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5-0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
    李晟, 李妮蓉, 刘玲玲, 秦莉花
    2020, 40(5):  593-597. 
    摘要 ( 324 )   PDF (463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临床特征,以及目前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CT等,以提高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和防控,同时为诊断研究提供基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武汉一线支援队华西医疗队驻地管理
    佟乐, 陈晓莉, 叶磊
    2020, 40(5):  598-600. 
    摘要 ( 267 )   PDF (345KB)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增加,武汉疫情防控难度增大,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再次派出第三批医疗队到武汉支援。为了确保医疗队员在紧张繁重的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后有一个安全安心的休息环境,做好医疗队驻地的全方位管理至关重要。现总结华西医疗队驻地的管理经验,为抗击疫情的支援医疗团队提供参考。
    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医护人员心理状态调查
    邓素容
    2020, 40(5):  601-603. 
    摘要 ( 294 )   PDF (321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特点,为医院管理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68名医护人员进行抽样测评。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将医护人员测评的各因子得分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SCL-90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且得分随着岗位风险程度增高而增大。结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应尽早关注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适时干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急诊科转运路径
    张静敏, 高永莉, 叶磊, 曹钰, 姚蓉, 李袁浩, 毛远征
    2020, 40(5):  604-608. 
    摘要 ( 300 )   PDF (418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市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为了有效防控疾病的蔓延,大部分省市均启动限制交通、出入等措施,这给患者的急诊转运流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有效促使患者顺利入院接受救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采用了一种创新医疗隔离运输系统以转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并应用于首例患者的急诊转运,最终使该患者顺利入院,且转运途中病情稳定,按计划进行治疗,未发生二次感染病例。
    研究论文
    干扰素-α1b增强人γδT细胞对Daudi细胞系的细胞毒活性及相关机制
    党光蕾, 张祥晋, 张建民, 陈慧, 何维
    2020, 40(5):  609-614. 
    摘要 ( 247 )   PDF (992KB) ( 1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1b(IFN-α1b)对人γδT细胞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促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用IFN-α1b预处理的Daudi细胞作为靶细胞;用IFN-α1b预处理的γδ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LDH法检测γδT细胞对Daudi细胞的细胞毒活性;ELISA检测效靶细胞混合上清中γδT细胞分泌的颗粒酶B和γ干扰素水平;流式细胞计量技术检测IFN-α1b预处理Daudi细胞表面Fas受体和应激蛋白配体ULBP3/ULBP4的表达,以及γδ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69和CD25的变化。结果 IFN-α1b分别预处理Daudi细胞和γδT细胞都能显著增强γδT细胞对Daudi细胞的细胞毒活性(P<0.0001);IFN-α1b预处理的γδT细胞分泌颗粒酶B和γ干扰素的能力显著提高(P<0.05);IFN-α1b能上调Daudi细胞表面Fas受体和应激配体ULBP4的表达水平,而应激配体ULBP3的表达没有变化;IFN-α1b还能上调γδT细胞表面CD69的表达水平,而CD25的表达没有变化。结果 IFN-α1b能通过不同的途径促进人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系Daudi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两者的联用能增强γδT细胞的肿瘤治疗疗效。
    吲哚胺2,3-双加氧酶1抑制剂Epacadostat联合γ干扰素诱导三阴乳腺癌细胞系凋亡
    胡庆庆, 鲁兖
    2020, 40(5):  615-620. 
    摘要 ( 255 )   PDF (1315KB) ( 2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IFN-γ)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抑制剂Epacadostat(Epa)联用对三阴乳腺癌细胞系4T1和MDA-MB-231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IFN-γ与Epa单独或联合处理4T1和MDA-MB-231细胞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检测IFN-γ处理后细胞IDO1分子的表达;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犬尿氨酸的含量;CRISPR-Cas9法敲除IDO1分子,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敲除效率。结果 IFN-γ诱导三阴乳腺癌细胞系凋亡的作用较弱;IFN-γ可显著上调三阴乳腺癌细胞系IDO1的表达(P<0.001),而且细胞内Kyn的水平也显著上调(P<0.01);敲除IDO1后IFN-γ对4T1和MDA-MB-231细胞的凋亡作用大大增强;IFN-γ联用Epa促进了4T1和MDA-MB-231细胞的凋亡,大大延长了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结论 IDO1抑制剂Epa可大大增强IFN-γ对三阴乳腺癌的治疗作用。
    RNA结合蛋白作为氯福克酚药靶的机制初探
    张美莲, 王志星, 胡艳, 冉坤念, 韩为, 彭小忠
    2020, 40(5):  621-626. 
