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9年, 54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9-06-22
      

    综述
    论著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刘朝霞, 周亚楠, 何兰, 丁丽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维液相色谱技术以其峰容量大、选择性高、分离能力强等突出优点,逐渐成为解决复杂样品分离难题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药品、食品、体内外代谢产物等领域的研究应用发展迅猛。笔者旨在论述二维液相色谱不同分离模式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及其发展前景。

  • 论著
  • 论著
    胡鸿雨, 张伟东, 吴佳飞, 张鑫伟, 盛含晶, 赵胜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合成吡啶联苯氨基脲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缩合、环化、肼解及与异氰酸酯的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采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QGY-7703)、人肺癌细胞(NCl-H460)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合成了16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 和HRMS表征。体外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大多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5l活性最优,其对QGY-7703、NCl-H460和MCF-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9.15、10.45和12.50 μmol·L-1结论 该系列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 论著
    马秉智, 李丽, 赫军, 李栋, 张淑君, 梁莹莹, 王海洋, 马书伟, 刘晓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优选苦豆子效应成分的提取工艺,为其规模化大生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乙醇浸提法,以氧化槐果碱(OSC)和氧化苦参碱(OMT)提取率的均值为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苦豆子乙醇浸提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以OSC和OMT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设计对影响提取工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优化,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应用响应面法对最佳工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提取次数、粉碎度、溶剂倍量对苦豆子中2种生物碱的提取率影响较大,二项式方程拟合度较好,预测结果较为准确。最佳提取工艺为苦豆子粉碎过65目筛,以12倍量体积分数60%乙醇,40 ℃温浸提取4次,每次2 h;OSC、OMT提取率分别为92.3%和79.0%,均与预测值相差较小。结论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响应面法优选苦豆子效应成分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预测性较好,可为苦豆子的规模化大生产提供参考。

  • 论著
    孙悦, 董林毅, 刘艳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养正消积胶囊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养正消积胶囊中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在GC-MS条件下,选用PH-5毛细管色谱柱(0.25 mm×30 m,0.25 μm),采用程序升温法,EI离子源,质量扫描范围为m/z 40~650;在UPLC-Q-TOF-MS条件下,选用ACQUITY UPLC HSS T3 超高效液相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采用15 mmol·L-1甲酸铵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ESI源,质量扫描范围:m/z 50~1 500。结果 采用GC-MS共鉴定出脂溶性成分20种,包括挥发油、倍半萜类、酚类和脂类等成分,主要来源于莪术、徐长卿和茯苓。采用UPLC-Q-TOF-MS共鉴定出水溶性成分38种,包括三萜类及三萜皂苷、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类及有机酚酸等,主要来源于人参、黄芪和女贞子。结论 本实验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全面系统地对养正消积胶囊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为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药物质量控制、药理作用机制等研究奠定基础。

  • 论著
    程波, 杨伟俊, 刘欢欢, 何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与山柑科或山柑属药用植物的叶绿体psbA-trnH基因间隔区序列,为刺山柑的分子生物学鉴别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提取植物样品基因组总DNA,扩增叶绿体psbA-trnH基因间隔区序列,运用MEGA7为工具对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以Kimura 2 parameter(K2P)为模型估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并以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与刺山柑相比,其种间遗传距离在0.045~0.474,平均种间遗传距离为0.238。最小种间遗传距离大于最大种内遗传距离。UPGMA聚类结果显示,各个种内平行样本相聚,刺山柑与8种同科或同属植物被有效区分。结论 叶绿体psbA-trnH基因间隔区序列对于刺山柑的鉴别研究具有应用价值。

  • 论著
    袁永亮, 杜玥, 宋之臻, 张晓坚, 鲁憬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床用药消渴丸中药成分与西药成分格列本脲协同作用抗糖尿病的分子网络机制。方法 获取消渴丸糖尿病相关基因,采用STRING软件构建生物分子网络,利用DAVID软件识别KEGG通路,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消渴丸药物成分-靶标-通路-疾病网络图。结果 消渴丸中药组方与格列本脲联合作用于123个糖尿病相关基因。格列本脲主要影响2型糖尿病相关通路。中药组分影响TNF、Jak-STAT、NF-kB、细胞因子等炎症信号通路,PI3K/Akt、mTOR、MAPK等胰岛β细胞相关的信号通路,AGE-RAGE糖尿病综合症以及物质代谢等通路。二者联合广泛作用于糖尿病疾病相关的信号通路。结论 消渴丸通过中西药联合,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影响炎症反应等,发挥协同抗糖尿病、改善糖尿病综合征作用。

