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金丽丽;李坤;杨义芳;杨念云
    2009, 44(03): 161-165.
    目的综述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药物作用靶点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与前列腺增生的关系。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结果与结论BPH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与多种酶和受体有关。近年来抗BPH的药物类别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是作用于新的靶点,也发现了一些已知靶点的新作用。这些靶点主要包括:5α-还原酶、α1肾上腺素受体、磷酸二酯酶5、糖酵解酶、芳香化酶、生长因子和内皮素。
  • 综述
    张文博
    2009, 44(03): 165-169.
    目的对抗癌药物靶点半乳糖凝集素-3(Gal-3)及其抑制剂的进展进行总结。方法以近几年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就Gal-3的作用特点、参与的肿瘤演进环节、糖识别结构域的作用特点以及Gal-3抑制剂开发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评述。结果与结论Gal-3参与肿瘤的转移和抗凋亡等多个环节,是开发肿瘤药物的重要新靶点。通过分析Gal-3抑制剂先导分子的构效关系、利用多价效应和热力学的有关原理、选择适合的筛选方法、借鉴其他凝集素抑制剂开发的经验,有望在开发Gal-3抑制剂类的抗肿瘤药物中取得突破。
  • 论著
  • 论著
    沈杰;叶蕴华;周亚伟
    2009, 44(03): 170-175.
    目的分离和鉴定藏药甘青青兰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体积分数80%乙醇提取,用硅胶色谱和凝胶柱(LH-20)色谱分离,采用IR,MS,NMR等谱学方法确定结构。结果经药理活性筛选后,由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纯化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2)、pedalitin(3)、香草酸(4)、对羟基桂皮酸(5)、5,6,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6)、pedaliin-6''-acetate(7)、cirsiliol-4'-glucoside(8)、香树脂醇(9)、β-谷甾醇(10)、(R,S)-迷迭香酸正丁酯(11)、迷迭香酸甲酯(12)、苯甲酸(1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4)、pedaliin(15)、绿原酸甲酯(16)、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4'-O-β-D-葡萄糖苷(17)、迷迭香酸(18)。结论所鉴定的18个化合物中,有11个化合物即化合物1~2,4~6,11~13,16~1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对HBV具有抑制作用,而化合物18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论著
    尉小慧;张淑霞;翟卫峰;张树军;程雪梅;王峥涛
    2009, 44(03): 176-178.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紫丁香树枝中丁香苷和橄榄苦苷含量的方法。方法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2nm。结果丁香苷和橄榄苦苷均有较好的分离度,二者分别在0.021~1.05g·L-1(r=1.0000)之间和0.093~0.72g·L-1(r=0.9992)之间有良好的线性范围;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和99.4%;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结论本方法准确、精密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紫丁香树枝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 论著
    沈晶晶;郭顺星;王春兰;陈晓梅
    2009, 44(03): 179-182.
    目的研究液体深层培养猪苓菌丝体水提部位粗多糖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双氧水、活性炭、DEAE纤维素等3种脱色剂对菌丝体粗多糖的脱色效果,用光谱扫描法检测光吸收强度的变化。结果活性炭作为脱色剂,效果优于其他2种,脱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0℃,时间40min,活性炭添加量3g·100mL-1。结论实验中优化后的脱色方法简便、易行,也为猪苓菌丝体多糖的工业化提取中脱色工序的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 论著
    邓海英;杨占秋;石丽桥;罗凡;刘颖娟
    2009, 44(03): 183-186.
