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1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4-16
  

  • 全选
    |
    述评
  • 杨国源,贺小松,王永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125-1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冉,黄一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132-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文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134-1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论
  • 缪飞,申玉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138-1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徐培青,刘建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143-1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邢姚姚,郁金泰,谭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148-1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永坤,刘新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152-1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脑血管病论坛
  • 马英鑫,陈贺愈,夏伟梁,刘建荣,殷卫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160-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时芳芳,任传成,章军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165-1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曾丽莉,陈生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171-1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邵蓓,王柳清,江文静,程一帆,金坤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175-1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吴毅,吴军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184-1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陈静炯,王枫,项静燕,赵玉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187-1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伴发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损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发病时间≤ 7 d 且诊断明确的急性期单纯脑梗死和糖尿病伴发脑梗死患者,酶放大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损害程度。结果 糖尿病伴发脑梗死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7.06 ± 4.41)μmol/L]高于、MMSE 评分(25.36 ± 3.11)低于单纯脑梗死组[(15.49 ± 4.11)μmol/L 和(26.48 ± 2.26)],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85,P = 0.031;t = -2.502,P =0.013);以完全/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高、MMSE 评分最低,其次为后循环梗死和腔隙性梗死。糖尿病伴发脑梗死组患者MMSE 评分分别与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脑卒中亚型呈负相关(均P = 0.000);与吸烟、心血管病病史、受教育程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P < 0.05 或P < 0.01)。结论 糖尿病伴发脑梗死患者认知损害可能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的神经毒性、脑卒中类型、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控制状态具有密切关系。
  • 王文昭,赵忠新,戚基萍,王德生,吴鹤,赵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193-1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规律,及其与神经修复之间的关系。方法 HE染色观察脑出血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组织HO-1、GFAP 和cyclinD1 表达水平。结果 脑出血后2 h 星形胶质细胞胞质内即开始表达HO-1[(5.30 ± 1.00)个/高倍视野]、GFAP[(22.60 ± 1.40)个/高倍视野]和cyclinD1[(11.50 ± 1.20)个/高倍视野],达峰值水平后逐渐下降,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表达水平均高于健侧正常脑组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0)。结论 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HO-1、GFAP 和cyclinD1 表达变化呈“抛物线”样,HO-1 和cyclinD1 共同参与了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与活化,以及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伤和修复。
  • 陈书红,周广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198-2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14 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结果,并比较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对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中青年女性多见,以妊娠、感染、免疫性疾病等为常见发病原因。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主要表现为头痛(10 例)、癫发作(5 例)和肢体无力(3 例),大部分患者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影像学表现为脑静脉及静脉窦闭塞的特征性变化,同时伴有脑实质损害。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总有效病例分别为7 例和5 例(Z = -0.067,P = 0.95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7)。结论 对急性起病且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且头部CT 检查显示皮质对称性梗死而无常见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高度怀疑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虽然脑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但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早期MRI联合MRV 检查明确诊断。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疗效无差异,早期积极抗凝治疗患者获益更大。
