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0年, 第1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12-16
全选
|
专论
Select
神经病理性疼痛
于生元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597-5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标准与指南
Select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李焰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599-6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病理性疼痛
Select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时霄冰,于生元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02-6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ull
Select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诊断技术
燕兰云,万琪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04-6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特点
于挺敏,齐晶晶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08-6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进展
刘延青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11-6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现代治疗
王家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15-6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著
Select
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小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周盛年,刘丽霞,付秀鑫,黄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19-6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抗癫药物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对加巴喷丁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83 例患者完成试验,1 例脱落。与治疗前相比,加巴喷丁组患者治疗后第1、2、4 和8 周末VAS 评分显著减少(均P = 0.001),且自治疗第2 周末开始各测量时间点VAS 评分均低于卡马西平组(P = 0.011,0.001,0.001)。治疗第8 周末加巴喷丁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50%(35/40),高于卡马西平组的67.44%(29/43;χ2 = 4.723,P = 0.030)。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324,P = 0.373),实验室检查未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异常变化。结论 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Select
偏头痛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临床应用
郭艳娥,于生元,吴子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24-6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评价偏头痛患者的前庭功能、球囊?脑干?颈肌反射通路状态,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39 例偏头痛患者的前庭功能,并根据有无先兆发作、性别和有无偏头痛家族史,比较不同亚组偏头痛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差异性。结果 39 例偏头痛患者中13 例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异常,异常率约为33.33%,但P13 波和N23 波潜伏期均于正常值范围。不同亚组比较,有偏头痛家族史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异常率显著高于无家族史者(χ2 = 6.635,P = 0.001);而有无先兆发作和性别等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14,P = 0.906;χ2 = 0.017,P = 0.897)。结论 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存在亚临床损害,主要表现为双侧球囊-脑干-颈肌反射通路不对称性,有偏头痛家族史患者更容易出现异常改变。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可以作为偏头痛患者预防性治疗药物选择的一项依据。
Select
家居晚期癌性疼痛患者疼痛及疼痛控制状况的调查分析
范小平,周冀英,黄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28-6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家居晚期癌性疼痛患者的疼痛一般情况、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疼痛控制情况,研究知情与否对家居晚期癌性疼痛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以2009 年12 月-2010 年6 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养院初次就诊的家居晚期癌性疼痛患者作为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简明疼痛调查表进行调查,疼痛治疗指数(PMI)评价患者疼痛控制情况;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患者疼痛的一般情况、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疼痛控制情况,t 检验比较知情组与不知情组患者在过去24 h 内疼痛程度的差异性。结果 共纳入98 例家居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平均年龄(61.08 ± 11.67)岁,男性55 例(56.12%)。其中79.59%(78/98)为中至重度疼痛,未曾服用镇痛药者占11.22%(11/98),服用非阿片类镇痛药19.39%(19/98)、弱阿片类镇痛药35.71%(35/98)、强效阿片类镇痛药33.67%(33/98);提示39.80%(39/98)患者疼痛治疗不足(PMI < 0)。约46.94%(46/98)患者不知情,但与知情患者疼痛程度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部分家居晚期癌性疼痛患者疼痛治疗不足,应该加强对此类患者的镇痛治疗。疼痛程度和疼痛缓解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对病情知情与否并不影响其疼痛程度。