    目的探讨盐酸阿比朵尔体外抗汉坦病毒效果。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原评价盐酸阿比朵尔对汉坦病毒感染的作用方式;流式细胞检测法、RT-PCR半定量法对5mg·L-1盐酸阿比朵尔在感染前24h(-24h)、12h(-12h)及感染后0h、2h4个时间点作用后病毒抗原与核酸进行检测。结果感染前给药浓度组及感染后给药浓度组,病毒感染细胞阳性率、荧光强度随浓度增加下降,具有剂量效应,与病毒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mg·L-1盐酸阿比朵尔在-24h,-12h,0h,2h4个时间点作用后,可明显降低病毒感染阳性率,具有时间效应;-24h、-12h作用后,病毒mRNA表达下降,与病毒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阿比朵尔体外具有抗汉坦病毒效应,在病毒进入细胞前及细胞后均有抑制作用,不同时间用药以病毒进入细胞前作用更明显,其抗病毒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论著
    林杰;黄伟剑;徐力辛;杨德业;林捷;张怀勤
    2009, 44(03): 187-191.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利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纯化方法培养EPCs。CCK-8细胞计数试剂盒、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TMP对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结果200mg·L–1 TMP抑制内皮祖细胞增殖功能;但是25mg·L-1 TMP显著减少H2O2致细胞凋亡和细胞生长停滞在G0/G1期,而L-单甲基精氨酸(L-NMMA)抵消TMP的保护作用。结论TMP对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细胞凋亡和生长停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eNOS受体拮抗剂L-NMMA能抵消TMP这种保护作用,说明TMP对EPCs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eNOS途径。
  • 论著
    杨雨民;王世君;王宏强;王兴祥;陈君柱
    2009, 44(03): 191-194.
    目的探讨白黎芦醇(Resveratrol,Resv)对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健康志愿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血小板聚集仪、流式细胞仪及磷屏成像仪,研究Resv和蛋白激酶C抑制剂(protein kinase C inhibitor,PKCI)对ADP诱导的健康志愿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al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MPAG)、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platelet membrane-bound fibrinogen,PFIG)、血小板胞膜蛋白激酶C活性(protein kinase C activity of membrane in platelet,M-PKC)及M-PKC占总PKC活性(total PKC activity in platelet,T-PKC)百分比(M-PKC/T-PKC)的影响。结果Resv(终浓度为25、50和100μmol·L-1)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DP诱导的MPAG及PFIG;PKCI与Resv对MPAG及PFIG的抑制有相加作用;Resv(50μmol·L-1)可明显降低M-PKC活性及M-PKC/T-PKC活性的百分比。结论Resv可抑制ADP诱导的MPAG及PFIG,有明确的抗血小板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内PKC活性有关。
  • 论著
    季宇彬;曲中原;邹翔;崔兰;胡国军
    2009, 44(03): 195-199.
    目的研究胡桃醌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180荷瘤小鼠肉瘤模型,考察胡桃醌的体内抑瘤活性及其对胸腺和脾脏指数的影响;HE染色,光镜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组织生长及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在2,4和8μmol·kg-1·d-1剂量下,胡桃醌对S180实体瘤的抑瘤率分别为29.04%,37.33%,52.66%,瘤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胡桃醌4,8μmol·kg-1·d-1剂量组脾脏指数降低(P<0.01),各剂量组胸腺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光镜下胡桃醌各组肿瘤组织坏死程度明显增加;电镜下观察发现,胡桃醌各组均出现核染色质凝集、边聚,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胡桃醌2,4和8μmol·kg-1·d-1剂量下,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凋亡峰,凋亡率分别为(5.58±0.63)%、(6.66±0.85)%和(10.27±1.05)%。细胞周期观察发现,G1期细胞百分率有所降低,而G2/M期有所增加,推测胡桃醌可将细胞阻滞于G2/M期,但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结论胡桃醌能有效抑制小鼠S180实体肿瘤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引起G2/M期阻滞可能是其主要作用途径。
  • 论著
    霍美蓉;张勇;周建平;吕霖
    2009, 44(03): 199-204.
