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潘东升, 王三龙, 张颖丽, 陈思蓉, 李波
    2020, 55(13): 1053-1059.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0.13.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诱导的心律失常是导致药物研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药物撤市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非临床研究中准确地预测药物诱导的心律失常是降低研发失败和临床不良反应的最佳方法。笔者以“drug-induced arrhythmia”,“torsade de pointes”,“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cardiomyocytes”等为关键词在PUBMED、METSTR、CNKI和百度学术数据库中检索到1 479篇文献,筛选后63篇符合要求;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数据分析,笔者总结了药物诱导心律失常体外评价模型的优缺点以及体外评价方法对不同类型化合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期为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刘婉秋, 高敬林, 冯章英, 陈珊珊, 梁玉, 王明霞
    2020, 55(13): 1060-106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0.13.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其通过抑制细胞信号转导,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具有选择性高,副作用少的特点。目前在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肾癌、甲状腺癌及血液肿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但该类药物在临床疗效和药动学特征等方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近年来,群体药动学研究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多种药物的研究。笔者综述了阿昔替尼、伊马替尼、厄洛替尼和舒尼替尼在肿瘤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的药动学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而对其群体药动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了其在不同瘤种中的药动学特点及其相关协变量。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因素、基因多态性、血生化指标、合并用药和肝肾功能是影响其在体内代谢的重要因素。试验设计和模型构建等因素可能是导致研究结果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为临床制定合理、安全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 综述
    李伟瀚, 王月华, 杜冠华
    2020, 55(13): 1068-107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0.13.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片培养是一种离体研究脑内神经细胞分子机制及电生理活动的重要实验技术,是研究脑内生理病理过程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脑片培养技术及检测方法的不断提高,脑片存活时间大大延长,检测手段更加多样化,脑片培养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笔者综述脑片培养技术的进展,讨论脑片培养技术在神经疾病模型建立及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脑片培养技术对神经科学研究及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 论著
  • 论著
    赵娜, 吴旭杰, 朱政羽, 林书阳, 胡万华
    2020, 55(13): 1072-107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0.13.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解郁1号方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行为学、脑内神经递质及海马组织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4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制备PSD模型,成功造模后阳性对照组大鼠灌胃2.33 mg·kg-1的盐酸氟西汀药液,解郁1号方组灌胃2 g·kg-1的解郁1号方药液,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剂量蒸馏水,1次·d-1,连续灌胃8周。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表征、脑组织内神经递质含量、Notch蛋白、Hes蛋白表达和Notch1、Hes1 mRNA表达,并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内Notch信号路径功能情况。结果 和正常组相比,给药后1、4、8周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和模型组相比,给药后1、4、8周阳性对照组、解郁1号方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清洁动作次数降低,粪便数、中央格停留时间升高;和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解郁1号方组大鼠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清洁动作次数升高,粪便数、中央格停留时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内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氨酸(5-HT)及多巴胺(DA)含量降低;和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解郁1号方组大鼠脑组织内5-HIAA、NE、5-HT及DA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开放时间、电流幅度、开放概率升高,关闭时间降低;和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解郁1号方组大鼠开放时间、电流幅度、开放概率升高,关闭时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郁1号方可提升PSD大鼠脑组织内神经递质含量,改善行为学表现,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激活大鼠海马组织内Notch信号通路有关,从而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
  • 论著
    饶青, 王立平, 朱伟明, 陈娟, 宋晶睿, 李艳梅
    2020, 55(13): 1078-1085.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0.13.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米哚妥林衍生物5'''-methoxyfradcarbazole A对小鼠白血病细胞CB3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化合物5'''-methoxyfradcarbazole A对小鼠白血病细胞CB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测定其生长抑制曲线;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周期和分化的结果;Western blot 分析5'''-methoxyfradcarbazole A对细胞周期、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 化合物5'''-methoxyfradcarbazole A对小鼠白血病细胞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0.587±0.135) μmol·L-1;5'''-methoxyfradcarbazole A能够诱导CB3细胞产生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并表现出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其还能影响CB3的细胞周期,明显增高G2期比例;5'''-methoxyfradcarbazole A促进血小板分化标志物CD41和红细胞分化标志物Ter119表达的增加;此外,5'''-methoxyfradcarbazole A作用CB3细胞后显著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im、PARP1和细胞周期蛋白P21的表达,降低磷酸化ERK蛋白的表达。结论 5'''-methoxyfradcarbazole A通过促进凋亡蛋白Bim的表达增加小鼠白血病细胞CB3的凋亡,通过增加细胞周期蛋白P21的表达使CB3细胞发生G2期阻滞;此外,PARP1及磷酸化的ERK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5'''-methoxyfradcarbazole A对CB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 信息
