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 述
  • 综 述
    邓博 贾立群 李玲
    2010, 45(23): 1793-17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多激酶抑制剂导致的手足皮肤反应研究进展。方法 以近2年国外研究文献为基础,根据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多激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分级,治疗原则,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结果 多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病机制与多激酶抑制剂药理作用有关。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水泡,手掌足底角化过度,伴有感觉异常或迟钝,和化疗药导致的手足综合征相似,但又具有自身特点。目前常用支持治疗,调整剂量和局部药物及全身应用维生素类治疗。结论 深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将阐明发病机制,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确保抗瘤效果。
  • 综 述
    王磊 胡昌华
    2010, 45(23): 1796-17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他汀类药物抗癌作用新机制。方法 以近年来国内外的代表性文献为依据,对他汀类药物抗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结果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甲羟戊酸下游类异戊二烯中间产物的形成,影响小G蛋白分子翻译后修饰和相关信号途径抑制癌症细胞增殖、诱导癌症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以及抑制肿瘤转移等产生抗癌作用。结论 不同类型的他汀药物可能通过不同的细胞信号途径产生抗癌作用,这些机制将为他汀类药物应用于癌症治疗提供依据。
  • 综 述
    刘敬弢 佟侃 崔景荣
    2010, 45(23): 1800-18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斑马鱼在肿瘤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和研究前景。 方法 以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结合实际操作经验,对斑马鱼在肿瘤药理学研究中的优势、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结果 斑马鱼饲养简单,繁殖能力强,性成熟周期短,体外受精,胚胎透明;它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到87%,其发育过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十分相似。利用斑马鱼建立移植、诱导和转基因等模型,可研究化合物对抗肿瘤增殖、转移、血管生成的药理作用,并能进行机制探讨和毒性评价。 结论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生物优势明显,虽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但仍可广泛应用于分子、细胞、整体多个水平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尤其在血管生成领域前景广阔。
  • 综 述
    王坚成 张强
    2010, 45(23): 1804-18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以新生血管为靶标的各种受体介导的抗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从肿瘤血管的生成、结构特点、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靶标以及各种受体介导的肿瘤血管靶向给药系统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针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受体介导的各种新型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结果结论 绝大部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大量过度表达的特异性受体,如血管生成因子受体、整合素等。近几年来,针对肿瘤血管的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输送系统研究正在蓬勃开展,并且已经展现出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新生血管靶向给药将逐渐成为肿瘤治疗过程中非常有前景的一种治疗策略。
  • 综 述
    侯丽 崔景荣
    2010, 45(23): 1810-18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概要介绍土槿皮乙酸的抗肿瘤作用和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查阅文献,总结土槿皮乙酸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成果,依据作用靶点不同对其分子机制进行综述。结果 土槿皮乙酸抗肿瘤作用机制因肿瘤的种类而有所不同,它可通过抑制在某些肿瘤发生过程中异常表达的环氧化酶-2(COX-2),调节相关上下游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阻止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结论 国内外近年来对该药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研究获得了多方面的新成果,有助于我们找到新的治疗肿瘤的靶点。
  • 综 述
    代鲁平 宋春霞 邵先祥 张耀
    2010, 45(23): 1813-18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喜树碱类衍生物的抗癌药理机制及开发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喜树碱类衍生物是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抗癌药物研究中的热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综述了5种喜树碱类衍生物药物的开发应用最新进展。结论 喜树碱类衍生物的抗癌药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对其构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的不断研究,将会有更多更有效的喜树碱类衍生物成为抗癌的一线药物。
  • 论 著
  • 论 著
    罗明琍 黄松 王杰 丁婕 黄鸣清 赵爱国 赖小平
    2010, 45(23): 1816-18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离筛选出抗肿瘤复方制剂仙慈丹(XCD)的抗肿瘤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对抗肿瘤复方制剂XCD水提取液进行分段富集,运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对分段富集得到的部位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 抗肿瘤复方制剂XCD水提取液过AB-8型树脂纯化得到的P2(体积分数20%乙醇洗脱液)、P3(体积分数40%乙醇洗脱液)、P4(体积分数60%乙醇洗脱液)、P5(体积分数80%乙醇洗脱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 XCD水提液过大孔树脂后乙醇洗脱部位是XCD制剂的抗肿瘤活性部位。
  • 论 著
    陈静 闫振宇 李超 李明 赵杰