    摘要 ( 244 )   PDF (3594KB) ( 3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氯福克酚靶向RNA结合蛋白的抗胶质瘤机制。方法 Biotin pull-down实验检测RNA结合蛋白N-ras上游蛋白(UNR)与靶基因Krüppel样因子13(KLF13 )mRNA各片段的结合,以及氯福克酚对UNR与下游靶基因KLF13 mRNA片段结合能力的影响;氯福克酚靶点稳定性的药物亲和反应(DARTS)样品质谱检测结果与转录组芯片分析相结合,筛选其他RNA结合蛋白作用靶点,并对其他下游靶基因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氯福克酚可以增强UNR与KLF13 mRNA片段的结合;氯福克酚还可与其他RNA结合蛋白相互作用,参与mTOR信号通路以及由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激活的凋亡信号通路。结果 氯福克酚可通过作用于RNA结合蛋白而起到抗胶质瘤的效果。
    羧胺三唑通过抑制NFAT2核转运降低小鼠CD8+T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表达
    许梦姣, 高洪婷, 石婧, 鞠瑞, 杨黎星, 李建恒, 郭磊
    2020, 40(5):  627-631. 
    摘要 ( 193 )   PDF (1159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羧胺三唑(CAI)对CD8+T细胞的作用,并探索其增强活化的T细胞杀伤作用的关键机制。方法 用免疫磁珠分选出小鼠CD8+T细胞,分为对照组、CAI组、ZK756326(Ca2+激活剂)组以及CAI+ZK756326组。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内钙调磷酸酶(CaN)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活化T细胞核因子2(NFAT2)核转运;染色质免疫共沉淀-qPCR检测细胞中NFAT2调控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分离小鼠脾脏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其中CD8+T细胞PD-1的表达。结果 CAI组显著降低CD8+T细胞内Ca2+浓度(P<0.001),CAI+ZK756326组胞内Ca2+浓度有所升高(P<0.01);CAI显著降低CD8+T细胞中钙调磷酸酶的含量(P<0.001);CAI可显著抑制NFAT2核转运(P<0.001),并使NFAT2依赖的PD-1转录进程显著降低(P<0.001);CAI使小鼠脾脏CTLs细胞中PD-1+CD8+T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01)。结论 CAI通过抑制CD8+T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以及钙调磷酸酶的表达抑制NFAT2核转运,从而降低CD8+T细胞PD-1的表达,进一步产生免疫治疗干预作用。
    抗人转化生长因子β1纳米抗体的制备及功能鉴定
    王玥, 李峥, 陈慧, 张建民, 何维
    2020, 40(5):  632-638. 
    摘要 ( 247 )   PDF (4444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制备并鉴定羊驼来源的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抗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纳米抗体。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并瞬时转染人胚胎肾上皮细胞HEK-293T,获得重组TGF-β1蛋白;用该蛋白混合弗氏佐剂免疫羊驼,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提取RNA进行巢式PCR,扩增抗体重链可变区(VHH),并构建VHH噬菌体展示文库;利用ELISA筛选能与TGF-β1重组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株,原核表达并纯化抗TGF-β1的纳米抗体;利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ForteBio Octer®等方法鉴定纳米抗体的特异性及亲和力。结果 成功构建cFUGW-TGF-β1表达载体并纯化了3 mg TGF-β1蛋白;羊驼经过5次免疫后得到容量为1.2×108的TGF-β1-VHH噬菌体展示文库;通过4轮ELISA筛选,得到7株能与重组TGF-β1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株;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实验结果均显示原核表达纯化的TGF-β1纳米抗体B3和C8能特异性识别肺癌细胞系NCI-H520表达的天然TGF-β1;ForteBio Octer®结果显示B3、C8与重组TGF-β1的亲和力分别达到1.48×10-9 mol/L、9×10-9 mol/L。结论 TGF-β1纳米抗体B3和C8能特异性结合TGF-β1,特异性强、亲和力高,或可开发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
    Hsp90靶向抑制多肽P7与多西他赛联用对肺腺癌细胞系A549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吴友明, 刘娜斯, 曹明月, 黄薇, 刘雁勇, 杨楠
    2020, 40(5):  639-643. 
