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9年, 54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19-07-08
      

    综述
    论著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李飞, 赵原, 蔺瑞, 赵美娜, 苏晶, 文爱东, 奚苗苗
    2019, 54(13): 1037-1044.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3.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对揭示中药配伍机制、完成中药大品种改造、实现中药现代化并获得国际认可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血清药物化学、网络药理学、谱效关系、高通量筛选、代谢组学等。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主要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为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 论著
  • 论著
    崔晶, 卢苇, 邱净英, 曾晓萍, 梁光义, 徐必学
    2019, 54(13): 1045-1053.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3.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合成含三氟甲基取代的马蹄金素(Matijin-Su,MTS)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MTS为先导化合物,经酰化、烷基化及水解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评价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和抗乙肝病毒活性。结果 共合成20个含三氟甲基取代的MTS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MS(ESI)表征,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以HepG2 2.2.15细胞进行体外抗HBV活性测试,活性测试结果显示,3b、6a、6c、6d、6h~6j和6n对HepG2 2.2.15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3b、6d及6n显示较强的抗HBV活性,其IC50达到了11.74、8.73和11.41 μmol·L-1结论 B环的间位进行三氟甲基取代的MTS衍生物可普遍提高抗HBV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论著
    张燕, 朱玉苹, 张帅华, 周星彤, 于毓
    2019, 54(13): 1054-1059.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3.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共晶技术提高法莫替丁的溶解性。方法 选择烟酸作为共晶形成物(CCF)与法莫替丁采用挥发法制备共晶,获得的共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单晶结构,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法(PXRD)、红外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A)对共晶进行检测,同时考察了共晶的溶解性和稳定性。结果 法莫替丁-烟酸共晶的不对称单元包含1个法莫替丁分子、1个烟酸分子和1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共晶具有特征的熔点、PXRD、IR 图谱。共晶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比法莫替丁提高了4.2倍,并且未改变法莫替丁在人工胃液、光照、高温、高湿条件下的稳定性。结论 制备的法莫替丁-烟酸共晶明显提高了法莫替丁在水中的溶解度,为应用共晶技术提高药物水溶性提供了研究基础。
  • 论著
    齐博文, 贾放放, 苏聪, 罗源, 丁宁, 杨洪芸, 江芳芳, 徐溪平, 王晓晖, 史社坡
    2019, 54(13): 1060-1065.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3.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地桃花(Urena lobata L. )中酚苷类成分。方法 利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MS、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 从地桃花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鉴定12个酚苷类化合物:苯甲醇-7-O-α-L-吡喃阿拉伯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苯乙醇-8-O-α-L-吡喃阿拉伯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2)、苯乙醇-8-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丁香酚-1-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4)、6-甲氧基丁香酚-1-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5)、3,4,5-三甲氧基苯甲醇-7-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4-O-(甘油-2-基)-二氢松柏醇-1′-O-β-D-吡喃甘露糖苷(7)、苯甲醇-7-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8-O-β-D-葡萄糖苷(9)、3,4,5-三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苯乙醇-8-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1)和3,4,5-三甲氧基苯酚-1-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2)。结论 化合物2~8,10~12为首次从锦葵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9,11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中NO的释放具有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40.5±4.9),(31.9±4.6),(37.7±3.3)和(36.1±4.6)μmol·L-1
  • 论著
    刘玉明, 何颖, 赵忆宁, 沈先荣, 王庆蓉, 李珂娴, 罗群, 陈伟, 侯登勇, 蒋定文
