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3-05
    研究论文
    抗肿瘤药物FTY720对p53依赖的基因转录调控
    姚涵, 徐文彬, 王冬来
    2021, 41(3):  311-317. 
    摘要 ( 398 )   PDF (3482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抗肿瘤药物FTY720是否参与p53依赖的基因表达调控,分析FTY720-p53轴潜在的生物学调控作用。方法 在表达野生型p53的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p53敲除(p53-KO)的细胞株;将野生型或p53-KO的U2OS细胞给予FTY720处理,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结合基因功能富集分析表征p53依赖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潜在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获得U2OS p53-KO细胞株,筛选出220个FTY720作用下p53依赖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在血小板活化、细胞趋化因子反应、Rho蛋白信号传导、多细胞生物体内平衡、黏蛋白型O-聚糖生物合成、细胞外基质(ECM)-受体相互作用、病毒蛋白质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调控作用。结论 p53的激活可能在FTY720抑制肿瘤进展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利用CRISPR/PITCH系统构建表达CSDE1-EGFP的B16细胞株
    刘孟雨, 周雅博, 黄波, 吕家迪
    2021, 41(3):  318-324. 
    摘要 ( 284 )   PDF (3697KB) ( 2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用新型CRISPR/PITCH系统构建表达CSDE1-EGFP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分选出低表达CSDE1与高表达CSDE1的B16细胞株,并进行功能探讨。方法 用微同源介导的末端连接(MMEJ)方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编码序列插入到CSDE1基因最后一个外显子上;用流式细胞测量术、PCR、免疫荧光及活细胞成像来检测CSDE1-EGFP是否插入成功,检验EGFP的荧光强弱与CSDE1的表达高低是否一致;用Transwell小室法、小鼠荷瘤模型实验观察低表达CSDE1与高表达CSDE1的B16细胞株之间的功能差异。结果 分选出低表达CSDE1与高表达CSDE1的B16细胞株,检测出EGFP表达强弱与CSDE1表达高低一致。观察到CSDE1蛋白表达量不同的B16细胞株在功能上有所差异。结论 为研究CSDE1在其他肿瘤细胞内的动态定位以及因表达量不同而产生的功能差异,新型CRISPR/PITCH系统提供了快速有效的直观方法。
    构建模拟人致病位点突变的靶向小鼠Krt14的CRISPR/Cas9系统
    岳鹏鹏, 黎成钦, 农月娟, 陈玲, 付灿, 于鸿浩
    2021, 41(3):  325-332. 
    摘要 ( 437 )   PDF (3155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可模拟人类KRT14强致病位点突变的高效靶向小鼠Krt14的CRISPR/Cas9系统。方法 本研究通过检索多个数据库筛查人类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懈症(EBS)致病的基因KRT14强致病突变位点,并通过人和小鼠KRT14蛋白序列比对分析将筛查到的强致病位点定位于小鼠基因组上。根据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打靶原理,设计了4个靶向小鼠Krt14的单导RNA(sgRNA),并对应构建了4个sgRNA表达质粒。将sgRNA表达质粒分别与Cas9表达质粒共转染小鼠NIH 3T3细胞,转染细胞经过药物筛选、PCR扩增产物测序、TA克隆测序等实验验证4个sgRNAs的打靶效率。结果 根据数据库筛查结果判定人KRT14蛋白的p.Arg125位点为强致病位点,与小鼠KRT14蛋白的p.Arg131位点相对应;根据小鼠p.Arg131位点的DNA序列,成功构建了4个靶向该位点的sgRNA表达质粒;药筛阳性细胞打靶位点的PCR扩增产物测序表明4个位点均发生了突变;TA克隆测序结果表明4个位点的突变效率分别为70%、90%、65%和100%。结论 根据数据库筛查的人KRT14强致病位点,成功构建了高效靶向小鼠Krt14的CRISPR/Cas9系统,为深入研究KRT14的功能以及建立KRT14基因编辑小鼠模型、探讨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miR-29b抑制LPS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的凋亡
    袁东, 蒋瑶娜, 李亚清
    2021, 41(3):  333-339. 
