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肾脏疾病领域药物创新研发和评价专栏
  • 肾脏疾病领域药物创新研发和评价专栏
    李杰静, 王娜, 唐崇淇, 王水强, 谢松梅
    2024, 59(14): 1273-127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4.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药物的临床试验设计的关键技术。方法 通过系统调研国内外文献,结合疾病特点、药物研发和审评实践,对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药物临床试验关键要素的设计提出技术建议。结果与结论 临床试验总体设计建议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标准治疗为对照的设计。研究人群应能反映预期试验目标的广泛的人群,入选标准及疗效评价需同时考虑病因、分期、疾病进展风险因素及合并治疗等方面。主要疗效终点推荐临床终点事件的复合终点,早期或进展缓慢的慢性肾脏病可选择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变化率作为主要疗效终点。安全性评价指标除遵循一般共性标准外,需关注并识别与研究药物有关的安全性问题,并与自然病程进展有关的安全性信号加以鉴别,另外还应对原基础疾病设定相应的安全性评价指标。
  • 肾脏疾病领域药物创新研发和评价专栏
    唐崇淇, 王娜, 李杰静, 王水强, 谢松梅
    2024, 59(14): 1278-1282.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4.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肾脏疾病药物创新研发特点、进展及关键技术考虑。方法 调研国内外药品监管机构监管进展及相关文献,梳理近10年国内外肾脏疾病药物上市及在研药物情况,分析研发特点及关键技术难点,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 2013年至今,中国及欧美批准肾脏疾病新药10个,近5年该领域新药临床试验申报量持续增长,尤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适应证申报居多。为更好地促进该领域药物创新研发,需关注以下方面:①进一步加强疾病发病机制等基础研究工作,助力筛选并开发新机制、新靶点,具有特异性治疗作用的新药,以期有效延缓乃至逆转疾病进展;②建议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开发科学合理的临床结局评估工具,更好地评价患者获益;③肾脏疾病病因复杂,可考虑结合疾病流行病学及自然病史特征、药物特点及研究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患者人群;④肾脏疾病早期控制至关重要,但该病进展缓慢,临床终点的考察往往需要长达几年或更长的研发周期和较大的样本量,因此,探索、开发并验证替代指标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但需审慎选择,必要时与监管机构沟通;⑤充分的安全性研究是获益-风险综合权衡的重要支持。
  • 肾脏疾病领域药物创新研发和评价专栏
    王娜, 李杰静, 唐崇淇, 王水强, 谢松梅
    2024, 59(14): 1283-128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4.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肾脏病治疗药物疗效评价指标设计的技术考虑。方法 基于疾病特点、药物研发和审评的实践经验,对肾脏病治疗药物疗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提出技术建议。结果与结论 肾衰竭、心血管死亡等临床结局终点是肾脏病治疗药物疗效评价的金标准。基于临床迫切需求和肾脏病进展缓慢的特点,探索中间指标/替代指标的选择和应用具有较大临床价值。一些证据显示,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斜率的改善能一定程度上预测治疗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的临床获益,故可考虑作为早期或进展缓慢的CKD患者药物临床试验的替代指标。尿蛋白水平升高及其持续时间与狼疮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的肾功能丧失之间的相关性较为明显,可提示其具有预测肾脏结局的潜力,但仍需更多研究证据支持。综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基于临床试验目、目标人群特征、药物作用机制及作用效应强度进行科学设计,审慎选择替代指标。
  • 肾脏疾病领域药物创新研发和评价专栏
    王娜, 李杰静, 唐崇淇, 王水强, 谢松梅
    2024, 59(14): 1288-1292.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4.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的一般技术考虑。方法 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梳理总结已上市新药研发经验,基于疾病特点、治疗需求并结合审评实践,从技术审评角度探讨狼疮肾炎药物临床试验总体设计、入选人群标准、疗效指标及安全性评价等,提出技术考虑要点。结果与结论 研究设计推荐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设计,一般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入选人群在随机分组前6个月内进行肾活检更能够代表基线特征。疗效评价指标设计方面,单一指标不足以充分反映药物的有效性,通常采用复合指标进行评估,推荐使用完全肾脏缓解率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完全肾脏缓解的标准应能代表肾功能有临床意义的显著改善。次要疗效指标的设计应基于狼疮肾炎的临床治疗目标多维度考虑,包括评估减少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的用药剂量、长期肾脏结局(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表现和SLE总体活动性等。安全性方面应特别监测感染、心血管事件和恶性肿瘤的风险以及新药对肾功能的潜在影响。
  • 综述
  • 综述
    王文地, 柴王静, 范昕怡, 魏小棋, 郭淑贞, 刘斌