Select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青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施德,陈伟,刘振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32-6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30 例诊断明确的部分性发作青年患者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和吡拉西坦组,计算左乙拉西坦治疗第12 周末时治疗有效率;依据癫痫生活质量量表-31 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在左乙拉西坦剂量维持期(12 周)和开放性治疗期(12 周)的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第12 周末时,左乙拉西坦组治疗有效率(43.75%,7/16)高于吡拉西坦组(35.72%,5/14;Fisher 精确概率法:P =0.031),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基线比较:t = 3.905,P = 0.001)。治疗第24 周末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左乙拉西坦组:t = 4.940,P = 0.021;吡拉西坦组:t = 2.575,P = 0.023)。结论 左乙拉西坦作为抗癫痫药的添加治疗药物,能够显著减少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快速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Select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一例:临床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
郝莹,顾卫红,王国相,王康,金淼,段晓慧,杨斯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37-6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告1 例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RPL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388 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234 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先证者和154 例散发病例)进行初步筛查,对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出现2 条电泳条带的样品应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基因片段分析方法进行脊髓小脑共济失调致病基因三核苷酸(CAG)重复序列突变检测并精确计数,最后经pUC18-T 载体克隆测序验证重复次数达异常范围的样本。结果 仅发现1 例表现为轻度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和可疑癫痫发作的女性患者具有DRPLA 基因CAG 重复扩展突变。基因片段分析2 个等位基因的CAG 重复次数分别为14 和54 次,克隆测序重复次数为15 和58 次。其家系另2 例成员均有癫痫发作史,但无明显共济失调表现。19 例无异常扩展样本基因片段分析显示CAG 重复次数为7 ~ 20 次,其中9 次重复最为常见。结论 DRPLA 可能存在临床变异。388 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中仅发现1 例DRPLA,说明该病在中国共济失调患者中相对罕见。在重复突变检测过程中,由于高度重复序列可产生局部二级结构,在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DNA 聚合酶的滑动,从而导致扩增产物的不忠实,这一问题在基因片段分析和克隆测序中均存在,且后者在操作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克隆过程的不稳定,因此基于这两种方法的结果需要相互验证。
Select
额下入路联合鼻内镜切除鼻颅交通型肿瘤12例临床分析
黄志发,姚鑫,杨玉山,陈步东,王宏,佟小光,张金玲,刘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42-6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额下入路联合鼻内镜切除鼻颅交通型肿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12 例鼻颅交通型肿瘤患者中脊索瘤6 例(硬膜外型5 例、硬膜内-外型1 例),脑膜瘤5 例(硬膜内-外型),内翻性乳头状瘤1 例(硬膜外型),均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的协助下经额下入路联合鼻内镜切除鼻腔及鼻窦内残余肿瘤。结果 肿瘤完全切除者11 例,大部切除者1 例。手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精神症状(1 例)、脑脊液鼻漏(2 例)、嗅觉减退或丧失(3 例),其中5 例患者经对症治疗痊愈;无一例发生手术后感染或死亡。随访3 个月~ 7 年,1 例脊索瘤和1 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复发。结论 额下入路联合鼻内镜手术切除鼻颅交通型肿瘤安全、有效。
Select
PTEN 在胶质瘤干/祖细胞中变异状态的研究
赵耀东,张全斌,楼美清,黄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46-6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胶质瘤干/祖细胞来自神经干/祖细胞基因突变的推测寻找实验证据,以阐明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体外培养的胶质瘤干/祖细胞和神经干/祖细胞,经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后分别进行RNA 提取、逆转录生成cDNA,以及针对PTEN 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进行正反双向测序并与野生型PTEN 基因序列比较肽链序列的异同。结果 神经干/祖细胞PTEN mRNA 序列无变异,胶质瘤干/祖细胞存在大量同义突变和少量异义突变,主要包括第1 号外显子第22 ~ 42 位碱基突变、第7 号外显子第712位碱基突变和第9号外显子第1192位碱基突变。致使PTEN 肽链上第8 ~ 14位氨基酸由原来的“IVSRNKR”突变为“LRLICIF”,第238 位的“苯丙氨酸(F)”突变为“亮氨酸(L)”,第398 位的“苏氨酸(T)”突变为“丝氨酸(S)”。其中第8 ~ 14 位和第238 位氨基酸突变,使PTEN 与细胞膜的结合能力下降,细胞外信号难以转导进入细胞内;第398 位氨基酸突变则使PTEN 稳定性破坏,易被降解。结论 PTEN基因在胶质瘤恶性转化的早期即已失活,可能是胶质瘤形成的始动因素之一。
Select
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变化趋势
牛荣东,刘丽,周广喜,张建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52-6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急性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的变化趋势。方法 分别于发病24 h,以及第4、7、14 和21 天时提取30 例成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和CD133 表达水平,计数内皮祖细胞数目。结果 不同处理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脑梗死后24 h,脑梗死组和颈动脉硬化组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均低于对照组(P = 0.000);脑梗死后第7 天,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减少至最低水平(P = 0.001),至第21 天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接近颈动脉硬化组水平(P = 0.901),但仍低于正常值范围(P = 0.000)。内皮祖细胞数目的变化与血小板计数之间不具有相关性(R2 = 0.852,P = 0.895)。结论 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所致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低于正常值范围,且于急性期可能存在骨髓动员抑制,同时需要消耗大量内皮祖细胞以进行损伤内皮的修复,使得患者在急性期出现短暂性内皮祖细胞数目减少。
流行病学研究
Select
广西农村地区癫痫发病情况及丙戊酸钠疗效的初步研究
