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3年, 58卷, 第20期
    刊出日期:2023-10-22
      

    综述
    论著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艾永建, 何梦崎, 梁琼麟
    2023, 58(20): 1801-1813.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3.20.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纳米酶是一类既有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能,又有催化功能的模拟酶。近年来,由于交叉学科的爆炸式发展,关于纳米酶的研究呈指数性增长。为了突出纳米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成果,帮助相关研究人员了解纳米酶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概述了纳米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新进展。从纳米酶在疾病治疗和疾病诊疗一体化研究两个方面出发,总结了纳米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在疾病治疗领域,纳米酶用于肿瘤、炎症、细菌感染和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治疗的应用研究。总结了纳米酶联合光声成像、磁共振成像与和光热成像技术等在疾病诊疗一体化领域的研究新进展。对纳米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综述
    许子艺, 樊莉, 卢光照, 张鹰楠, 鲁莹, 张翮
    2023, 58(20): 1814-1822.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3.20.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纳米颗粒在抗肿瘤作用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限制,其中,尺寸是影响纳米颗粒在肿瘤组织的渗透和富集,继而影响其疗效的关键因素。小粒径纳米颗粒对肿瘤组织的渗透作用强但滞留时间短,大粒径纳米颗粒在肿瘤部位的滞留性较好却不利于渗透进入肿瘤内部。为解决该矛盾,近年来研究者设计了一系列尺寸可调的肿瘤微环境响应纳米颗粒。本文对于这类尺寸可调纳米颗粒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纳米颗粒尺寸随肿瘤微环境内源性和外源性刺激而发生变化,使得纳米药物在肿瘤组织的渗透性和滞留性得到改善和优化,从而提高抗肿瘤作用。并对这类纳米颗粒在生物成像、光热治疗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对其潜在挑战进行了展望。
  • 论著
  • 论著
    肖礼海, 王灼维, 郭箭, 夏钢, 王坚成
    2023, 58(20): 1823-183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3.20.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一种治疗用抗体偶联药物NCB001电荷异构体结构及其对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对NCB001电荷异构体组分进行分离和收集,通过液质联用(LC-MS/MS)技术进行结构表征,并进一步考察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分离获得的3种电荷异构体纯度较高(接近90%)、相对分子质量正确;3种电荷异构体发生翻译后修饰的位点相同,但与主峰相比,酸性峰中天冬酰胺的脱酰胺化修饰比例显著增高,碱性峰中重链C端甘氨酸缺失后脯氨酸的酰胺化修饰的比例明显升高,并且偶联毒素小分子药物比例明显降低;其他翻译后修饰比例无显著差异。同时,3种电荷异构体之间结合活性和细胞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 电荷异质性不会影响NCB001的生物学活性,3种电荷异构体均应视为合格的药物有效成分。
  • 论著
    石妍婧, 赫军, 王利杰, 殷伟峰, 陈欣, 马秉智, 张维库, 续洁琨
    2023, 58(20): 1832-1838.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3.20.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的化学成分,并评价其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方法 运用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ctadecylsilyl,ODS)、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多种方法对啤酒花雌花序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利用高分辨质谱(HR-ESI-MS)、核磁共振(NMR)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评价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啤酒花中共分离得到1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furano-[4″,5″:3',4']4,2'-dihydroxy-6'-methoxychalcone (1)、xanthohumol O (2)、xanthohumol (3)、dehydrocycloxanthohumol (4)、xanthohumol L (5)、3'-formyl xanthohumol (6)、2', 6'-dimethoxy-4, 4'-dihydroxychalcone (7)、1-[2,4-Dihydroxy-3-(3-hydroxy-2-methoxy-3-methylbutyl)-6-methoxy-phenyl]-3-(4-hydroxyphenyl)propenone (8)、xanthohumol G (9)、paxiiones A (10)、xanthohumol B (11)、xanthohumol H (12)、8-prenylnaringenin (13)和6-prenylnaringenin(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0首次从葎草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和10体外表现出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max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24.4±11.7)、(362.3±25.9)、(412.1±46.3)、(239.7±31.5)μmol·L-1,优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50=(597.7±8.6) μmol·L-1]。
  • 论著
    蔡猛, 陈文恒, 徐琳琳, 张永宁
