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2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5-25
  

  • 全选
    |
    目录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论
  • 王东海, 王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331-3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脑血管搭桥术已有50余年历史,术式繁多,分类复杂,是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和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外科手术方法。本文拟对脑血管搭桥术的常用术式、分类及临床应用进行概述,以供临床借鉴。
  • 专题综述
  • 王轩,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335-3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后循环搭桥术以前循环血管为供血主体,属于颅外-颅内低流量搭桥。颅外椎动脉V3段搭桥可结合复杂的颅底技术,以颅内-颅内或联合搭桥形式对后循环整体一期进行更深入的改造;不仅可作为血管搭桥术式设计的主体处理椎基底动脉系统,还可重建前循环血流。本文系统阐述V3段搭桥涉及的重要血管特点和显露方法,以及V3段各种搭桥构型的创新设计理念、疾病适应证和实际应用原则。
  • 脑血管重建术
  • 孙增峰, 尚彦国, 盛志国, 朱华雨,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341-3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BTO)评估Willis环前循环和后循环侧支开放情况和代偿能力,以及患者对颈内动脉闭塞耐受能力。方法 纳入2016年6月至2021年9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颈内动脉BTO试验的85例(87侧)患者,BTO试验联合DSA观察前循环和后循环结构完整性、开放比例和代偿能力,对比分析不同组别BTO试验阳性率。结果 本组有8侧占9.20%(8/87)BTO试验阳性,前交通动脉缺如、闭塞侧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闭塞侧前后循环均不开放患者阳性率分别高于前交通动脉未缺如[3/5对6.10%(5/82);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5]、非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3/7对6.25%(5/8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5]、前循环开放[3/6对6.17%(5/81);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9]和后循环开放[20%(5/25)对0(0/59);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2]患者;仅前循环开放患者阳性率高于前后循环均开放患者[13.04%(3/23)对0(0/3);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2],前后循环均不开放患者亦高于仅前循环开放患者[2/2对13.04%(3/23);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3]和前后循环均开放患者[2/2对0(0/56);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颈内动脉闭塞后,闭塞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经单一前循环代偿74侧占88.10%(74/84)、经单一后循环代偿3侧占3.57%(3/84)、经前后循环共同代偿5侧占5.95%(5/84)且均为有效代偿[美国介入和治疗性神经放射学学会/美国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分级3~4级],前后循环均未代偿2侧占2.38%(2/84,ASITN/SIR分级为零);闭塞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经单一前循环代偿23侧占27.38%(23/84)且有效代偿为22.62%(19/84),经单一后循环代偿14侧占16.67%(14/84)、经前后循环共同代偿45侧占53.57%(45/84)且均为有效代偿,前后循环均未代偿2侧占2.38%(2/84,ASITN/SIR分级为零);4种代偿方式对大脑前动脉(χ2=53.000,P=0.000)和大脑中动脉(χ2=54.244,P=0.000)供血区的代偿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后循环共同代偿能力高于单一前循环代偿(Z=6.754,P=0.000;Z=6.180,P=0.000)、单一后循环代偿(Z=2.277,P=0.023;Z=5.065,P=0.000)和前后循环均未代偿(Z=1.991,P=0.047;Z=2.478,P=0.013)。结论 大脑前循环开放比例较高且代偿能力较强,而前循环不开放尤其是前交通动脉缺如、闭塞侧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闭塞侧前后循环均不开放的患者无法耐受颈内动脉闭塞的风险,术中应注意保护颈内动脉。前后循环共同代偿能力高于单一前循环或后循环代偿,闭塞颈内动脉相对安全。
  • 何世豪, 刘子琪, 王嵘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348-3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发病类型和不同术式烟雾病患者脑血管搭桥术后短期预后。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44例烟雾病患者,均行脑血管搭桥术,术后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改善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DSA或CTA判断桥血管是否通畅,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术后3个月,桥血管均保持通畅,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根据发病类型分为缺血型、出血型和混合型3组,缺血型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χ2=3.853,P=0.000;χ2=4.110,P=0.000)和临床症状(χ2=3.934,P=0.000;χ2=4.138,P=0.000)改善情况优于出血型和混合型患者。根据术式分为前-额搭桥术、前-颞搭桥术、后-额搭桥术和后-颞搭桥术4组,行前-额搭桥术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前-颞搭桥术(χ2=2.079,P=0.038),行后-额搭桥术的患者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优于前-颞搭桥术(χ2=2.909,P=0.004;χ2=2.812,P=0.005)和后-颞搭桥术(χ2=2.295,P=0.022;χ2=2.580,P=0.010)。结论 缺血型烟雾病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优于出血型和混合型患者,且行前-额搭桥术和后-额搭桥术的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优于前-颞搭桥术和后-颞搭桥术。
