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杨彬;丁振闿
    1995, 30(11): 643-646.
    降钙素是调节钙磷代谢的主要激素之一,天然降钙素及其合成类型物目前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Pagete's症等。本文主要综述了降钙素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并从其二级结构方面对影响其降钙活性的因素进行了阐明。
  • 综述
    陈强;刘皋林
    1995, 30(11): 646-650.
    环孢素A(cyclosporinA,CsA)是一种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与传统免疫抑制剂相比具有选择性强,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感染危险低等优点。目前广范的用于肾、肝、心、胰脏及骨髓等器官和组织移植时的抗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治疗,大大提高了移植物的成活率,并降低了排斥反应和感染机会。近年来CsA亦用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难治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血液病等疾病的治疗。本文就国外近年发表的有关文献,对CsA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较为全面的综述。
  • 中药及天然药物
  • 中药及天然药物
    张玲;彭广芳;林慧彬;钟方晓
    1995, 30(11): 651-65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山东金银花主流品种大毛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分析鉴定了棕榈酸、二氢香苇醇、棕榈酸甲酯、廿四碳酸甲酯等59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6.51%。并测定了各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 中药及天然药物
    尚靖;敖秉臣;刘文丽;徐建国
    1995, 30(11): 653-655.
    酪氨酸酶为黑色素生成过程的关键酶,控制其活力即可控制黑色素生成量。用酪氨酸酶对常用增白中药进行筛选,有7种中药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白茯苓、白鲜皮、白蒺藜有显著抑制作用(Ki分别为2.13×10 ̄(-2),2.26×10 ̄(-2),1.86×10 ̄(-2)g/ml)。白茯苓、白鲜皮为竞争型抑制,白蒺藜为混合型抑制。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来减少黑色素生成量,可能是增白中药的作用机制之一。
  • 药理
  • 药理
    朱燕;李长龄;王银叶
    1995, 30(11): 656-660.
    以3种动物模型研究了血脂康的降血脂作用。将25%酪蛋白加入家兔基础饲料中,60d后血清TC从1.81mmol/L升至7.51mmol/L,则内源性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建立;血脂康0.4,0.8g·kg ̄(-1)·d ̄(-1)治疗性给药30d后,有显著降低血清TC浓度和TC/HDL-C比值(0.8g.kg ̄(-1)·d ̄(-1))的作用(P<0.05)。将0.5%胆固醇,15%蛋黄粉,5%猪油加入家兔基础饲料中,可形成外源性高脂血症模型;同时预防性po血脂康0.89.kg ̄(-1)·d ̄(-1)后,服药家兔血清TC、TG浓度和TC/HDL-C比值明显降低(P<0.05),且有抑制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脂质在肝脏沉积的作用。将1%胆固醇,14%猪油,6%豆油加入鹌鹑基础饲料中,2周后可形成外源性高脂血症模型;同时预防性po血脂康0.1,0.2,0.4g.kg ̄(-1)·d ̄(-1)后,可显著降低血清TC、TG(P<0.05或P<0.01)的浓度。此结果证实了血脂康在降血脂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药理作用。
  • 药理
    毛晓明;梁秉文;方世珍;饶亚萍;李群;周民伟
    1995, 30(11): 660-663.
    应用胰岛素经皮肤脉冲电流电渗技术对糖尿病大鼠进行了20min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血糖逐渐下降,同时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糖尿病大鼠血糖下降的幅度与脉冲电流强度及释放极胰岛素浓度成正比。提示脉冲电流能有效地促进胰岛素经皮肤吸收。
  • 科技园地
  • 科技园地
    李程
    1995, 30(11): 663-663.
  • 药剂
  • 药剂
    袁曦;洪清;吕方生;黄品芳
    1995, 30(11): 664-666.
    氯化血红素(hemin)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氯化血红素口服液的制备、质量标准和药理学试验。并与葡萄糖酸亚铁进行临床对照治疗180例小儿缺铁性贫血。试验结果表明,两药的治愈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X ̄2=15.68,P<0.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本品无胃肠副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治疗缺铁性贫血制剂。
  • 药剂
    李培芳;屈建
    1995, 30(11): 667-669.