  • 信息
    2020, 55(13): 1085-1085.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0.13.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张刘源, 高春晓, 夏桂民, 颜德岳, 陈莲珍, 袁伟, 马洁
    2020, 55(13): 1086-1093.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0.13.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一种癌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靶向药物,并探讨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药物乳糖多柔比星包载多柔比星(lac-DOX/DOX),同时提取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的细胞膜,通过超声法将细胞膜包覆在lac-DOX/DOX外面,制备出lac-DOX/DOX@4T1m。测量其粒径、电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lac-DOX/DOX@4T1m的形貌;通过凝胶电泳对4T1细胞膜上蛋白质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体外细胞摄取实验和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评价药物在体内外对同源癌细胞的靶向性;构建4T1荷瘤Balb/c小鼠模型,对lac-DOX/DOX@4T1的抗肿瘤效果及生物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 成功制备lac-DOX/DOX@4T1m仿生纳米药物,平均粒径为(204.8±13.0)nm,在电镜下呈规则球状结构,且蛋白质完好地保留在细胞膜表面;细胞摄取实验和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结果显示,lac-DOX/DOX@4T1m对4T1细胞有靶向性;药效实验结果显示,lac-DOX/DOX@4T1m能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同时对肝功能的损伤显著降低。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一种仿生纳米药物,提高了对肿瘤的靶向性及治疗效果,降低了多柔比星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用药安全性。
  • 论著
    殳叶婷, 许妍, 高洁, 李钰, 顾薇, 董洁, 陈军
    2020, 55(13): 1094-109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0.13.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比例的大豆磷脂(soy phospholipid,SPC)和氢化大豆磷脂(hydrogenate soy phospholipid,HSPC)组成的复合磷脂脂质体对荧光修饰的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的皮肤递送效果,优选出具有最佳皮内滞留的磷脂组成。方法 将荧光探针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in isothiocyanate,FITC)与HP-β-CD结合,制备得荧光修饰环糊精FITC-HP-β-CD,包封于不同磷脂比例的复合磷脂脂质体内,通过离体皮肤递送实验,考察10 h接收液中环糊精的透过量以及环糊精的皮内滞留量。结果 环糊精的透过量排序为SPC > S/H(3:1)> S/H(1:1)> S/H(1:3)>HSPC>游离FITC-HP-β-CD,而环糊精的皮内滞留量排序则是S/H(1:1)> S/H(1:3)> HSPC > S/H(3:1)> SPC >游离FITC-HP-β-CD。结论 用SPC制备脂质体比HSPC更有利于促进FITC-HP-β-CD透过皮肤,但HSPC的加入会增加FITC-HP-β-CD在皮内的滞留,而SPC与HSPC的质量比为1:1时制备的脂质体对荧光修饰环糊精具有较优的皮肤递送效果,其中皮内滞留效果最优。
  • 论著
    穆矛, 陈思榕, 刘冰滢, 吴一平, 梁蔚阳
    2020, 55(13): 1098-1102.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0.13.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染色剂对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人血白蛋白纯度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染色剂使琼脂糖凝胶电泳法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规定方法(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方法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中,使用酸蓝、氨基黑、丽春红3种染色剂,对30批人血白蛋白样品进行纯度检测,并与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丽春红染色无法染出杂质条带;酸蓝染色的纯度结果偏低,与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有显著差异(P<0.01);氨基黑染色的纯度结果与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比较结果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37),检测的30批样品有25批样品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结果在氨基黑染色结果的95%置信区间内。结论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人血白蛋白纯度的过程中,染色剂的种类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使用氨基黑染色液对电泳结果进行染色可以获得与现行药典方法较为一致的结果。
  • 论著
    许鑫, 姜慧洁, 汪佳楠, 陈燕, 杜新刚, 唐岚, 张慧, 颜继忠
    2020, 55(13): 1103-1110.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0.13.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依据传统煎药法制备桂枝标准汤剂,研究桂枝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煎药壶法制备16批桂枝标准汤剂,计算其出膏率、肉桂酸和桂皮醛的含量及转移率。基于标准汤剂的参数,对桂枝配方颗粒制备工艺进行改进,采用提取收集同步技术获取挥发油,制粒过程应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基于标准汤剂的参数范围,制定桂枝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结果 制备所得桂枝标准汤剂的出膏率为3.58%~6.10%;肉桂酸含量为0.99%~2.59%,转移率为39.56%~62.28%;桂皮醛含量为1.95%~4.69%,转移率为4.76%~7.85%。依据标准汤剂制定的桂枝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为:1 g桂枝配方颗粒相当于14 g饮片;含肉桂酸0.50%~1.43%,桂皮醛0.98%~3.50%;特征图谱中应有6个特征峰,分别为原儿茶酸、香豆素、肉桂酸、2-甲氧基肉桂酸、桂皮醛和2-甲氧基桂皮醛。结论 本实验采用传统煎药壶法确定桂枝标准汤剂的参数范围,并提出了以标准汤剂为指导建立桂枝配方颗粒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的思路,可为含挥发油类中药配方颗粒及相关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 论著
