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笔谈
  • 专题笔谈
    周金黄
    1994, 29(11): 641-642.
    从传统中医中药向现代中医中药前进的思路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100085)周金黄编者按1994年10月9~12日,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召开了“北京中药研究与开发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42篇,85岁高龄的周金黄教授到会祝贺,并宣了这篇有开拓与指导性的第一篇报告。到会者近百名国内研究与开发中药的教授,博士生颇受启发和教益,并同时祝贺周老从事药理学工作60周年。本刊特发表这篇论文,供广大中药研究与开发工作者共同分享。
  • 综述
  • 综述
    蒋学华;廖工铁;姚倩
    1994, 29(11): 643-646.
    毫微粒是一类应用领域广泛、优点突出的新型药物载体,也是国际药剂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由于毫微粒具有可改变药物体内分布、药物释放速度、生物利用度、药物对生物膜的透过性及药物在局部的滞留性等优点,使其可载带多种药物,用于器官靶向、胞内靶向、骨髓靶向等药物传递系统中,或用于口服制剂、眼用制剂、透皮制剂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毫微粒作为药物载体在对被载药物活性提高、毒性降低的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 综述
    翟光喜;郝宏;刘栋;张秀珍
    1994, 29(11): 647-649.
    介绍了1993年我国生化药物的研究进展,主要成果有:从牛脑制得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半合成胰岛素等,内容包括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多糖类药物、脂质类药物及生化药物的生物工程研究。
  • 中药及天然药物
  • 中药及天然药物
    赵长琦;杨侠
    1994, 29(11): 650-652.
    本实验运用CS-930双波长薄层色谱扫描仪,分析测定桂枝汤方剂在煎煮过程中,其主药芍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芍药甙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煎煮时间在30min时,芍药甙煎出量较高。该法简便、快速,色谱分离良好,排除了其它成分的干扰。平行性和重现性较好。
  • 中药及天然药物
    王海波;张芝玉;苏中武
    1994, 29(11): 652-65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国产3种夏枯草果穗部分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结果鉴定出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14个化合物,山菠菜(P.asiaticaNakai)17个化合物,硬毛夏枯草(P.hispidaBenth.)17个化合物。3种夏枯草挥发油成分中十六烷酸[CH3(CH214COOH]含量分别达17.16%,51.52%和34.85%。
  • 药理
  • 药理
    马丽娜;吕忠智;吕文伟;睢大筼;程慧桢
    1994, 29(11): 654-657.
    用刺五加茎叶皂甙(ASS)对急性心肌梗塞犬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影响的观察,结果表明,刺五加茎叶皂甙25,50mg/kg对实验性心肌梗塞犬均能明显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冠脉阻力;亦可明显减慢心率,降低血压、LVP及dp/dt_(max);并减少-dp/dt_(max)降低及LVEDP升高幅度;同时减少心肌耗氧量及心肌耗氧指数,降低心肌氧利用率。
  • 药理
    张培彤;孙桂芝;段绍谨;高梅;杨正红
    1994, 29(11): 657-660.
    用ESR的方法检测了中药扶正防癌膏水溶液对酶和非酶体系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扶正防癌膏水溶液能较强地清除羟自由基(·OH)与超氧阴离子(O),药液的浓度越高,其清除能力越强。加热可以提高药液清除活性氧的能力,透析后的药液显示出了最好的清除效应,说明小分子物质在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试图从自由基理论的角度说明具有扶正防癌作用中药方剂的部分作用机理。
  • 药理
    曾述之;熊继敏;张岩;张穗芳
    1994, 29(11): 660-663.
    利用焦性没食子酸自氧化产生O,分析黄腐酸物质对此自由基的影响;用芳香环化合物的羟化实验检测黄腐醚物质对·ON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它们对O作用较弱,但能显著抑制Fenton试剂对水杨酸的羟化,并有剂量依赖性,其铜络合物的抑制作用更强。它们对H2O2无明显影响,又非有力的螯合剂。故此抑制作用是它们清除OH的结果。
  • 药剂
  • 药剂
    任秋云;梁安鹏;侯春明;李玉龙
    1994, 29(11): 664-666.
    通过实验证实“静脉输液自净器”可有效地防止环境空气中微粒及微生物对输液的污染,作为空气过滤器,对微粒的截留效果与环境污染程度仍然相关。本实验采用了一种新的培养基装置,可较好地反映临床输液进气污染微生物的实际情况。
  • 药剂
    方晓玲;蒋新国;奚念朱;朱彩琴;黄银妹;朱福根
    1994, 29(11): 666-669.
    应用Franz扩散池和Valia-Chien扩散池,采取新鲜离体大鼠皮肤,分别研究了月桂氮酮(氮酮)等渗透促进剂对0.1%维甲醚软膏剂和溶液剂体外经皮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酮浓度在1%~5%范围内无明显透皮促进作用,10%油酸和5%薄荷醇也无透皮促进作用,剥离角质层后维甲醚的透过量仅增加2.6~4.7倍。结果表明,角质层不是维甲酸经皮渗透的主要屏障,角质层下表皮组织和真皮组织的屏障作用不可忽视,对于这种情况,氮酮等渗透促进剂的作用是有限的。
  • 药剂
    江立富;何钦军;王官胜
    1994, 29(11): 669-670.
