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中国药典》2025年版中药中农药标准前瞻研究专栏
  • 《中国药典》2025年版中药中农药标准前瞻研究专栏
    王莹, 刘芫汐, 申明睿, 周婷婷, 张贤睿, 何轶, 金红宇, 魏锋, 马双成
    2024, 59(16): 1453-1459.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6.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拟制定枸杞中部分常用的农药限量标准及配套检测方法。方法 按课题组前期提出的《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药品种限量标准转化原则,以枸杞为研究对象,从转化范围、风险评估、检测方法及转化判定原则研究拟转化的枸杞农药限量标准。结果 采用乙腈提取、亲水亲油平衡材料(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结合GC-MS/MS以及LC-MS/MS技术建立了枸杞中13种农药的测定方法。通过样品测定最终拟制定枸杞中此13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规定。结论 通过对枸杞的研究,以期为GB 2763标准和中药标准的转化提供具体实施思路,同时此研究对促进枸杞从种植到流通监管衔接有重要意义。
  • 《中国药典》2025年版中药中农药标准前瞻研究专栏
    刘芫汐, 王莹, 申明睿, 王皓南, 周婷婷, 金红宇, 马双成, 魏锋
    2024, 59(16): 1460-1465.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6.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铁皮石斛中常用农药进行筛查以了解其农药残留情况,并结合《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和《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农药限度及检测方法探索制定铁皮石斛中常用农药的测定方法和限量标准。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法对铁皮石斛中拟转化的6种农药进行测定,其灵敏度、回收率、重现性及精密度等均符合痕量分析方法学要求。采用符合中药特点的风险评估模式对GB 2763中石斛(干)拟转化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值进行评估。结果 结合GB 2763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相关要求初步拟定了转化农药指标及限度,分别为:吡虫啉3 mg·kg-1、苯醚甲环唑2 mg·kg-1、噻呋酰胺10 mg·kg-1、烯酰吗啉20 mg·kg-1、精甲霜灵2 mg·kg-1。同时采用建立的方法对53批铁皮石斛中的40种常用和6种拟转化农药进行筛查分析,共检出农药37种,采用已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检出农药进行慢性暴露评估,结果发现检出农药的慢性摄入风险均小于1,认为其慢性摄入风险可接受。结论 本研究对53批铁皮石斛中40种常用农药进行了筛查,结合GB 2763建立了转化农药残留测定方法及限量标准,有助于了解铁皮石斛农药残留风险,规范其种植过程中的农药使用并完善其质量标准。
  • 《中国药典》2025年版中药中农药标准前瞻研究专栏
    谭春梅, 肖琦, 董婷, 王娟, 王娟娟, 王莹, 金红宇, 方翠芬
    2024, 59(16): 1466-1469.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6.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基于《GB 2763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菊花中部分常用农药限量标准转化方法。方法 对GB 2763中菊花(干)的指标进行梳理,并根据转化原则,确定拟转化指标为吡蚜酮、吡虫啉、啶酰菌胺和氟啶胺,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建立菊花限量标准转化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4种农药在1~5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 9,平均回收率为77.9%~95.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6.8%;结果样品总体检出率为60%,检出率最高的农药为吡虫啉;检出量最大的为吡虫啉(1 mg·kg-1),结果均未超过GB 2763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采用中药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系统对拟转化的4个农药限量值的慢性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氟啶胺的慢性风险商大于1,其余3个农药的慢性风险商均小于1,故氟啶胺暂不转化,仅对吡蚜酮、吡虫啉和啶酰菌胺进行转化。结论 对菊花中吡蚜酮、吡虫啉和啶酰菌胺3个指标限量标准进行转化,建立的限量标准转化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对于规范菊花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和药用安全有重大意义。
  • 《中国药典》2025年版中药中农药标准前瞻研究专栏
    何成军, 耿昭, 钟恋, 辜冬琳, 金红宇, 王莹, 魏锋, 马双成, 杨蕾, 苟琰
