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1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06-25
  

  • 全选
    |
    目录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19(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本期导读
  •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19(6): 381-3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9.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的临床遗传咨询工作正在临床有序推进,许多短期培训班在为临床培训专业咨询人员,其中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贺林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尚志教授和浙江大学遗传与基因组医学中心祁鸣教授举办的临床遗传咨询培训班规模最大,每年举办数期,每期招收学员数百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临床遗传咨询工作的开展。

  • 专论
  •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19(6): 382-3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9.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研发的一些针对某些神经肌肉病的特异性基因治疗和酶替代治疗方法,使越来越多的咨询者将咨询重点由再生育风险转变为治疗,这就要求临床遗传咨询师对所咨询的疾病有相当的知识储备,方能与咨询者进行交流,并推动临床遗传咨询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强调临床遗传咨询师熟练掌握确诊和遗传咨询的详细步骤,并提出对临床遗传咨询师的基本要求。

  • 专题综述
  • 利婧,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19(6): 385-3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9.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脊髓性肌萎缩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以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变性引起的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的婴儿致死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运动神经元生存 1(SMN1)基因突变致 SMN 蛋白缺乏为其发病机制,深入了解疾病发病机制的分子学基础,以促进包括反义寡核苷酸、腺相关病毒介导的 SMN1 基因替代疗法、上调 SMN 蛋白表达的口服小分子药物,以及肌肉激活药物、神经保护药物等新兴特异性治疗方法的研发,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 徐玲玲, 梁玉坚, 李素萍, 黄雪琼, 张丽丹, 裴瑜馨, 黄慧敏, 张成, 唐雯, 樊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19(6): 393-3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9.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糖原贮积病Ⅱ型患儿撤机困难对策。方法 2015 年 10 月至 2017 年 9 月共治疗 6 例撤机困难的糖原贮积病Ⅱ型患儿(儿童型 3 例、婴儿型 3 例),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鼓励自主咳痰、自主呼吸锻炼、增加营养、心理支持等,以及重组人α-葡糖苷酶替代治疗[20 mg/ (kg·次)、1 次/2 周]并序贯呼吸机撤机(有创呼吸机过渡至无创呼吸机再撤机)。结果 6 例患儿经重组人α-葡糖苷酶替代治疗和序贯呼吸机撤机综合治疗后,呼吸功能和四肢肌力均得到改善,3 例成功撤机、1 例撤机失败、2 例死亡。结论 糖原贮积病Ⅱ型患儿经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自主呼吸锻炼、增加营养,以及重组人α-葡糖苷酶替代治疗等综合治疗后,可使呼吸功能和四肢肌力改善,然后尝试程序化撤机可提高撤机困难患儿的撤机成功率。

  • 钟欣静, 张成, 钟洁, 陈雪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19(6): 399-4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9.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僵人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学特点进行总结。方法与结果 选择2009年8月至2018 年11 月诊断与治疗的 11 例僵人综合征(8 例经典型僵人综合征、3 例僵人叠加综合征)病例,主要表现为刺激或情绪激动诱发的阵发性肌肉僵硬和痛性痉挛,4 例以躯体中轴部位肌肉首发,逐渐进展,至就诊时 8 例病变主要累及躯体中轴部位肌肉;6 例血清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11 例肌电图均可见静息态持续性运动单位电位,6例经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后运动单位电位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结论 僵人综合征是一种临床较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首发部位多样、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应注意与家族性过度惊吓症、破伤风、先天性肌强直和多发性硬化等相鉴别。

  • 李毅, 孟令超, 吕鹤, 张巍, 王朝霞, 刘靖, 左越焕, 袁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19(6): 405-4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9.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误诊为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的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与结果 2 例密切接触含有正己烷成分粘合剂的患者均于 6 ~ 8 个月后出现亚急性或慢性周围神经病变,以始于双下肢远端的肢体麻木、无力为首发症状,逐渐进展至下肢近端和上肢,脱离有毒作业环境后临床症状呈延迟恶化现象。神经传导检测提示四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下肢重于上肢。腓肠神经活检有髓纤维密度呈轻至中度减少,可见有髓纤维形成巨大轴索和 Wallerian 变性,偶见再生簇结构,巨大轴索内充满神经微丝和颗粒物质。治疗原则为迅速脱离有毒作业环境和 B 族维生素营养神经,预后良好。结论 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症状和脑脊液改变与CIDP相似,周围神经组织活检术可明确诊断。

  • 段晓慧, 郝莹, 顾卫红, 张瑾, 汪仁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19(6): 411-4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9.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晚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 cblC 型两家系 4 例患儿临床表型、治疗原则及预后,探讨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与结果 采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快速诊断晚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cblC 型两家系。家系 1 姊妹存在 MMACHC 基因外显子 4 c.482G > A(p.Arg161Gln)和 c.615C > A(p.Tyr205X)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其父母。先证者主要表现为智力减退、下肢痉挛性运动障碍伴癫痫发作;其妹则呈现以轴索损害为主的四肢周围神经病变和视神经萎缩,而智力减退症状相对较轻。家系 2 兄妹存在MMACHC 基因外显子 4 c.440_441del (p.Gly147fs)和c.482G > A(p.Arg161Gln)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其父母。先证者表现为智力减退、精神行为异常和双下肢无力伴锥体束征,呈髓鞘和轴索混合性损害的周围神经病变;其妹症状相似但发病年龄较早。采用维生素 B12、叶酸、左卡尼汀等药物联合治疗 6 个月患儿智力水平明显提高、癫痫发作得以控制,但均遗留不同程度双下肢运动障碍。结论 晚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 cblC 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广泛累及大脑皮质、锥体束、锥体外系、周围神经等,目标区域捕获联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可以快速明确诊断,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 李争运, 顾卫红, 张瑾, 丁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19(6): 419-4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9.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 1 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 2 型(SPAX2 型)患者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认识。方法与结果 男性患者,35 岁。临床以姿势性震颤、共济失调、腱反射亢进为主要表现,呈缓慢进展病程。Sanger 测序显示,患者存在 KIF1C 基因外显子 13 c.1089T > G(p.Ile363Met)纯合错义突变,分别来自其父母,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患者确诊为SPAX2 型,该家系证实为 SPAX2 型家系。结论 对于青少年期发病,临床表现为姿势性震颤、共济失调、腱反射亢进等症状的患者,应考虑 KIF1C 基因相关SPAX2型的可能。

