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2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2-10-25
  

  • 全选
    |
    目录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论
  • 卓杰, 只达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10): 829-8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1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近20年来我国中青年人群血压异常(正常血压高值、高血压1 ~ 3级)比例迅速增加,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仍普遍偏低。超重/肥胖、运动不足、不健康饮食、饮酒、吸烟、睡眠不足是造成中青年人群血压异常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高血压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在中青年人群中呈快速上升趋势,虽然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病例数和比例远高于出血性卒中,但出血性卒中的增长比例呈加速上升趋势。脑小血管病作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基础病变,在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不同,具有重要的风险和预后预测价值,因此,有必要在中青年血压异常人群中进行广泛的脑小血管病检查。
  • 专题综述
  • 徐伟, 谢之易, 王泽旭, 马潞, 游潮, 胡鑫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10): 836-8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1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脑出血的治疗迄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何减轻脑出血继发性损伤、改善患者预后,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作为抗氧化应激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在脑出血继发性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拟就Nrf2调控机制及其在脑出血继发性损伤中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作为脑出血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 神经外科疾病大数据
  • 杨翀, 李旭东, 吕良福, 袁恒杰, 张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10): 841-8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1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查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动脉瘤夹闭术的182例aSAH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手术相关资料和药物应用情况,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用于构建预测模型、测试集用于评价模型预测效能。采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处理不平衡数据,通过递归特征消除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XGBoost特征重要性分析选择特征变量,并基于最优特征子集采用Logistic回归(LR)、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K最近邻(KNN)和朴素贝叶斯(NB)共6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后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以及准确度、灵敏度、召回率和F1值。结果 训练集共纳入127例患者,包括预后良好[Glasgow预后分级(GOS)4 ~ 5级]103例、预后不良(GOS分级1 ~ 3级)24例,SMOTE技术生成79例预后不良数据,使预后良好与不良病例均达103例;测试集计55例,包括预后良好44例、预后不良11例。通过特征变量选择和特征重要性分析共获得17个最优特征子集,动脉瘤个数,碱性磷酸酶、肌酐,应用赖氨酸、肝素钠、硝酸甘油与预后良好呈正相关;年龄,Hunt?Hess评分,成熟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清钠、尿酸、总胆红素、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肌酸激酶,应用呋塞米、人血白蛋白,住院时间与预后良好呈负相关。ROC曲线显示,LR模型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5 ± 0.08(95%CI:0.615 ~ 0.857,P = 0.001),准确度0.764、灵敏度0.919、召回率0.773、F1值0.840;RF模型为0.57 ± 0.08(95%CI:0.428 ~ 0.701,P = 0.283),准确度0.745、灵敏度0.826、召回率0.864、F1值0.845;SVM模型为0.65 ± 0.08(95%CI:0.507 ~ 0.772,P = 0.034),准确度0.764、灵敏度0.860、召回率0.841、F1值0.850;DT模型为0.61 ± 0.09(95%CI:0.473 ~ 0.742,P = 0.135),准确度0.709、灵敏度0.850、召回率0.773、F1值0.810;KNN模型为0.66 ± 0.08(95%CI:0.519 ~ 0.782,P = 0.060),准确度0.618、灵敏度0.897、召回率0.591、F1值0.712;NB模型为0.56 ± 0.08(95%CI:0.417 ~ 0.691,P = 0.458),准确度0.673、灵敏度0.825、召回率0.750、F1值0.786;尤以LR模型预测效能最佳(均P < 0.05)。结论 基于6种机器学习算法开发的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aSAH患者动脉瘤夹闭术预后,其中以LR模型预测效能最佳,可用于术前评估,有助于神经外科医师制定临床决策。
  • 神经影像学