    2024, 59(16): 1470-147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6.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贝母类药材中登记农药、禁用农药和拟新增禁用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并提出参考限量值。方法 采用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GC-MS/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技术建立了贝母中95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并对70批样品进行测定。结果 按照GB 2763转化指导原则将贝母中吡虫啉和阿维菌素进行最大残留限量药品标准转化,同时提出18种拟新增禁用农药的参考限量值。结论 通过对贝母的研究,以期为中药标准的转化和禁用农药的增加提供方向和思路,同时为贝母类药材乃至其他中药的农药残留监管政策和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 《中国药典》2025年版中药中农药标准前瞻研究专栏
    李雯婷, 陈艳芳, 杨新华, 兰岚, 苗水, 毛秀红, 胡青
    2024, 59(16): 1478-148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6.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三七药材种植过程中农药施用的情况,对三七中常用农药及法规监管的农药进行全面筛查,摸清其农药残留污染情况,并进行相关风险评估研究。根据《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相关技术要求,制订相关农药的限量标准,并建立相应农药残留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建立三七中法规监管的常用农药检测方法;依法对收集的三七样本进行全面筛查和风险评估;并根据GB 2763限量标准中三七涉及的农药转化农药指标。结果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三七中115种常用农药及法规规定的禁用农药的残留测定方法,并根据我国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B 2763转化相应的限量标准。最终确认了包括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及多菌灵等在内的8种农药作为转化农药指标。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三七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和灵敏度高的特点,相关风险评估及限量制订工作为三七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 综述
  • 综述
    吕春艳, 厚晓庆, 崔闻宇, 张文君, 王文倩, 韩锐
    2024, 59(16): 1488-1494.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6.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难溶性药物面临其生物利用度低和吸收效果不佳的难题,药物纳米结晶以其纳米尺寸和独特的理化性质可有效增加药物溶解度和渗透性,且具有辅料用量少,载药量高和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而备受关注,但不稳定性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多效应稳定剂可以通过空间位阻、静电斥力及溶剂化等作用显著提高其稳定性。笔者通过查阅并整理相关文献,从药物纳米结晶的主要特性和局限性、多效应稳定剂的分类及其在体内外行为中应用进展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物纳米结晶及其制剂研发提供借鉴。
  • 论著
  • 论著
    白露, 叶日平, 刘蒙蒙, 李雪琪, 张秀真, 赵永新
    2024, 59(16): 1495-1503.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6.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抗CD33单克隆抗体肽图分析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分别使用不同类型设备和不同流动相体系进行抗CD33抗体肽图检测。通过合成抗体CDR区域肽段进行特征肽段定位,并用质谱法对定位结果进行确认。以相对保留时间作为判断依据,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完成方法验证。结果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otograph,UPLC) 进行肽图检测比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otograph,HPLC)时间更短,三氟乙酸流动相体系相比甲酸流动相体系分离度更高。使用合成肽段的定位结果与质谱鉴定结果一致。方法专属性验证结果显示制剂空白、样品溶液空白对肽图特征峰检测无干扰,不同抗体肽图谱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重复性验证结果显示6份平行样品间特征肽段相对保留时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1%~0.05%;中间精密度验证结果显示不同分析人员特征肽段相对保留时间RSD为0.04%~0.32%;耐用性验证结果显示不同酶处理条件[胰蛋白酶量为(1±0.2)μg、酶解温度为(37±1)℃、酶解时间为(4±1)h]特征肽段相对保留时间RSD为0.02%~0.09%,不同色谱条件[三氟乙酸占比(0.08±0.02)%、流速(0.3±0.05)mL·min-1、柱温(40±2 )℃]、不同批次色谱柱特征肽段相对保留时间RSD为0.36%~1.43%。样品溶液在25 h内检测,特征肽段相对保留时间RSD为0.01%~0.04%。结论 本研究采用合成肽段对液相肽图检测中的肽段进行定位,同时采用相对保留时间进行检测结果的判定,为生物药肽图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 论著
    吴笛, 蔺晓源, 刘凯, 陈宇航