    2019, 54(13): 1066-107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3.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西咪替丁对低剂量累积电离辐射比格犬脾组织病理变化及其对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PX1)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西咪替丁对低剂量辐射损伤防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24只雄性比格犬,每组4只,共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西咪替丁低、中、高剂量组(5.33,10.67,21.33 mg·kg-1),采用60Co-γ射线连续全身照射23 d,剂量率为0.040 8 mGy·min-1,西咪替丁于照射期间连续灌胃给药每天1 次。采用显微镜观察脾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qRT-PCR 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受照射犬脾组织中SOD2、GPX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西咪替丁组的脾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病变有改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西咪替丁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脾组织中SOD2、GPX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同时西咪替丁各剂量组脾细胞中SOD2、GPX1基因mRNA水平均升高并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西咪替丁对脾组织的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显著提高脾组织中SOD2、GPX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对低剂量辐射导致的氧化损伤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 论著
    冯子琳, 李梦婷, 王文喜
    2019, 54(13): 1072-107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3.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高载药量的卡马西平固体分散体,并探究其增溶机制和稳定性。方法 以固有溶出度为指标,考察不同药载比及制备方法对卡马西平溶出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粉末X射线衍射法(PXRD)鉴定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扫描电镜法观察其微观形态,通过润湿性和粒径测定探究其增溶机制,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热熔挤出法制备药载比为4∶1的固体分散体具有最高的溶出度,固有溶出速率为原料药的327倍,药物主要以晶体存在并且从市售的晶型Ⅲ转化成晶型Ⅰ。其在盐酸溶液中的润湿性明显增加,能迅速分散成纳米大小的悬液,在加速试验条件下可稳定存在6个月以上。结论 以Eudragit EPO为载体,热熔挤出法制备载药量高达80%的卡马西平固体分散体,能显著地提高卡马西平的溶出度,并有良好的稳定性。
  • 论著
    张星贤, 侯玉婷, 曹杰, 柯学
    2019, 54(13): 1078-1085.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3.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两性霉素B 阴道用纳米泡沫剂并进行基本理化性质和体内药效学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素法,分别优化处方中的蛋黄磷脂用量和起泡剂参数,制备两性霉素B纳米泡沫剂;进一步考察制剂的药物粒径、泡沫形态、发泡性能等基本理化性质;构建白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小鼠模型,评价药物对阴道炎症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性霉素B纳米泡沫剂的优化处方中需在5 mg·mL-1的药物量中加入60 mg·mL-1的蛋黄磷脂和30 mg·mL-1的烷基糖苷APG0810,制剂的药物粒径约240 nm,微泡沫直径约200~400 μm,泡沫半衰期约为43.5 min,对小鼠阴道炎症感染有显著治疗效果。结论 采用磷脂纳米粒和起泡剂制备的两性霉素B纳米泡沫剂基本理化性质和体内治疗效果良好,有望成为具有潜力的治疗外阴阴道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药物新剂型。
  • 论著
    朱瑞芳, 李香莲, 丁肖梁, 武剑, 缪丽燕
    2019, 54(13): 1086-109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3.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清中阿达木单抗药物浓度的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测定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体内阿达木单抗血清稳态谷浓度并研究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变异。方法 固相微孔板上包被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作为捕获抗原,加入待检测样品,以羊抗人IgG-HRP为检测抗体,TMB为底物进行显色并测定450 nm处的吸光度。47例经标准剂量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治疗的AS患者,采集治疗后12周至24周稳态谷浓度血样,测定药物浓度。结果 该方法定量范围为0.63~20.00 μg·mL-1,批间和批内精密度均不超过15%,平均回收率<110%;47例患者治疗第12周时血清中位谷浓度为10.15 μg·mL-1(IQR:4.36~13.31 μg·mL-1),浓度范围为0.00~23.71 μg·mL-1,个体间变异为63%;43例患者中个体内变异中位数为11%(IQR:8~17 μg·mL-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稳定性好,适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阿达木单抗治疗稳态谷浓度个体间变异较大而个体内变异较小,基于稳态谷浓度的“被动治疗药物监测”将有助于给药方案调整。
  • 论著
    黄中依, 贾小芳, 席秀红, 焦萍, 尹林, 孙涛, 张丽军
    2019, 54(13): 1092-1098.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3.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痰液中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和阿米卡星(amikacin,AMK)2种抗结核药物浓度的检测方法,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 痰液样品经磷酸盐缓冲液(PBS)稀释匀浆后采用蛋白质沉淀法进行样品提取后进样分析。以含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 (80∶20)为流动相,流速0.35 mL·min-1,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 column柱(2.1 mm×100 mm,1.8 μm )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源,以多反应监测(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扫描模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结果 测定痰液中EMB和AMK分别在48~12 000 ng·mL-1(r=0.997 8)、320~80 000(r=0.999 5)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9.2%,提取回收率处于96.65%~106.35%之间。同时该方法成功用于5例临床患者痰液样本分析,乙胺丁醇的浓度为148.5~919 ng·mL-1,未服用阿米卡星。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可靠,已能够服务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 论著
