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0年, 第1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10-16
全选
|
编者的话
Select
再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热点问题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07-5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述评
Select
临床神经病理学:迎接现代影像学技术挑战的有力武器
卢德宏,朴月善,陈莉,李存江,徐庚,杨小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09-5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学研究进展
Select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新认识
杨学军,张斌,于圣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13-5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进展
张玉琪,薛超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21-5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颅内转移瘤最新治疗进展和策略
杨辉,吕胜青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24-5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著
Select
凝胶侵袭模型对胶质瘤细胞体外侵袭力研究的应用初探
谢蕊繁,张所军,高宝成,万锋,雷霆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28-5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探讨凝胶侵袭模型用于人胶质瘤细胞体外侵袭力研究的可行性,观察普通培养的胶质瘤细胞与胶质瘤干细胞在凝胶侵袭模型中侵袭力的差异,为胶质瘤的体外研究寻求新的实验手段。方法 经纯化的Ⅰ型和Ⅲ型胶原与MEM 培养基混合制备凝胶液,将原代培养的胶质瘤细胞经悬滴法制成的细胞球和胶质瘤干细胞所形成的细胞球种植于其中,每个细胞球含(10 ~ 15)× 103 个细胞,在添加含有不同药物浓度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0、25、50、75、100 μmol/L)的相应培养基中培养4 d,测量不同药物浓度组肿瘤细胞侵袭距离及其差异。结果 不同处理组胶质瘤细胞在凝胶侵袭模型中生长良好,最初的细胞球形态呈规则圆形,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细胞侵袭距离逐渐增加;且对GM6001 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剂量依赖性,以75 μmol/L GM6001 对普通培养的胶质瘤贴壁细胞的侵袭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均P = 0.000);而25 μmol/L GM6001 对胶质瘤干细胞球的侵袭抑制作用最显著(P = 0.002,0.012,0.000)。结论 凝胶侵袭模型适用于普通贴壁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和胶质瘤干细胞球。
Select
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杀伤U251胶质瘤细胞机制的体外研究
高松,潘强,曾峥,孙健,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33-5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杀伤U251 胶质瘤细胞的机制进行体外研究,为制订沙利度胺与替莫唑胺联合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经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 分别接受替莫唑胺(100 μmol/L)、沙利度胺(100 μg/L)、替莫唑胺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抗肿瘤药物处理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周期;检测经吖啶橙标记的酸性囊性细胞器数目;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肿瘤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替莫唑胺和沙利度胺单药治疗相比,替莫唑胺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对U251 细胞生长的抑制更为明显(均P = 0.000),且可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于G0 ~ G1 期,以及发生凋亡和自噬。两药联合治疗后,U251 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 轻链3 和Caspase-3 表达水平高于替莫唑胺组和沙利度胺组(均P = 0.000)。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治疗U251 细胞可以上调自噬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同时诱导凋亡及自噬性死亡,从而达到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Select
原代胶质瘤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研究
王宁,王伟,杨日晓,王茂德,王拓,陈伟,李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40-5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不同抗肿瘤药物在体外对原代人胶质瘤细胞的敏感性,为临床筛选化疗药物、制订个体化方案提供指导。方法 46 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新鲜组织标本进行体外原代培养,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检测替尼泊苷、尼莫司汀、甲氨蝶呤和替莫唑胺在体外对原代胶质瘤细胞的敏感性;分析不同化疗药物敏感性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人胶质瘤细胞对4 种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强弱程度依次为替尼泊苷(39.13%)、替莫唑胺(34.78%)、尼莫司汀(26.09%)和甲氨蝶呤(6.5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4.770,P = 0.002);甲氨蝶呤组患者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最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883,11.210,6.452;均P < 0.05)。亚组分析提示,性别和年龄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无显著影响(均P > 0.05),但不同WHO 病理分级对替莫唑胺化疗敏感性存在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305,P = 0.038)。结论 不同胶质瘤个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以替尼泊苷抗胶质瘤作用较强,替莫唑胺对高级别胶质瘤药物化疗效果更佳。流式细胞术可作为快速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为胶质瘤筛选化疗药物并制订个体化方案。