    目的紫杉醇壳聚糖自组装纳米胶束冻干粉针的制备及理化性质评价。方法以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考察直接溶解法、乳化溶剂挥发法、透析法等载药工艺,筛选冻干保护剂及用量,测定其粒径、ξ电位、pH值、渗透压,并评价其稀释稳定性,以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形态,DSC和WAXD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结果最佳载药工艺为透析法,最佳冻干保护剂为15g·L-1甘露醇,紫杉醇壳聚糖载药纳米胶束(PTX-OCC)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高达34.4%和89.3%;载药后,纳米胶束粒径由165.6nm增长到176.4nm,ξ电位则由-30.2mV增至-50.9mV;PTX-OCC溶液稀释至0.8g·L-1,放置于25℃稳定长达9d;TEM照片显示,OCC及PTX-OCC皆为规则球状结构,粒径分布均匀;OCC及PTX-OCC pH值、渗透压皆符合静脉注射要求;DSC,WAXD实验结果表明,药物以无定型或固态溶液的形式存在于胶束骨架中。结论N-辛基-O,N-羧甲基壳聚糖(OCC)纳米胶束对紫杉醇具有优越的载药性能,为潜在的优良的可静脉注射的难溶性药物增溶载体。
  • 论著
    刘丽波;张亚琼;郭圣荣
    2009, 44(03): 205-208.
    目的制备包封率较高的氟尿嘧啶聚己内酯微球并研究不同粒径载药微球的性质。方法采用S/O/W乳化溶剂挥发法,考察了微球制备工艺中药物分散方法与油相溶剂的挥发速度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将微球筛分后考察不同粒径微球的载药量及体外释药行为,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释药前后微球的表面形态。结果采用优化工艺条件,制得平均包封率为69.3%的微球;药物缓释达9d以上,释药前后微球表面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S/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包封率较高、具有缓释特性的氟尿嘧啶聚己内酯微球。
  • 论著
    许美娟;居文政;黄春玉;夏小燕;谈恒山;蒋萌;高维敏;谢俊;凌丽
    2009, 44(03): 209-212.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测定受试者口服盐酸金刚乙胺制剂后的血药浓度,估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随机二交叉设计试验,20例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盐酸金刚乙胺颗粒和参比制剂盐酸金刚乙胺片。以LC-MS测定血浆中金刚乙胺的浓度。采用BAPP3.0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血浆中金刚乙胺的t1/2分别为(26.46±4.48)和(27.41±4.42)h;ρmax分别为(84.5±17.7)和(93.1±17.8)μg·L-1;tmax分别为(4.08±2.86)和(4.70±3.59)h;AUC0-120h分别为(3204±691)和(3450±724)μg·h·L-1;AUC0-∞分别为(3395±767)和(3661±820)μg·h·L-1;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4±10.8)%。结论2种制剂在健康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 论著
    马廷升;李高;刘志华;宋思才;朱兰寸
    2009, 44(03): 213-216.
    目的研究盐酸青藤碱脂质体缓释片人体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实验设计,2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多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参比制剂,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盐酸青藤碱的浓度,采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口服缓释片、普通片各60mg后,普通片的ρmax(101.23±21.52)μg·L-1明显高于缓释片的ρmax(80.16±20.62)μg·L-1。缓释片口服给药后的tmax为(4.35±0.81)h,较普通片tmax(2.29±0.70)h延迟,有显著差别(P<0.05),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2.61±8.22)%。受试者多剂量口服普通片与缓释片后药动学参数稳态时曲线下面积(AUCss)分别为(1496.56±145.25)、(1582.61±155.82)μg·h·L-1;ρmax分别为(115.23±25.26)、(167.21±35.12)μg·L-1;tmax分别为(2.35±0.72)、(4.51±0.85)h;平均稳态血药浓度(ρav)分别为(62.35±11.82)、(65.94±12.16)μg·L-1;血药浓度波动度(DF)分别为(1.76±0.21)和(2.41±0.25),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75±7.35)%。结论经统计学检验表明,这两种制剂的AUC0-24h、AUC0-∞具有生物等效性,普通片与缓释片口服时吸收程度等效,吸收速度不等效。缓释片的达峰时间明显滞后普通制剂,该缓释片显示出缓释特征。
  • 论著
    王源园;张静;张登山;邹颖;刘广余
    2009, 44(03): 217-221.