  • 王伟, 崇立娟, 余苗, 孟闫凯, 徐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10): 850-8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1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伴脑白质疏松症的超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评价血肿不稳定CT征象作为血肿扩大风险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21年3-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就诊、并于发病6 h内行头部CT平扫的9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影像学资料,ITK?SNAP软件获得血肿体积,记录形态不规则征、混杂密度征、黑洞征、漩涡征、卫星征、岛征、液?液平征等血肿不稳定CT征象;Blennow量表评价脑白质疏松症严重程度;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较大体积血肿(≥ 30 ml)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血肿体积分为 < 30 ml组(53例)和≥ 30 ml组(4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重度脑白质疏松症是高血压脑出血后发生较大体积血肿的危险因素(OR = 6.222,95%CI:2.506 ~ 15.452;P = 0.000)。血肿体积≥ 30 ml组血肿形态不规则征(χ2 = 17.599,P = 0.000)、混杂密度征(χ2 = 5.644,P = 0.018)、黑洞征(χ2 = 23.161,P = 0.000)、漩涡征(χ2 = 26.128,P = 0.000)、卫星征(χ2 = 25.148,P = 0.000)和岛征(χ2 = 20.575,P = 0.000)等单一征象,以及≥ 2种(χ2 = 23.245,P = 0.000)和3种(χ2 = 58.902,P = 0.000)联合征象比例均高于 < 30 ml组;重度脑白质疏松症(Ⅱ级和Ⅲ级)组(50例)血肿形态不规则征(χ2 = 5.502,P = 0.019)、黑洞征(χ2 = 10.715,P = 0.001)、漩涡征(χ2 = 7.336,P = 0.007)、卫星征(χ2 = 4.467,P = 0.035)和岛征(χ2 = 19.961,P = 0.000),以及≥ 2种(χ2 = 12.684,P = 0.000)和3种(χ2 = 17.593,P = 0.000)联合征象比例均高于非重度(无病变和Ⅰ级)组(45例)。结论 重度脑白质疏松症是超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血肿体积扩大(≥ 30 ml)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急性期血肿不稳定CT征象阳性检出率较高,提示该指标可以作为脑出血后血肿扩大风险预测指标。
  • 脑出血临床研究
  • 井奚月, 王博, 乔婕, 梁恩和, 卓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10): 857-8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1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 我国高血压脑出血疾病负担较重,近年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回顾总结中青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各种治疗方案之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天津市环湖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诊断与治疗的120例中青年(18 ~ 59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手术组(22例)、钻孔引流组(47例)和内镜手术组(51例),记录术后血肿清除率、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出院时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3和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预后。结果 不同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H = 3.445,P = 0.000)、出院时GCS评分(H = 15.767,P = 0.000)、术后支气管肺炎(χ2 = 19.336,P = 0.000)和低蛋白血症(χ2 = 17.650,P = 0.000)发生率,以及出院后3个月(H = 9.651,P = 0.008)和6个月(H = 8.962,P = 0.011)时mR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非手术组相比,内镜手术组和钻孔引流组住院时间缩短(Z = 3.816,P = 0.000;Z = 3.254,P = 0.000)、出院时GCS评分降低(Z = 3.795,P = 0.000;Z = 3.104,P = 0.002)、术后支气管肺炎(χ2 = 17.223,P = 0.000;χ2 = 10.251,P = 0.001)和低蛋白血症(χ2 = 13.310,P = 0.000)发生率升高,且出院3个月时mRS评分增加(Z = 2.783,P = 0.009;Z = 2.270,P = 0.035),但至出院6个月时mRS评分接近非手术组(均P > 0.05)。两种手术方式相比,内镜手术组血肿清除率高于(Z = - 6.424,P = 0.000)、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Z = - 3.856,P = 0.000)钻孔引流组;而住院时间、出院时GCS评分,术后颅内再出血、癫痫发作、颅内感染、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伴出血、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低蛋白血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出院后3和6个月时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中青年脑出血患者普遍存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和不良生活习惯,微创手术(血肿钻孔引流术和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安全可靠。
  • 高永涛, 陈小兵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10): 865-8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1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用于脑室铸型血肿清除的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的36例脑出血患者,全脑室铸型12例、第三脑室和单侧侧脑室铸型15例、第三脑室和双侧侧脑室铸型9例。术中重型全脑室铸型患者平行矢状缝做小弧形切口(冠状缝前2/3、后1/3处),使切口位置较常规额角穿刺切口后移1 ~ 2 cm;以10 ml注射器自制内镜工作通道,精准定位,避免套筒方向及深度不断改变而损伤脑组织。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术后3个月时生活质量及预后。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50 h,32例血肿清除率> 90%、4例> 80% ~ 90%,CT显示无残留血肿、脑室系统恢复正常解剖形态,行腰大池持续引流28例、腰椎穿刺引流8例。