  • 廖煜君, 何康民, 徐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353-3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烟雾病患者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血流方向,对比分析顺血流搭桥术与逆血流搭桥术对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桥血管长期通畅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0年6-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膜-颞肌贴敷术和硬膜翻转术的50例烟雾病患者,术前均根据DSA判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血流方向,并根据桥血管血流方向分为顺血流组(与受体动脉血流方向一致,32例)和逆血流组(与受体动脉血流方向相反,18例)。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ICGA)观察术中血流对冲现象,记录围手术期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和术后30天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中期随访(平均为7.31个月)分别以DSA和Matsushima分级系统评价吻合口通畅性及桥血管供血范围;远期疗效(平均39.72个月)则以TCD显示的桥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特征为主要评价指标。结果 ICGA证实两组患者吻合口均保持通畅,但顺血流组血流对冲(χ2=4.668,P=0.031)和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χ2=6.630,P=0.010)发生率均低于逆血流组,而术后30天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674);中期随访时,吻合口仍保持通畅,两组桥血管供血范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613,P=0.434);长期随访时,顺血流组桥血管PSV(t=3.599,P=0.001)和EDV(t=2.993,P=0.004)高于逆血流组、RI低于逆血流组(t=3.328,P=0.002)。结论 顺血流搭桥术可以有效降低围手术期分水岭推移和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且远期疗效观察其桥血管血流速度更快、阻力指数更低。
  • 佟志勇, 刘源, 王刚, 孙怀宇, 余冠东, 张劲松, 初金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359-3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分析以颌内动脉(IMA)为供血动脉、移植短段桡动脉(RA)的中流量搭桥术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与结果 5例患者均为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IMA-RA-脑动脉搭桥术(IMAB)的脑血管病病例,其中解离性动脉瘤3例(右大脑中动脉M2段1例、左大脑中动脉M1段1例、右大脑后动脉P2段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2例(双侧椎动脉闭塞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1例)。分别行IMA-RA-M2(2例)和IMA-RA-P2(3例)搭桥术,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和多普勒超声显示桡动脉血流通畅4例、闭塞1例(经重新吻合桥血管血流通畅)。术后1周,5例移植桡动脉保持通畅,其中4例测量桡动脉血流量分别为123、51、77和69 ml/min,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术前升高1分1例、降低1分3例、无变化1例;其中1例M1段解离性动脉瘤患者,血管搭桥术并旷置动脉瘤后发生基底节区梗死。术后5~26个月,随访的4例移植桡动脉仍保持通畅,其中2例血流量分别达66和89 ml/min;随访至术后8~40个月,5例神经功能缺损均不同程度改善,mRS评分为零2例、1分2例、2分1例。结论 IMAB手术可为脑组织提供中等流量的血供,长期随访桡动脉通畅性良好、血流量稳定,可有效降低脑缺血风险。
  • 王本琳, 孙杨, 李琪,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368-3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联合带蒂颞顶筋膜瓣贴敷术治疗烟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STA-MCA搭桥术联合带蒂颞顶筋膜瓣贴敷术的18例烟雾病患者,术后7天和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手术切口愈合和并发症情况,PWI和DSA评估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桥血管吻合口通畅和侧支代偿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3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无变化、1例构音障碍加重;5例术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发生缺血性卒中,以及2例遗留肢体活动不利、1例行走不稳、1例记忆力减退;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改善、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轻度延迟,桥血管吻合口通畅。