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1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3-04-25
  

  • 全选
    |
    专论
  • 王金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255-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讲座
  • Duan Jian-gang, Chen Xiang-yan, Wong Ka-sing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257-2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可使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2 倍以上,并且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糖尿病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目前所采取的强力降血糖治疗并未使糖尿病患者从缺血性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获益。然而,有研究显示,具有针对性的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管理,特别是对不良生活方式、血糖、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的干预,可预防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并改善预后。在符合干预标准的糖尿病患者中,抗血栓治疗和颈动脉外科手术对缺血性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是必要的。本文拟对近年公布的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相关证据进行概述,使临床医师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动态,从而更好地实施糖尿病患者的卒中预防措施。
  • Giovanni Morone, Augusto Fusco, Marco Iosa, Stefano Paolucci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263-2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troke is one of the principal caus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dults in the developed world and the leading cause of disability in all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Rehabilitation's efforts are tended to avoid long-term impairments but the rehabilitative outcomes are still poor in particular on recovery of autonomous walking. Novel tools based on new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improve walking recovery. A review of recent advances used in gait 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 is showed in this document. It also examines the possible benefits of new tools used in walking recovery based on motor relearning approach: robotic devices,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ors, neuroprostheses, and virtual reality.
  • 药物与临床
  • Emre Kumral, Tuba Cerrahoglu Sirin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266-2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ecent evidence is leading to the replacement of vitamin K antagonists, the efficacy of which in preventing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s well established, with better tolerated and more manageable new anticoagulant drugs, with a lower risk of intracranial bleeding, no clear interactions with food, fewer interactions with medications, and no need for frequent laboratory monitoring and dose adjustments. Among new anticoagulants, dabigatran etexilate is a direct, competitive inhibitor of thrombin. It was evaluated for patients with AF in the RE-LY trial, showing lower rates of stroke and systemic embolism at a dose of 150 mg twice daily with similar rates of major hemorrhage compared with warfarin; and non-inferiority compared with warfar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and systemic embolism at a dose of 110 mg twice daily, with lower rates of major bleeding. Beside dabigatran, oral factor Ⅹa inhibitors are also emerging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romboembolic events in AF. Despite the obvious advantages of these new oral anticoagulants over vitamin K antagonists, further information is still needed on how to prioritize the patients deriving the greatest benefit from these novel agents on the basis of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or drug pharmacokinetics. There is also a need for assessing their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ver decades in the real-world setting.
  • 李攀, 周玉颖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273-2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血小板药物目前仍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的常规用药。经典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已经肯定,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药物耐受性、增加出血风险等。因此,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以其不同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与经典抗血小板药物互补,并能克服其临床应用的局限性而受到关注并逐渐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拟对已发表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证据进行概述,并提出其临床应用所面临的挑战。
  • 病例对照研究