    摘要 ( 248 )   PDF (1377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90(Hsp90)双功能靶向抑制多肽LPLTPLP(P7)与临床化疗药物多西他赛(DTX)联用对肺腺癌细胞系A549的影响。方法 以DTX与P7单独或联合使用对A549细胞进行处理,48 h后,用CCK-8法评价细胞活性;通过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DTX与P7单独或联合使用后的A549细胞凋亡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DTX与P7单独或联合使用对A549细胞凋亡以及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DTX与P7对细胞存活具有协同抑制作用;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为25.8%,显著高于DTX组(P<0.05);联合用药组凋亡相关蛋白Bcl-2、PARP显著下调(P<0.05);cleaved-PARP显著上调(P<0.05);耐药蛋白主要穹窿蛋白(MVP)显著下调(P<0.05)。结论 DTX协同靶向性多肽P7能显著提高A549细胞的凋亡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水平、失活DNA 修复酶PARP及降低耐药蛋白MVP表达有关。
    miR-197-3p调控DMBT1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
    曹邓晗, 陈奎生
    2020, 40(5):  644-650. 
    摘要 ( 229 )   PDF (1663KB) ( 2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miR-197-3p是否通过靶向调控恶性脑瘤缺失1基因(DMBT1)影响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方法 RT-qPCR检测健康人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和甲状腺癌细胞SW579、CGTHW-1中miR-197-3p表达;MTT法检测SW579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SW579细胞迁移和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97-3p是否靶向DMBT1;Western blot检测细胞DMBT1、cyclinD1、p21、MMP-2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 与Nthy-ori 3-1细胞比较,SW579和CGTHW-1细胞中miR-197-3p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抑制miR-197-3p表达后,SW57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细胞中cyclinD1蛋白和MMP-2蛋白表达降低而p21蛋白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SW579细胞中miR-197-3p靶向负调控DMBT1的表达;过表达DMBT1明显抑制SW57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而抑制DMBT1则能逆转miR-197-3p对SW57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论 miR-197-3p通过靶向调控DMBT1的表达,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纳布啡抑制瑞芬太尼诱导的大鼠痛觉过敏
    庞红利, 李洪影, 何东海, 许远征, 郑孝振
    2020, 40(5):  651-654. 
    摘要 ( 204 )   PDF (573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纳布啡预处理对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芬太尼组(R组)、切口痛模型组(M组)、瑞芬太尼+切口痛模型组(RM组)及纳布啡预处理组(N+RM组)。R组、RM组和N+RM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min),M组、RM组和N+RM组施足底切口术建立切口痛模型,N+RM组于瑞芬太尼输注前静脉注射纳布啡0.6 mg/kg。分别于造模前24 h(T-1)、造模后2 h(T1)、6 h(T2)、24 h(T3)和48 h(T4)测定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L)和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造模后48 h脊髓组织NR1、NR2A、NR2B、ERK1/2和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组PWL和PWT均显著降低(P<0.05),NR1、NR2B和p-ERK1/2表达及p-ERK/ERK升高(P<0.05);与M组相比,RM组PWL和PWT均显著降低(P<0.05),NR1、NR2B和p-ERK1/2表达及p-ERK/ERK升高(P<0.05);与RM组相比,N+RM组PWL和PWT升高(P<0.05),NR1、NR2B和p-ERK1/2表达及p-ERK/ERK显著降低(P<0.05)。结论 纳布啡可拮抗瑞芬太尼诱导的大鼠痛觉过敏。
    甘油可能通过水通道蛋白3减轻脓毒症小鼠肠黏膜屏障损伤
    何锐, 朱烨柯, 滕文彬, 单跃, 易声华, 祝胜美, 李玉红
    2020, 40(5):  655-661. 
