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1年, 第1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8-16
全选
|
专论
Select
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王学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371-3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癫痫药物疗效与安全性
Select
新型抗癫痫药物在我国的应用
马晓娟,王学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374-3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抗癫痫药物性脑病
孙红斌,王晓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380-3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抗癫痫药物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周春雷,王学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386-3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抗癫痫药物对内分泌系统及妊娠的影响
周列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392-3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ull
Select
抗癫痫药物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李国良,刘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397-4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抗癫痫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
王唯,楚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404-4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Select
唑尼沙胺添加治疗部分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张丽娜,刘雅婧,丁成赟,史树贵,林卫红,陈涛,孙红斌,徐运,董万利,陈启光,陈炳为,陈阳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408-4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唑尼沙胺分散片添加治疗部分性发作或继发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及失神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0 例诊断明确的部分性发作患者,被随机分为唑尼沙胺组(120 例)或对照组(120 例)。回顾性基线期(12 周)后,予初始剂量唑尼沙胺或安慰剂100 mg/次,1 次/d,3 周内递增至100 mg/次,3 次/d;分别在治疗第0、2、4、8 和16 周时进行随访,评价治疗第5 ~ 16 周时临床综合疗效的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以及药物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5 ~ 16 周时,唑尼沙胺组患者癫痫完全控制率为34.04%(32/94)、总有效率74.47%(70/94),对照组分别为13.08%(14/107)和42.99%(46/107);两组临床综合疗效的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0)。唑尼沙胺组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不振、嗜睡、疲劳、头晕、肝功能异常等,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3)。结论 唑尼沙胺作为添加药物治疗部分性发作或继发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疗效优于安慰剂,而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是临床可以选择的新型抗癫痫药物之一。
功能神经外科学
Select
有关癫痫患者再次手术问题:五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谭启富,姚一,高觉民,林志国,江建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413-4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5 例手术失败癫痫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探讨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与结果 5 例首次手术失败癫痫患者,男4 例,女1 例;年龄最小2 岁7 个月、最大24 岁。其中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3例,海马硬化伴皮质发育不良2例。首次手术失败原因分别为病灶和(或)致灶切除不完全(3 例)、颞叶内侧致灶切除不彻底(1 例)和致灶定位错误或欠精确(1 例)。均经再次手术联合抗癫痫药物或伽玛刀治疗获得较好预后,疗效评价达Engel 标准Ⅰ级者4 例,Ⅲ级者1 例;谭启富标准达满意者4 例,良好者1 例。结论 导致癫痫手术失败的原因可能与致灶切除不彻底有关。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价施行再次手术不失为最佳纠正方法,并可获得良好效果。
神经影像学
Select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间期脑血流量改变的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研究
王茂雪,张志强,卢光明,袁翠平,王正阁,沈连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419-4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MRI 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PASL)技术,研究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发作间期局部脑血流量改变,阐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可能的神经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 选择29例诊断明确、病程> 1 年且发作> 3 次的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年龄、性别、利手性相匹配并例数相当的正常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通过Siemens 3.0T MRI 扫描仪采集全脑PASL 数据,通过两独立样本t 检验比较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发作间期相对正常人脑血流量改变的脑区。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发作间期脑血流量的改变以降低为主(P < 0.05),主要包括双侧丘脑、脑干和小脑,以及右侧楔前叶部分皮质区域;而且发作间期双侧丘脑局部脑血流量改变与发作时间(r = -0.090,P = 0.643)及发作频率(r = -0.115,P = 0.551)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在发作间期以丘脑、脑干和小脑等脑区血流灌注降低为主,支持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的“中脑癫痫理论”。这些脑区可能与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密切相关。
论著
Select
不同底物对Sombati癫痫细胞模型整合素α2表达的影响