  • 王艳, 李攀, 张淼, 张惠红, 刘帅, 周玉颖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279-2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 急性缺血性卒中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引起血管性痴呆,早期识别血管性认知损害、积极寻找相关因素、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以减少甚至防止认知功能进一步减退,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314 例,分别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情绪状态。结果 与脑卒中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相比,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受教育程度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P = 0.000,0.008),而HAMD评分和NIH SS评分增加(均P = 0.000),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P = 0.002,0.005);其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NIHSS 评分、HAMD评分与MoCA 评分呈负相关(均P < 0.05 ),Barthel指数与MoCA 评分呈正相关(P < 0.05 );影像学分型以皮质型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左侧大脑半球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P < 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受教育程度低、糖尿病病史、HAMD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卒中后认知损害与社会人口学因素、脑卒中部位、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血清超敏C ? 反应蛋白水平、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 神经影像学
  • 程盼, 于德林, 马仁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286-2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 近年关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更多关注颈总动脉分叉部粥样硬化性病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鲜有文献报道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病变,本研究旨在探讨右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作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早期诊断标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55 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受试者并根据年龄分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逐一筛查双侧颈动脉颅外段及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统计有无危险因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颈动脉任意部位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总检出率,以及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和颈总动脉分叉部粥样硬化性病变检出率。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总检出率呈现递增趋势(χ2 = 165.994,P = 0.000)。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分叉部粥样硬化性病变检出率比较,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0),其中40~49岁和50~ 59岁组患者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和颈总动脉分叉部检出率均低于其他年龄组(P < 0.05 )。除60~ 69岁与≥70岁组之间,其他各年龄组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病变检出率均高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根据性别和危险因素筛查,男性及有危险因素组颈总动脉分叉部与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病变检出率分别高于女性(P = 0.029,0.008)和无危险因素组(P = 0.000,0.001);无危险因素人群中,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病变检出率高于颈总动脉分叉部(P < 0.05 )。 结论 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应作为颈部血管超声筛查的常规部位,以提高男性青壮年人群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早期检出率,对预防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
  • 脑血管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 张佩兰, 张辰昊, 陈岩, 李晨华, 王育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291-2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规范剂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以及在治疗“时间窗”内获得溶栓治疗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86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多模态MRI 评价溶栓后24h 及3 个月时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 )和改良 Rankin量表(mRS )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预后 。结果 86例患者中前循环缺血56例、后循环缺血30例。溶栓治疗后24h ,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 62例占72.09%、不良者24例占27.91%,治疗前后 NHIS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3);42例行多模态MRI 检查者阻塞血管完全再通18例占42.86%、部分再通6 例占14.28%、闭塞18例占42.86%,与溶栓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73)。3 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预后良好者78例占90.70%、不良者8 例占9.30% ,与溶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脑血管再通和脑组织再灌注是判断临床疗效的可靠指标。
  • 张辰昊, 张佩兰, 陈岩, 李晨华, 王育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297-3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过程中微循环障碍症状加重原因及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13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症状与体征加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转归,总结急救经验。结果 13例患者均为颅内大动脉狭窄造成载体动脉封闭穿支所致梗死(颈内动脉系统梗死8 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5 例),溶栓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主要表现为皮质缺血症状、四肢瘫痪、意识障碍加重;影像学检查显示皮质及分水岭区多发点状新鲜梗死灶,或小脑及脑干梗死灶数目增加。经对症治疗均获得良好预后,溶栓治疗后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评分:8.69 ± 3.42 )和 3 个月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94 ± 0.37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明显改善。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与体征加重与多种因素有关,栓子“崩解”所致微循环障碍可能为其主要原因。对于溶栓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经积极救治、对症治疗患者仍能获得良好预后。
