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14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4-07-25
  

  • 全选
    |
    目录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论
  • 王得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559-5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神经科学发展史
  • 王得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563-5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新兴分支学科的神经病毒学源自医学病毒学和神经病学,其研究领域既包括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实践,也包括医学病毒学范围的基础实验。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突飞猛进、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病毒学研究在经过了抗体水平、细胞水平阶段后,发展到了分子水平。单克隆抗体、核酸杂交技术和病毒基因工程不仅使分子病毒学基础研究取得了进展,而且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和疫苗制备上有了实际的应用价值。
  • 专题讲座
  • 关鸿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566-5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脊液细胞学检测是脑脊液诊断方法的主要项目,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之一,且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和流式细胞术在脑脊液细胞学中的应用使临床诊断水平提高,普及这一实用且费用低廉的脑脊液诊断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 赵博, 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570-5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ydenham 舞蹈病是风湿热在神经系统的特征性表现,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儿童获得性舞蹈病。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与该病相关国内外文献的系统回顾,对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治疗,以及最新研究进展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临床医师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能够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有效控制临床症状、缩短病程,达到改善患者预后之目的。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 周官恩, 安中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575-5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临床表现,总结其发病特点。方法与结果 共3 例经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抗NMDAR 脑炎患者,男性2 例、女性1 例,年龄33 ~ 34 岁,平均33.30 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2 例),精神异常(3 例),言语障碍(3 例),运动异常(1 例)或幻觉(1 例);MRI 显示脑回肿胀、颞叶异常信号或脱髓鞘改变;脑电图呈局灶性或弥漫性慢波;脑脊液白细胞计数(3 例)和蛋白定量(2 例)升高。均经甲泼尼龙和免疫球蛋白治疗痊愈。结论 抗NMDAR 脑炎是一种严重但可治性疾病,是临床上可以鉴别且可用血清学方法诊断的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抗NMDAR 脑炎患者预后。
  • 谷芙蓉, 秦洁, 徐小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580-5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告4 例边缘性脑炎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并分析其发病特点。方法与结果 对4 例临床拟诊边缘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均以近记忆力减退伴精神症状为主诉,可合并癫痫发作(2 例),发病前无感染病史。MRI 显示边缘系统受累,T2WI 和FLAIR成像为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无或仅呈轻度不规则强化。临床未发现恶性肿瘤证据,经对症治疗恢复良好,远期预后较好。结论 边缘性脑炎临床表现为边缘系统受累症状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呈现海马、杏仁核、岛叶等边缘系统受累征象,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临床无恶性肿瘤表现,经免疫治疗后患者近远期预后良好。
  • 方旭明, 余晖, 徐竹, 陈红群, 楚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586-5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告2 例临床罕见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病例,初步总结其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与结果 回顾分析2 例患者之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 例1 主要表现为头晕,例2 则以精神障碍、发热、肌强直、震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为主。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且无胼胝体离断综合征之证据,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呈急性病程,经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14 和21 d 后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头部MRI 共同特点为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灶,呈类圆形,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原发病缓解后胼胝体压部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具有多种病因、独特的临床影像综合征,除骤然停用抗癫药物和感染等因素外,恶性综合征亦可能是诱因之一。本组2 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结果支持最近文献提出的其预后取决于导致该综合征的原发病而非胼胝体压部病变的观点。
  • 葛晓燕, 刘颖, 王翠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592-5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桥本脑病临床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与结果 对22 例桥本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的认知功能障碍(9 例)、精神症状(6 例)、癫痫发作(5 例)、共济失调(5 例)、卒中样发作(6 例)、锥体外系症状(3 例)和意识障碍(3 例),且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19 例)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20 例)水平明显升高。其中21 例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7 例病情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桥本脑病是一种伴抗甲状腺抗体水平升高的脑病,大多数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反应良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对于不明原因的脑病患者,应考虑桥本脑病的可能,推荐血清抗甲状腺抗体作为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
  • 误诊分析
  • 袁婷婷, 牛国忠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597-5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病理报告