苏婕,吴原,马美刚,吴月娟,刘云,唐玉兰,余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423-4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底物对经体外培养的Sombati 癫痫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整合素α2 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以层黏连蛋白和多聚L-氨酸作为底物于体外培养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元,至第7 天时行神经元纯度鉴定;无镁细胞外液继续培养3 h 后制备Sombati 癫痫细胞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不同处理组海马神经元整合素α2 mRNA 相对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制备前,经体外培养至第5 天的层黏连蛋白组神经元胞体增大、饱满,突起连接紧密,神经网络形成,多聚L-赖氨酸组则体外培养至第7 天时方出现上述表现;模型制备后24 h,不同处理组神经元均可见迁移现象和神经网络“网格”样改变,但不同处理组神经元形态无明显差异。以整合素α2 与β-肌动蛋白光密度值之比值代表整合素α2 mRNA 相对表达量,多聚L-赖氨酸组、层黏连蛋白组和多聚L-赖氨酸+ 层黏连蛋白组分别为0.25 ± 0.03、0.37 ± 0.05 和0.48 ± 0.09,后两组整合素α2 mRNA 表达水平高于多聚L-赖氨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5,0.000)。结论 与多聚L-赖氨酸组相比,层黏连蛋白对经体外培养的原代神经元贴壁及轴突连接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添加外源性层黏连蛋白可诱导Sombati 癫痫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整合素α2 mRNA 表达上调。
Select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肽Y 表达的影响
张丽娜,武士京,陶华英,张秀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428-4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难治性颞叶癫痫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肽Y(NPY)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癫痫的可能机制。方法 于海马CA3 区注射海仁酸制备难治性颞叶癫痫大鼠模型,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共治疗10 d(连续治疗5 d、间隔2 d,治疗2 周)。分别观察不同处理组大鼠治疗前后海马区脑电图变化及尖波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后第3 周时海马CA3 区BDNF 和NPY 表达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尖波数目(T3:16.16 ± 1.17,T4:14.94 ± 0.98)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难治性颞叶癫痫大鼠脑电图尖波数目(T3:9.09 ± 0.67,T4:8.93 ± 0.91)明显减少(均P = 0.000);海马CA3 区BDNF(治疗前后IOD值:49 571.40 ± 2344.02 比29 602.07 ± 1932.82)、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治疗前后IOD 值:2946.77 ±1142.79 比18 104.34 ± 934.58)和NPY(治疗前后IOD 值:33 823.05 ± 843.45 比15 037.14 ± 772.95)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均P = 0.000)。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通过降低难治性颞叶癫痫大鼠样放电,以及下调海马BDNF、TrkB 和NPY 表达水平而发挥抗癫痫作用。
Select
靶向人NHE-1 RNAi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细胞内酸化模型的建立
方伯言,黄美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434-4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靶向人钠氢交换蛋白-1(NHE-1)RNA 干扰(RNAi)腺病毒表达载体,感染SH-SY5Y 细胞,建立细胞内酸化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内pH 值变化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4 个含NHE-1 前体微小RNA(miRNA)的重组干扰质粒pcDNATM 6.2-GW/miR 和阴性对照质粒pcDNATM 6.2-GW/neg-miR,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HE-1 mRNA 表达变化,筛选最佳干扰靶序列;BP 和LR 重组系统获得腺病毒干扰质粒pAd-miR-NHE-1,经包装、纯化后检测腺病毒滴度;感染复数(MOI)值梯度试验确定靶向人NHE-1 RNAi腺病毒感染SH-SY5Y 细胞最佳MOI 值,以最佳条件感染SH-SY5Y 细胞,荧光探针法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内pH值。结果 聚合酶链反应(PCR)提示最佳靶向人NHE-1 RNAi 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且能有效抑制NHE-1 mRNA 表达;靶向人NHE-1 RNAi腺病毒感染SH-SY5Y 细胞最佳MOI值为160。当最佳MOI值为160 时,NHE-1 miRNA 腺病毒感染24、48 和72 h 后SH-SY5Y 细胞内pH 值分别为5.97 ± 0.03、5.98 ± 0.02和5.98 ± 0.02;空载体对照组为6.05 ± 0.04、6.04 ± 0.07 和6.03 ± 0.05;空白对照组为6.03 ± 0.06、6.05 ± 0.04和6.03 ± 0.04。不同测量时间点,SH-SY5Y 细胞内pH 值均显著低于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 h:P = 0.002,0.015;48 h:P = 0.030,0.012;72 h:P = 0.018,0.010);但感染RNAi 腺病毒后不同测量时间点(24、48 和72 h)SH-SY5Y 细胞内pH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762)。结论 最佳靶向人NHE-1 RNAi 腺病毒表达载体及细胞内酸化模型的成功建立,可为探索细胞内酸碱平衡与β-淀粉样蛋白产生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有效工具。
Select
动态脑电图在进展性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
马莉琴,曾雪清,温德树,兰晓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440-4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对进展性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60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病情进展与否分为进展组(53 例)和非进展组(107 例),回顾分析患者入院24 h 内的动态脑电图监测和头部CT 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检出率,以及进展组患者动态脑电图与CT 阳性一致性。结果 进展组患者动态脑电图异常检出率为88.68%(47/53),与非进展组[64.49%(69/10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405,P = 0.001);发病24 h 内CT 检查阳性率为67.92%(36/53),其中58.49%(31/53)患者两种检查均发现病灶,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62,P = 0.027)。进展组脑电图呈重度异常者4 例(大面积脑梗死3 例、脑干梗死1 例),入院第2 天昏迷;中度异常者20 例,均为前循环梗死;轻度异常者23 例(前循环梗死19 例、后循环梗死4 例);正常脑电图6 例,均无意识障碍。结论 进展性卒中患者动态脑电图监测异常检出率较高,尤其在发病早期其阳性率明显高于头部CT 检查。动态脑电图异常程度与病变程度和部位有关,对急性进展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Select
前屈-后伸位MRI对判断颅脊交界区畸形内固定指征的临床价值
