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1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4-25
  

  • 全选
    |
    目录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论
  • 陈赞, 菅凤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4): 179-1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6.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标准与指南
  • 陈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4): 182-1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6.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重要手术方法,自2005 年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发表腰椎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第1 版指南后,2014 年再次发表新版指南。新版指南通过文献分析从腰椎融合术后腰椎功能评价、卫生经济学评价、影像学评价等16 个方面,对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分析,确定不同的推荐级别,以指导临床实践。本文通过对新版指南进行概要性解读,以使国内神经外科医师和脊柱外科医师对新版指南有所了解。

  • 专题综述
  • 刘进平, 冯海龙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4): 187-1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6.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脊柱退行性变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脊柱外科迅速发展,成为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脊柱外科不仅专注于病变椎体切除和神经减压,而且重视脊柱稳定性的保护和重建。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是脊柱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微创减压技术和微创内固定技术。本文拟对近年来常用的微创脊柱内固定技术进行简要概述。

  • 林彦达, 王兴文, 菅凤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4): 194-1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6.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脊索瘤是临床少见的原发性低度恶性骨肿瘤,源自残留的胚胎脊索或迷走的脊索组织,好发于中轴骨,具有局部侵袭性、复发率高、预后差,以及对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不敏感等特点,使其临床治疗存在巨大挑战。位于活动节段的脊柱脊索瘤由于脊柱特有的解剖学特点而具有其独特特点,本文通过回顾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脊索瘤生物学行为特点进行概述,以期为脊索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腰椎退行性变
  • 吴浩, 王曲, 林彦达, 张璨, 菅凤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4): 197-2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6.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长节段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MIS-TLIF 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长节段融合术治疗17 例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比较术前和术后1 周、3 个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和36 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以及X 线测量冠状位Cobb 角、矢状位前凸角、冠状位和矢状位躯干偏移,X 线或CT 判断椎体融合率,MRI 评价减压程度。结果 17 例患者手术融合56 个椎体节段(T12 ~ S1节段);平均手术时间200 min,术中出血量320 ml,住院时间8.21 d,术后随访12.13 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1 周、3 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均P = 0.000)和ODI(均P = 0.000)评分均减少,SF-36 评分增加(均P = 0.000),冠状位Cobb 角(均P = 0.000)、矢状位前凸角(均P = 0.000)、冠状位和矢状位躯干偏移(均P = 0.000)均减小。至末次随访时,ODI 改善率(86.51 ± 6.02)%,椎体融合率达89.21%,且螺钉位置良好。无一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感染、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无一例内固定失败、椎弓根螺钉和钛棒断裂或Cage 移位,无死亡病例。结论 MIS-TLIF 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长节段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矫形效果好、疗效确切等优点,尽管存在手术时间和学习曲度较长等缺点,但仍是退行性腰椎侧弯微创治疗的有效方法。

  • 段婉茹, 胡岳, 齐腾飞, 齐猛, 菅凤增, 陈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4): 204-2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6.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TESSYS 技术治疗54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 椎间盘突出13 例、L5-S1 椎间盘突出41 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 d、3 个月、1 年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复查腰椎MRI 评价髓核摘除情况和有无复发。结果 54 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30%(52/54),其中2 例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改为手术显微镜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平均手术时间58.35 min,中位住院时间3 d。出院时52 例疼痛消失、2 例疼痛减轻,其中5 例患侧小腿外侧麻木感加重。与术前相比,术后1 d、3 个月和1 年时VAS 和ODI 评分均减少(均P = 0.000)。术后复查腰椎MRI 显示髓核摘除满意,神经根压迫解除,亦未见复发。无一例发生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1 例L5-S1 椎间盘突出患者因髓核脱出椎管内游离较远,术中对神经根牵拉较重,术后出现S1 神经根分布区麻木,术后1 个月缓解。结论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良好。