    摘要 ( 231 )   PDF (1108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miR-29b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16HBE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含50 μg/mL LPS的细胞培养液培养)、转染mimics control组和转染miR-29b mimics组。MTT法检测增殖;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caspase-3、c-caspase-12、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蛋白表达。在16HBE细胞中共转染miR-29b mimics、pcDNA-CHOP,同样利用上述方法检测增殖、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中c-caspase-3、c-caspase-12、GRP78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转染mimics control组比较,转染miR-29b mimics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凋亡率降低(P<0.05),细胞中c-caspase-3、c-caspase-12、GRP78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cDNA-CHOP可以逆转miR-29b mimics对LPS条件下支气管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论 miR-29b抑制LPS诱导的16HBE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内质网应激有关。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的巨噬细胞极化失衡及代谢方式改变
    王诗淇, 赵蕾, 史晓光
    2021, 41(3):  340-345. 
    摘要 ( 292 )   PDF (3360KB)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失衡及其代谢途径改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将4周龄NOD.H-2h4雌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IT组(给予0.05%碘化钠水)。HE染色观察甲状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并进行甲状腺炎性程度评分;ELISA测定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免疫荧光分析甲状腺组织中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比例;细胞能量代谢分析仪(Seahorse)分析细胞能量代谢,测定细胞外酸化率(ECAR)、耗氧率(OCR)。结果 AIT组甲状腺组织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AIT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AIT组小鼠甲状腺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占比增多,M2型占比减少(P<0.05);AIT组小鼠的最大ECAR和OCR值均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结论 巨噬细胞的极化失衡及其代谢改变对AIT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影响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因素分析
    王放, 董哲, 孙艺红, 任景怡, 李菁, 周益锋, 郑金刚
    2021, 41(3):  346-351. 
    摘要 ( 246 )   PDF (1259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影响非缺血性心衰(HF)患者心肌纤维化(MF)的因素,重点关注右心导管(RHC)参数对MF的影响。方法 分析33例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数据,均为接受心内膜心肌活检和右心导管检查的非缺血性心衰患者。Masson染色定量检测MF严重程度。使用K-means聚类分析将患者分为轻度MF(n=17)和重度MF(n=16)两类,并对影响MF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度MF患者的心功能恶化程度显著高于轻度MF患者(心脏指数,2.15±0.76 vs. 2.94±1.10,P<0.05),右心室收缩压(RCP)、肺动脉收缩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和全肺阻力(TPR)也显著高于轻度MF患者(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病史和全肺阻力是非缺血性心衰患者MF的独立影响因素(Adjusted R2=0.454, P<0.001)。结论 反映左心和右心后负荷的两个因素与非缺血性心衰患者MF严重程度独立相关。临床医生应关注高危患者,及时干预,尽量延缓非缺血性心衰患者MF的进展。
    一例儿童醛固酮和皮质醇共分泌肾上腺瘤的临床表现及全外显子测序分析
    王慧萍, 文进, 崔云英, 马晓森, 任卫东, 童安莉
    2021, 41(3):  352-357. 
    摘要 ( 320 )   PDF (2882KB) ( 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1例儿童醛固酮和皮质醇共分泌瘤患者行全外显子测序,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此例共分泌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有关临床资料;提取患者肿瘤组织DNA及外周血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胚系及体系突变。结果 患者为13岁男孩,因高血压和低血钾就诊;根据临床表现和激素检测的结果,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亚临床库欣综合征;CT发现右肾上腺4.5 cm×3.6 cm占位,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皮质腺瘤。在患者肿瘤组织中发现醛固酮合成酶CTNNB1 c.133T>C (p.S45P)位点突变。未发现KCNJ5、ATP1A1、ATP2B3和CACNA1D等基因突变。结论 此例罕见的儿童醛固酮和皮质醇共分泌肾上腺皮质腺瘤的发生与CTNNB1突变有关,但具体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miR-205通过靶向调控Wnt-5a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的细胞增殖
    刘亚琪, 郑承红
    2021, 41(3):  358-363. 
