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15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5-12-25
  

  • 全选
    |
    目录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索引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论
  • 宿英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929-9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标准与指南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935-9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神经影像学
  • 张静, 全志永, 康晓刚, 高琼, 江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940-9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 显像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采用18F-FDG PET 观察20 例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包括无反应觉醒综合征/植物状态12 例、最低意识状态8例)大脑外在和内在感知网络区域葡萄糖代谢变化,计算各区域标准化摄取值(SUV);并比较随访6 个月时意识恢复[Glasgow 预后分级-扩展版(GOS-E)> 2 级]与意识未恢复(GOS-E 分级≤ 2 级)患者各区域的葡萄糖摄取情况。结果 20 例患者6 个月随访时失访1 例、死亡9 例、意识未恢复2 例、意识恢复8例。意识未恢复组(意识未恢复+ 死亡)患者年龄高于意识恢复组(P = 0.001);而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评分(P = 0.030),以及双侧前额叶(左侧P = 0.000,右侧P = 0.002)、顶叶(左侧P = 0.003,右侧P =0.007)、楔前叶(左侧P = 0.000,右侧P = 0.003)、前扣带回(P = 0.001)、后扣带回(P = 0.006)SUV 值均低于意识恢复组。结论 18F-FDG PET 显像所示外在和内在感知网络区域葡萄糖代谢变化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相关,SUV 值越高、预后越佳。

  • 脑损伤与脑死亡评估
  • 肖淑英, 宿英英, 张艳, 赵红, 庞英, 刘祎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944-9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预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最佳时机。方法 以Glasgow 昏迷量表(GCS)评分≤ 12分并经头部CT 和(或)MRI检查证实的幕上大面积梗死或大容积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于发病后第1 ~ 3 和4 ~ 7 天行GCS 评分、SLSEP 和BAEP 检查;并于发病后6 个月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估预后,分析发病后不同时间窗预测指标(GCS 评分、SLSEP 和BAEP)与预后评估指标(mRS 评分)之间的关联性和预测准确性。结果 (1)关联性分析:发病第1 ~ 3 天,GCS 评分、SLSEP 和BAEP 与mRS 评分之间无关联性(均P > 0.05);发病第4 ~ 7 天,SLSEP 和BAEP 与mRS 之间存在关联性(均P < 0.01,C > 0.400)。(2)预后预测准确性分析:发病第4 ~ 7 天,SLSEP 和BAEP Ⅴ 波预测灵敏度为85.71% ~ 97.62%、BAEP 特异度为80.00% ~90.00%,各项预测指标阳性预测值达89.13% ~ 96.88%、SLSEP 阴性预测值为83.33%~85.71%,其中SLSEP 和BAEP 预测准确度均达临床预期,尤以SLSEP 最佳(88.46% ~ 90.38%)。结论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病第4 ~ 7天SLSEP 和BAEP 预测不良预后的准确性较高。

  • 李红亮, 宿英英, 杨庆林, 王晓梅, 王琳, 高冉, 陈卫碧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950-9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MCHI)患者发病急性期不同时间段脑电图变化的分析,确定脑电图预测预后的最佳时机。方法 共72 例MCHI 患者分别于发病第1 ~ 3 和4 ~ 7 天行脑电图监测,比较不同时间段脑电图模式和Synek 分级,预测预后之准确性,发病后3 个月采用Glasgow 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结果 72 例患者发病后3 个月良好预后占62.50%(45/72)、不良预后37.50%(27/72)。发病第1 ~ 3天(RR = 0.357,95%CI:0.153 ~ 0.834,Mantel-Haenszel χ2 = 6.147,P = 0.013)和第4~7天(RR = 0.240,95%CI:0.102 ~ 0.564,Mantel-Haenszel χ2 = 13.601,P = 0.000)良性型脑电图模式为MCHI 患者预后之保护因素,其预测良好预后率为82.14%(23/28)~ 85.71%(30/35),准确度为62.50% ~ 72.22%;发病第4~7 天恶性型脑电图模式为MCHI 患者预后之危险因素(RR = 2.909,95%CI:1.611 ~ 5.253,Mantel-Haenszel χ2 = 11.110,P = 0.001),其预测不良预后率为66.67%(16/24),准确度为73.63%。脑电图Synek 分级与GOS 评分在发病后第1 ~ 3(rs = - 0.354,P = 0.002)和4 ~ 7 天(rs = - 0.417,P = 0.000)均呈负相关,提示Synek 分级越高、预后越差。发病第4~7 天脑电图Synek 分级的预测准确度更高(83.33%对70.78%;χ2 = 4.000,P = 0.039),与实际预后一致性更佳(Kappa 检验:κ = 0.639,95%CI:0.522 ~ 0.746 对κ = 0.406,95%CI:0.353 ~ 0.459;P = 0.001)、辨别力更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86 ± 0.05,95%CI:0.761 ~ 0.958 对0.69 ± 0.07,95%CI:0.554 ~ 0.822;P = 0.002)。结论 MCHI 患者发病第1 ~ 3 天脑电图模式和Synek 分级可以作为脑损伤严重程度评估和指导治疗选择的参考指标,发病第4 ~ 7 天脑电图Synek分级预测预后的准确度可以作为长期预后预测和医疗决策的参考指标。