    李婷, 赵紫楠, 胡欣, 裴艺芳, 李可欣, 杨蕾, 谭玲
    2020, 55(13): 1111-1116.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0.13.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快速评估艾普拉唑肠溶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临床和决策者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国内外卫生技术评估(HTA)机构官方网站,纳入艾普拉唑对比其他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HTA报告、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药物经济学研究,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汇总纳入研究的结论。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系统评价/Meta分析5篇、经济学研究6篇(有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同时也进行了经济性研究)。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性方面,艾普拉唑(10 mg·d-1)与其他PPIs方案的疗效相当,且艾普拉唑(10 mg·d-1)和艾普拉唑(5 mg·d-1)的疗效并无统计学差异;与H2受体拮抗剂相比,艾普拉唑(10 mg·d-1)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显著优于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安全性方面,艾普拉唑(10 mg·d-1)与其他PPIs或H2受体拮抗剂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经济性方面,艾普拉唑(10 mg·d-1)相较于艾司奥美拉唑(40 mg·d-1)不具有经济性,而艾普拉唑(5 mg·d-1)比雷贝拉唑(10 mg·d-1)更具经济性。结论 艾普拉唑肠溶片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方面安全有效,不劣于其他PPIs,且相比雷贝拉唑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因艾普拉唑(10 mg·d-1)和艾普拉唑(5 mg·d-1)疗效相当,临床上可考虑采用低剂量方案以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和经济性。同时,有必要进一步开展低剂量艾普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研究,以完善相关证据。
  • 论著
    宋再伟, 王冠儒, 刘爽, 胡杨, 赵荣生
    2020, 55(13): 1117-112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0.13.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维生素C、维生素D用于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与预防进行循证评价,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可能的治疗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建库至2020年2月13日相关文献,手工检索综述中的参考文献及数据库中未收录的文献。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篇文献进行评价。目前对于COVID-19、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治疗与预防,维生素C、维生素D均无临床应用证据;对于流感治疗与预防,1篇前瞻性对照试验显示维生素C有效,1篇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维生素D有效,3篇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无效,1篇病例对照研究显示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流感发生风险无明显关联,另有1篇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高剂量预防效果未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结论 尚无证据支持维生素C与维生素D对COVID-19、MERS、SARS的治疗与预防效果,但有限的证据表明维生素C与维生素D用于流感或具有潜在获益。临床应用尤其大剂量维生素C或维生素D时,应充分考虑相关指南与临床研究证据,并注意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 论著
    林心怡, 齐菲, 桂琳, 张长弓, 董梅
    2020, 55(13): 1122-112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0.13.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脂质体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R-CDOP样方案)一线治疗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诊断并接受一线R-CDOP样方案化疗,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危险因素(冠心病病史、高血压、年龄≥60岁、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及长期吸烟史)的DLBCL患者临床及生存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9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伴有冠心病者10例,伴有高血压者33例,伴有高脂血症者44例,伴有糖尿病者23例,肥胖者15例,有长期吸烟史者25例,伴有甲亢或甲减者3例。74例患者伴有2项及以上心血管疾病或危险因素。病理分型为生发中心型(GCB)患者34例,非生发中心型(non-GCB)患者60例。全部患者接受中位4.5个周期化疗,总有效率(ORR)和完全缓解率(CRR)率分别为92.6%(87/94)和70.2%(66/94),总体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71.3%,5年总生存率(OS)为76.9%。GCB患者及non-GCB患者的5年PFS分别为84.6%和63.9%(P<0.05),5年OS分别为80.6%和74.6%(P=0.407),无统计学差异。全组人群中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3.2%(50/94)和3.2%(3/94)。19例患者出现Ⅰ~Ⅱ度心脏事件,未出现Ⅲ~Ⅳ度需要紧急治疗或中止化疗的心脏事件,未见化疗相关的远期心脏事件。结论 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或相关危险因素的DLBCL患者,应用含脂质体多柔比星的CDOP或R-CDOP方案进行一线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 论著
    程速远, 寇雅真, 罗建辉
    2020, 55(13): 1128-1132.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0.13.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国内外罕见病酶替代疗法药物开发的最新研究进展及药学评价思考。方法 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文献为基础, 结合审评实践,简要就此类产品药学评价(分子设计、宿主选择、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等)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结果 由于罕见病酶替代疗法药物分子的“复杂性”与“异质性”,其质量研究是药学开发与评价的主要难点。 结论 近年来,为缓解中国罕见病药物缺乏现状,满足临床迫切需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罕见病药物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