    2010, 45(23): 1819-18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力达霉素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 增殖和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力达霉素处理HL-60 细胞,通过MTT法检测力达霉素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利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法观察力达霉素对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硝基蓝四氮(NBT)还原比色法测定力达霉素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 不同浓度力达霉素处理细胞后,HL-60 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当力达霉素的作用浓度超过100 μmol·L-1时,抑制率可高达99%,并且抑制作用呈现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的特点。Wright-Giemsa染色结果显示,力达霉素作用HL-60 细胞后,细胞在形态学方面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力达霉素能够提高细胞的NBT还原能力。1 nmol·L-1和0.1 nmol·L-1浓度的力达霉素可以使HL-60细胞的NBT还原率分别提高到39.2% 和54.5 % ;0.01 nmol·L-1和0.001 nmol·L-1浓度的力达霉素则使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增加到78.6%和89.9%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力达霉素具有较强的抑制HL-60细胞增殖的能力,同时,低浓度力达霉素能使HL-60细胞形态发生改变,NBT还原阳性率升高,诱导细胞发生分化,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 论 著
    王天晓 李克 王世广 丛悦 王颖莹
    2010, 45(23): 1822-18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药根碱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凋亡作用,探讨药根碱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可能途径。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药根碱对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吖啶橙(AO)/溴化乙锭(EB)双染法、碘化丙啶(PI)染色法观察药根碱对K56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利用活细胞高内涵成像系统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以及氧自由基的变化。结果 药根碱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IC50 = 90 μmol·L-1 )。AO/EB染色可明显看到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PI染色显示,药根碱使K562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活细胞高内涵成像系统检测结果显示,37、75、150 μmol·L-1 药根碱作用后,细胞内活性氧荧光强度由1 305.1±15.3上升为26 243.6±165.3、30 106.7±153.2、34 682.6±174.1,线粒体膜电位由1 025.3±20.1下降为484.6±10.2、202.9±6.3、153.1±5.3。结论 药根碱能明显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促进K562细胞凋亡,且其可通过增加细胞内活性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这一线粒体信号传导通路来诱导K562细胞凋亡。
  • 论 著
    于蕾 高世勇 邹翔 汲晨锋 季宇彬
    2010, 45(23): 1827-18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研究野西瓜极性生物碱(Capparis spinosa L. polar alkaloid)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凋亡的线粒体机制,观察了野西瓜极性生物碱对HepG-2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Ca2+浓度和Caspase-9,3的影响。方法 经流式细胞仪观察野西瓜极性生物碱对活性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野西瓜极性生物碱作用前后,HepG-2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酶标仪检测Caspase-9,3活性。结果 野西瓜极性生物碱可不同程度的升高HepG-2细胞活性氧水平和Ca2+浓度,还可以引起Caspase-9,3活性的增加。结论 野西瓜极性生物碱引起HepG-2细胞内活性氧增加,造成细胞内Ca2+超载,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诱导HepG-2细胞凋亡。
  • 论 著
    李庆勇 刘晨 姚丽萍 赵修华 苏琳 高洋 祖元刚
    2010, 45(23): 1831-18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羟基喜树碱微粉(nHCPT)并考察其毒性和抗肿瘤活性。方法 本实验采用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制备nHCP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形态、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其粒径。红外光谱(FTIR)和高效液相色谱确认nHCPT化学性质。气相色谱法测定nHCPT中残留DMSO含量。以HCPT和拓朴替原(TPT)为阳性对照,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nHCPT对PC-3、MCF-7和HCT-8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显微操作系统观察HCT-8细胞对于nHCPT吸收。采用S180实体瘤模型,考察了nHCPT的抗肿瘤活性和对器官的毒性。结果 超临界处理后的nHCPT以无定型形态存在,粒径为(150±40)nm,形态为不规则球状结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nHCPT中残留DMSO含量符合ICH要求。样品在4 ℃、避光干燥条件下储存一个月后性质稳定。nHCPT对3种细胞株的抑制率略优于HCPT和TPT, nHCPT的细胞膜渗透能力较HCPT明显增强。nHCPT的体内抑瘤活性较HCPT明显提高,与TPT抑瘤活性相近,且对器官毒副作用明显低于TPT和HCPT。结论 nHCPT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以作为进一步新制剂开发的原料药。
  • 论 著
    杨蕾 刘韬 陈倩超 潘莹 叶丽卡 黄红兵
    2010, 45(23): 1837-18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制肝动脉栓塞用吡柔比星-碘油微乳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 方法 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Km值形成微乳的能力及区域,优选微乳处方,制备吡柔比星-碘油微乳,并对微乳的物理性质、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MTT法对吡柔比星-碘油微乳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考察。结果 碘化油/大豆磷脂/无水乙醇/水形成的微乳粒径小、黏度低,初步稳定性实验表明,4 ℃下放置药物含量和粒径均无显著变化。MTT实验结果表明,吡柔比星-碘油微乳对人肝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空白微乳对肝癌细胞HepG-2抑制作用弱。结论 吡柔比星-碘油微乳制备简单,工艺重复性良好,质量稳定,体外抗肿瘤活性较强,为肝动脉栓塞给药剂型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 论 著