  • 宿英英, 张运周, 高岱佺, 张艳, 叶红, 陈卫碧, 范琳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956-9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临床判定是脑死亡判定标准中的核心内容,对培训效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利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方法 采用理论培训、模拟技能培训、床旁技能培训和考核后培训的方式对461 名学员进行临床判定标准的培训,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后退法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价学员性别、年龄、专科类别、专业技术职称和医院级别等项因素对各知识点考核错误率的影响。结果 461 名学员中30 ~ 49 岁占77.87%(359/461),主要来自三级甲等医院(88.29%,407/461)的神经内科(43.39%,200/461)、神经外科(23.64%,109/461)和重症医学科(19.09%,88/461),其中高级职称占66.59%(307/461)。6 项13 个知识点考核总错误率为5.81%(1054/18 128),其中角膜反射(24.64%,104/422)、深昏迷判断(11.59%,365/3149)、头眼反射(9.48%,40/422)、脑死亡判定步骤与次数(7.48%,138/1844)、瞳孔对光反射(5.10%,90/1766)错误率均> 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 1.558,95%CI:1.435 ~ 1.693;P = 0.000)、专科类别(OR = 1.080,95%CI:1.021 ~ 1.143;P = 0.007)和医院级别(OR = 1.395,95%CI:1.174 ~ 1.659;P = 0.000)为导致试卷考核错误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进一步改进临床判定标准的培训模式和方法,特别是进行以“强”带“弱”的针对性培训,以提高培训质量。

  • 临床医学图像
  • 阎晓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9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脑损伤与脑死亡评估
  • 张艳, 刘祎菲, 陈卫碧, 刘刚, 姜梦迪, 叶红, 范琳琳, 张运周, 高岱佺, 宿英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961-9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脑死亡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确认试验的培训效果进行分析,以改进和完善脑死亡判定标准和技术规范。方法 采用理论培训、模拟技能培训、床旁技能培训和考核后培训的方式对101 名受训学员进行SLSEP 确认试验培训,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后退法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价学员性别、年龄、专科类别、专业岗位、专业技术职称和医院级别对各知识点考核错误率的影响。结果 101 名学员中30 ~ 49 岁占76.24%(77/101),主要来自三级甲等医院(98.02%,99/101)的神经内科(77.23%,78/101),其中医师占81.19%(82/101),高级和中级职称分别占30.69%(31/101)和41.58%(42/101)。6项知识点考核总错误率为4.50(91/2020),由高至低依次为SLSEP 注意事项9.41%(19/202)、结果判定5.94%(12/202)、记录方法4.75%(24/505)、操作步骤3.96%(32/808)、确认试验顺序1.98%(2/101)和环境条件0.99%(2/202)。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 1.566,95%CI:1.116 ~2.197;P = 0.009)和专业技术职称(OR = 1.669,95%CI:1.163 ~ 2.397;P = 0.005)为导致试卷考核错误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加强受训学员对脑死亡SLSEP 确认试验与常规诱发电位检测的鉴别能力,以提高该项试验对脑死亡的判定质量。

  • 陈卫碧, 刘刚, 姜梦迪, 张艳, 刘祎菲, 叶红, 范琳琳, 张运周, 高岱佺, 宿英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965-9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脑死亡脑电图确认试验培训效果进行分析,以发现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方法 采用理论培训、模拟技能培训、床旁技能培训和考核后培训的方式对114 名学员进行脑电图确认试验的培训与考核,单因素和多因素后退法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价学员性别、年龄、专科类别、专业岗位、专业技术职称和医院级别等因素对知识点考核错误率的影响。结果 114 名学员中30 ~49 岁占79.82%(91/114),主要来自三级甲等医院(94.74%,108/114)的神经内科(57.89%,66/114)和电生理科(19.30%,22/114),其中医师占85.96%(98/114),中级职称占45.61%(52/114)。5 项知识点考核总错误率为9.19%(204/2221),由高至低依次为脑电图参数设置11.40%(26/228)、结果判定10.44%(80/766)、记录方法10.25%(69/673)、环境要求7.46%(17/228)和注意事项3.68%(12/326);其中,> 50 岁学员错误率高于其他年龄者(均P = 0.000),技师错误率高于医师(P = 0.039)。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仅年龄是导致考核错误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382,95%CI:1.156 ~ 1.652;P = 0.000)。结论 不同学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应加强针对重点对象的培训力度,重视脑死亡脑电图确认试验与常规脑电图监测的区别,提高脑死亡脑电图确认试验的判定质量。