Select
直接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的手术并发症
宋业纯,杨辉,安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44-5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单鼻孔直接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05 年10 月-2008 年6 月施行单鼻孔直接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结果 220 例患者中无功能性腺瘤143 例,功能性腺瘤77 例;微腺瘤41 例,大腺瘤147 例,巨大腺瘤32 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4.55%(98/220),其中鼻内并发症34 例(15.45%),蝶窦并发症4 例(1.82%),鞍内并发症25 例(11.36%),鞍上及鞍旁并发症8 例(3.64%),内分泌系统并发症27 例(12.27%)。共死亡4 例,手术死亡率为1.82%,死亡原因为鞍上继发性出血。结论 大多数死亡病例和并发症均发生于单鼻孔直接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开展早期,提示直接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与术者手术技巧、临床经验和治疗策略正确与否有关。
Select
CT 灌注微血管通透性对脑肿瘤卒中的预测价值
崔世民,田超,靳松,闫世鑫,高满,杨天昊,戴伟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48-5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应用CT 灌注微血管通透性技术预测脑肿瘤卒中的可能性。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4 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瘤卒中10 例,非瘤卒中14 例)的CT 灌注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肿瘤表面通透性与瘤卒中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肿瘤直径为3 ~ 8 cm,CT 扫描肿瘤呈等或低密度影,肿瘤内出血灶为高或略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出血部位明显强化;CT 灌注成像肿瘤出血部位血运丰富,瘤卒中患者表面通透性测值为(24.55 ± 4.74)ml/(100 g·min),明显高于非瘤卒中患者(15.06 ± 5.48)ml/(100 g·min),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4.412,P = 0.001)。结论 微血管通透性可以量化肿瘤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肿瘤表面通透性测值明显增高的部位可能预示存在出血风险。
Select
瑞芬太尼用于抑制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疼痛反应的临床观察
王长睿,张利勇,金海龙,韩如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53-5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观察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和罗哌卡因头皮局部麻醉抑制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作用。方法 选择40 例择期行开颅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静脉注射组(静脉麻醉组)和罗哌卡因头皮局部麻醉组(局部麻醉组),每组20 例患者。分别于上头架前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 或1%罗哌卡因头钉处局部浸润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给予局部麻醉药前、头架固定即刻,以及上头架后1、3、5 和10 min 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 两种麻醉方法虽均具有减慢心率的作用,但是以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对患者上头架后所有观察时间点心率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且低于局部麻醉组(上头架后1 min:t = -2.027,P = 0.050;上头架后3 min:t = -3.244,P = 0.002;上头架后5 min:t = -6.850,P = 0.012;上头架后10 min:t = -2.774,P = 0.009)。无论采用何种麻醉方法,患者上头架后所有观察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均维持平稳,无明显波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34);而且,麻醉方法与测量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 = 0.577)。但同一种麻醉方法的不同观察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8),与给予局部麻醉药前比较,静脉麻醉组患者上头架后第5 和10 分钟时平均动脉压下降(t = 5.200,P = 0.007;t = 7.400,P = 0.000);局部麻醉组患者上头架后第10 分钟时平均动脉压下降(t = 5.600,P = 0.002)。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前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和罗哌卡因头皮局部麻醉均可有效减轻上头架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波动,静脉注射瑞芬太尼更便于操作。
Select
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田会铭,佟小光,康伟民,尚彦国,水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57-5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方法 24 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6 个,大脑中动脉狭窄7 个,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1 个。20 例植入Wingspan 支架,2 例因Gateway 球囊扩张满意而未植入支架,2 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者分别植入Apollo 及Invastent Volo 球囊支架。结果 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管狭窄率由手术前60% ~ 95%降为手术后残余狭窄率0 ~ 20%。23 例随访2 ~ 24 个月,效果良好,未见复发。2 例植入Wingspan 支架后1 ~ 3 h 出现脑出血,1 例死亡,1 例轻度偏瘫,死残率为8.33%。结论 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有效,中短期疗效满意。在严格的准入标准下,Gateway 球囊-Wingspan 支架植入围手术期仍有严重并发症出现,值得关注。