    韩蕾 闫娟 黄迎春 赵兰英 孙群
    2010, 45(23): 1842-18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稳定性实验研究重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rshTRAIL)突变体的贮藏条件与货架寿命期,为大规模生产过程质量风险控制提供评估依据。 方法 采用细胞毒磺基罗丹明B法(SRB)测定体外抑瘤活性IC50值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纯度。结果 rshTRAIL突变体原液于(-20±5) ℃冷冻条件下放置12个月内产品质量稳定,制剂在长时间、大剂量的光照射下各指标无明显变化,其稀释配制实验、在(25±2) ℃下6个月的加速实验以及(5±3) ℃长期实验12个月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但应尽量避免在生产过程中长时间暴露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与强光照射下,以降低蛋白在高温、强光下聚合带来的潜在风险。结论 rshTRAIL突变体制剂产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制剂配方对产品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根据ICH该产品的货架期可暂定为两年。
  • 论 著
    李菌 张国兵 陈建 汪洋 李盈 王临润
    2010, 45(23): 1847-18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与肿瘤组织中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表达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预后的相关意义。方法 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34例NSCLC患者外周血中RRM1 mRNA表达水平,并与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临床分期及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方案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进一步对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RRM1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外周血中的RRM1 mRNA在不同的临床分期(ⅢB和Ⅳ)和组织病理学类型(鳞癌、腺癌)中表达均无差异;在与肿瘤化疗反应相关性分析中发现,RRM1低表达组有效率(52.9%)、高于高表达组(5.9%)(P<0.05)。同时,在对生存期的分析中发现RRM1低表达组的生存期(15.5月)明显长于高表达组(11.8月) (P<0.05)。且外周血中RRM1 mRNA的表达与肿瘤组织中呈线性相关(P=0.004)。结论 外周血中RRM1低表达的NSCLC患者对吉西他滨化疗反应的有效率更高,生存期更长,其将有助于遴选适合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一线化疗方案的患者。
  • 论 著
    吴行伟 高洪志 李海燕 李媛媛 曲恒燕 梁宇光 王晓芳 郝光涛
    2010, 45(23): 1851-18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比较研究上海天汇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和市售紫杉醇注射液的单次静脉滴注人体药动学特征,了解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单周期设计与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相结合的单剂量给药方式,分别静脉滴注175 mg·m-2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或市售紫杉醇注射液,采集受试者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其血药浓度。 结果 患者单次静脉滴注175 mg·m-2剂量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和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后,平均ρmax分别为(883.11±353.69)和(6 250.00±1 635.12)μg·L-1,tmax分别为(1.94±1.01)和(3.00±0)h,t1/2分别为(5.00±1.87)和(3.37±0.61)h,AUC0-tn分别为(2 828.40±1 113.36)和(17 304.28±5 064.30)μg·h·L-1,AUC0-∞分别为(3 077.96±1 195.39)和(17 400.43±5 053.15)μg·h·L-1。4例完成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双周期自身交叉药代试验患者的平均药动学参数如下, ρmax分别为(767.75±182.94)和(6 805.00±881.38)μg·L-1,tmax分别为(2.50±1.0)和(3.00±0)h,t1/2分别为(5.16±2.42)和(3.30±0.88)h,AUC0-tn分别为(2 675.39±385.24)和(18 036.51±5 239.99)μg·h·L-1,AUC0-∞分别为(2 913.80±238.66)和(18 186.84±5187.37)μg·h·L-1。 结论 在给予相同剂量下,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ρmax和AUC0-tn明显低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t1/2高于紫杉醇注射液。对比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具有明显缓释效果。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程斌 娄广媛 王增 戚雅君 翁琳 张沂平
    2010, 45(23): 1856-18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国产培美曲塞二钠或多西他赛单药用于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6例既往一线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ⅢB或Ⅳ期NSCLC患者分别入培美曲塞二钠组(A组)或多西他赛组(B组),28例患者接受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治疗,58例患者接受多西他赛75 mg·m-2治疗。入组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以上化疗。结果 入组的8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治疗1年后随访83例,A组27例,B组56例,失访3例。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14%和10.34%,疾病控制率分别是67.86%和70.69%,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4.44%和55.36%,中位生存期为11.2个月和12.2个月,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骨髓控制、肝损伤、恶心/呕吐、乏力及皮疹。A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但皮疹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B组。结论 对于既往一线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晚期NSCLC患者,单药使用培美曲塞二钠或多西他赛进行化疗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各有特点,患者都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 药物与临床