  • 论著
    童双梅, 潘佳倩, 汤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构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小鼠模型,以期探讨La在急性HBV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水动力法构建急性HBV模型;分别用RT-PCR、ELISA、生化发光检测小鼠血清中HBV DNA、HBsAg、HBeAg和ALT水平;免疫组化和HE染色检测肝中HBcAg和损伤情况;RT-PCR、Western bolt和ELISA检测小鼠La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小鼠血清中HBV DNA、HBsAg、HBeAg和肝组织中HBcAg水平显示,急性HBV小鼠模型构建成功;血清ALT水平和HE表明造模后前3 d肝脏损伤较为严重,随后逐渐恢复正常;肝组织中La的mRNA水平提示,HBV模型组普遍高于对照组,而Western bolt结果显示,并无统计学差异,但是血清中La水平普遍高于对照组,尤其是第7天(P<0.000 1)。结论 成功构建了急性HBV模型,该模型中急性HBV可增加La蛋白的血清学表达,提示La可能参与了HBV致病过程,或可作为诊断标志物。

  • 论著
    卜晓红, 董伯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多柔比星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Raji体外增殖、迁移侵袭的作用及PTEN(gene of 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的影响。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多柔比星对Raji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多柔比星和PTEN对Raji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RT-qPCR检测多柔比星对Raji细胞中PTENM表达的影响。结果 多柔比星具有显著抑制Raji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效应(r=-0.925, P<0.001);多柔比星能够抑制Raji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多柔比星能够促进PTEN在Raji细胞中的表达,过表达PTEN能显著抑制Raji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多柔比星和PTEN联合使用能够显著降低Raji细胞活力、抑制Raji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 多柔比星和PTEN均能够抑制Raji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PTEN可显著增强多柔比星对Raji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
  • 论著
    李锐, 李多慧, 全大萍, 肖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肝素泊洛沙姆水凝胶(NGF-HP)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 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以制备糖尿病(DM)模型。成模后,暴露并分离术侧的坐骨神经,运用静脉夹压迫神经以造成外周神经损伤(PNI)。同时,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PNI-diabetics),游离NGF组(free NGF)及NGF-HP水凝胶组(NGF-HP hydrogel)。每组给予对应的药物治疗,同时在神经损伤后的每周进行斜板试验和BBB评分。30 d后,处死各组大鼠并收集术侧的坐骨神经,运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神经内部结构和功能蛋白的表达,运用免疫荧光、Masson三色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神经内轴突和髓鞘的再生。结果 该水凝胶可装载一定剂量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并缓控其释放。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单次注射一定体积的NGF-HP水凝胶后,PNI-diabetics大鼠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神经内GAP-43、MAP-2、MBP及S-100的含量出现显著地上调,神经纤维的再生效果良好且脱髓鞘情况改善显著。结论 NGF-HP对PNI-diabetics疾病具有优越的疗效,为该药应进入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 论著
    徐倩, 欧阳怡, 吴鸿飞
    2019, 54(12): 1000-1006.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2.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建立体外Caco-2细胞模型研究黄芩苷(BA)及其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的吸收特性。方法 利用CCK-8法、LDH法筛选BA及BA SLN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合适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BA含量,分别研究时间、浓度、温度、内吞抑制剂及外排抑制剂对其摄取、转运量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外排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在50~150 μg·mL-1,BA及BA SLN摄取呈浓度依赖性;在4~37 ℃,BA及BA SLN的细胞摄取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内吞抑制剂影响BA SLN的细胞摄取量;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抑制剂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抑制剂显著降低BA外排率,对BA SLN外排率无影响;BA SLN降低细胞MRP2、BCRP表达量。结论 BA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为被动扩散,并伴随能量依赖,与MRP2、BCRP外排有关。BA SLN显著增加药物在细胞模型的吸收,可能与其增加内吞、抑制细胞外排蛋白表达减少药物外排有关。

  • 论著
    许秋霞, 周细萍, 叶磊, 庄奕筠, 陈金成, 张吟
    2019, 54(12): 1007-101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2.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CYP2C8基因多态性与紫杉醇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接受紫杉醇化疗的肿瘤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CYP2C8基因型,并观察、收集、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和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检测了25个基因位点,仅7个基因位点有发生突变,其余18个基因位点均为野生型。本研究发现,在CYP2C8基因多态性中,携带CYP2C8*1B(-271 C>A)野生型基因(CC)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和疼痛的发生率均高于突变型基因(CA+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YP2C8*2/*3(32299 C>T)野生型基因(CC)患者的肝脏毒性发生率低于突变型基因(CT+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8基因多态性与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可能具有相关性。