    探讨水及6种注射液中丝裂霉素C(MMC)的稳定性,扩大MMC的配伍范围,得到可供临床选择的数据:7种缓冲液及6种配伍液中MMC的(pH)m值分别为pH6.8~9.0及6.2~7.9;居于(pH)m内各配伍液(0.9%NS、复方乳酸钠及NaHCO_3)中的MMC,在8h内(20±2℃)是稳定的;居(pH)m外的凡命配伍液应在1.5h内用完;5%GS及5%GNS不宜与MMC配伍;20℃注射用水中MMC的t_(0.9)为20.8h;水溶液中MMC的热分解产物不干扰测定,光线对MMC影响不大。
  • 临床药学
  • 临床药学
    杨石红;刘平;王二军;段宏;高健;刘瑞华
    1995, 30(11): 670-672.
    报道了15例尿毒症患者,iv和scrHuEpo的药代动力学。用ELISA法测定血清rHuEpo浓度,用3P87软件处理药浓度。时间数据。iv的药代动力学符合线性二室模型,其主要动力学参数T_(1/2),V,Cl和AUC_(0~∞)分别为5.45±1.48h,79.7±52.2ml/kg,0.305±0.298(ml·min)/kg和5295.9±3661.2(mU·h)/ml。sc的药代动力学符合线性一室模型,其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_(max),C_(max),T_(1/2)和AUC_(0~∞)分别为10.2±5.7h,37.2±19.2mU/ml,17.6±8.1h和1620.3±860.7(mU·h)/ml。单次sc后,血药浓度约为iv相同剂量时峰浓度的5%。占sc组50%的患者,sc后约0.5h才从血清中测到rHuEpo浓度。sc组较iv组浓度。时间曲线下总面积小。此外还比较了iv和sc的临床价值。
  • 临床药学
    张敏;张乐之;吕金胜;王国华
    1995, 30(11): 673-67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例健康志愿者交叉服用国产及进口恩丹西酮片8mg后,测定16h内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以对国产和进口恩丹西酮片进行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国产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国产片和进口片间的各项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
  • 临床药学
    张志荣;胡晓颖;陈勇;廖工铁
    1995, 30(11): 675-678.
    采用HPLC,以银黄冲剂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甙为测定指标,以银黄注射液为对比,用家兔为实验对象,测定银黄注射液和银黄冲剂单剂量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并据此计算银黄冲剂的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银黄冲剂的血药峰浓度为0.1959μg/ml,达峰时间为1.39h,生物利用度为61.19%。该研究为银黄冲剂的内在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临床药学
    陈建斌;饶邦复;朱治本;何海霞
    1995, 30(11): 678-679.
  • 药物化学
  • 药物化学
    杨林生;侯少范;李德珠
    1995, 30(11): 680-682.
    利用Tris-缓冲液-甘油提取法对硒酵母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并与透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特殊工艺生产的硒酵母虽然总硒含量达到4000μg/g以上,但其中50%以上的硒为硒蛋氨酸形态的蛋白质或其它大分子态硒,无机态硒仅占3%左右,而游离态硒只占0.01%。说明硒酵母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同时也为硒制剂提供了适宜的质量监测方法。
  • 新药研究
  • 新药研究
    刘昌孝
    1995, 30(11): 683-686.
    根据1994年和1995年Scrip杂志发表有关资料,分析1993~1994年的新化学实体药物的研究开发情况,从中可以看出,美、日不论开发研究的数量还是上市的数量都是名列前矛的。美、日新化学实体药物开发研究投入的人力和经费也是最大的。在发达国家中,美、日的投入资金占60%以上,人员数目占50%。我国的新药研究开发必须提到日程上来,探索中国自己的路,结合国情,发挥优势,建立合理的新药研究开发运行体系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洪琅
    1995, 30(11): 687-689.
    研究表明,国产阿齐红霉素(商品名:泰力特)与进口品在体外抗菌活性及主要药代动力学特征方面相近。本文介绍了阿齐红霉素体外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及临床应用。
  • 药物与临床
    唐镜波;王振纲
    1995, 30(11): 689-691.
  • 学术讨论
  • 学术讨论
    曾经泽;黄仁玉
    1995, 30(11): 692-695.
    主要讨论了应用于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生物药物分析方法的质量控制。在复习近年国际学术会议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分析方法质量的主要指标: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标准曲线、方法选择性和稳定性等的定义、意义和测定方法,供评价和控制分析方法质量参考。
  • 学术讨论
    杨泉玲
    1995, 30(11): 695-697.
    简述了药物制剂剂型,并根据临床治疗需要、药物性质等,论述生产不同剂型的必要性。文中引证古今中外资料,分析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情况,指出了我国现有剂型与新剂型的差距。并根据近年来药物剂型的发展趋向,提出了应重视药物剂型研究的建议。
  • 药学史
  • 药学史
    韩凤;徐小薇
    1995, 30(11): 698-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