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方莲花, 何国荣, 王月华, 王守宝, 吕扬, 杜冠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近年来药物晶型与生物活性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在早期成药性评价中化合物晶型的生物活性研究策略。方法 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固体药物多晶型概念及意义、影响固体晶型药物生物活性的因素及早期成药性评价中化合物晶型的生物活性研究策略和技术等做一综述。结果与结论 药物的多晶型直接影响药品的熔点、溶解度、溶出速率和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及临床疗效。早期成药性评价中开展化合物多晶型的生物活性研究,可明确化合物的药理活性是否具有晶型选择性,提前预测其后期开发的必要性,提高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避免早期评价中存在的由于化合物晶型不同造成的生物活性差异。
  • 信息,会讯,其它
  • 信息,会讯,其它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而且会引起诸多并发症,近年还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世界各国相关研究领域都高度重视,纷纷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药物防治等进行研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进一步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同时增加了他们精神和经济压力。近年来,我国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的高效实施,国内医药工作者在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发与有效使用上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论文。为及时、全面地报道国内医药科技工作者在糖尿病治疗药物领域最新科研实践成果,供国内外同行学习分享,共同推进国内糖尿病药物治疗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中国药学杂志》将于2013年编辑出版一期“糖尿病治疗药物研发与应用新进展”专栏。本专栏由《中国药学杂志》社主办、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协办。
    1 专栏主题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发与应用的新进展。
    2 征文内容
    ①国家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等涉及糖尿病治疗药物研发的最新科研成果;②关于糖尿病治疗药物使用的最新药物经济学研究成果;③青少年糖尿病药物治疗;④知名药物研发生产企业糖尿病治疗新药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实验;⑤国际上最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安全性热点研究;⑥有关糖尿病治疗的中药有效成分研究;⑦糖尿病治疗药物新靶点、新剂型的研究;⑧与糖尿病治疗药物研发与应用相关的其他最新研究成果。
    3 征文要求与注意事项
    稿件内容应属未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过的研究成果,论文格式参考《中国药学杂志》2013年1期稿约,征文截止日期:2013年6月30日。投送稿件请登录www.zgyxzz.com.cn进行网上注册投稿,并标明“糖尿病治疗药物研发与应用新进展专栏投稿”,以便杂志社及时进行稿件处理。
    4 联系方式
    联系人:戴罡:电话:010-58698299;E-mail:daigang@cpa.org.cn。
  • 综述
  • 综述
    林宝钗*,洪卫*,张沂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阐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耐药机制及治疗对策。方法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耐药机制包括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其中,原发性耐药机制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20外显子突变、K-ras基因突变、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样4(EML4-ALK)融合基因表达和BRAF基因突变等,继发性耐药机制包括T790M突变、c-Met基因扩增和肝细胞生长因子高表达等,治疗对策概括为继续另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治疗、换用细胞毒药物治疗和针对耐药靶点的新药等治疗。
  • 论著
  • 论著
    菅丽君, 常军民, 李改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离纯化刺糖多糖,并对刺糖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刺糖多糖,联合使用大孔吸附树脂、纤维素和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对刺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凝胶过滤法测定其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气相色谱法分析其单糖组成,再通过部分酸水解、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和核磁共振分析其结构。结果 经分离纯化得到多糖组分AP1-1;纯度测定表明其为均一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9.7×103;其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物质的量比为1.10∶2.19 ∶4.32;主链由→4)-β-D-GalpA-(1→,→4)-β-D-Galp-(1→和→4,6)-α-D-Glcp-(1→组成,支链由→6)-α-D-Glcp和2- OCH3-α-D-Man组成。结论 多糖AP1-1是一个有分枝的杂多糖。
  • 论著
    崔思娇a, 罗洁a, 马天成a, 张晨宁a, 刘芷a,毕开顺b,贾英a*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酸枣仁的超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 (2.1 mm×100 mm,1.8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04 nm。结果 建立了酸枣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7个共有峰,并指认了5个主要色谱峰,14批酸枣仁药材的相似度在0.947~0.994之间。结论 本方法快速、高效,可用于酸枣仁的质量评价。