术后14 d 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11.63 ± 2.47)分,高于术前(9.82 ± 1.68)分(t = 3.162,P = 0.021),睁眼和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2例(5.56%)死于肺部感染,生存患者生活质量良好者占94.12%(32/34,ADL评分Ⅱ级18例、Ⅲ级14例),不良者5.88%(2/34,ADL评分Ⅳ级);预后良好94.12%(32/34,GOS评分5分18例、4分14例),预后不良5.88%(2/34,GOS评分3分)。结论 神经内镜直视下可迅速清除脑室铸型血肿,缓解脑室压力,缩短患者恢复期,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顺忠, 杨彦龙, 杨阳, 鲁华山, 朱宗远, 张明浩, 李立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10): 871-8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1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1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mRS评分4~6分,79例)患者年龄(P = 0.001)、GCS评分≤ 8分比例(P = 0.00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 = 0.003)、随机血糖水平(P = 0.044)和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例(P = 0.015)均高于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3分,42例),血小板计数低于预后良好组(P = 0.017),两组手术方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OR = 1.090,95%CI:1.032~1.151;P = 0.002)、血清高D-二聚体水平(OR = 1.339,95%CI:1.034~1.735;P = 0.027)、手术方式之开颅血肿清除术(OR = 4.949,95%CI:1.310~18.691;P = 0.018)和血肿穿刺引流术(OR = 6.789,95%CI:1.249~36.912;P = 0.027)是自发性小脑出血术后远期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血清高D-二聚体水平和手术方式之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穿刺引流术是自发性小脑出血术后远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蒋铭, 张志国, 李博, 李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10): 879-8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1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查低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术后短期临床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Nomogram)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动脉瘤夹闭术或栓塞术的aSAH患者共293例,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NFS)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短期临床预后不良危险因素,通过构建Nomogram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预测效能,采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校准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55例)≥ 65岁(χ2 = 18.516,P = 0.000)和WFNS分级Ⅱ级(χ2 = 9.491,P = 0.002),以及术后并发迟发性脑缺血(χ2 = 28.355,P = 0.000)、分流依赖性脑积水(χ2 = 33.497,P = 0.000)和颅内出血(χ2 = 17.744,P = 0.000)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238例)。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 65岁(OR = 1.241,95%CI:1.021~1.772;P = 0.000)、术后并发迟发性脑缺血(OR = 9.462,95%CI:1.302~23.823;P = 0.010)和分流依赖性脑积水(OR = 6.092,95%CI:2.730~16.201;P = 0.000)是术后短期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基于这3项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33(95%CI:0.772~0.897,P = 0.000),当Youden指数为0.520时灵敏度79.28%、特异度72.69%,截断值128分,该模型预测效能优于3项指标单独应用(均P = 0.000)。经Bootstrap内部验证法、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校准曲线验证,模型区分度较高(一致性指数0.908)、稳定性良好(χ2 = 1.078,P = 0.693)、校准度良好。结论 年龄≥ 65岁、术后并发迟发性脑缺血和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是低级别aSAH患者术后短期临床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基于这3项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对低级别aSAH患者术后短期临床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病例报告
  • 贾俊丽, 王勤周, 戴廷军, 崔谊, 徐广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10): 887-8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1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研究