Select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齐洪武,王政刚,张旭东,樊丰势,张卫宁,程建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63-5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46 例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结果 手术中可见动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出脑干区,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压迫24 例(52.17%),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4 例(30.43%),椎动脉和小动脉同时受压7 例(15.22%),椎动脉压迫1 例(2.18%)。38 例手术后面肌抽搐症状完全缓解,8 例症状显著减轻。主要并发症包括眩晕、耳鸣(9 例),听力下降或丧失(5 例),脑脊液漏(1 例),感染(2 例)。无一例手术中死亡。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及手术中正确识别责任血管并充分减压,是保证微血管减压术成功的关键。
应用神经解剖学
Select
经翼点入路术中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的解剖形态观察
张洪伟,李景荣,只达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67-5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术中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解剖形态,提高鞍区病变手术成功率。方法 采用经Yasargil翼点入路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施行鞍区肿瘤手术,数字影像采集系统收集手术图片,观察术前和术中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的形态变化,分别测量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长、宽径与颈内动脉直径的比值,并进行术前、术中数据对比。结果 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共分为三角形、梭形和裂隙形,在术中不同形态所占比例可因肿瘤压迫解除而发生变化。与手术前比较,手术中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长、宽径与颈内动脉直径的比值分别为2.58 ± 0.86 对1.08 ± 0.87,1.28 ± 0.52 对0.49 ± 0.48,术中测值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164,P = 0.000;t = 7.030,P = 0.000)。结论 了解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的术中解剖形态变化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临床病理报告
Select
伴印戒细胞样细胞分化的中枢神经系统胶质母细胞瘤: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涂媛,高俊,张尚福,苏学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72-5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 例伴印戒细胞样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分化的中枢神经系统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患者,29 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并渐进性加重,伴双眼视力下降。MRI 检查右侧额叶近中线灰白质区占位性病变伴出血。手术中可见肿瘤瘤体主要位于右侧额叶,小部分沿胼胝体浸润至左侧额叶,大小约为4.50 cm × 5.00 cm × 5.00 cm,与正常脑组织边界不清;肿瘤呈实性、灰红色、质地柔软、血液供应丰富。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主要由胶质分化的细胞组成;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片状,散在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可见周围有肿瘤细胞呈假“栅栏”样排列的小灶性坏死及呈肾小球样的间质血管增生;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细胞核深染以及核分裂象;部分肿瘤细胞呈印戒细胞样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分化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微丝蛋白、巢蛋白和蛋白基因产物9.5 表达阳性,部分肿瘤细胞胞质嗜铬素A 和突触素表达阳性,肿瘤细胞胞核P53 蛋白表达阳性,Ki-67 抗原标记指数(MIB-1)为20% ~ 30%。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肿瘤,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好发的肿瘤,但伴印戒细胞样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分化的胶质母细胞瘤临床少见,好发于成年人,预后不良。
综述
Select
肌原纤维肌病
栾兴华,袁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78-5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短篇论著
Select
高敏C-反应蛋白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张春华,王炳莲,田国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83-5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微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陈善文,邢安凤,康全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85-5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微创术中再出血的防治
孟庆良,杨思科,孟凡辉,张海芝,孙沙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86-5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ull
Select
神经外科手术中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罗库溴铵时效的影响
王爱东,李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87-5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病例报告
Select
肝豆状核变性肝移植术后一例
杨广娥,胡纪源,韩永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90-5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病理(例)讨论
Select
颈部疼痛 双侧上肢无力 萎缩
李凌,戴毅,姚明,倪俊,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5): 592-5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0.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