    摘要 ( 227 )   PDF (2951KB) ( 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甘油对脓毒症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口服甘油组、脓毒症模型组[小鼠(n=30),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脓毒症模型,其中24只分别于建模后0、6、12和24 h处死,每个时点6只,作为时间依赖实验(时间依赖)]、脓毒症+口服甘油组。除时间依赖组,4组小鼠建模后24 h处死,收集血液和肠黏膜组织标本。用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病理损伤;ELISA测定二胺氧化酶(DAO)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血浆浓度,检测肠黏膜通透性;免疫组化、RT-qPCR、Western blot检测肠黏膜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结果 脓毒症诱导肠黏膜形态损伤,形态无序破坏,ChiÚs评分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0.05);血浆DAO和FABP2浓度显著升高(P<0.05);AQP3表达随肠黏膜损伤加重表达明显下调(P<0.05)。口服甘油治疗部分改善脓毒症诱导的肠黏膜损伤,表现为肠黏膜形态结构改善、ChiÚs 评分降低以及血浆DAO和FABP2浓度降低。结论 口服甘油治疗可能通过AQP3减轻脓毒症小鼠肠黏膜屏障损伤。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人重组腺病毒rAd-IL-23R的构建与功能鉴定
    苑晓梅, 刘力
    2020, 40(5):  662-667. 
    摘要 ( 213 )   PDF (3227KB)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表达白介素23受体的人重组腺病毒(rAd-IL-23R),并探究该病毒对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系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AdEasyTM系统,将带有IL-23R的穿梭载体与腺病毒骨架载体进行同源重组,构建pAd-IL-23R,酶切消化鉴定,线性化的病毒质粒在HEK-293A细胞中进行病毒包装和扩增,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CCK-8法检测rAd-IL-23R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计量术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rAd-IL-23R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pAd-IL-23R经PacⅠ酶切消化为约30 kb和3 kb的核酸片段,可诱导HEK-293A细胞产生细胞病变,并成功表达IL-23R蛋白;用不同滴度的rAd-IL-23R(0、1和2 MOI)感染HeLa细胞后,rAd-IL-23R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P<0.05),随着MOI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同时cleaved-caspase 3的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结论 成功构建rAd-IL-23R,该重组腺病毒可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发生。
    小檗碱激活巨噬细胞自噬并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脆弱性
    刘琴, 杨黎星, 石婧, 黄雨晴, 高洪婷, 鞠瑞, 郭磊
    2020, 40(5):  668-677. 
    摘要 ( 251 )   PDF (10240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小檗碱(BBR)对高糖及高脂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脆弱性的影响,并进行初步的机制研究。方法 将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5 mg/(kg·d),连续5 d]和高脂组[高脂饮食(HFD)];造模2周后,高糖组随机取10只小鼠组成药物预防组[灌胃,BBR 50 mg/(kg·d)];造模4周后,高糖组随机分为模型(STZ)组(灌胃,溶剂)、BBR 25、50、100(STZ)组[灌胃,BBR分别25、50、10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灌胃,2.5 mg/(kg·d)]、恩格列净组[灌胃,1.25 mg/(kg·d)],高脂组随机分为模型(HFD)组(灌胃,溶剂)、BBR50(HFD)组[灌胃,BBR 50 mg/(kg·d)];6周后,取小鼠主动脉进行病理切片染色及免疫组织学检测,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及斑块脆弱性指数。以佛波酯(PMA)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研究小檗碱对自噬和炎性反应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主动脉及细胞中MIF、NLRP3、AMPK/mTOR信号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及细胞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及高脂组动物有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且斑块脆弱性指数明显升高,给予小檗碱治疗后,斑块面积减小,脆弱性指数显著下降(P<0.05);小檗碱下调小鼠主动脉组织和Thp1细胞中MIF蛋白的表达,促进AMPK的活化,抑制mTOR磷酸化,促进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表达比例升高、SQSTM1/P62表达降低,下调炎性体NLRP3及IL-1β的表达。结论 小檗碱能够减轻高糖及高脂引起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沉积并改善斑块的脆弱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IF的蛋白表达,以及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自噬进而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肝再生磷酸酶-3抗体联合培美曲塞促进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的凋亡
    盛馨, 刘单, 邓述恺
    2020, 40(5):  678-683. 
