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齐博文, 贾放放, 苏聪, 罗源, 丁宁, 杨洪芸, 江芳芳, 徐溪平, 王晓晖, 史社坡
目的 研究地桃花(Urena lobata L. )中酚苷类成分。方法 利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MS、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 从地桃花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鉴定12个酚苷类化合物:苯甲醇-7-O-α-L-吡喃阿拉伯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苯乙醇-8-O-α-L-吡喃阿拉伯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2)、苯乙醇-8-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丁香酚-1-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4)、6-甲氧基丁香酚-1-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5)、3,4,5-三甲氧基苯甲醇-7-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4-O-(甘油-2-基)-二氢松柏醇-1′-O-β-D-吡喃甘露糖苷(7)、苯甲醇-7-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8-O-β-D-葡萄糖苷(9)、3,4,5-三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苯乙醇-8-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1)和3,4,5-三甲氧基苯酚-1-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2)。结论 化合物2~8,10~12为首次从锦葵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9,11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中NO的释放具有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40.5±4.9),(31.9±4.6),(37.7±3.3)和(36.1±4.6)μ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