  • 药剂
    刘志科;段晶;郑朝丽
    1994, 29(11): 670-670.
  • 临床药学
  • 临床药学
    谢晓婵;杨尊湘;李景苏;蔡长春;庞健
    1994, 29(11): 671-673.
    6名男性健康受试者交叉口服单剂量盐酸曲马朵片(国产和进口品),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各自的血药浓度值,用PKBP-N1药物动力学程序包二室模型拟合,求得药物动力学参数,提取AUCmaxTmax,Cmax两制剂三参数做方差分析,同时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比较。结果表明,国产盐醚曲马朵片与进口盐酸曲马朵胶囊具生物等效(P>0.05)。
  • 临床药学
    张彤梅;张玉琥;李汉蕴
    1994, 29(11): 673-676.
    选择6名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口服给予多剂量吲哚美辛控释胶囊,并测定了给药达稳态后的血药浓度。与普通胶囊比较,控释胶囊75mg/次,qd给药,稳态时血浓波动性明显比普通胶囊25mg/次,tid的血浓波动性小,峰谷比为:控释胶囊2.69~~2.93,普通胶囊6.55~10.24。控释胶囊的峰、谷浓度均在有效血浓范围之内,说明每日给药1次,即可维持24h药效。用FDA低温考察法、光照和加热稳定性试验考察了控释胶囊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其稳定性良好,使用期限可达2年以上。
  • 临床药学
    周国华;刁勇;李亮
    1994, 29(11): 676-678.
    介绍了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leastspuaremethod,PLS)用于尿液中药物浓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尿液中氧氟沙星浓度的PLS-紫外分光光度法。所得结果的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0.85%)。同时对其人体内药物动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并把国产片剂和进口片进行了比较,表明国产片质量已达到国外的同期水平。
  • 药品检验
  • 药品检验
    袁勤生;陈浩;周刚宏;陆领倩;张文涛;马青;常雅宁
    1994, 29(11): 679-681.
    超氧化物歧化酶测活方法很多,国外以黄嘌呤氧化酶-细胞色素C法和经典的连苯三酚自氧化法为主,国内以改良的连苯三酚自氧化法和黄嘌呤氧化酶-NBT法为主,测活方法不一,所测活性单位也不一,测试结果很难比较。为便于与国际上公认的SOD测活方法比较,找出同一酶制剂在各种活性测定中的相互关系,这将有助于改变我国当前活性测定的紊乱现象。本文内容主要对国内外最重要的3种测活方法进行了比较。
  • 药品检验
    侯美琴;曹小斐
    1994, 29(11): 682-684.
    作者采用差示热分析(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双炔失碳酯含α体的纯度。从热解曲线中看出,凡峰形尖锐、坡度小,则熔点高,含α体的含量高。同时根据熔距亦能判断α体的纯度。当熔点高、熔距短则α体的纯度高。随着本品近10余年来合成工艺的改进,目前双炔失碳酯中含α体的纯度有较大提高,因而制剂的剂量可作适量的调整。
  • 药品检验
    罗燕燕;逯梅;朱青;李光慧
    1994, 29(11): 684-68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血舒通丸中天麻素的含量。以KYWG-C_(18)为固定相,水为流动相,UV检测波长为220nm,天麻素进样量在0.9~4.5μg与峰面积呈直线相关,回归方程Y=0.010688+0.000012X,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1.50%,RSD为0.55%(n=6),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 药品检验
    李菁;张玫
    1994, 29(11): 685-686.
  • 科研简报
  • 科研简报
    唐天华;韩金祥;王美岭
    1994, 29(11): 686-686.
  • 药物化学
  • 药物化学
    马秀俐;赵然;陈滴;樊中心
    1994, 29(11): 687-688.
    1-烯丙基-3-甲基三硫化物为百合科植物葱、蒜、薤白挥发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聚集作用等。采用碘甲烷、氯丙烯为主要原料,以化学方法合成了这一化合物。所得化合物,经结构鉴定,得到确认。其方法简单,原料易得,反应步骤少,实用性强。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程书权
    1994, 29(11): 689-689.
  • 药物不良反应
    曹国建;阮学东;马慧芬
    1994, 29(11): 689-689.
  • 药物不良反应
    沈平
    1994, 29(11): 689-689.
  • 药物不良反应
    田玉先;刘桂芝;张国忱
    1994, 29(11): 690-690.
  • 科技园地
  • 科技园地
    王群;邹继昌
    1994, 29(11): 690-690.
  • 药学人物
  • 药学人物
    钟萍
    1994, 29(11): 691-692.
  • 科研简报
  • 科研简报
    朱延勤;刘学丽;严汉英
    1994, 29(11): 692-692.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萧叁
    1994, 29(11): 693-697.
  • 科研简报
  • 科研简报
    赵长敏;崔春英;席德荣
    1994, 29(11): 697-697.
  • 新药评介
  • 新药评介
    林育新
    1994, 29(11): 698-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