    摘要 ( 266 )   PDF (664KB) ( 1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miR-205是否能通过靶向调控无翼样MMTV结合点家族蛋白5a(Wnt-5a)而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的细胞增殖。方法 用RT-qPCR检测60例PTC组织、癌旁组织标本中miR-205和Wnt-5a的表达,并对miR-205和Wnt-5a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miR-205低表达是否与PTC 的TMN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相关;用RT-qPCR检测人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系NTHY-OR-3-1和PTC细胞系(K1和BCPAP)中miR-205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法检测过表达或抑制miR-205后对PTC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异种移植物肿瘤形成实验观察抑制miR-205是否能加速PTC的生长;采用在线目标基因预测软件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预测和验证Wnt-5a是否为miR-205的靶基因。结果 PTC组织中miR-20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而Wnt-5a mRNA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PTC患者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严重程度与miR-205表达呈负相关(P<0.05),低表达miR-205的PTC患者预后较差;NTHY-OR-3-1细胞中的miR-20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K1和BCPAP细胞中的水平;体外实验表明过表达miR-205抑制PTC 的细胞增殖(P<0.05);miR-205过表达抑制裸鼠 PTC的肿瘤生长;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Wnt-5a是miR-205的靶点基因。结论 miR-205在PTC中发挥抑癌作用,其靶向调控Wnt-5a的功能可为PTC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过表达c-SKI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心肌纤维化
    张颖, 向燕, 张岳, 王娟
    2021, 41(3):  364-369. 
    摘要 ( 212 )   PDF (1781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SKI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小鼠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小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c-SKI基因感染模型组(LV-SKI组)及对照病毒感染模型组(LV-NC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皮下注射ISO 30 d,首次剂量为5 mg/kg,后续以2.5 mg/kg。2周后LV-SKI组和LV-NC组于18、21、24、27和30 d分别尾静脉注射c-SKI慢病毒和对照病毒,剂量均为100 μL,滴度1×108 TU。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c-SKI、间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α-SMA、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以及转录因子Snail、Twist及Slug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肌纤维组织中c-SKI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下降(P<0.01);模型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间质显著增多,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增加(P<0.01);心肌组织vimentin、α-SMA、Snail、Twist及Slug表达均上调,CD31蛋白表达下调(P<0.05)。过表达c-SKI后,与LV-NC组比较,小鼠心肌结构趋于整齐,间质胶原纤维减少,心肌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减少(P<0.01);Vimentin、α-SMA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CD31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同时转录因子Snail、Twist和Slug蛋白的表达也随之下调(P<0.01)。结论 小鼠心肌纤维化进程中c-SKI表达下调,而过表达c-SKI能够通过抑制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改善ISO诱导的心肌纤维化。
    奥美拉唑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菌群构成的影响
    高峰, 贾梦真, 孙玥
    2021, 41(3):  370-375. 
    摘要 ( 213 )   PDF (980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菌群构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幽门部分结扎及前胃完全结扎手术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对照组和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组;术后1周开始灌胃,灌胃2 周后处死大鼠获取食管黏膜组织2块,1块用于细菌16S rDNA基因测序,另1块用于病理检查。结果 每组6只大鼠入选研究,假手术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对照组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组食管黏膜的属水平菌群构成检测如下: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 )丰度值分别为2.5%±0.5%、1.7%±0.7%和1.9%±0.5%;螺杆菌属(Heliobacter)丰度值分别为1.5%±0.1%、1.0%±0.5%和1.2%±0.3%;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丰度值分别为1.0%±0.2%、0.5%±0.2%和1.0%±0.4%(P<0.05);反流性食管炎对照组的以上3组菌属丰度值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反流性食管炎对照组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组病理分级(轻/中/重)分别为0/4/2和5/1/0(P<0.05)。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菌群构成发生改变,有益菌减少;灌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后,食管黏膜损伤减轻,有益菌增加,菌群构成恢复正常。
    丹酚酸B减轻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李玉婷, 罗乐, 尹素娟, 朱小兰
    2021, 41(3):  376-381. 