  • 廖耿,杨职,蓝崧,陈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204-2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Apollo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Apollo支架植入治疗22 例(24 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随访3 ~ 28 个月,平均14 个月,分别观察技术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以及脑卒中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 Apollo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技术成功率为91.67%(22/24),平均狭窄率由手术前(73.23 ± 9.59)%降至手术后(4.12 ± 9.17)%(t = 3.325,P = 0.005)。围手术期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0.59 ± 1.35)比(0.59 ± 1.74);t = 2.718,P = 0.015]。临床随访无脑卒中复发或死亡病例,CTA 随访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Apollo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可行且安全有效。
  • 尹龙,范一木,徐翔,黄楹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209-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 经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的9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 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宽颈动脉瘤未破裂、5 例椎动脉颅内段梭形或夹层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动脉瘤直径4 ~ 16 mm,均接受Jostent 覆膜支架治疗。结果 共计植入9 枚Jostent 覆膜支架,均获技术成功,支架顺利到达病变部位且释放后动脉瘤颈即刻覆盖完全,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血流通畅,达到即刻影像学满意效果。随访9 ~ 24 个月,5 例患者(2 例颈内动脉、3 例椎动脉)脑血管造影检查颈内动脉支架段血流通畅、无狭窄(2 例),椎动脉支架段血管呈无症状性闭塞(2 例)或支架内轻度狭窄(1 例),动脉瘤均未显影;其余4 例未行脑血管造影患者门诊随访。9 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无一例死亡或永久性病残。结论 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宽颈大动脉瘤、椎动脉颅内段梭形或夹层动脉瘤疗效较好,值得在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中推荐使用。
  • 李贞伟,姚鑫,杨玉山,陈步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216-2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和床突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及夹闭术技巧和预后。方法 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共13 例(13 个动脉瘤),包裹2 例(2 个动脉瘤),术中采用颅内外颈内动脉临时阻断方法。结果 手术后经DSA 或CTA 检查显示,13 例患者动脉瘤夹闭满意,载瘤动脉和远端动脉血流通畅;2 例视力障碍患者手术后视力改善。手术后仅1 例出现对侧肢体轻度偏瘫,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随访3 ~ 10 个月(平均5 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 经翼点入路辅助颅内外颈内动脉临时阻断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中荧光造影可即时发现动脉瘤是否残留及载瘤动脉有无狭窄,从而指导手术医师调整动脉瘤夹位置而达到夹闭满意。
  • 裴正斌,朱金生,何荣彬,彭芝莲,杨岸森,张雪锋,陈新,余国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221-2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观察基层医院应用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辅助中医药和针灸等康复方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236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组织化卒中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 指数(BI)评分、牛津残障评分(OHS)、短期临床疗效、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组织化卒中组患者治疗第21和90 天时,NIHSS 评分为11.28 ± 4.25 和4.76 ± 3.16,BI 评分为78.00 ± 22.50 和84.00 ± 20.10,OHS 评分为1.85 ± 1.40 和1.30 ± 0.98,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社会功能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0)。组织化卒中组患者治疗第21 和90 天总有效率分别为80.99%(98/121)和88.43%(107/121),高于对照组的61.74%(71/115)和72.17%(83/115;第21 天:Z = 6.207,P =0.013;第90 天:Z = 8.302,P = 0.004);但常见并发症发生率(37 例,30.58%)低于对照组(80 例,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5.851,P = 0.000)。结论 基层医院以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管理和治疗脑卒中,并在康复治疗中辅助中医药和针灸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 裴裴,匡良洪,黄光辉,裴永恩,周滨音,吴星,胡胜,吕华荣,姚益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226-2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极重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内外科治疗效果,总结相应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统计金谷分类Ⅳb 级和Ⅴ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各100 例)神经内外科治疗效果,采用高血压重症基底节-丘脑血肿CT 分型法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手术治疗组总病死率为62%(62/100),低于保守治疗组的92%(92/100;χ2 = 23.744,P = 0.000);CT 分型Ⅲ ~ Ⅴ型患者总病死率为84.21%(32/38),高于Ⅰ ~ Ⅱ型的48.39%(30/62;Fisher 精确概率法:P = 0.000);开颅手术组患者总病死率为54.41%(37/68),低于非开颅手术组的78.13%(25/32;χ2 = 7.920,P = 0.048)。结论 金谷分类Ⅳb 级极重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应积极施行手术治疗,而Ⅴ级患者应慎行手术,需结合患者年龄(< 60 岁)、脑疝症状出现时间(发病时间> 12 h)、CT 分型(Ⅰ ~ Ⅱ型)及是否伴有全身性疾病(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和糖尿病)等多项因素综合考虑,制定治疗方案。