    2023, 58(20): 1839-1848.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3.20.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牛蒡子苷元(arctigenin,ARG)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大鼠软骨细胞焦亡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实验1:选取雄性,SPF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OA组、ARG低剂量组(ARG-L,7.5 mg·kg-1)、ARG高剂量组(ARG-H,30 mg·kg-1)、塞来昔布组(celecoxib,24 mg·kg-1),每组各10只。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大鼠OA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给予相应的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干预8周。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Mankin's评分;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检测大鼠软骨细胞焦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标志蛋白、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UNC-51样激酶1(UNC-51-like kinase 1,ULK1)通路以及自噬相关标志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 light chain 3,LC3)表达。实验2: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OA组、ARG组(30 mg·kg-1)、AMPK激动剂组(200 mg·kg-1)、ARG+AMPK抑制剂组(20 mg·kg-1),每组各10只。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大鼠OA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每日1次,连续干预8周。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Mankin's评分;PI染色检测大鼠软骨细胞焦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标志蛋白、AMPK/ULK1通路以及自噬相关标志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形成。结果 与sham组相比,OA组大鼠关节软骨组织损伤严重,且Mankin's评分,细胞焦亡指数,细胞焦亡相关标志蛋白表达,p-AMPK/AMPK、p-ULK1/ULK1、LC3-II/LC3-I和苄氯素-1(Beclin-1)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OA组相比,ARG-L、ARG-H组及celecoxib组大鼠关节软骨组织损伤减轻,且Mankin's评分,细胞焦亡指数,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p-AMPK/AMPK、p-ULK1/ULK1、LC3-II/LC3-I和Beclin-1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ARG组相比,ARG+AMPK抑制剂组大鼠关节软骨组织损伤加重,且Mankin's评分,细胞焦亡指数,细胞焦亡相关标志蛋白表达,p-AMPK/AMPK、p-ULK1/ULK1、LC3-II/LC3-I和Beclin-1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OA组相比,AMPK激动剂组能够发挥与ARG相同的保护效应。结论 ARG能够抑制OA大鼠软骨细胞焦亡,其机制与激活AMPK/ULK1通路介导的细胞自噬相关。
  • 论著
    袁近津, 王亚伦, 樊浩, 朱站站, 王天龙, 何正春, 刘光明, 李婧炜
    2023, 58(20): 1849-185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3.20.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发一种可长效缓释的载美洲大蠊活性部位CⅡ-3微球,并考察其对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低温水相-水相乳化法将CⅡ-3CⅡ-3制备成葡聚糖微粒。以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葡聚糖微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以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材料,将优化工艺制备的CⅡ-3CⅡ-3葡聚糖微粒采用水包油包固体复乳法包封在PLGA微球中。对CⅡ-3微球外观形态、微球体外释放特性,以及CⅡ-3微球对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 优化制备工艺后的CⅡ-3葡聚糖微粒载药量为(27.41±0.60)%,包封率为(74.43±4.15)%,进一步制备得到的CⅡ-3微球载药量为(1.21±0.02)%,包封率为(31.27±0.88)%,平均粒径为(39.51±0.19)μm。CⅡ-3微球在pH 4.0和pH 7.4的PBS中360 h检测微球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5.83±1.97)%和(75.19±3.69)%,这2种PBS中的体外释放特性分别符合Ritger-peppas模型和Fick扩散。体外保护实验结果显示,将CⅡ-3制备成微球可有效避免CⅡ-3被降解,提高其稳定性。吞噬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CⅡ-3微球组均能增强RAW264.7细胞的吞噬活性。结论 该方法可将CⅡ-3制备成缓释性能良好的PLGA缓释微球,所制备的CⅡ-3微球可增强巨噬细胞的体外吞噬活性。
  • 论著
    宗时宇, 刘洋, 支文冰, 姜盛楠, 安玉叶, 张红
    2023, 58(20): 1858-1863.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3.20.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凤尾七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Ultimate LP-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和体积分数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4 nm,建立10批陕西产凤尾七的指纹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PCA)进一步对影响凤尾七药材质量均一性的差异性成分进行筛选。基于指纹图谱及差异成分,选取凤尾七质量控制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10批凤尾七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3,确定共有峰15个,其中4个共有峰被指认。PCA筛选出2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4.3%;影响凤尾七批间质量均一性的主要组分有没食子酸、芦丁等。测得10批凤尾七中没食子酸、芦丁、草质素苷和山柰酚-7-O-鼠李糖苷的含量分别为0.215 9~0.390 1、0.213 2~0.344 5、3.221 4~4.939 7和0.306 9~0.445 8 mg·g-1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控,适用于陕西产凤尾七药材的质量控制。