    摘要 ( 323 )   PDF (2571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丹酚酸B(SAB)能否减轻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方法 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气管滴注LPS)、SAB低/中/高剂量干预组、莱菔硫烷阳性对照组,检测肺湿/干重比(W/D)值;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浓度;HE染色法评价肺组织病理损伤;ELISA检测BALF中TNF-α、 IL-1 β和 IL-6的含量,检测肺组织MPO、SOD的活性和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Nrf2、NQO1、HO1、Keap1、NF-κB及p-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产生病理性变化,W/D值、BALF中蛋白质浓度、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明显升高(P<0.05),急性肺损伤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SAB干预组的各指标值发生显著变化(P<0.05);减轻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氧化应激,且呈浓度依赖性增强,同时降低Keap1的表达(P<0.01);升高Nrf2、NQO1和HO1的表达(P<0.01);抑制LPS诱导的NF-κB的表达和NF-κB的磷酸化。结论 SAB可以减轻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槐果碱减轻低氧导致的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损伤
    卢厚新, 杨清泉, 郭石
    2021, 41(3):  382-387. 
    摘要 ( 206 )   PDF (2280KB) ( 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阐明槐果碱(Sop)对低氧导致的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损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H9c2细胞暴露于1% O2环境中,同时加入不同浓度(1、4和16 mmol/L)的Sop培养细胞48 h后,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用试剂盒分别检测LDH释放水平和MDA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leaved-caspase-3、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Sop呈浓度依赖性减轻由低氧导致的H9c2细胞的细胞活力降低、LDH释放、MDA含量增高和细胞凋亡(P<0.05,P<0.01,P<0.001)。Sop呈浓度依赖性降低cleaved-caspase-3的表达(P<0.05,P<0.01,P<0.001),同时也增加p-PI3K/PI3K和p-AKT/AKT的比率(P<0.05,P<0.01,P<0.001)。结论 Sop能减轻低氧导致的细胞损伤,对H9c2细胞发挥保护作用,且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PI3K/AKT信号活性来实现的。
    传统检测汗液氯离子方法对中国囊性纤维化患者的诊断价值
    陈珂琪, 李雪, 徐文帅, 高君, 夏良裕, 徐凯峰, 田欣伦
    2021, 41(3):  388-392. 
    摘要 ( 391 )   PDF (1515KB) ( 2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传统检测汗液氯离子方法的准确性及对中国囊性纤维化(C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传统检测汗液氯离子方法测定了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18例疑似CF患者的汗液氯离子浓度,并与患者的最终诊断比较并分析。结果 筛查患者数118例,平均年龄(25.8±13.6)岁。其中102例获得有效汗液氯离子检测数据,其浓度中位数为43.3 mmol/L(IQR:23.8~120.1 mmol/L)。80例患者的汗液氯离子检测结果符合诊断;39例汗液氯离子检测为阳性结果(≥60 mmol/L),其中31例(79.49%)确诊CF;40例阴性结果(<30 mmol/L),其中32例(80%)排除CF;23例处于临界值(30~59 mmol/L),其中17例(73.91%)排除CF,其余6例(26.09%)未能明确诊断; 66例(64.71%)具有可重复性。结论 汗液氯离子测定结果的CF阳性预测值为79.49%,阴性预测值为80%。传统汗液氯离子检测方法对于中国CF患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皮肤微针辅助治疗斑秃的疗效与临床评估
    彭雅雯, 雷铁池
    2021, 41(3):  393-397. 