    2024, 59(16): 1504-1512.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6.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多元数据分析对佛手与枸橼进行品种鉴别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建立佛手与枸橼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分别对12批佛手、10批枸橼进行相似度评价,并结合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考察。结果 分别建立了佛手与枸橼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12批佛手、10批枸橼与各自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12批佛手与枸橼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10批枸橼与佛手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表明佛手与枸橼的化学成分存在显著的差异;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均将22批样品分为两类,与品种区分一致;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得到3个差异标志物,经与对照品比对,确认其中2个差异性成分分别为5,7-二甲氧基香豆素、橙皮苷;统计分析提示根据橙皮苷与5,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绝对峰面积的比值可简便而准确地区分佛手与枸橼。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多元数据分析可用于佛手与枸橼的鉴别。
  • 论著
    郭煜晖, 潘冯缘, 李梅, 唐小涵, 张长城, 童乐
    2024, 59(16): 1513-152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6.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桂附地黄丸对衰老小鼠肠道脂质吸收功能减退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6只SPF级雄性11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饲养至21月龄,随后分为衰老模型组(Model组)和桂附地黄丸给药组(GFDHW,1.17 g·kg-1),给药组小鼠采用饲料给药的方法,持续给药3个月,给药期间自由饮水,Model组小鼠给予正常饲料饲养,期间自由饮水,记录各组小鼠每周的体质量变化,于24月龄时进行处理取材;9只SPF级雄性8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青年对照组(Con组),适应性饲养1周后进行处理取材。取材处理前,各组小鼠禁食24h,禁食结束后各组小鼠灌胃0.2 mL橄榄油,取材处理前30 min,各组小鼠灌胃0.2 mL半固体营养液。小肠推进运动实验检测小鼠小肠运动能力;生化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肠上皮细胞中脂滴数量变化;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各组肠道碱性磷酸酶(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IAP)活性;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观察各组肠上皮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小肠Olfm4、Lgr5、PCNA、Notch1、Hes1以及Villin的表达;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小肠脂质吸收相关分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组小鼠相比,Model组小鼠体质量下降较快,小肠运动能力下降,血清TG、TC、LDL含量增加,肠上皮细胞中脂滴数量增多,GFDHW组小鼠较衰老小鼠小肠运动能力有所提升,血清TG、TC、LDL含量降低,肠上皮细胞中脂滴数量减少;HE染色Model组小鼠小肠绒毛排列紊乱、断裂,绒毛长度缩短,隐窝深度降低,隐窝数量减少,与衰老小鼠相比,GFDHW组小鼠小肠绒毛排列整齐、连续,绒毛长度增加,隐窝深度升高, 隐窝数量增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Con组小鼠相比,Model组小鼠小肠Olfm4、PCNA、Notch1、Hes1、Villin蛋白表达降低,与衰老小鼠相比,GFDHW组小鼠上述指标蛋白水平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小鼠相比,Model组小鼠小肠CD36、FATP4、SR-BI、ACAT2、FABP1和MTTP蛋白表达下降,与衰老小鼠相比GFDHW组小鼠上述指标蛋白水平升高。结论 GFDHW通过提高Notch1表达促使肠干细胞向吸收细胞分化以及提高脂质吸收途径中相关分子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改善衰老小鼠小肠脂质吸收功能。
  • 论著
    梁俊晖, 苏安宇, 杨雅雯, 李亚欣, 边影彤, 邓世森, 袁秋虹, 王利胜