    摘要 ( 209 )   PDF (3056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再生磷酸酶-3(PRL-3)抗体和培美曲塞(Pem)单用及联用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PRL-3抗体处理A549细胞;CCK-8法测细胞增殖抑制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olt检测PRL-3、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PRL-3抗体随浓度增加,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加(P<0.05);2)联合用药组对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优于单药组 (P<0.05);3)联合用药组A549细胞凋亡率34.63%±1.65%高于PRL-3抗体组17.24%±1.15%和培美曲塞组15.32%±1.82%(P<0.05);4)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PRL-3、P-ERK及VEGF蛋白表达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PRL-3抗体联合培美曲塞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凋亡,效果优于单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RL-3、P-ERK和VEGF蛋白表达相关。
    临床研究
    50例中国男性乳腺癌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病因
    秦岭, 邢泽宇, 刘嘉琦, 钱天一, 王畅畅, 王昕, 王翔
    2020, 40(5):  684-687. 
    摘要 ( 203 )   PDF (308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拟通过男性乳腺癌(MBC)病例报道,为中国MBC的精准诊疗提供了依据。方法 回顾了2015年至2019年北京市两家肿瘤专科医院收治的50例MBC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和病理特征、治疗及随访情况。进一步对于其中25例MBC患者进行了乳腺癌易感基因1号和2号(BRCA1/2)等基因的二代测序。结果 入组MB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8±11.5)岁,超重和肥胖患者占60.00%, 绝大部分MBC患者为雄激素受体阳性(95.24%)和雌激素受体阳性(89.36%),而三阴性乳腺癌比例(10.64%)较国外更高。在治疗方面,保乳术(6.12%)和前哨淋巴结活检(26.53%)比例相对较低,内分泌治疗(84.00%)在术后辅助治疗中占重要地位,但术后辅助放疗(20.00%)和化疗(52.00%)相对不足。此外,在接受基因检测患者中有2例(8.00%)患者存在BRCA1/2致病性突变。结论 MB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病因具有一定特殊性。在治疗方面,手术方式可以进一步做“减法”,而术后辅助放疗和化疗则应作“加法”。
    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或结构的影响
    刘杨, 朱悦, 姚景昊, 刘静, 周争光, 赵福友, 杨燕
    2020, 40(5):  688-691. 
    摘要 ( 385 )   PDF (329KB) ( 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或结构的近期影响。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女性初治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检测并比较化疗后2和4疗程与化疗前的甲状腺功能5项(包括T3、T4、FT3、FT4和TSH)及其结构的变化。结果 乳腺癌患者化疗2和4疗程后T4、FT4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患者化疗4疗程后甲状腺TI-RADS分级及其结构异常的发生率较化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化疗后近期可引起或加重乳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或结构的异常,适时进行检查并干预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腰-硬联合对于分娩镇痛在潜伏期与活跃期效果的比较
    张毅, 李任国, 冯彦红, 郝素芳, 翟芹红, 王强, 范红芳
    2020, 40(5):  692-695. 
    摘要 ( 221 )   PDF (444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始于潜伏期与活跃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200例足月、单胎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每组100例),分别在宫口开至0.5~2.5 cm和3 cm时采用腰-硬联合镇痛。观察镇痛前及产程不同时点视觉模拟(VAS)评分;观察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阿氏评分,产妇的运动阻滞程度。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两组镇痛前、镇痛后10、30 min(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镇痛后宫口扩张7~8 cm、10 cm时VAS评分潜伏组低于活跃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阿氏评分,运动阻滞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始于潜伏期能有效降低母体应激反应,对新生儿无不良反应,较活跃期实施效果更理想,不增加剖宫产率。
    短篇综述
    放射基因组学在精准放疗中的研究进展
    叶菲, 余盈
    2020, 40(5):  696-700. 
    摘要 ( 303 )   PDF (430KB) ( 4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精准医疗的背景下,放射基因组学作为一种将放射组学与基因组学结合在一起进行多组学研究的新型策略,在预测基因组结构及表达的改变、构建放射生物学的物理模型上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尤其是在精准放疗方面,囊括影像-基因两个维度的具有放射基因组学特点的模型可以提供多组学的信息,进而精准地指导临床决策,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减少放疗带来的并发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焦晓璐, 秦彦文
    2020, 40(5):  701-706. 