  • 论著
    赵翡翠,李杰,刘淑敏,聂继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新疆乌头属植物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并进行分析,评价其相似程度及亲缘性。方法 采用高效硅胶G薄层板,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6.4∶3.6∶1)为展开剂,以稀碘化铋钾溶液显色,获得其显色后的薄层指纹图谱,经ChemPattern化学指纹图谱分析系统解决方案软件生成共有模式,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筛选和优化薄层色谱条件,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建立了新疆乌头属植物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由6个特征峰组成。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乌头属植物不同种之间化学成分有一定差异,大致可分为3类。其中白喉乌头、空茎乌头与草乌、川乌相似度较高。结论 建立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为新疆乌头属药用植物指纹图谱的研究奠定了方法学基础,白喉乌头是与已有国家法定药材标准的川乌、草乌相似度较高、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品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论著
    王嫣a,杨卫平*,陈天琪a,彭芳a,赵云华c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贵州余庆种植的吴茱萸对家兔离体胸主动脉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家兔离体胸主动脉条,分为内皮完整组和去内皮组,观察累积质量浓度的吴茱萸水煎液对胸主动脉条的作用。同时用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吲哚美辛苦及BaCl2预孵育血管环,观察吴茱萸的作用。结果 贵州余庆种植的吴茱萸水煎液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提高血管环张力,且对内皮完整血管环的收缩作用明显强于去内皮血管环。用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和吲哚美辛苦预孵育血管环后,吴茱萸使血管环张力上升的幅度降低;用BaCl2预孵育血管环后对吴茱萸的缩血管作用没有影响。 结论 贵州余庆种植的吴茱萸水煎液对家兔离体胸主动脉有内皮依赖性的收缩作用,同时推测吴茱萸水煎液内还存在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和前列环素的成分,使血管舒张,部分抵消其收缩作用。
  • 论著
    孙鑫波,刘朝东*,王咸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原花青素对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动物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原花青素高、中、低剂量组(50、25、10 mg·kg-1)。各组于第1、2、6、10天进行药物干预。光镜下观察各组前列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前列腺组织和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0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的表达,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水平。结果 原花青素能有效改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造成的病理改变,以中、低剂量效果更佳。原花青素各剂量均能降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组织白细胞介素-10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基因水平表达,并降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10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蛋白水平表达。原花青素各剂量均能显著降低组织丙二醛的生成,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原花青素具有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抗炎抗氧化有关。
  • 论著
    邱文娟,张绍峰,徐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溴隐亭对大鼠泌乳素瘤表达Pit-1的作用。方法 皮下植入17β-雌二醇制备大鼠泌乳素瘤模型,将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植入空白硅胶管,17β-雌二醇组植入装有17β-雌二醇的硅胶管;将成功诱发出泌乳素瘤的17β-雌二醇大鼠随机分2组,分为模型组、溴隐亭组(0.225 mg·kg-1·d-1),用药4周后处死动物,垂体称重,用放免法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析组织垂体Pit-1的表达水平。结果 17β-雌二醇组大鼠血清泌乳素水平和垂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证实17β-雌二醇组成功诱发出大鼠泌乳素瘤。溴隐亭组Pit-1 mRNA水平、血清泌乳素水平和垂体质量低于模型组(P<0.001)。结论 17β-雌二醇成功诱发出大鼠泌乳素瘤,溴隐亭具有抗高泌乳素血症和抑制泌乳素瘤生长的作用,降低Pit-1的表达水平可能是溴隐亭抗泌乳素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 论著
    晋可,张家兴, 尹宗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牛血清白蛋白在盐酸胍中的构象变化过程进行研究,根据荧光参数的变化,建立蛋白构象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从分子水平探讨蛋白质构象变化而致不稳定的原因。方法 采用内源性荧光法,荧光淬灭法及荧光探针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在盐酸胍中的构象变化过程。结果 在变性过程中,随着盐酸胍浓度的增加,牛血清白蛋白内源性色氨酸荧光峰位先蓝移后红移,荧光强度逐步衰减;8-苯胺基-1-萘磺酸-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物荧光峰位逐步红移,荧光强度逐渐衰减;丙烯酰胺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淬灭常数KSV在盐酸胍浓度为0.5 mol·L-1时降至最低3.469×108L·mol-1 ·s-1。结论 在盐酸胍诱导的变性过程中,牛血清白蛋白的色氨酸残基所处区域构象经历了一个先紧缩后舒展的三态过程。而8-苯胺基-1-萘磺酸探针结合位点与色氨酸残基可能位于牛血清白蛋白的不同区域,且构象变化更为灵敏。