陈赞,孙永华,吴浩,王兴文,菅凤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444-4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前屈-后伸位MRI 对诊断Arnold-Chiari 畸形可能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作用,以及指导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40 例Arnold-Chiari畸形患者的前屈-后伸位MRI影像学资料,测量寰齿间距,通过前屈位和后伸位颈椎椎管狭窄程度分级,判断颅脊交界区稳定性。单纯Arnold-Chiari畸形患者采用枕大孔减压和枕大池扩大成形术,存在寰枢椎脱位者兼行枕颈内固定融合术。结果 经前屈-后伸位MRI 检查,证实有12 例患者存在颅颈失稳,于枕大孔减压的同时行枕颈内固定融合术。手术后第3 天颈椎影像学检查,40 例中10 例脊髓空洞病灶明显缩小;12 例兼行枕颈内固定融合术者颅颈复位满意,脊髓压迫解除;手术后3 个月随访,脊髓空洞病灶明显缩小(17 例),颅脊交界区骨痂形成、骨融合效果良好、颅颈复位无丢失(12 例),日本矫形外科评分13.08 ± 1.40,与手术前评分(11.08 ± 1.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928,P = 0.000)。结论 前屈-后伸位MRI对判断颅脊交界区稳定性、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Select
复发性颅内肿瘤术后颅内感染内在危险因素分析
汤可,周敬安,周青,赵亚群,刘策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449-4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复发性颅内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内在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复发性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χ2 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长期卧床,术前合并颅外感染灶、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器官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对复发性颅内肿瘤术后颅内感染有一定影响。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肿瘤大小,术前合并颅外感染灶、糖尿病为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复发性颅内肿瘤患者,肿瘤直径> 5 cm、术前合并颅外感染灶和糖尿病的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较高,应加强对上述危险因素的控制,以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
Select
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回顾性研究
肖玮,王天龙,赵磊,张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453-4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状况及年龄等因素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127 例颅内肿瘤切除术后患者麻醉镇痛(芬太尼联合昂丹司琼静脉持续镇痛)过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 评分和静脉镇痛是否影响患者下床活动等标准,评价手术前和手术后24 h、48 h 之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以及手术后24 和48 h 疼痛程度、精神状态、活动状态和术后不良反应(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排气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不同年龄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呼吸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0),但仍在正常值范围。术后总体镇痛优良率为84.25%(107/127)。不同年龄组同一测量时间点静息和活动时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但各组手术后48 h VAS 评分均低于24 h 时(均P = 0.000)。术后总体呕吐发生率为29.13%(37/127),尿潴留发生率为14.96%(19/127),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影响因素分析,性别与手术后呕吐有关(P = 0.022),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年龄与手术后精神状态、活动状态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芬太尼联合昂丹司琼持续静脉镇痛仍可为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性别可能为术后发生恶心、呕吐高危因素,而手术后精神状态和活动状态主要与患者年龄、ASA 分级有关。
临床病理报告
Select
颅内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王娟,宋坤,周金宝,朱海青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458-4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颅内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 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对1 例颅内多发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两次手术标本进行观察,通过复习文献分析其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男性患者,48 岁。因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肿瘤卒中而行右侧额颞叶肿瘤切除术。两次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表现不一:首次右侧额叶病灶表现为异型性上皮样肿瘤细胞围绕毛细血管和纤维组织呈乳头状排列;再次手术标本为右侧颞叶,病灶表现为梭形细胞呈片巢状或束状排列,胞质丰富、淡染或透亮,胞核异型性明显、核仁呈明显嗜酸性。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提示肿瘤转移,且肿瘤组织局部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弥漫表达S?100 蛋白、人黑色素细胞瘤抗原45、Melan-A 和波形蛋白,部分表达上皮膜抗原,而细胞角蛋白、高分子角蛋白、低分子角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突触素、神经微丝蛋白等表达阴性。结论 颅内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学表现复杂多样,临床病史和影像学资料对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明确诊断仍需依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需注意与转移癌、脑膜肿瘤、淋巴瘤及其他含黑色素的颅内肿瘤相鉴别。
综述
Select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卒中
石义,永余宏,林传鸿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464-4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短篇论著
Select
多奈哌齐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所致认知损害
王哲,谢羽佳,王俊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467-4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附二例报告
徐刚,张新江,符长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469-4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急性硬膜外血肿选择性微创治疗
齐一龙,白咏,孙强,王礼俊,薛光,陈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471-4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病理(例)讨论
Select
进行性记忆力减退 睡眠增多
邰宏飞,卢强,崔丽英,李菁,黄颜,毛晨辉,郭玉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4): 474-4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