  • 王雪原,杨树源,黄楹,孙梅,赵蕾,卓杰,高满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230-2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后穿刺引流术和药物保守治疗对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 例,随机接受经额叶血肿穿刺引流术(微创组)或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分别于治疗第3 和14 天时评价治疗前后血肿和脑水肿体积改善程度、再出血发生率、血肿完全吸收时间,以及微创组患者血肿引流时间、血肿清除率、手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安全性。结果 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再出血,对照组有6 例患者(20%)于治疗开始3 d 内因严重脑水肿致脑疝形成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穿刺引流术后无一例发生穿刺相关性脑出血、颅内感染及死亡。微创组患者血肿完全吸收时间[(7.41 ± 5.84)d]短于对照组[(23.15 ± 8.4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9.897,P =0.000)。治疗第3 天时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比较,对照组[(58.42 ± 11.56)ml]明显大于微创组[(8.47 ±7.7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0.242,P = 0.000);治疗后6 个月时,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比较,微创组(30 例,93.75%)优于对照组(20 例,66.67%;P = 0.007)。结论 穿刺引流术可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具有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良好作用。
  • 张秀娜,武士京,陶华英,张丽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236-2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抑制药塞来昔布对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核因子-κBp65和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核因子-κBp65和P-糖蛋白与颞叶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以为环氧合酶-2抑制药用于抗癫痫药物辅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海马CA3区微量注射海人酸的方法制备颞叶癫痫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 法观察塞来昔布治疗后大鼠海马核因子-κBp65 和P-糖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颞叶癫痫大鼠海马核因子-κBp65、P-糖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核因子-κBp65 核移位现象明显增加(均P < 0.05);经塞来昔布治疗后,海马组织中核因子-κBp65、P-糖蛋白表达水平及核因子-κBp65 核移位现象显著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核因子-κBp65 和P-糖蛋白在颞叶癫痫慢性期表达上调、核因子-κBp65 核移位现象增加,有可能是难治性癫痫发生与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环氧合酶-2 抑制药塞来昔布通过降低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CA3 区核因子-κBp65 和P-糖蛋白表达水平,抑制核因子-κBp65 核移位,最终降低炎性反应,逆转多药耐药而发挥抗癫痫作用。
  • 临床病理报告
  • 王行富,张声,陈余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242-2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大脑胶质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大脑胶质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且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患者,24 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黑蒙和发作时意识丧失性癫症状,以及随后出现的不能缓解的剧烈头痛。MRI显示左侧颞顶叶-基底节区弥散性不规则稍高信号,局灶信号不均匀,无明显占位效应;MRS 显示病灶区Cho/NAA 比值明显升高。手术切除部分左侧颞叶及海马组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轻至中等密度增生,弥漫性浸润;呈星形胶质细胞样形态,胞核为长梭形或纺锤形,染色质轻度深染;核分裂象罕见;未见微血管增生和坏死;肿瘤细胞排列形成明显的继发性结构,包括软脑膜下和室管膜下肿瘤细胞密集生长、血管周围肿瘤细胞聚集及神经元卫星现象等;灰质与白质分界不清,但神经元分布结构基本保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S-100蛋白表达阳性,少突胶质细胞系转录因子-2、突触素和神经元核抗原表达阴性;TP53 过表达,约8%;Ki-67 抗原标记指数约为10%。结论 大脑胶质瘤病为临床少见、可累及多个脑叶的弥漫浸润性肿瘤,影像学上无明显占位效应,MRI 和MRS 检查可提示诊断。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并形成明显的继发性结构,需与多中心/多灶性胶质瘤和脱髓鞘病变等相鉴别。TP53和Ki-67抗原标记指数可资与非肿瘤性病变相鉴别。
  • 综述
  • 梁发,韩如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249-2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成晓,叶建新,林航,穆军山,崔晓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252-2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唐早德,张龙龙,杜满元,李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254-2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病理(例)讨论
  • 姚明,倪俊,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2): 256-2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1.0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