    王涛 谢广茹 宋三泰 张高魁 单彬 江泽飞
    2010, 45(23): 1859-18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注射用钐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盐(Sm-EDTMP)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补做单次剂量耐受性试验,探索更好的安全有效剂量,提供与安慰剂进行对照研究的剂量依据。方法 研究共进行了4个剂量组,分别是2、3、4和5支。总计13例患者,有12例可以评价疗效,13例可以评价不良反应。每例患者给药前后进行疼痛评分评价,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等安全性检查。结果 13例入组患者仅4支剂量组有1例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死亡,原因是病情进展,与研究药物无关。余12例患者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2支剂量组患者全部有效,而3、4和5支剂量组各有1例患者无效。4支剂量组无论是疗前疼痛最高分、疼痛最低分和爆发痛次数中位值均是4个剂量组最高的,而其有效比率却与3和5支剂量组是相同的。4支剂量组达PR患者的时间仅为2 d,起效很快,维持时间较长可达27 d。结论 4个剂量组均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Ⅳ度血液学毒性和≥Ⅲ度的非血液学毒性。根据现有的疗效结果,4支剂量组疼痛最高分、疼痛最低分和爆发痛次数的平均值和中位值均是最高的,疗效略低于2支剂量组,但与3、5支剂量组相同。同时从疼痛评分变化和爆发痛变化时间曲线上看到,对疼痛最高分和爆发痛次数的控制,4支剂量组更好。在未来进行的Ⅱ期临床研究中,推荐剂量是4支Sm-EDTMP(相当EDTMP 268 mg)。
  • 药物与临床
    李然 刘红 刘颖 张关敏 宁华
    2010, 45(23): 1863-18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及联合化疗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发生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我院41例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病例进行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独用药7例,合并其他抗肿瘤药34例,紫杉醇剂量100~260 mg·m-2,静脉输注,用药前不予抗过敏预治疗。结果 共41例可评价患者。在未进行抗过敏预治疗的情况下,未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血液学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占85.37%、中性粒细胞减少占70.73%、血红蛋白降低占51.22%。非血液学毒性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占43.90%,乏力占39.02%,感觉神经毒性占21.95%,肝功异常占24.39%。严重不良反应包括4度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等。结论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以聚氧乙烯蓖麻油为溶剂的紫杉醇相比,给药前不需抗过敏预治疗,过敏反应发生率低,输液时间短,4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余波 翟青
    2010, 45(23): 1866-18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阐述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在肿瘤化学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 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实施门诊病区两条输液配制线为实践经验分析为主,辅以文献报道,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在处方干预、化疗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的规范化配制等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做一概述。结果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因其环境洁净度高,保证了化疗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同时药师可以利用实时审方对化疗药物的正确选择、溶媒的选用、剂量的确定、辅助用药的使用进行合理干预。通过化疗药物的集中配制,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在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抗肿瘤药物调配操作的规范化、临床药师作用的体现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结论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可以在肿瘤化疗的合理化、规范化实践中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 药事管理
    刘颖 刘红 张关敏 张艳华
    2010, 45(23): 1868-18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肿瘤专科医院临床药师的工作特点,以期为今后的临床药师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以实际工作案例为例,介绍肿瘤专科医院临床药师的工作。结果结论 临床药师需通过不断补充和扩展专业知识,才能在临床药物治疗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临床医师互补,最终使患者利益最大化。
  • 药事管理
    刘红 张关敏 刘颖 张艳华
    2010, 45(23): 1871-18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我院儿童肿瘤患者用药情况及其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检索我院2007年~2009年16岁以下儿童肿瘤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应用抗肿瘤及辅助用药品种、用药剂量、用药途径、配制方法等内容对比相应说明书,讨论其用药合理性,并推敲说明书的严谨性,从而对儿童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在83例患者的227份病历住院医嘱中,共有59份病历存在用药问题:其中涉及超量使用的药物有16种,占18.2%;给药途径不当的药物有10种,占11.4%;另有2种药物为违反说明书禁忌用药。结论 我院肿瘤患儿用药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为此,临床药师应与医师共同努力,促进合理用药。
  • 药事管理
    缪玮 王晨 高宁
    2010, 45(23): 1874-18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肿瘤内科的工作流程。方法 通过培训学习,探索适合临床应用的工作方法结果 临床药学工作应从患者、医师、护士3个途径同时开展。结论 临床药师需通过适宜的工作流程,完善患者的药物治疗。
  • 新药述评
  • 新药述评
    刘菲 刘新月 杜小莉
    2010, 45(23): 1877-18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