  • 韩广, 汤锋武, 张赛, 蒋显锋, 云晨, 陈旭义, 苗翠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4): 210-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6.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和相应处理措施。方法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86 例经X 线、CT 或MRI 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01 例)和腰椎间孔狭窄(85 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手术前后疼痛情况、Macnab 标准评价手术疗效,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分析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3 个月随访时VAS评分减少[1.00(0.00,1.50)分对8.50(7.75,9.25)分;Z = 2.825,P = 0.050];Macnab 标准优良率达95.45%(273/286)。286 患者中神经损伤8 例(2.80%)、术区出血和神经根周围血肿形成6 例(2.10%)、硬脊膜囊破裂1 例(0.35%)、肌肉痉挛3 例(1.05%)、感染1 例(0.35%)、术后复发4 例(1.40%),均予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总体疗效满意,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通过术前评估,术中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对症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赵新岗, 梁聪, 王寅千, 盖起飞, 郭超, 赵海军, 范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4): 216-2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6.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METRx 系统辅助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显微外科手术的技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于METRx 系统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1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 椎间盘突出24 例、L5-S1椎间盘突出27 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并于术前和术后1 周、3 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复查腰椎MRI评价椎管减压程度。结果 51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8.04%(50/51),平均手术时间为125 min、术中出血量为50 ml、住院时间5 d、术后随访24 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1 周(P = 0.036,0.029)、3 个月(P = 0.018,0.023)和末次随访时(P = 0.007,0.013)VAS 和ODI 评分均减少;至末次随访时,ODI 改善率为35.37%。无手术相关感染、术后脑脊液漏和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手术切口感染病例。术后1 例出现附件炎,1 例神经根刺激症状明显,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 METRx 系统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解除神经根压迫、保护硬脊膜囊和神经根、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临床病理报告
  • 阎晓玲, 张学斌, 唐帆, 金树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4): 221-2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6.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告1 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继发垂体增生伴高泌乳素血症患者,探讨其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与结果 女性患者,29 岁,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1 年,溢乳3 个月,头痛1 周。MRI 提示垂体瘤可能性大。遂行经鼻蝶鞍区占位性病变探查术。组织学形态观察,部分腺泡细胞明显增生,呈局灶性结节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增生的腺泡细胞弥漫性表达突触素、促甲状腺激素,部分表达催乳素,不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淋巴细胞散在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Ki-67 抗原标记指数约< 1%。病理诊断为垂体增生,最终临床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持续服用左甲状腺素钠(优甲乐)100 μg/d,随访13 个月,一般状况良好。结论 垂体增生诊断困难,明确诊断须依靠临床病史、组织学形态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应注意与垂体腺瘤尤其是垂体微腺瘤相鉴别。

  • 临床医学图像
  • 阎晓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4): 227-2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6.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研究
  • 李旭东, 薛爽, 侯春蕾, 贾树红, 乔亚男, 周知, 魏坤, 郑文静, 荣培, 焦劲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4): 228-2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6.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经颅脑实质超声改变。方法 符合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2 版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诊断标准的15 例患者(RBD 组)和15 例正常对照受试者,于多导睡眠图监测后通过经颅脑实质超声检查并测量中脑黑质高回声、基底节高回声、第三脑室宽度;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电生理学改变。RBD 组黑质高回声(6/15)、基底节高回声(7/15)阳性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1/15 和2/1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80,0.109)。RBD 组伴与不伴黑质高回声患者MoC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75);但RBD 组伴基底节高回声患者MMSE 评分高于不伴基底节高回声患者(P = 0.021)。结论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作为突触共核蛋白病前驱期,经颅脑实质超声可表现为黑质和基底节高回声,且伴不同结局。经颅脑实质超声可以检测出脑亚临床改变,评价突触共核蛋白病风险。

  • 临床医学图像
  • 韩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4): 234-2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6.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脑卒中防控管理
  • 闫峰, 巢宝华, 赵东升, 李梅, 郝继恒, 陈荷红, 岳伟, 曹雷, 王陇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4): 235-2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6.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脑卒中,近年来已居国民疾病死亡原因之首位,然而我国脑卒中防控管理体系仍存在明显不足,尚未建立覆盖全国且行之有效的脑卒中防控管理模式,整体水平较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脑卒中防控管理措施已取得良好成果,国家卫生部(现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启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吸取各国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脑卒中防控管理新模式。

  • 综述
  • 张晓飞, 于生元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4): 239-2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6.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发性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可伴发认知功能障碍,其发生机制迄今尚未阐明。越来越多MRI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从神经影像学角度阐述多发性硬化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近年关于多发性硬化伴认知功能障碍的MRI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病例报告
  • 刘晶, 程程, 姚宏, 石峰, 于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4): 244-2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6.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