  • 论著
    施卉,沈海俊,唐亮亮*,金一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脂质体镶囊的体内分布及载药后的体外药效。 方法 运用共沉淀法和层层自组装技术将Cyanine5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Cy5-BSA)包裹在脂质体镶囊的内部,得到荧光标记的脂质体镶囊Cy5-Capsosome;裸鼠尾静脉注射Cy5-Capsosome,利用活体成像系统观察不同时间点其在裸鼠体内的分布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和细胞凋亡实验考查载多柔比星脂质体镶囊对B16F10细胞的细胞毒性和诱导凋亡的能力。结果 Cy5-Capsosome注射后1 h内即到达肺部,并在肺部蓄积,至少滞留12 h,在其他脏器的分布很少;空白脂质体镶囊细胞毒性较低,载多柔比星脂质体镶囊能明显抑制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的凋亡。 结论 脂质体镶囊具有良好的肺被动靶向性,且具备作为药物载体的潜力。
  • 论著
    谢吉科,姜德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寻找影响癫痫患者丙戊酸个体差异的基因多态性位点,为丙戊酸个体化用药提供遗传药理学依据。方法 通过KEGG Database,从通路角度查询影响丙戊酸药动学和药效学通路基因及其位点,从文献角度查找国内外丙戊酸相关基因多态性的文献 ;通过FastSNP对通路基因和文献查询到基因进行风险评价,利用dbSNP数据库查询较高风险的基因位点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选出有影响意义的基因多 态性位点。结果 从通路角度查询到相关基因为ABAT, CACNA1I,CACNA1H,CACNA1G,CDY2B,CDY1B,CDY1,CDY2A,CYP2C9, CYP3A4。通过文献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得到影响丙戊酸疗效的rs1641021、rs1731017、rs1057910等29个SNP位点。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 学研究,成功筛选了影响癫痫患者丙戊酸个体间差异的基因多态性位点,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遗传学依据。
  • 论著
    张澍*,任宇鹏,尚德为*,孙谊,周田彦*,卢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基于模型化的荟萃分析的方法,建立紫杉醇种属间相关性的定量评价方法,为新药研发的种属间外推与剂量确定提供参考。 方法 以紫杉醇药动学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建库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并按种属进行分类,摘录每篇文献的血药浓度数据,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EM)分别对人、大鼠、小鼠进行建模。采用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normalized prediction distribution errors,NPDE)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并依据相关生长规律法对药物种属间相关系数进行计算。 结果 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法模型化,人、大鼠、小鼠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与文献检索结果一致。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对最终模型结果进行可视化检验,模型结果准确可靠。依据相关生长规律法(allometric scaling)对3个种属的清除率CL和总表观分布容积Vtotal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结果分别为r2=0.997 4和r2=0.937 2,种属间相关系数的线性关系良好。 结论 以紫杉醇为例,成功地建立了基于模型的Meta分析方法,能够定量的评价和预测种属间相关性。
  • 论著
    刘金梅, 舒舟,史芳,刘亚妮,翟学佳,吕永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研究单次或多次口服辣椒素对大鼠肝药酶CYP1A2、CYP2C11和CYP3A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给予辣椒素25 mg·kg-1,分别灌胃1, 3, 7 d,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给药后于不同的时间点采集血样。用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探针药物咖啡因、甲苯磺丁脲和氨苯砜的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DAS2.1.1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辣椒素灌胃7 d后,咖啡因的AUC0-t、AUC0-∞ρmax显著减小, CL/F显著增大;甲苯磺丁脲的AUC0-t显著减小,ρmax极显著减小;氨苯砜的AUC0-t和AUC0-∞极显著减小,CL/FV/F极显著增大。结论 辣椒素灌胃7 d后对大鼠肝药酶CYP1A2、CYP2C11和CYP3A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其中对CYP3A的诱导作用较强。
  • 论著
    王嫦鹤, 郭欢迎, 吴沛佳,徐长根, 刘海静*, 丁丽霞, 杜冠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确定氟尿嘧啶注射液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紫外吸收系数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95批氟尿嘧啶注射液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回收率的考察,结合氟尿嘧啶双醇-双酮式结构及其注射液的生产工艺,分析引起含量测定结果差异的原因。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结果略高于紫外吸收系数法,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氟尿嘧啶特有的双醇式结构和双酮式结构的互变,可能是导致紫外吸收系数法测定氟尿嘧啶回收率及含量偏低的原因之一。结论 通过比较认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性、定量较紫外吸收系数法更加准确、可靠。