  • 石志鸿, 刘梦圆, 刘淑玲, 张莹, 相蕾, 王金环, 纪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302-3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是儿茶酚胺的主要代谢酶,催化儿茶酚胺第3 位羟基甲基化,降解儿茶酚胺,同时亦是雌激素的主要代谢酶。COMT 基因在rs4680 位点存在鸟嘌呤-腺嘌呤(G-A)点突变,使其编码的第108 和(或)158 位氨基酸由缬氨酸(Val)变为蛋氨酸(Met),导致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活性降低。已知COMT 基因多态性与精神疾病、酒精依赖、药物不良反应等有关,而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COMT 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81 例天津地区汉族脑梗死患者COMT Val Met基因型,以及不同基因型脑梗死患者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载脂蛋白A 和B 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Val 等位基因频率(78.45%)及Val/Val纯合子基因型(61.3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68.24%和45.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进一步分析显示男性Val 等位基因频率(82.52%)与正常对照组(66.67%)之间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1 ),而女性患者组间差异(69.83%对69.07%)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脑梗死组Val/Val型与Val/Met+ Met/Met型比较,血糖、血脂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 结论 COMT Val 等位基因频率和Val/Val纯合子基因型是男性脑梗死患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COMT 对脑梗死的影响与血糖、血脂及血压无明显相关性。
  • 临床医学图像
  • 韩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307-3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脑血管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 朱子龙, 任宁, 王世民, 徐小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308-3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 通过对不同磁共振成像和脑血管造影资料分析,了解脑桥梗死与后循环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类型单纯脑桥梗死病因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分型方法间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首次发病的单纯急性脑桥梗死患者进行病因分析,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大动脉闭塞性疾病型、基底动脉分支病变型、小动脉型、其他原因型和病因不确定型;同时参照TOAST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心源性栓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结果 在影像学分型中以基底动脉分支病变型脑桥梗死常见,约占50.59%(43/85),然后依次为小动脉闭塞型28.23%(24/85)、大动脉闭塞性疾病型14.12%(12/85)、病因不确定型7.06%(6/85 );TOAST分型中以小动脉闭塞型为主,占67.06%(57/85),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0.59%(26/85)、不明原因型 2.35%(2/85 ),未发现心源性栓塞型和其他明确病因型。结论 单纯脑桥梗死在TOAST分型中以小动脉闭塞型为常见病因,基于多种脑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对其进行TOAST分型,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 马林林, 任长虹, 李宁, 吉训明, 曾现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313-3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 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已成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一项治疗策略,然而目前应用的缺血期适应方法为有创性操作技术,限制了其长期应用的可能性,更难实现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鉴于此,若能使无创性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与有创性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具有同样的脑保护效果,则更有利于临床推广。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开始通过肢体远端气囊加压法或远隔肢体动脉夹闭(缺血)10min-再灌注10min(共3 个循环)方法,制备无创和有创缺血期适应动物模型。根据12分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 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程度。结果 与单纯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无创和有创缺血期适应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改善(P = 0.041,0.035)、脑水肿体积(P = 0.040,0.028)和梗死灶体积缩小(P = 0.001,0.019),但两缺血期适应组之间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程度和梗死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754,0.946,0.667)。 结论 无论是有创或无创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均具有保护作用,而两种缺血期适应方法的脑保护作用无明显差异。
  • 新技术新方法
  • 杨萍, 苏丽娜, 朱彧, 张玲, 吕丽霞, 韩媛, 辛颖, 张立, 张飚, 王金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318-3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CardioChek PA便携式全血检测仪(便携式全血检测仪)检测血脂的可靠性,探讨其用于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血脂筛查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患者样本比对实验及偏差评价指南 EP9-A 文件标准,分别以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便携式全血检测仪为参考仪器(目标检测系统)和试验系统,检测受试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计算两种检测系统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 方程,并对其预期偏差进行评估;在比对基础上应用便携式全血检测仪检测1263例社区年龄> 40岁的高危人群血脂水平。结果 便携式全血检测仪检测血脂与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 > 0.975,P < 0.05 ),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可允许误差均位于预期偏差的95%CI 内,提示两种仪器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近,数据可接受。社区筛查共检测1263例受试者,异常检出率为总胆固醇347 例(27.47%)、甘油三酯348 例(27.5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2例(4.9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1 例(34.92%)。 结论 CardioChek PA便携式全血检测仪测定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结果与实验室常规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相近,结果准确可信,可用于社区流行病学调查。
  • 临床研究
