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与临床 ›› 2024, Vol. 44 ›› Issue (7): 1008-1012.doi: 10.16352/j.issn.1001-6325.2024.07.1008
张思敏, 王伟, 马明圣, 邱正庆*
ZHANG Simin, WANG Wei, MA Mingsheng, QIU Zhengqing*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起病临床特点,明确基因诊断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8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儿科门诊的7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进行铜离子转运ATP酶β肽(ATP7B)基因测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分析;对其起病时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75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7∶1,年龄为(6.5±4.0)岁(1.3~17.5岁)。55例以无症状肝酶升高起病,所有患者铜蓝蛋白均<0.2 g/L,72例患者24小时尿铜>40 μg,其中29例患者24小时尿铜在40~100 μg之间,16例患儿K-F环阳性,可以临床确诊的共有16例(21%),有15例年龄均>7岁。75例进行了ATP7B基因检测,共检出48种致病变异。最常见的致病变异为c.2333G>T、p.R778L、c.2621C>L、p.A874V、c.2975C>T、p.P992L,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49%、14.89%、9.92%。结论 对于儿童患者,多表现为无症状肝酶升高,K-F环阳性率较低,临床确诊难度大。本研究临床确诊率为21.33%,基因检测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