  • 论著
    车慧*,靳守东,郑志兵,谢剑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2-[2-甲基-4-[4-[2-嘧啶基]甲硫基]苯氧基]乙酸原料药中乙腈、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丙酮、乙醇和异丙醇7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DB-1(30 m×0.53 mm,5.00 μm)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氮气为载气,进样口温度160 ℃,检测器温度为250 ℃,柱温为程序升温;分流进样,外标法计算残留溶剂的含量。结果 7种有机溶剂均得到有效分离,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回收率及线性关系良好,且3批样品中有机溶剂残留量均符合规定。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原料中7种残留有机溶剂的同时测定。
  • 论著
    韦英杰,贾晓斌*,詹扬,王长梅,陈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模式生物斑马鱼研究白杨素的代谢,探索斑马鱼用于研究药物Ⅱ相代谢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 将斑马鱼暴露于白杨素溶液中,定时取鱼体及药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检测,根据正、负离子模式准分子离子峰获得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信息,通过与文献数据或对照品对照,推测代谢产物。结果 在斑马鱼体内或体外药液检测到白杨素原形及其2个单羟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和1个单羟基硫酸结合物。结论 斑马鱼对白杨素的代谢与白杨素已有体内、体外的Ⅱ相代谢机制高度一致,提示斑马鱼用于药物Ⅱ相代谢具合理性,更具有化合物用量少、成本低、方法简单、高效的优势,为建立一种模式的、生物的在体药物代谢新模型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论著
    王敏力,杨鹏云,王箐舟,赵卉,侯继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定量测定人纤维蛋白原中蔗糖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测定方法进行有益补充。方法 采用Waters Alliance系统、Waters 2414示差折光检测器、安捷伦Zorbax Carbohydrate Analysis色谱柱,以ACN-H2O(70∶30)作为流动相,流速1.4 mL·min-1,柱温30 ℃测定人纤维蛋白原中的蔗糖。并用该方法平行测定13批含有蔗糖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与药典IEC-HPLC方法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 HPLC测定蔗糖对照品的保留时间RSD (n=6)为0.17%,峰面积RSD (n=6 )为0.09%。蔗糖在低(5 mg·mL-1)、中(10 mg·mL-1)、高(15 mg·mL-1)3个质量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6.2% ,98.8% ,100.3%,平均回收率为98.4%。蔗糖在2~20 mg·mL-1r=1.000 0)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2批人纤维蛋白原中的蔗糖含量分别为48.8,45.0 g·L-1,均符合其40~60 g·L-1的质量范围。平行测定的13批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的蔗糖结果与药典IEC-HPLC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为1.000 0,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新建HPLC测定蔗糖含量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良好,能够规避药典IEC-HPLC色谱条件下枸橼酸和蔗糖互相干扰的问题,本法可以适用于干热病毒灭活条件下人纤维蛋白原中蔗糖检测。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郭冬杰*,史录文*,张相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我院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后,3种切口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改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月到10月139份手术病例为对照组,2012年1月到10月150份手术病例为监测组。比较两组不同切口类别之间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用药天数,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等情况,以观察监测组是否有显著性改善。结果 手术部位感染率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1.00);Ⅰ类切口监测组在抗菌药物使用率(P<0.001)、平均用药天数(P=0.001)、平均住院费用(P=0.006)、平均药费(P<0.001)、平均抗菌药物费用(P<0.001)、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平均住院费用(P<0.001)、药物选择合理率(P=0.003)、术中追加用药合理率(P=0.007)上都明显好于对照组;Ⅱ类切口监测组在平均用药天数(P=0.05)、平均抗菌药物费用(P=0.015)、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平均住院费用(P=0.03)、术前用药时间合理率(P<0.001)、术后用药时间合理率(P=0.001)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而Ⅲ类切口只有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平均住院费用(P=0.046)和术后用药时间合理率(P=0.057)两项好于对照组。结论 我院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的措施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的改善是有意义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以后的管理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Ⅱ类和Ⅲ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