  • 论著
    李冬连,李成容,黎萍,刘秀秀,付春梅,晁若冰
    2019, 54(12): 1012-101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2.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同时测定瓦布贝母药材中多种生物碱的含量,为瓦布贝母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方法 使用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0.1%三氟醋酸(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 本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简便准确,用于瓦布贝母药材中西贝碱苷、西贝碱、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异浙贝甲素及川贝酮碱等7种异甾体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0),加样回收率为90%~105%。结论 本方法可检测到几乎所有的贝母类生物碱成分,所得的色谱图可同时作为特征图谱,对不同种类的贝母药材进行鉴别。本条件也适合与质谱检测器联用。异浙贝甲素、川贝酮碱首次通过HPLC在瓦布贝母中被检测到。
  • 论著
    朱玉苹, 杨钊, 张燕, 周星彤, 张帅华
    2019, 54(12): 1018-1023.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2.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不同厂家生产羟丙甲纤维素的理化性质,并建立羟丙甲纤维素理化性质与缓释效果之间的联系,为其进一步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不同厂家羟丙甲纤维素,分别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堆密度测量装置、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气相色谱对其粒度分布、堆密度、物理形态、结晶性以及取代度进行表征,然后将不同厂家羟丙甲纤维素压制成缓释片,通过溶出曲线比较缓释效果。结果 不同厂家生产羟丙甲纤维素在理化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粒径大小不同,堆密度大小不同,物理形状不相同,是否存在结晶峰以及羟丙氧基含量差异,并且理化性质的差异导致缓释效果的不同。结论 研究羟丙甲纤维素的理化性质能更好地控制质量,促进其更为广泛的应用。

  • 论著
    张金红, 房德敏, 高颖, 侯微, 刘志永, 戴滨
    2019, 54(12): 1024-1030.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2.0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综述与分析头孢唑林钠皮试阴性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以期为头孢唑林钠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VIP、WANFANG等数据库,时间截至2017年10月,纳入头孢唑林钠皮试阴性致过敏性休克的中英文病例报道,两位研究者独立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统计。结果 共检出文献1 358篇,最终纳入18篇。涉及患者20例,中位年龄39.0岁,60.0%患者无青霉素或药物过敏史,30.0%患者曾用过青霉素或头孢类抗菌药物,静脉滴注为主要给药途径。发生于30 min以内的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占47.6%,时间最长可发生在用药第7天,临床表现以循环系统损害为主,抢救措施包括立即停药、平卧、建立静脉通道、吸氧、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最终全部抢救成功。ADR关联性评价为肯定有关1例,很可能有关19例。结论 头孢唑林钠皮试阴性致过敏性休克需引起临床关注,青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比例高。以头孢唑林钠皮试结果预测过敏反应的价值有限,用药前掌握患者用药史和过敏史,重视全程用药监护,尤其用药30 min内,同时必须准备好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 论著
    杭永付, 徐德宇, 薛领, 胡坤, 边诣聪, 沈艳萍, 黄晨蓉, 杨静, 卢国元, 沈蕾, 乔青, 沙文刚, 李明,周玲, 缪丽燕
    2019, 54(12): 1031-1034.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9.12.0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我院腹透相关腹膜炎(PDRP)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结果,探讨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入住我院使用万古霉素的腹透相关腹膜炎46例次患者的资料,按给药方案分为万古霉素1 g,q3d、q4d、q5d3组,分析各万古霉素方案首次给药血药浓度水平、多次给药的浓度分布特性及与转归的相关性。结果 ①万古霉素1 g,q3d方案首次谷浓度均值为(10.51±2.79)mg·L-1;1 g,q4d方案首次谷浓度均值(6.78±1.58)mg·L-1;1 g,q5d方案首次谷浓度均值(6.68±1.68)mg·L-1,q3d组与q4d和q5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万古霉素1 g,q3d方案3次给药后谷浓度(16.15±4.79)mg·L-1,1 g,q4d方案;第2次给药后谷浓度(10.20±2.0)mg·L-1;1 g,q5d方案第2次给药后谷浓度均值(9.49±3.24)mg·L-1,3组较前均升高且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③以10 mg·L-1为界分为谷浓度≥10 mg·L-1与<10 mg·L-1组,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以15 mg·L-1为界分为谷浓度≥15 mg·L-1与<15 mg·L-1组,两组之间疗效也无差异(P>0.05)。结论 PDRP患者万古霉素腹腔后血药浓度存在较大个体化差异,多次给药后存在蓄积,建议万古霉素1 g,q3d作为初始经验给药方案,监测血药浓度且谷浓度维持在10 mg·L-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