结论 STA-MCA搭桥术联合带蒂颞顶筋膜瓣贴敷术可以有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提高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血流量和灌注,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同时可以保持颞肌正常解剖和功能,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 匡伟, 李鑫, 肖烽, 郭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374-3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筛查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脑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发病类型、术前Suzuki分期、手术侧别、手术前后平均动脉压,以及手术至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出现时间、临床表现、症状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术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相关预测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手术至症状出现时间与症状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50例患者,13例术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率为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高(OR=0.867,95% CI:0.790~0.953;P=0.003)和左侧手术(OR=0.158,95% CI:0.029~0.863;P=0.033)是烟雾病患者术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测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患者手术至症状出现时间与症状持续时间呈负相关关系(rs=-0.925,P=0.000)。结论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是烟雾病患者脑血管重建术后的自限性并发症,年龄偏高和左侧手术可以作为预测其发生的影响因素。
  • 刘恺宁, 孙涛, 韩孟桃, 张平, 赵鹏, 王东海, 李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380-3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缺血型烟雾病患者术前相对血糖比值与脑血管搭桥术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78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行186例次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收集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白蛋白数据、计算相对血糖比值,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49%(53/186),其中,重型占8.60%(16/186),均为症状性脑梗死;轻型占19.89%(37/186),其中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97.30%(36/37)、硬膜下出血2.70%(1/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3.696,95% CI:1.805~7.569;P=0.000)、手术间隔< 2个月(OR=2.186,95% CI:1.041~4.590;P=0.039)、相对血糖比值升高(OR=1.484,95% CI:1.071~2.058;P=0.018)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烟雾病患者急性缺血性发作后脑血管搭桥术时间可延长至2个月后,同时关注术前相对血糖比值、严格控制围手术期血压,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技术与方法
  • 李寅, 王勇杰, 曹阳, 周国阳, 姚远, 王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386-3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告双极电凝模式用于脑血管重建术分离供体动脉的体验,探讨其与传统分离技术的差异。方法与结果 手术器械包括呈双极输出的高频电刀[电凝功率60~70 W(分离)或4~8 W (止血)]、短双极电凝镊(体长12 cm、尖端直径< 0.50 mm并涂抹超强抗粘涂层)和短微型吸引器头(长15 cm、直径0.50 mm)。标记颞浅动脉走行,依据术式划定切口(以不损伤颞浅动脉根部为宜);固定皮瓣,电凝镊(功率70 W)尖端由动脉根部分离、离断浅层和周围组织,显露动脉,以食指末端反复核对血管搏动性和走行;缝线打结并离断动脉末端,预留一段较长缝线。术者一手持蚊式钳夹缝线,轻拉予血管抬离皮瓣的张力,另一手继续以电凝镊分离血管深面组织、离断沿途小分支,操作过程中电凝镊不得触碰血管;全程保持动脉湿润,维持舒张状态,血管痉挛者可以法舒地尔湿棉片包裹供体动脉,使其快速扩张。结论 完整分离供体动脉、保证桥血管血流通畅是脑血管重建术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与传统分离技术相比,双极电凝模式采用头端尖锐的高功率短双极电凝镊,不仅分离效率高、安全性良好、对皮瓣损伤小,且所获桥血管有效长度更长、顺应性更佳。为避免电凝镊产生的热能波及损伤目标动脉,分离过程中镊尖务必与血管保持安全距离,可留有少量软组织附着于血管;若供体动脉或其小分支断端出血,可调整电凝功率至6 W,镊尖轻触出血点止血。双极电凝分离血管对术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反复练习方可进行实际操作。
  • 基础研究