  • 韩志铁, 苏少波, 雪亮, 张川, 马俊, 王嘉拾, 岳树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324-3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 随着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临床的应用,11C-Met PET 与MRI 融合技术也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通过比较胶质瘤在11C-Met PET 与MRI 中不同影像显示结果,探讨11C-Met PET 与MRI 影像融合技术在脑胶质瘤外科手术前评价、术中导航和手术切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手术前于神经导航工作站对25例胶质瘤患者进行11C-Met PET 与MRI 影像融合,勾画肿瘤边界、计算肿瘤体积并进行分类。结果 据影像学分类,25例胶质瘤患者中1 例Ⅱ级、6 例Ⅲ级和8 例Ⅳ级MRI 所显示的肿瘤灶轮廓大部分位于PET 内(Ⅰ类);2 例Ⅲ级PET 所显示的肿瘤灶轮廓大部分位于MRI 内(Ⅱ类);6 例Ⅱ级和2 例Ⅲ级MRI 与PET 显示的病灶轮廓无从属关系(Ⅲ类)。结论 PET 在揭示胶质瘤增殖活性和描述肿瘤界限方面具有特殊优势,通过MRI 与PET 所显示的肿瘤轮廓关系,可用于术前初步预测肿瘤病理分级,有助于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
  • 蒋科, 王学峰, 曾可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330-3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系从猪脑中提取获得的神经细胞功能物质,参与多种细胞病理生理过程,在神经组织发生、生长、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节苷脂对血管源性脑损伤、创伤性脑脊髓损伤神经元的恢复具有促进和保护作用,可改善帕金森病行为障碍。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逐渐被发现,其中注射神经节苷脂后并发的类似吉兰-巴雷综合征表现的病例较为少见,其临床特点和机制尚需进一步总结和探讨。方法 分析3 例神经节苷脂治疗后发生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及脑脊液特征。结果 患者均为39~65岁男性,分别于静脉注射神经节苷脂后9 ~ 14d 出现四肢瘫痪、肌张力减退及腱反射消失等肌肉病症状与体征,可伴呼吸困难(1 例)或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1 例)或周围神经轴索变性(1 例)等表现,符合神经节苷脂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注射后可诱发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生于静脉注射后9 ~ 14d ,患者预后不良。其可能机制与外源性神经节苷脂通过诱导免疫机制导致神经轴索变性有关。
  • 高岩, 张威, 冯娟, 韩顺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334-3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散发型克-雅病患者共计5 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快速进展性痴呆,发病时间 1 ~ 4 个月。其中2 例脑电图呈现特征性周期性同步放电,4 例脑脊液14-3-3 蛋白检测阳性。MRI 扩散加权成像均显示皮质或基底节对称性或非对称性“彩带”样高信号,提示扩散加权成像对克? 雅病的诊断敏感且具有特异性,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 翟国岩, 张彬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338-3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并比较压力释放通气(APR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 )模式对重型颅脑创伤并发低氧血症患者脑血氧代谢的改善效果。经颅内压、脑血流、氧分压等指标监测显示,11例患者经APRV 模式辅助呼吸30min 后低氧血症即得到明显改善,而颅内压平均值与PCV 模式十分相近(P > 0.05 );在APRV模式下颈内动脉血流量和动脉血氧分压提高,分别为(528.82 ± 65.27)ml/min 和(132.49 ± 20.30)mm Hg,PCV 模式为(430.27 ± 33.44)ml/min 和(79.38 ± 10.22)mm Hg,两种通气模式对脑氧代谢改善效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提示 APRV 模式可在不增加颅内压的情况下,更好地改善氧供和低氧血症。
  • 临床病理报告
  • 程海霞, 汪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342-3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是常见于小脑的低级别胶质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本文报告1 例临床罕见、发生于成人幕上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病例,其病理形态与典型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略有不同:脑组织大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围绕玻璃样变性小血管呈单层排列,即所谓的血管中心性生长。本文拟探讨含有血管中心性排列特征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并讨论其与相关肿瘤的临床病理学鉴别要点,以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 男性患者,28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癫痫大发作,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脑电图检查未发现典型的癫痫样放电或局灶性δ 波。影像学检查以额叶皮质边界清楚的囊性病变伴壁结节为特征性表现。术中可见肿瘤组织质地较韧,表浅为囊性结构、深部呈实质性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胞核呈圆形、卵圆形,胞质两端突起细长毛发状,围绕玻璃样变性小血管单层排列,部分区域肿瘤细胞胞核伸展呈梭形,束状致密排列或疏松星网状排列,偶见 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颗粒小体形成。肿瘤细胞弥漫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S-100 蛋白、巢蛋白和CD56,局灶性表达Olig2,不表达上皮膜抗原、异柠檬酸脱氢酶1 、P53 、神经元核抗原、神经微丝蛋白、突触素及CD34,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1%。病理诊断:左侧额叶含有血管中心性排列特征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术后未行放射治疗或药物化疗,随访1 年余未出现癫痫发作,肿瘤无复发。结论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儿童,以小脑多见,发生于成人及幕上者少见,含有血管中心性排列特征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形态特殊,诊断时应注意与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星形母细胞瘤、血管中心型胶质瘤、皮质室管膜瘤及乳头状型胶质神经元肿瘤相鉴别。
  • 综述
  • 陶春蓉, 张英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349-3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发性硬化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而且呈逐年升高之趋势。许多研究表明,性别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疗效及转归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一项独立影响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可能受多发性硬化性别差异影响的要素,诸如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进程、磁共振成像、治疗原则等。
  • 临床医学图像
  • 阎晓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353-3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病理(例)讨论
  • 张君怡, 朱以诚,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4): 354-3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3.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