霉素眼膏盐酸金霉素眼膏现行标准基本可行,质量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粒度不合格、辅料质量、无菌保障是影响本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议相关企业严格控制原料质量、改进生产工艺以无菌原料投料,加强对凡士林等辅料质量的监管。建议对该品种质量标准进行完善,确保标准可控。
  • 论著
    黄丹, 陈冬华, 甘加明, 李智颖, 林婷婷, 严全鸿
    2021, 56(12): 1012-1019.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1.12.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国内瑞格列奈片上市产品的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 采用法定检验方法和探索性研究进行样品检验,统计分析国内瑞格列奈片上市产品的质量现状并进行评价。探索性研究重点考察样品的有关物质和溶出度。结果 按法定检验方法检验216批样品,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显示,瑞格列奈片对高温和光照较敏感,主要表现为热降解杂质的增加;优化后的有关物质色谱方法可将5种已知有关物质及热降解杂质与主峰有效分离。所有检验批次均符合拟定标准要求。结论 国内瑞格列奈片上市产品质量较好,能符合现行标准的要求,但现行标准存在缺陷,需进一步完善。
  • 论著
    陶玉瑛, 李惟滔, 赵明明, 肇丽梅
    2021, 56(12): 1020-102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1.12.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已发表的癫痫患儿托吡酯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opPK)模型进行外部验证,评估其预测性能,为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 在CNKI、万方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公开发表的癫痫患儿托吡酯popPK模型,检索时间为1995年10月至2020年10月。利用我院癫痫患儿血药浓度数据对文献报道模型进行拟合,根据预测误差检验、拟合优度法及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检验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本研究共检索到4篇托吡酯的儿童popPK模型,癫痫患儿数据与已发表模型拟合效果均不佳。所有模型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复合指标F30均小于50%,群体预测浓度和观测浓度的差异较大,表明模型的预测性能欠佳。而模型A和D拟合效果相对较好,可对其应用最大后验贝叶斯法估算国内癫痫患儿个体药动学参数。结论 为进一步研究国内癫痫患儿托吡酯的群体药动学特征,有必要建立针对国内癫痫患儿的托吡酯popPK模型,指导托吡酯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