  • 范琳琳, 叶红, 张艳, 刘祎菲, 陈卫碧, 刘刚, 姜梦迪, 张运周, 高岱佺, 宿英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969-9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脑死亡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确认试验培训效果进行分析,以改进和完善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培训。方法 采用理论培训、模拟技能培训、床旁技能培训和考核后培训的方式对106 名学员进行TCD 确认试验培训与考核。单因素和多因素后退法Logistic 回归分析筛查学员性别、年龄、专科类别、专业岗位、专业技术职称和医院级别对试卷考核错误率的影响。结果 106 名学员中30 ~ 49 岁占77.36%(82/106),主要来自三级甲等医院(96.23%,102/106)的神经内科(64.15%,68/106)和超声科(19.81%,21/106),其中医师占77.36%(82/106),高级和中级职称分别占32.08%(34/106)和46.23%(49/106)。6 项知识点考核总错误率为7.26%(149/2052),由高至低依次为参数设置9.43%(10/106)、检查部位8.73%(37/424)、血管识别8.67%(43/496)、结果判定7.41%(55/742)、设备要求1.89%(2/106)和注意事项1.12%(2/178)。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专科类别(OR = 1.313,95%CI:1.072 ~ 1.610;P = 0.009)和医院级别(OR = 2.943,95%CI:1.623 ~ 5.338;P = 0.000)是导致试卷考核错误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受训学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学员基本特征影响培训效果,应依据重点和难点不断改进培训方案,以使更多的学员能够胜任脑死亡判定工作。

  • 病例报告
  • 马联胜, 房亚兰, 范秀琴, 张晶, 牛小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974-9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祎菲, 宿英英, 张艳, 刘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977-9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莹, 周赛君, 杨学志, 张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980-9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病理报告
  • 蒋云, 高平, 何婧, 沙成, 陈涓, 刘银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983-9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告病理学诊断明确的大脑胶质瘤病和软脑膜胶质瘤病各一例。方法与结果 (1)大脑胶质瘤病:男性患者,48 岁。临床表现为癫痫和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MRI 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广泛性白质病变,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后病灶无明显强化。肿瘤细胞和增生的神经胶质细胞均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Ki-67 抗原标记指数约为10%。(2)软脑膜胶质瘤病:女性患者,30 岁。临床以颅内高压和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MRI 显示蛛网膜下隙和脑室进行性扩大,脑沟和脑裂内多发囊性包裹形成,脑实质浸润,增强后脑膜和囊壁病灶明显强化。肿瘤细胞呈密集不均均分布,胞核异型性明显,小血管增生;GFAP 表达阳性,Ki-67 抗原标记指数约为5%。2 例患者组织病理学均符合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诊断。以替莫唑胺化疗为治疗原则。结论 颅内胶质瘤病头部MRI 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可提示诊断,应尽早行脑组织活检术以明确诊断。

  • 临床研究
  • 李洁颖, 陈海, 董会卿, 贾建平, 易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990-9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9 例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对9 例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患者前驱感染症状、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治疗原则及出院时神经系统损害恢复评分进行分析,腹泻为其常见前驱感染,并迅速出现四肢瘫痪、肌肉萎缩,病情进展迅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有效。早期诊断、及时予以免疫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 董晓宇, 佡剑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994-9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分析11例手-口综合征患者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显示:均为单侧病变,急性腔隙性梗死10 例、脑出血1 例;以丘脑缺血性卒中(5 例)常见,其次分别为顶叶(3 例)和脑干(3 例),其中3 例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随访3 个月,治疗后2 例遗留单侧口周和指尖麻木感、1 例病情进展遗留偏身感觉障碍。延髓至顶叶神经传导功能受损可引起手-口综合征,尽管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个别患者仍有病情进展风险。

  • 范寿成, 王宏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998-10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30 例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的术中和术后疗效进行回顾分析显示,长期颅骨缺损组患者术中[硬脑膜缺损(P = 0.001)],术后[新发癫痫(P = 0.035)、脑积液(P = 0.021)]和术后晚期并发症[异物感(P = 0.035)、头痛头晕(P = 0.050)]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长期颅骨缺损患者施行颅骨修补术风险高、并发症多、手术效果欠理想,建议早期手术治疗。

  • 综述
  • 林益光, 刘晓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2): 1001-10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1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垂体腺瘤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侵袭性腺瘤和垂体腺癌因其侵袭性生长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仍是目前神经外科治疗之难点,需手术切除病灶辅助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近年来,由于替莫唑胺对功能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腺癌的治疗取得进展,使其颇受临床关注,尤其是O6-甲基鸟嘌呤-DNA 甲基转移酶可否作为判断替莫唑胺疗效的指标,成为烷化剂化疗药物之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