  • 任枭, 李佳博, 王旭亚, 张锦浩, 张一鸣, 范吉康, 易立, 张辰, 于圣平,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393-4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JSH-23联合Stattic靶向抑制核因子-κB(NF-κB)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双信号转导通路对间质型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以及NF-κB通路和STAT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自肿瘤基因组学图谱计划官网下载529例胶质瘤患者转录组测序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RelA/P65和STAT3与间质型胶质母细胞瘤标志物的相关性,以及NF-κB通路和STAT3通路相关蛋白在间质型、经典型和前神经型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87MG和U251MG分别经JSH-23、Stattic、JSH-23和Stattic联合处理,细胞毒性实验计算两种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药物协同实验评估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 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F-κB通路和STAT3通路相关蛋白P65、磷酸化P65(p-P65)、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以及CD44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RelA/P65 mRNA和STAT3 mRNA与间质型胶质母细胞瘤标志物CD44、CXCR4、CHI3L1、IL-4R、TRADD呈正相关(r=0.206~0.605,均P < 0.01),且间质型胶质母细胞瘤NF-κB通路和STAT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最高、经典型其次、前神经型最低。(2)细胞毒性实验显示,JSH-23对U87MG和U251MG细胞的IC50为59.39和56.21 μmol/L,Stattic为0.96和1.08 μmol/L。药物协同实验显示,JSH-23为40~80 μmol/L以及Stattic为0.50~1 μmol/L时对U87MG细胞的协同效应最高,JSH-23为40 μmol/L以及Stattic为1 μmol/L时对U251MG细胞的协同效应最高,并且最终确定JSH-23的终浓度为60 μmol/L,Stattic为1 μmol/L。(3)经JSH-23、Stattic、JSH-23和Stattic联合处理后,U87MG和U251MG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均P=0.000),集落形成率减少(均P=0.000),细胞迁移率降低(均P < 0.05),结晶紫染色阳性细胞数目减少(均P=0.000),以及P65(均P=0.000)、p-P65(均P=0.000)、STAT3(均P=0.000)、p-STAT3(均P=0.000)和CD44(均P=0.000)相对表达量降低,尤以JSH-23和Stattic联合处理后降低最显著(均P < 0.01)。结论 JSH-23联合Stattic靶向抑制NF-κB和STAT3双通路可以有效抑制间质型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下调NF-κB通路和STAT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 临床研究
  • 张梓枫, 周政旭, 唐文天, 洪汛宁, 王协锋, 程刚, 刘宁, 鲁艾林, 张军霞, 尤永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404-4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岛叶胶质瘤患者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率、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并筛查MRI特征预测因素。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96例胶质瘤患者,其中包括岛叶胶质瘤72例、额叶胶质瘤213例、颞叶胶质瘤165例、顶叶胶质瘤76例、枕叶胶质瘤28例、小脑胶质瘤13例和中线胶质瘤29例,均行头部MRI检查并从伦勃朗视觉感受图像(VASARI)特征集中筛选出15项胶质瘤相关特征,即增强程度、增强比例、非增强比例、坏死比例、水肿比例、囊性变、强化边缘厚度、强化部分边界、出血、扩散、深部白质受累、深部脑室受累、跨中线、T2-FLAIR不匹配征、肿瘤最大径;手术标本行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测。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IDH1突变型岛叶胶质瘤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MRI特征对IDH突变型岛叶胶质瘤的预测效力。结果 不同部位胶质瘤中,岛叶和额叶胶质瘤IDH1突变率较高(均P < 0.01);WHOⅡ级岛叶胶质瘤IDH1突变率最高(P=0.008,0.000),Ⅳ级最低(P=0.000);Ki-67低表达岛叶胶质瘤IDH1突变率高于高表达岛叶胶质瘤(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SARI特征集中增强程度为弱强化(OR=35.671,95% CI:2.805~453.600;P=0.006)和无强化(OR=75.453,95% CI:2.881~1872.759;P=0.009)、扩散不受限(OR=10.573,95% CI:1.043~107.175;P=0.046)、深部脑室不受累(OR=187.601,95% CI:2.269~15507.607;P=0.020)、T2-FLAIR不匹配征(OR=47.536,95% CI:2.838~796.097;P=0.007)是IDH1突变型岛叶胶质瘤的预测因素。ROC曲线显示,增强程度、扩散、深部脑室受累和T2-FLAIR不匹配征诊断IDH1突变型胶质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 (95% CI:0.748~0.944,P=0.000)、0.730(95% CI:0.609~0.850,P=0.001)、0.708(95% CI:0.584~0.833,P=0.003)和0.745(95% CI:0.627~0.864,P=0.000);联合这4项预测因素的诊断效力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61(95% CI:0.923~0.999,P=0.000)。结论 低级别岛叶胶质瘤具有较高的IDH1突变率。MRI特征中增强程度为弱强化和无强化、扩散不受限、深部脑室不受累和T2-FLAIR不匹配征有助于无创性预测IDH1突变型岛叶胶质瘤。