    摘要 ( 307 )   PDF (399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SARS病毒(SARS-CoV)、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机体的主要受体,也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主要成员之一。ACE2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具有保护作用,SARS-CoV-2可以降低机体ACE2的表达,这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后期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之一。本文总结了ACE2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希望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宋绮蕊, 蔡军
    2020, 40(5):  707-710. 
    摘要 ( 626 )   PDF (340KB) ( 9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AI)及机器学习(ML)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在医学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心血管疾病中,该技术在处理电子病历记录中繁杂的数据,预测分析疾病发展及预后,自动分析和识别心血管影像学及心律失常,发现疾病新亚型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AI及ML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潜力巨大,将会为心血管领域带来全新的突破。
    医学教育
    教学反馈评价在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中的探索
    魏怡真, 石羽茜, 朱惠娟, 薛华丹, 罗林枝, 潘慧, 李玥, 邱杰, 孙俊, 张抒扬
    2020, 40(5):  711-714. 
    摘要 ( 232 )   PDF (657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胜任力培养的教学反馈及反馈效果评价在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8年度临床医学博士后教学反馈效果为研究对象,利用李克特五级量表采集反馈评价,结合开放性描述讨论该反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结果 在“个体化程度”“重视程度”“材料准备”方面,13个科室平均分在4分以上,“反馈技巧”平均分为3.6,说明科室在反馈技巧方面有待提升。结论 反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升教学反馈水平和临床医学博士后核心胜任力的培养质量,值得进一步优化与推广。
    美国医学物理学培养体系对中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启示
    张大明, 周雪妍, 薛华丹, 孙昊, 苏童, 金征宇
    2020, 40(5):  715-718. 
    摘要 ( 236 )   PDF (319KB)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物理学是一门将物理学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产生于放射学及放射肿瘤学临床实践中对于物理学知识的广泛需求。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在放射科住院医师培养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医学物理学培养体系。中国的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仍处在起步阶段。本文介绍了美国放射科住院医师医学物理学培养的体系,并探讨了其对中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启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内科英语病例巡诊中的应用
    谭蓓, 李玥, 唐颢, 孙俊, 黄盈棹, 陈思良, 钱家鸣
    2020, 40(5):  719-722. 
    摘要 ( 199 )   PDF (925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翻转课堂主动教学模式应用于八年制医学生内科英语病例巡诊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88人。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内科英语病例巡诊,通过巡诊前后现场测验评估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采取李克特量表5分制对巡诊后教学效果反馈量化评分。结果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病情分型和分度、治疗原则的掌握分别达到29.3%、37.3%和17.3%;通过课堂小组讨论,上述知识的掌握明显升至84.8%、60.9%和45.7%(P<0.05)。巡诊后教学效果反馈总平均分值为(4.01±1.02)分,9项评估内容中平均分值>4分者占66.7%。结论 翻转课堂结合小组主动教学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并获得学生的充分肯定。
    PDCA循环法在医院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康怡, 周萍, 张东肃, 刘河
    2020, 40(5):  723-726. 
    摘要 ( 321 )   PDF (432KB)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法(以下简称“PDCA循环法”)在医院药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加强医院药学培训、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可靠参考。方法 以北京朝阳医院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进行药学教学培训的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接受PDCA循环法药学教学培训模式的学员作为观察组,以接受传统的一般形式教学方法的学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不同教学方法下的考核评分。结果 观察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法的系统化教学培训方法有利于改善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度和操作技能,在医院药学教学中值得应用;带教导师在PDCA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需加强师资和制度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中医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杨丹, 吴群励, 梁晓春, 田国庆, 孙华, 朴元林, 张孟仁
    2020, 40(5):  727-732. 
    摘要 ( 242 )   PDF (355KB)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教学评价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中医学”课程实践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统计及分析总结2012—2017年学生填写的教学评估表及授课教师评估表。结果 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临床见习、教学效果及教材使用的6年中总体满意率为94.3%以上,不满意率低于5.7%;对临床见习的满意率最高;对自编教材的总体满意率在98%左右。对授课教师的好评占90.1%~97.5%。前3年的满意率高于后3年。结果 教学评价可促进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完善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医界名人传记
    黄家驷教授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
    王向华
    2020, 40(5):  733-736. 
    摘要 ( 298 )   PDF (427KB) ( 2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家驷教授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他领导创建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倡导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重视国际交流,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学向纵深发展,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兴起、开拓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