  • 倪兵, 朱宏伟, 杜涛, 任志伟, 舒伟, 胡永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10): 892-8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10.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分析单纯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手术策略及其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9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24例单纯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损伤部位、损伤程度、疼痛分布行脊髓背根入髓区(DREZ)毁损术或脊髓电刺激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疼痛程度,疼痛缓解率≥ 50% 判断为手术有效,并记录出院时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共24例患者,行脊髓电刺激术14例,9例疼痛缓解率60%~80%,植入永久脉冲发生器;2例疼痛缓解率为60%,但未达预期,拒绝植入永久脉冲发生器;3例疼痛缓解率 < 10%,改行DREZ毁损术,2例疼痛缓解、1例仍无效。行DREZ毁损术10例,7例疼痛消失;2例部分区域残留疼痛;1例无效,改行脊髓电刺激术,疼痛仍未缓解。行脊髓电刺激术植入永久脉冲发生器后,2例因植入部位反复积液取出脉冲发生器。行DREZ毁损术后,3例于疼痛区域上界出现新发疼痛,术后2周至1个月逐渐消失;1例术后2年疼痛复发,再次行DREZ毁损术后疼痛消失。两组手术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3对11/15;Fisher确切概率法:P = 1.000),但DREZ毁损术的疼痛缓解率高于脊髓电刺激术[100%(0,100%)对25%(0,75%);Z = 0.441,P = 0.030]。结论 病因明确的单纯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行脊髓电刺激术或DREZ毁损术均可获得较满意的长期疗效。存在一定下肢运动和大小便功能的患者首选脊髓电刺激术;疼痛区域广泛、下肢运动和大小便功能丧失的患者则首选DREZ毁损术。DREZ毁损术的疼痛缓解率优于脊髓电刺激术。
  • 张鑫源, 卢杰威, 王岳, 舒智林, 王金, 程元元, 朱志中, 于洋, 于宁波, 韩建达, 巫嘉陵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10): 898-9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1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认知-运动双任务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自动性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诊断与治疗的45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分别在拟多巴胺药“关”期和“开”期执行认知单任务、运动单任务和认知-运动双任务,记录减数正确个数以及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提取步速和步幅参数,并计算双任务成本。结果 与单任务相比,帕金森病患者“关”期和“开”期执行双任务时均步速减慢(t = 11.909,P = 0.000;t = 11.621,P = 0.000)、步幅缩短(t = 9.027,P = 0.000;t = 9.991,P = 0.000),而减数正确个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0.651,P = 0.519;t= 1.205,P = 0.234)。帕金森病患者“关”期步速双任务成本(Z = - 4.148,P = 0.000)和步幅双任务成本(Z = - 4.114,P = 0.000)均高于“开”期,而减数双任务成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 1.005,P = 0.315)。帕金森病患者“关”期和“开”期步速双任务成本均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s = - 0.474,P = 0.000;rs =- 0.461,P = 0.000),而与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评分呈正相关(rs = 0.446,P = 0.002;rs = 0.428,P = 0.003)。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在执行双任务时步速减慢、步幅缩短,存在较高的跌倒风险,拟多巴胺药可有效改善步态自动性,认知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帕金森病患者步态自动性下降。
  • 王淑敏, 于长申, 左芝治, 于建楠, 乔清, 罗雷雷, 王巍, 吉祥, 赵文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10): 903-9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1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恙虫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治疗及预后。方法与结果 共4例恙虫病脑炎患者为天津市环湖医院2021年10-11月诊断与治疗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焦痂及淋巴结肿大(4例)、头痛(4例)、恶心呕吐(3例)、发热(3例)、皮疹(3例)、精神行为异常(3例);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3例;3例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压力升高3例、白细胞计数增加2例、蛋白定量升高3例、免疫功能异常3例;影像学检查MRI无异常3例,1例表现为双侧枕叶部分脑沟内FLAIR成像呈线样稍高信号影;3例完善脑脊液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均检出恙虫病立克次体。4例明确诊断为恙虫病脑炎,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后痊愈。结论 恙虫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若出现皮疹、肝功能异常等多系统受累,特别是在恙虫病流行季节,有农田劳作史或郊外活动史,均应考虑恙虫病的可能。
  • 综述
  • 刘小海, 李茗初, 陈革, 王任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10): 910-9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1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垂体偶发瘤系与垂体病变无关的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的垂体病变,包括垂体腺瘤、颅咽管瘤、Rathke囊肿和垂体增生等鞍区病变。随着影像学技术特别是MRI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垂体偶发瘤被检出。目前针对垂体偶发瘤的定义、自然病程、首次诊断时干预指征、随访计划等,仍有诸多问题尚未解决,误诊、误治或过度治疗并不罕见。本文试图探讨垂体偶发瘤的定义、自然病程以及是否存在预测肿瘤自然病程的相关因素、明确诊断、手术指征、个体化随访计划等,以期引起临床重视并进行相关研究,进一步理清临床尚未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