  • 蒋光愉, 李斌, 谢文林, 罗柏宁, 李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600-6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 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是世界卫生组织于2007 年新定义和描述的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可能起源于下连合器的特殊室管膜细胞。组织学以胞质宽大、胞界清楚的柱状上皮样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或实体片状结构为特点。因缺乏特征性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术前明确诊断困难且极易误诊。本文报告1 例典型的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 男性患者,57 岁,头痛6 个月、加重1 个月入院。MRI 显示幕上中线松果体区和第三脑室界限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术中可见病灶位于松果体区,突入第三脑室,无囊性变,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由乳头状结构和实体片状区域构成,乳头状结构含明显的纤维血管轴心,周围包绕数层柱状上皮样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均富嗜酸性胞质,界限清楚;实体片状区域细胞排列较密集,可见围血管“假菊形团”和室管膜“菊形团”结构,肿瘤细胞浸润周围脑实质。肿瘤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和S-100 蛋白呈弥漫强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呈阴性。术后未予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随访1 年,肿瘤未复发。结论 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鲜见病变,由于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及组织学形态与其他乳头状肿瘤相似,术前难以明确诊断且在鉴别诊断时有一定困难。临床应提高对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的警惕性,并注意与其他具有相似组织学构象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相鉴别。
  • 临床研究
  • 荆利娜, 高培毅, 林燕, 隋滨滨, 薛静, 秦海强, 王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608-6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颈动脉MRI 和计算流体力学相结合的研究平台,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构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以探讨血流动力学因素在斑块稳定性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共13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颈动脉MRI 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根据斑块形态分析斑块周围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 共检出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5 例次,Ⅳ ~ Ⅴ型5 例次、Ⅵ型8 例次、Ⅶ型1 例次、Ⅷ 型1 例次。斑块周围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为管壁切应力(79.86 ± 57.83)Pa、静态压(-7586.81 ± 9313.83)Pa、血流速度(2.76 ± 1.81)m/s,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斑块周围管壁切应力呈不均匀升高、静态压不均匀下降,斑块邻近血流为层流、呈喷射状,血流速度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0)。结论 颈动脉MRI与计算流体力学相结合可以实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构学和血流动力学的综合分析,从而揭示了血流动力学因素可以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和稳定性。
  • 张震中, 梁晓鹰, 吕光耀, 姚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615-6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缺血中风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 采集210 例缺血中风急性期患者(维吾尔族89 例、汉族121 例)中医证候信息,根据缺血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辨证,并观察其证候组合形式和演变规律。采用SNaPshot 技术检测维汉两族患者APN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二者中医证候组合形式之基因型,探讨不同位点多态性之间的差异及两族患者脂联素(APN)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候间的关联性。结果 (1)维吾尔族缺血中风患者以痰湿证为主体、汉族以气虚证为主体;维吾尔族患者发病急性期之中后期以两证相兼为主,汉族以三证相兼为主。(2)维吾尔族急性缺血中风患者APN 基因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与其中医证候间无关联性,而汉族患者APN 基因rs6444175G/A、rs1501296G/A 位点各基因型与中医证候组合相关;维汉两族患者APN 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中医证候均无关联性。结论 维汉两族急性缺血中风患者具有不同的中医证候分布,其中医证候组合与APN 基因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关。

  • 郭媛, 庹军, 吴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621-6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共6 例经临床与肌肉组织活检明确诊断的线粒体脑肌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卒中样发作、癫痫、眼肌受累、视物模糊或皮质盲、精神症状、智力减退等,可伴有运动不耐受;血清乳酸水平不同程度升高;MRI以多发性皮质和皮质下异常信号为主,且病灶未处于血管分布区。肱二头肌肌肉组织活检可见典型破碎红纤维。线粒体脑肌病临床表现复杂,血清乳酸水平升高、影像学改变、肌肉组织活检为确诊之重要依据。
  • 苏民, 江勇, 黄冠宇, 胡世华, 邓明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625-6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共60 例基底节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以及血凝酶与氨甲苯酸联合治疗(联合治疗组),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血肿扩大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 > 0.05);而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均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血凝酶联合氨甲苯酸可以防止基底节出血患者血肿再扩大、改善神经功能和预后,且安全、有效。
  • 杨威, 左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628-6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术前栓塞治疗方法及其在外科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脊髓MRI和DSA 检查所见,选择具备术前栓塞适应证病例,并制定手术方案。结果 共13 例患者,选择10 例肿瘤供血动脉顺畅、微导管易于通过病变血管的患者行术前栓塞治疗。13 例患者均经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症状与体征好转12 例、无变化1 例。结论 脊髓血管造影术能够明确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供血情况,通过术前栓塞治疗可以减少肿瘤血供、降低肿瘤表面张力;术中沿肿瘤界面分离,先离断动脉再处理静脉以减少出血,从而达到肿瘤全切除。
  • 刘朝晖, 梁元, 王鹏程, 陈建南, 朱蔚林, 程涛, 赵建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633-6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或二者兼有的症状与体征。由于早期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易误诊为医原性感染、中枢性高热等。本文4 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均于手术后出现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经溴隐亭、普萘洛尔,以及物理降温和高压氧治疗症状明显改善。
  • 综述
  • 孙翠云,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638-6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O6-甲基鸟嘌呤-DNA 甲基转移酶(MGMT)是一种DNA 修复酶,MGMT 基因启动子CpG 岛甲基化是近年研究较多的胶质瘤相关分子标志,既是评价胶质瘤对烷化剂是否敏感的重要分子标志,也是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价及复发与假性进展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尤其是老年恶性胶质瘤患者,MGMT基因启动子CpG 岛甲基化是指导其分子分型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对MGMT 蛋白功能,以及MGMT 基因启动子CpG 岛甲基化在指导胶质瘤治疗、判断预后及鉴别复发与假性进展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 临床病理(例)讨论
  • 石志鸿, 蔡莉, 刘帅, 王颖, 刘淑玲, 纪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643-6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图像
  • 阎晓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4(7): 642-6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4.07.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