陈子蓉,郑金瓯,黄东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57-6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广西部分农村地区癫痫发病情况,并通过治疗有效率和保留率评价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疗效。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全科医师采用统一调查表的方式对广西部分农村地区已明确诊断或可疑癫痫的部分人群进行筛查,再由神经科医师复查确诊入组。采用治疗有效率和治疗保留率评价丙戊酸钠单药治疗效果。结果 癫痫患者309 例,病因明确者86 例(27.83%);随访> 6 个月者134 例,显效76 例(56.72%),有效34 例(25.37%),无效20 例(14.93%),恶化4 例(2.99%)。其中,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治疗总有效率为83.51%(81/97),部分继发性全面性发作87.50%(14/16),单纯部分性发作71.43%(5/7),复杂部分性发作60%(6/10),失神发作100%(3/3),其他类型100%(1/1);治疗第6、12 及18 个月时,治疗保留率分别为97.73%(302/309)、97.09%(300/309)和83.50%(258/309)。共30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依次为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肝功能异常、头晕、体质量增加、食欲亢进、头痛、震颤、脱发、步态不稳及食欲不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71%。结论 广西农村地区癫痫患者发病年龄及性别分布与全国其他农村地区相似。治疗保留率作为评价抗癫痫药物长期治疗效果的指标,与治疗有效率联合应用能够综合反映丙戊酸钠的治疗效果,丙戊酸钠具有向广西更多农村及条件相似地区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应用神经解剖学
Select
脑池段三叉神经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
李海红,岳树源,李勇刚,韩建国,贺中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62-6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显微解剖观察三叉神经、小脑上动脉与岩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以为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模拟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对15 例(30 侧)成人尸头标本进行解剖,骨窗范围设计为2.00 cm × 2.50 cm,于4 ~ 24 倍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显露范围和解剖结构,打开颅盖骨、剔除硬脑膜和大脑组织,显露小脑幕和脑干,通过显微镜解剖三叉神经、小脑上动脉和岩静脉,观察分析相关解剖学变异。结果 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可较好地显露三叉神经、滑车神经、岩静脉和小脑上动脉。约36.67%(11/30)标本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接触或压迫,15 例标本内听道上结节形态变异较大,阻挡了对Meckel憩室的显露。其中单干型岩静脉24 侧,双干型岩静脉6 侧;约22.22%(8/36)岩静脉在内听道内侧缘外侧部汇入岩上窦,63.89%(23/36)在内听道内侧缘与Meckel 憩室处三叉神经外侧缘之间汇入岩上窦,13.89%(5/36)于三叉神经外侧缘以内汇入岩上窦。三叉神经与岩静脉相对位置关系分为无接触型、接触型、属支“骑跨”型、蛛网膜粘连型和贯穿神经型。结论 小脑上动脉和岩静脉与三叉神经解剖关系密切,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责任血管。岩静脉是微血管减压术中必须显露的血管结构,其位置、形态、分支和静脉回流区域存在明显变异,个体化处理岩静脉,有助于手术视野的显露,减少静脉系统并发症。
临床病理报告
Select
乳头状瘤型脑膜瘤
孙翠云,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68-6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乳头状瘤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 例乳头状瘤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患者,43 岁。MRI 检查显示左侧额颞部软组织肿块影,其内信号不均匀,可见低信号囊变区;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在广泛坏死和出血背景下,肿瘤组织围绕血管呈单层或复层排列,形成乳头状结构,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胞质丰富、淡染,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核膜增厚呈空泡状,染色质呈粗颗粒,核分裂象易见,无明显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波形蛋白表达阳性;S-100 蛋白、上皮膜抗原、广谱细胞角蛋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碱性磷酸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 及结蛋白表达阴性;Ki-67 抗原标记指数为3.13%。结论 乳头状瘤型脑膜瘤临床罕见,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诊断提示意义,明确诊断依赖于特征性的形态学特点和免疫学表型。
综述
Select
孕酮对颅脑创伤后的脑保护作用
杨树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71-6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短篇论著
Select
子痫前期及子痫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
董晓宇,潘月,安晶,刘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74-6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ull
Select
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七例
张梅芳,陈跃鸿,陈文伙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76-6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ull
Select
丘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铸型的微创外科治疗
张中原,杨树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78-6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临床体会
张光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79-6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病例报告
Select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一例
王育新,张佩兰,陈岩,张莹,李效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81-6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病理(例)讨论
Select
反复关节疼痛 眼痛 耳廓红肿伴发热 记忆力减退 行为异常
乔雷,李凌,王建明,倪俊,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6): 683-6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6.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