  • 侯媌媌, 毛晓薇, 刘伟, 丁银锋, 朱雯华, 侯晓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19(6): 423-4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9.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分析1例SOD1A4V 基因突变致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与结果 男性患者,34 岁。临床表现为四肢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呼吸衰竭,双侧腓肠肌肥大;MRI 可见双侧腓肠肌明显水肿;腓肠肌组织活检提示神经源性损害。第二代测序技术显示存在SOD1 基因 c.14C > T(p.Ala5Val)杂合突变,明确诊断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该家系证实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家系。随访至发病 14 个月后死亡。结论 SOD1A4V 基因突变致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国内罕见,应尽可能同时进行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的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其他家族成员早期诊断。

  • 临床研究
  • 朱扬, 罗志秀, 曾晓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19(6): 429-4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9.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伴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6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共治疗 56 例帕金森病伴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并假刺激组(对照组)和常规药物辅助低频(0.5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组(rTMS 组),并根据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视觉模拟评分(VAS)、国王帕金森病疼痛评价量表(KPPS)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24 项(HAMD-24)评分评价疗效,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 VAS 评分(F = 15.398,P = 0.000)和KPPS 评分(F = 13.483,P = 0.001)低于治疗前,其中 KPPS 量表仅骨骼肌疼痛(F = 8.245,P = 0.008)、慢性疼痛(F = 7.376,P = 0.007)和神经根性疼痛(F = 3.156,P = 0.008)评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治疗后rTMS 组VAS 评分(F = 6.237,P = 0.045)和 KPPS 评分(F = 343.872,P = 0.000)低于对照组,其中 KPPS 量表仅骨骼肌疼痛(F = 7.145,P = 0.020)和慢性疼痛(F = 6.325,P = 0.014)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 rTMS 组出现短暂性血压升高(1 例)和短暂性头痛(1 例),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2/28)对 0(0/28);校正χ2 = 0.519,P = 0.471]。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伴疼痛疗效确切,尤以缓解骨骼肌疼痛和慢性疼痛效果最佳,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安全性良好,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 陆翠, 蔡勇, 赵迎春, 张鹏, 薛冬梅, 周水阳, 陈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19(6): 437-4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9.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慢性进展型神经白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2018 年 5 月 24 日收治的 1 例慢性进展型神经白塞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并以 neuro Behçet's syndrome、neuro Behçet's disease、chronic progressive,以及白塞、神经白塞、慢性进展为中英文检索词, “AND”为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 1980 年 1 月 1 日至 2018 年 12 月 1 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和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库中慢性进展型神经白塞综合征相关临床研究和病例报告,总结其社会人口学、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原则及预后。结果 共检索 14 篇国外文献计 122 例患者,结合本文病例,共纳入 123 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进展型神经白塞综合征好发于中年男性,高峰发病年龄 45 ~ 47 岁,呈慢性病程;表现为共济失调、假性延髓麻痹和认知功能障碍;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 水平升高为其特异性实验室指标,脑干萎缩是特征性影像学改变;治疗原则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多预后不良。结论 慢性进展型神经白塞综合征是白塞综合征的少见亚型,易误诊或漏诊,临床表现不典型,脑脊液和 MRI 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病残率和病死率较高。

  • 综述
  • 王艺蓉, 张树山, 李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19(6): 443-4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9.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焦虑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多见于帕金森病早期,甚至可出现在典型运动症状之前,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结构和功能 MRI 技术通过观察与分析帕金森病伴焦虑患者特定脑皮质与皮质下组织学形态和脑功能的改变,揭示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对提高帕金森病伴焦虑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病例报告
  • 宇辉, 吴雪松, 王小凤, 翟瑞雪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19(6): 448-4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9.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 女性,76 岁。因双下肢行走无力 1 月余,四肢麻木 1 周,于 2018 年 3 月 31 日入院治疗。患者1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直立、行走困难,独立行走不能,双手持物不稳,同时伴记忆力减退,病程中未曾发生头晕头痛、发热、视力减退,以及精神行为异常或昏迷抽搐等症状与体征。

  • 临床病理(例)讨论
  • 史佳宇, 王含, 高晶, 彭斌,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19(6): 452-4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9.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 男性,52 岁。主因头痛、排尿障碍 2 年余,行走不稳、双下肢抽动、双耳听力下降 21 个月,以及发作性言语不清 2 周余,于 2019 年 1 月 30 日入院。2 年前(2016 年 7 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全头部持续性胀痛,无明显加重或缓解因素,随后逐渐出现排尿障碍,夜尿增多(10 ~ 20 次/晚)和尿不尽感,伴间断性发热,体温最高可达 38.5 ℃。入院前 21 个月(2017 年 3 月)出现行走不稳伴头晕,且出现勃起障碍,但无天旋地转、肢体麻木或踩棉花感,症状进行性加重;18 个月前(2017 年 5 月)因双下肢阵发性抽动、双手持物震颤,同时伴焦虑、抑郁等症状而至外院就诊,以“躯体化障碍”而予以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具体剂量不详)治疗;2 个月后焦虑、抑郁情绪有所缓解,但其余症状无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