    王鸣人, 王义博, 段徐华, 王灿, 邵泓, 陈钢
    2019, 54(13): 1099-1103.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3.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及探讨四参数模型拟合算法的具体过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细菌内毒素标准品效价标定方法中。方法 将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作为标准品,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作为待标品。运用HL60-IL6单核细胞激活实验法进行效价标定。以标准品和待标品溶液的反应吸光度值对其相应的浓度进行四参数Logistic拟合,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迭代计算,该拟合算法过程及结果用C语言、softmax软件、R语言以及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实现。结果 4种分析方式结果一致,拟合度均大于0.99,相对效价值的精度差异在0.1%之内。结论 4种软件均适用于四参数Logistic模型的拟合及效价的计算,科研分析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来选用合适的工具。
  • 论著
    王融溶, 饶跃峰, 俞振伟, 姚迪翡, 赵璐萍, 朱延焱, 马俐丽, 卢晓阳
    2019, 54(13): 1104-1108.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3.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围手术期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的临床应用情况,为合理选择及使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本项目为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包括3个部分:①通过问卷调研各机构NSAIDs的临床应用概况;②由疼痛专科临床药师组成专家组,经过多次讨论对药物评价标准形成共识;③随机抽查2016年第4季度至2017年第1季度围手术期使用NSAIDs的病例,严格按照点评标准对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本项目在16家综合性三级医院开展,共抽查病例960份。其中,NSAIDs为15家(93.8%)机构围手术期常用的镇痛药物,使用金额排序前3位的NSAIDs依次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注射用帕瑞昔布钠及塞来昔布胶囊。10家(62.5%)机构未常规干预NSAIDs的不合理使用,仅有2家(12.5%)机构制定了NSAIDs使用规范。抽查病例的总体不合理率为23.3%(n=224),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超疗程使用及NSAIDs联用,分别涉及10家医院98例病例(10.2%)及11家医院76例病例(7.9%)。其他问题为:26例病例(2.7%)超禁忌症使用药物,24例病例(2.5%)给药方式不正确。结论 NSAIDs在围手术期使用广泛,但面临使用规范缺失、临床干预不足及不合理使用现象较多的问题。因此,需及时采用措施,推进药学工作介入,规范临床用药。
  • 论著
    沈江华, 赵思邈, 褚燕琦, 闫素英
    2019, 54(13): 1109-1113.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3.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明确高龄患者在腹部手术后肾功能损伤与术中使用肾毒性药物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普外科腹部手术的高龄(≥75岁)患者手术前后的医学资料。将用药组按照术中使用肾毒性药物分为5个小组:组(H)--单用羟乙基淀粉(hetastarch,HES)、组(N)--单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组(N+H)--合用NSAIDs与HES、组(F+H)--合用呋塞米和HES、组(Z)--单用碘造影剂,对照组均未使用肾毒性药物。根据配对原则,将未用药组与用药组患者进行配对。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比较用药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肌酐清除率(Ccr)降低率。结果 共有275例高龄患者入组,5个用药组与对照组的配对成功情况:除组(Z)人数仅3人,未进行配对外,组(H)41对、组(N)15对、组(N+H)21对、组(F+H)7对。用药组与对照组的肌酐清除率降低率比较结果显示,除组(H)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3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术中应控制肾毒性药物的应用,如NSAIDs、碘造影剂等,尤其尽量避免多种肾毒性药物的合用,如NSAIDs联合HES、呋塞米联合HES。
  • 论著
    李明爽, 叶建春, 刁一凡, 刘美岑, 张杰, 江梅英, 钱捷, 富宏羽, 耿帅, 孙静
    2019, 54(13): 1114-1120.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3.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比较用药结构,分析基于医保支付结算标准的药品采购政策的“调结构”和“腾空间”效果,为福建省完善基于医保支付结算标准的药品阳光采购和经验推广提供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 基于2016年和2017年福建省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数据,运用 Excel 2007软件数据透视表等统计功能,对化学药品一级分类、二级分类(福建省化学药品药品采购目录分类方法)和活性物质(福建省药品采购目录名称)的采购金额及占比、原研和仿制采购数量(以标准单位“片/支/瓶”等调整)与采购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对中成药一级分类(福建省中成药采购目录分类方法)的采购金额及占比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 2017年,福建省通过调整药品采购目录,节约采购经费近23.8亿元,相比2016年的用药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辅助和营养性采购金额及占比明显下降。高血压、新型抗肿瘤等治疗慢性病药物采购金额及占比显著上升。仿制药在采购数量上相比原研药显现出竞争力,呈现逐步替代原研药的趋势,但原研药占有绝对市场份额的品种仍普遍存在。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单位价格均有不同幅度降低。结论 福建省基于医保支付结算标准的药品采购政策的“调结构、腾空间”效果初显。全面实施医保支付结算标准将使“腾空间”的效果更为显著。为进一步促进仿制药与原研药的有效竞争,福建省应对通过一致性评价和美国FDA及欧盟认证的仿制药与原研药设立相同的医保支付标准,促进仿制药替代原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