    目的研究多剂量静滴盐酸卡屈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药动学。方法选择10名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1840岁,男女各半,静滴盐酸卡屈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每次400mg,每日1次,连续7d。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及尿中药物浓度,利用血药浓度,以DAS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利用尿药浓度计算尿药累计排泄率。结果受试者静滴盐酸卡屈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连续给药后,第1天与第7天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是ρmax(7.33±1.67)和(7.91±1.85)mg·L-1,AUC0-24(41.24±8.11)和(44.07±10.72)mg·h·L-1,AUC0-∞(43.04±8.39)和(44.39±10.85)mg·h·L-1,t1/2β(5.3±1.34)和(4.95±0.98)h。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稳态血药浓度ρav为(0.33±0.10)mg·L-1,稳态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ss为(39.23±12.63)mg·h·L-1,波动度DF为(25.44±9.54)。单次及多次给药400mg后,024h内尿药累积排泄率分别为(68.90±5.31)%和(77.27±5.51)%,经t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品每天1次给药400mg,连续给药7d,在体内可达有效血浆浓度,体内未见蓄积。
  • 论著
    李芸霞;蒋学华;兰轲;李晨睿
    2009, 44(03): 221-225.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石杉碱甲浓度的LC-MS/MS测定方法,研究石杉碱甲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血浆样品经碱化后,乙酸乙酯提取,LC-MS/MS内标法分析。检测对象为石杉碱甲,m/z243/210,内标(磷酸可待因),m/z300/199。24名健康受试者交叉口服供试片和参比片,剂量均为0.4mg。结果石杉碱甲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252~25.2μg·L-1;口服供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石杉碱甲的AUC0→t分别为:(1384.079±325.094),(1479.165±288.738)μg·h·L-1;ρmax分别为:(3.062±0.821),(3.558±0.973)μg·L-1;tmax分别为:(47.92±12.85),(44.17±20.62)min。结论本法灵敏、准确、简便。供试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以AUC0→t计算为(94.4±18.7)%;以ρmax计算为(86.3±15.4)%。统计学结果表明,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 论著
    张翠英;李振国;徐金玲
    2009, 44(03): 226-228.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测定中药平喘制剂中醋酸泼尼松和醋酸地塞米松检测的方法。方法采用UPLC-MS/PDA法,以甲醇-0.01mol·L-1醋酸铵(0.1%甲酸)缓冲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mL·min-1,离子源为ESI源,正离子检测,对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醋酸泼尼松和醋酸地塞米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其裂解途径进行解析。结果6批受试制剂中有2批分别检测到有醋酸泼尼松和醋酸地塞米松。结论此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分析中药制剂中醋酸泼尼松和醋酸地塞米松的有效检测方法。
  • 论著
    李文东;庞青云;张洁萍;王成刚;周立春
    2009, 44(03): 229-232.
    目的对不同厂家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主要降解产物进行LC-MS鉴定。方法在水浴条件下对样品进行热降解,分别在5,10min取样进行HPLC检测。采用欧洲药典(EP5.0)克林霉素磷酸酯HPLC色谱条件进行热稳定性研究。色谱柱为Thermo BDS HYPERSIL 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13.6g·L-1磷酸二氢钾(磷酸调节pH值为2.5)-乙腈(80∶2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同时对其主要降解产物进行LC-MS鉴定。结果经过热降解实验,不同厂家样品中3个主要杂质的含量及杂质总量均增加,除克林霉素已知外,其他两个主要杂质采用LC-MS进行了鉴定。结论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受热易降解不适于采用湿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并且不同厂家样品中所含主要杂质均相同,通过对杂质结构的鉴定,从而为克林霉素磷酸酯生产工艺的优化以及如何更好的减少杂质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 论著
    张文鑫;韩丽妹;周毅生;王建新
    2009, 44(03): 233-23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紫金龙药材4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梯度洗脱,A相:0.2%磷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为7.0),B相:甲醇;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65nm;柱温:30℃。结果4种生物碱可达到基线分离。青藤碱、原阿片碱、紫堇定和异紫堇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73~0.0657μg,0.1722~4.304μg,0.486~4.86μg和0.4870~9.7392μg,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4%(RSD=0.89%)、98.98%(RSD=0.58%)、97.14%(RSD=1.13%)和97.65%(RSD=0.74%)。结论本法精确、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对紫金龙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吕东
    2009, 44(03): 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