    2024, 59(14): 1293-1299.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4.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组合疗法是将两种或多种药物以“配方”的形式组合给药,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在各种复杂疾病的治疗、克服患者耐药性等方面获得不错效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西医对于组合药物的开发力度逐步增大,在组合药物的发现及筛选技术方面取得不错成果。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结合多年的临床用药基础,是协同药物组合的可靠成分库。本研究对近十年来组合药物的发现方法,系统生物学、组学技术、机器学习和数学建模等技术手段在药物组合发现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整理,说明各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如何进一步对中药中潜在的有效成分组合进行识别、减少盲目试验和研究,对药物组合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 论著
  • 论著
    崔起平, 易红, 李春, 吴哲, 刘洪宇, 郭凤倩, 刘晓谦, 王智民
    2024, 59(14): 1300-131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4.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原料相同所生产的中成药质量不同,如何开展质量一致性评价?”的问题,以原料组成基本清楚的银杏叶提取物为对象,构建流通池法测定银杏叶片溶出度的方法,并对其参数进行优化,以探讨中成药溶出度用于质量一致性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流通池闭环系统,将银杏叶片置于装满玻璃珠的流通池内,流速8 mL·min-1,溶出介质为150 mL水,温度37 ℃,脉动频率0 Hz,于30,60,120,240,360,480 min取样3 mL(同时补充已预热的新鲜溶出介质3 mL),HPLC法测定各指标成分(manghaslin、蝶豆素、芦丁、烟花苷、水仙苷)含量,并计算累积溶出度,绘制溶出曲线。选择3个厂家9个批次的市售产品进行溶出度检查,并对其溶出曲线的相似因子和释放方程进行拟合。结果 不同厂家同规格的银杏叶片的含量虽然一致性较好,但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5种黄酮苷4 h的累计溶出度从10%到90%不等,差异极大,且多数低于70%的常规标准,说明尽管原料相同,不同的制剂水平和生产工艺细节,产品质量和临床疗效可能差异极大,因此要保证中成药制剂质量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开展溶出度检查至关重要。结论 所建立的流通池溶出度测定方法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厂家样本的溶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工艺及处方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对于规范药品生产具有应用价值。
  • 论著
    谢晶, 陆凌怡
    2024, 59(14): 1312-1319.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4.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维胺酯治疗大鼠耳部痤疮表皮过度角化的具体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维胺酯治疗组。利用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 P.acnes)联合皮脂涂抹方法诱导大鼠耳部痤疮形成,建模成功后,通过灌胃给药,每12 h 1次,持续30 d。给药结束后,取大鼠痤疮组织,免疫组化,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组织病理,转录组测序分析结合分子对接预测维胺酯作用靶标,最后通过免疫印迹验证维胺酯对角化蛋白的影响。随后通过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考察维胺酯对热灭活后的P.acnes诱导HaCat细胞增殖及角化水平的影响,并通过沉默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验证维胺酯与RBP4的靶向关系。结果 维胺酯治疗30 d后,可显著改善大鼠耳部红肿、表皮增厚、炎症反应等症状,并抑制角化相关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和角蛋白(keratin 6,KRT6)表达。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维胺酯对细胞角化生物途径具有显著调控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RBP4可能是维胺酯发挥作用的关键靶点。免疫印迹结果证实维胺酯能够上调痤疮大鼠RBP4/视黄酸受体-γ(retinoic acid receptor γ,RARγ)蛋白表达。细胞层面,维胺酯可显著抑制P.acnes诱导后HaCat细胞的异常增殖及角化蛋白vimentin和KRT6的表达,并下调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也被称为Akt)蛋白磷酸化;而在转染RBP4 siRNA后,维胺酯对上述现象的调控作用均被显著逆转。结论 维胺酯通过激活RBP4/RARγ从而下调Akt蛋白磷酸化来抑制大鼠耳部表皮的过度角化来改善痤疮,并抑制由P.acnes诱导的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角化。
  • 论著
    章勇, 闫秋丽, 杨文川, 严海英, 胡春晖
    2024, 59(14): 1320-1330.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4.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酮康唑(ketoconazole,KET)和索拉非尼(sorafenib,SOR)为模型药物,泊洛沙姆188(P188)为载体制备结晶固体分散体(crystalline solid dispersion,CSD),探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药物粒径的调控机制,最终达到通过减小药物粒径提高溶出速率的目的。方法 旋转蒸发法制备药物-P188-CSD,采用溶解度参数法(SP)、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对CSD中药物-P188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结晶动力学进行研究,然后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PXRD)对CSD制剂中药物晶畴尺寸进行测量,最后使用体外溶出评价CSD制剂对难溶性药物的增溶效果。结果 SP以及DSC结果显示CSD中,两种模型药物与P188存在相互作用,并且SOR与P188的相互作用更为显著;POM与PXRD结果显示,药物-P188相互作用会抑制P188的结晶,并通过对药物晶体的成核速率和生长速率进行综合的调控,从而达到减小药物粒径的目的。同时,相互作用力越强,对P188的抑制效果越强,CSD中药物粒径减小程度越大;体外溶出结果显示,CSD制剂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溶出度,且粒径越小,百分累计溶出率越大。结论 CSD制剂中药物-P188相互作用越强,药物粒径减小程度越大,增溶效果越显著。