    2024, 59(16): 1522-153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6.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利塞膦酸钠可溶性微针,对其进行表征及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药效评价。方法 通过响应面法优选微针的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镜、皮内溶解试验、穿刺试验、皮肤屏障恢复试验与体外透皮试验对所制得微针的外观、溶解性能、机械性能、安全性、透皮特性进行表征;采用卵巢切除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进行药效学评价。结果 经过优选的微针配方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硫酸软骨素(PVP K30-CS)配比为1∶0.86,溶剂占比55%;所得微针具有良好的性状,并展现出与口服给药相似的Ca2+、P3+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调节能力,显著提升模型大鼠骨密度并修复其骨微结构。结论 利塞膦酸钠可溶性微针质量稳定、使用方便、药效确切,是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潜在选项。
  • 论著
    许蓉蓉, 刘博, 范慧红, 王悦
    2024, 59(16): 1532-1539.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6.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image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iCIEF)方法分析尤瑞克林(human urinary kininogenase,HUK)的电荷异质性。方法 取35 μL 1%甲基纤维素、10 μL 200 mmol·L-1的亚氨基二乙酸、4 μL两性电解质溶液、48 mg尿素、等电点(pI)为 6.14和7.05的等电点标记物各0.5 μL及水,配制为100 μL供试品体系进行聚焦分析,聚焦条件为预聚焦电压1 500 V、持续时间1 min,聚焦电压3 000 V、持续时间6 min。结果 优化后的方法专属性良好、准确度验证中回收率在90%~110%之间;线性验证结果的r2为0.995 7;重复性验证中的各异构体的pI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0.2%,定量限为0.013 mg·mL-1;IDA及两性电解质等添加量的耐用性良好。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分离不同厂家的HUK电荷异构体。结论 建立的iCIEF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精密度、准确度和耐用性,能够很好地解决蛋白质类产品的电荷异质性评价的难题,对该类产品在电荷异质性角度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论著
    濮恒婷, 刘静, 许卉, 刘阳, 张庆生
    2024, 59(16): 1540-1544.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6.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核磁共振定量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qNMR-HPLC)用于快速测定西洛他唑杂质Ⅰ校正因子。方法 西洛他唑与西洛他唑杂质Ⅰ的混合物溶于氘代二甲基亚砜(d-DMSO),取部分溶液使用核磁共振定量技术测定,另一部分溶液使用水-乙腈(60∶40)稀释后进行HPLC分析。使用qNMR中的响应信号与HPLC中峰面积计算西洛他唑杂质Ⅰ校正因子,同时使用HPLC标准曲线法测定西洛他唑杂质Ⅰ的校正因子。并制备含有残留溶剂的混合溶液模拟有残留溶剂干扰下,西洛他唑杂质Ⅰ含量赋值不准确时qNMR-HPLC联用与标准曲线法所得结果差异。结果 当西洛他唑与西洛他唑杂质Ⅰ含量赋值准确时,qNMR-HPLC法与HPLC标准曲线法测定西洛他唑杂质Ⅰ校正因子为1.74和1.76,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结果基本一致;当西洛他唑杂质Ⅰ中含有残留溶剂,含量赋值有误差时,qNMR-HPLC联用技术测定校正因子为1.72,计算结果不受含量是否准确的影响,而HPLC标准曲线测定的校正因子为2.01,与实际结果产生偏差。结论 与HPLC标准曲线法相比,qNMR-HPLC联用技术不受待测物含量是否准确以及称样量的影响,无须纯化制备纯度较高对照品,在杂质校正因子测定中具有明显优势。
  • 论著
    赵华伟, 沈月芳, 周武孝, 倪映华, 李彦红, 孙洋洋, 缪静
    2024, 59(16): 1545-1550.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6.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制剂对儿童川崎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的川崎病患儿的病历,使用2种IVIG制剂,分别定义为制剂A和制剂B。纳入患儿均在确诊川崎病后给予IVIG(2g·kg-1)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而对比2种IVIG制剂治疗前后的体温变化、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及IVIG单药费用、住院时间和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 根据药品说明书,制剂A和制剂B的药品相关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制剂B退热所需时间比制剂A更短,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在输注结束后第一次体温检测中,制剂B组患者体温值显著低于制剂A组(P<0.05),并且与制剂A相比,制剂B治疗后患者白细胞下降更为显著(P=0.010)。在住院时间和IVIG单药费用方面,制剂B显著缩短住院时间(P<0.05),单位体质量的IVIG费用更低(P<0.001)。在不良事件方面,包括皮疹、高热中断输液、肝损伤和冠脉扩张的发生,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不同制剂对儿童川崎病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存在差异,但治疗安全性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