  • 论著
    江洁怡, 黄华靖, 肖观林, 冯健英, 胥爱丽, 杨敏娟, 毕晓黎
    2023, 58(20): 1864-1868.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3.20.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猫爪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猫爪草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1H-NMR和13C-NMR等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白杨素(2)、短叶松素(3)、短叶松素-3-乙酸酯(4)、高良姜素(5)、乔松素(6)、芦丁(7)、咖啡酸(8)、5-羟基麦芽酚(9)、丁基-2-甲酰基-5-丁氧甲基-1H-吡咯-1-丁酯(10)、4-[甲酰基-5-(羟甲基)-1H-吡咯-1-基]丁酸(11)、β-谷甾醇(12)。结论 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猫爪草中分离得到,均为黄酮类化合物。
  • 论著
    孙百浩, 关皓月, 牛剑钊
    2023, 58(20): 1869-1875.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3.20.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索枸橼酸坦度螺酮中可能存在的遗传毒性杂质,保障用药安全。方法 基于枸橼酸坦度螺酮合成工艺,结合遗传毒性杂质警示结构、计算机毒理学预测及Ames试验判断其杂质遗传毒性分类。结果 1,4-二溴丁烷具有致突变性,为枸橼酸坦度螺酮中存在的2类遗传毒性杂质。结论 1,4-二溴丁烷为枸橼酸坦度螺酮的2类遗传毒性杂质,应在药物中严格控制其残留量,以保障用药安全。
  • 论著
    王庚辰, 张昕怡, 王雪, 董文靓, 聂小燕, 管晓东, 史录文
    2023, 58(20): 1876-188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3.20.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与分析我国临床药学发展主要领域,探讨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现状与新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临床药学及其主要领域的文献信息,分析国内外临床药学文献发表、关键词共现网络状况。结果 我国临床药学主要在药学服务、合理用药和临床药学教育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也存在合理用药研究局限、社会药店药学服务关注不足、临床药学教育研究探索不深入等问题。结论 我国临床药学领域的研究逐渐从宏观向微观转变,合理用药研究需结合临床药学实践深入推进,药学服务尤其是社会药店药学服务需积极开展服务模式研究,临床药学教育需结合中国医学药学教育特点进行综合性改革探索。
  • 论著
    白庚亮, 薛嘉庆, 雷琦, 杨勇
    2023, 58(20): 1882-1888.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3.20.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我国近年来药物临床试验审批制度改革内容及成效,并提出完善建议。方法 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从新药临床试验受理与完成数量、登记公示数量、启动耗时、沟通交流会议开展情况、试验机构备案与伦理审查情况等方面分析药物临床试验审批制度改革效果。结果 新药临床试验受理与完成量逐年提高且已达到进出平衡;临床试验登记公示数量逐年上涨且涨幅巨大;临床试验启动耗时大幅缩短;沟通交流会议的申请量逐年上涨,但召开率逐渐降低;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制实施后机构数量有较大提升,但伦理审查效率有待提升。结论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审批管理制度改革效果显著,临床试验审评效率显著提升。为了达到更好的制度效果,申请人应注意充分利用沟通交流机制,提高申请效率,申办者应强化主体意识,承担全面管理职责,伦理委员会应强化其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伦理审查效率以加快临床试验开展速度。
  • 论著
    淡重辉, 吴燕燕, 孔文强
    2023, 58(20): 1889-1894.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3.20.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挖掘抗感染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引起药物热警戒信号,为判断和治疗临床不明原因发热提供参考。方法 用OpenVigil 2.1软件对FAERS数据库进行药物热不良反应数据挖掘,以“body temperature increased”等为首选术语进行检索,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抗感染药物引起的药物热警戒信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置。结果 FAERS数据库中共收录涉药物热药物不良事件(aderse drug events,ADE)报告53 605例,纳入符合条件29种抗感染药物致药物热1 638例,以ROR值排序前10位的分别是头孢他啶(ROR=4.355,95%CI:2.524~7.514)、美罗培南(ROR=4.167, 95%CI:3.002~5.785)、头孢哌酮(ROR=4.072,95%CI:1.309~12.666)、头孢噻肟(ROR=3.666,95%CI:1.830~7.344)、甲氧苄氨嘧啶(ROR=3.630,95%CI:3.159~4.172)、亚胺培南(ROR=3.609,95%CI:2.172~5.995)、哌拉西林(ROR=3.572,95%CI:2.681~4.761)、他唑巴坦(ROR=3.469,95%CI:2.595~4.637)、磺胺甲唑(ROR=3.368,95%CI:2.892~3.921)、克拉维酸(ROR=3.167,95%CI:2.384~4.208)。结论 大部分抗感染药物均有引起药物热的风险,关注抗感染药物致药物热的特点,对相关药物风险进行识别与比较,持续监测该不良事件,进而有效降低临床用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