  • 秦寒枝, 储爱琴, 孙建, 张振伟, 王忠丽, 牛朝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414-4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查急性脑出血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并基于该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Nomogram)模型。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00例急性脑出血术后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应激性溃疡分为溃疡组(53例)和无溃疡组(247例),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急性脑出血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绘制该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并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大(OR=1.043,95% CI:1.059~1.086;P=0.042)、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 8分(OR=2.809,95% CI:1.018~7.740;P=0.044)、出血量≥ 30 ml(OR=3.830,95% CI:1.342~10.933;P=0.012)、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增加(OR=1.090,95% CI:1.032~1.151;P=0.002)、术后收缩压升高(OR=1.031,95% CI:1.008~1.055;P=0.008)和并发颅内感染(OR=2.809,95% CI:1.006~7.847;P=0.049)是脑出血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根据这6项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95% CI:0.821~0.942,P=0.001),该模型预测急性脑出血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最佳截断值为137;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891,P=0.445),表明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稳定性。结论 年龄偏大、GCS评分≤ 8分、出血量≥ 30 m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增加、术后收缩压升高和并发颅内感染的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易发生应激性溃疡。据此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直观、简便地为急性脑出血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术后应激性溃疡风险预测。
  • 赵旭彤, 王洁, 卓永杰, 王琪, 杨颖, 刘琳, 丁文惠, 袁云, 王朝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422-4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患者心脏病变特点。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13例MELAS患者,通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判断心脏病变类型和严重程度,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评估心功能障碍和心脏收缩功能。结果 共113例患者来自112个家系,基因型以m.3243A > G为主(81.42%,92/113)。113例均行心电图检查,心脏传导异常14例(12.38%),包括预激综合征10例(8.85%)、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1.77%)、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0.88%)和Ⅰ°房室传导阻滞1例(0.88%);70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肌病变18例(25.71%),包括心肌损害13例(18.57%)、肺动脉高压5例(7.14%);仅1例NYHA分级为Ⅱ级且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32例心脏病变患者中仅1例病程第7年出现活动后胸闷、憋气等心脏症状。结论 MELAS患者可伴发各种类型心脏病变,包括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应重视心脏相关检查。
  • 综述
  • 闫可, 赵海峰, 吴杰, 王为华, 朱文昱, 黄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429-4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癌症是一种炎症,其与常见炎症的区别在于不可控制以及难以明确病原体。大多数癌症与特定病原微生物特别是病毒感染相关,其中胶质瘤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已争论数十年,本文在客观阐述正反两方面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作为诠释,并提出进一步解决争论的方案,供临床参考。
  • 李婕妤, 于磊, 孙伟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434-4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在梯度回波序列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成像技术,对顺磁性物质极其敏感。随着SWI的临床普及,目前广泛应用于脑灌注和侧支循环以及颅内静脉血栓形成预后的评估,且对颅内动脉血栓的显示有助于评估缺血性卒中病因和疗效。本文综述SWI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以为脑血管病的诊断、评估和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 病例报告
  • 王孟泽, 杨雷, 赵迁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5): 439-4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2.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