  • 论著
    聂晓娅, 张小娟, 张艳, 葛少兵, 胡清伟
    2024, 59(14): 1331-1338.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4.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载多柔比星(doxorubicin, DOX)的双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bimodal mesoporous silica nanospheres, BMSNs),并评估其体外吸附/脱附特性和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溶胶-凝胶法和溶剂热处理途径合成BMSNs;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等方法对BMSNs进行分析和表征;采用间歇式吸附实验考察BMSNs对DOX的吸附/脱附特性;采用CCK8法检测载DOX双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BMSNs-DOX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BMSNs对DOX吸附/脱附能力明显优于典型均匀介孔二氧化硅MCM-41。在pH=7.0时,BMSNs对DOX的吸附量高达91.7 μmol·g-1(即载药量5.32%),是MCM-41吸附量的1.6倍。在pH=5.0缓冲溶液中,BMSNs-DOX对DOX分子的脱附(释放)效率可达约96%,脱附时间仅需约30 min。与MCM-41-DOX和DOX相比,BMSNs-DOX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抑制作用更强,在4 μg·mL-1质量浓度时,癌细胞存活率仅为23.67%和15.79%。结论 相比于MCM-41,BMSNs能更快、更多地对癌症细胞释放抗癌药物DOX,BMSNs-DOX对 MCF-7 细胞和A549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给药系统。
  • 论著
    廖强, 陈松, 李运容, 黎丽, 韦环
    2024, 59(14): 1339-1346.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4.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Orbitrap HRMS),建立壮药制剂痛风立安胶囊的高通量定性筛查方法。方法 液相部分采用GOLD C18(2.1 mm×100 mm, 1.9 μm)色谱柱,以体积分数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进样量3 μL;柱温35 ℃;质谱部分采用HESI离子源,Full MS/dd-MS2模式,离子扫描范围100~1 500,顶点激发2~8 s。结果 通过Orbitrap HRMS的高通量筛查方法共筛选出49个化合物,包括苯丙素类19个,萜类11个,有机酸类10个,酚类3个,蒽醌类2个,生物碱及维生素类2个,糖及糖醇类2个,其中有46个化合物为从痛风立安胶囊中首次鉴定得到。结论 通过Orbitrap HRMS技术采集的高分辨数据建立的方法,首次对痛风立安胶囊进行了全面的定性表征,为其多组分分析应用及质量标准提升、药效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及新的科学研究依据和参考。
  • 论著
    王俊, 刘茂昌, 李思婵, 聂刚, 庹亚莉, 汪洋
    2024, 59(14): 1347-1352.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4.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模型引导的精准用药技术促进万古霉素(Vam)在儿科临床中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收集患儿用药后Vam血药浓度数据,通过文献检索和外部验证筛选出适用于中国儿童的Vam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将优选模型嵌入JPKD软件的用户自定义模块,建立基于贝叶斯最大后验概率法(MAPB)的个体化用药预测程序。应用该程序辅助临床为患儿提供个体化剂量调整服务。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本研究编制的个体化用药程序应用效果。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了22名患儿的32个Vam血药浓度外部验证数据,患儿年龄中位数为6.04岁(44周~14.58岁)。程序预测浓度与实测浓度相比较,平均预测误差、平均绝对预测误差、平均预测误差平方分别为(0.098 4±0.141) (0.109±0.133) mg·L-1、(0.029 0±0.087 2) mg2·L-2,外部验证结果表明所选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适用于本研究目标群体。4名患儿基于个体化用药辅助程序预测结果调整了Vam用药方案,有效提升了Vam的目标谷浓度和AUC24 h达标情况,明显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炎性指标,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本研究通过自主编程建立了Vam个体化用药预测程序,并将该程序应用于临床实际病例,保障了患者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论著
    陈琳, 张蕾, 龚银华, 朱建国, 谢诚
    2024, 59(14): 1353-1358.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4.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瑞德西韦相关性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0月收录的瑞德西韦相关性心动过缓的病例报道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共计32例患者,男性16例(50.0%),女性14例(43.8%),年龄3个月~80岁,平均(43.1±23.5)岁。27例(84.4%)患者在用药后3 d内发生心动过缓。发生心动过缓时患者心率较基线降幅25.0%~76.0%,其中有20例(62.5%)表现为严重心动过缓。经停药或继续治疗以及予以阿托品或心脏起搏等对症处理后,除2例(6.3%)最终死于原发疾病恶化外,其余患者均转归良好。结论 临床在使用瑞德西韦期间尤其是用药后的前3 d内应加强对患者心率的监测,一旦发现心动过缓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决定是否停用瑞德西韦,必要时可予以阿托品或心脏起搏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