    摘要 ( 813 )   PDF (2646KB) ( 4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1.5 mm皮肤微针辅助治疗斑秃(AA)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0.5 mm皮肤微针对小鼠背部毛囊生长的影响。方法 招募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AA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5%米诺地尔酊和0.05%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微针组予以微针针刺皮肤联合药物治疗。此外,将C57BL/6小鼠背部脱毛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米诺地尔组和微针组。造模后第2天分别给予相应处理,连续14 d。拍照观察生长期毛囊相关皮肤色素变化与毛发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毛囊的形态和数量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毛囊上皮干细胞标记蛋白K15的表达。结果 治疗12周后,微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微针组小鼠背部皮肤变黑时间较模型组缩短(P<0.05);新生毛发长度较模型组长(P<0.05);毛囊数量、K15阳性细胞数目也较模型组增多(P<0.05)。结论 微针可能通过激活毛囊上皮干细胞促进毛发生长,有助于提高AA疗效。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G蛋白偶联受体84的表达升高
    赵翀翀, 郭文婷, 蔡宏斌, 王欢
    2021, 41(3):  398-403. 
    摘要 ( 251 )   PDF (3078KB) ( 1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84 (GPR84)在大鼠脑缺-再灌注(I/R)后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 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脑缺血2 h后再灌注12 h组(I/R 12 h)、24 h组(I/R 24 h)、48 h组(I/R 48 h)、72 h组(I/R 72 h);体外培养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将细胞分成对照组(control)、氧糖剥夺1 h复氧复糖24 h组(OGD/R 1 h)和氧糖剥夺2 h复氧复糖24 h组(OGD/R 2 h); GPR84小干扰RNA(siRNA)转染神经元,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氧糖剥夺1 h复氧复糖24 h组(OGD/R 1 h)、神经元转染干扰对照后氧糖剥夺1 h复氧复糖24 h组(NC+OGD/R 1 h)和神经元转染GPR84 siRNA后氧糖剥夺1 h复氧复糖24 h组(GPR84 siRNA+OGD/R 1 h);Western blot检测GPR84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中GPR84蛋白的定位;DNA 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检测神经元的凋亡比例。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脑I/R后各时间点GPR84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 0.01)。GPR84主要定位于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几乎不表达,并且神经元中GPR84的表达在脑I/R后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OGD/R 1 h和OGD/R 2 h组神经元中GPR84蛋白的表达均明显提高(P< 0.01),并且GPR84干扰可以明显抑制氧糖剥夺后复氧复糖诱导的GPR84表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OGD/R组神经元凋亡明显提高(P< 0.01);与NC+OGD/R 1 h 组相比,GPR84 siRNA +OGD/R 1 h组神经元凋亡明显减少。结论 脑I/R诱导的GPR84表达升高在脑缺血性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Lnc-MALAT1减轻miR-217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炎性反应
    罗传皊, 孙利平, 戚成栋
    2021, 41(3):  404-408. 
    摘要 ( 209 )   PDF (703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 (lnc-MALAT1)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系(AMOs)炎性反应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LPS处理AMOs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用脂质体法分别将pcDNA、pcDNA-MALAT1、miR-NC、miR-217 mimics、pcDNA-MALAT1与miR-NC、pcDNA-MALAT1与miR-217 mimics转染至AMOs,LPS处理12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分泌人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量;采用RT-qPCR检测细胞中MALAT1、miR-217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RIP)检测MALAT1与miR-217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AMOs组相比,LPS+AMOs组细胞中IL-1β、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MALAT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217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与RIP实验证实MALAT1能够靶向结合miR-217。过表达MALAT1可明显促进LPS诱导的AMOs细胞IL-1β、TNF-α的分泌,而过表达miR-217则可抑制LPS诱导的AMOs细胞IL-1β、TNF-α的分泌,并且过表达miR-217减轻MALAT1促进LPS诱导的AMOs细胞IL-1β、TNF-α的分泌。结论 Lnc-MALAT1可促进LPS诱导的AMOs的炎性反应,其机制与靶向miR-217相关。
    肾透明细胞癌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陈志刚, 洪鹏, 杨斌, 田晓军, 王国良, 张树栋, 马潞林
    2021, 41(3):  409-414. 
    摘要 ( 260 )   PDF (464KB)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NSS术后5年复发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NS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ccRCC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NSS术后5年复发风险的列线图。结果 共计795例经病理诊断为ccRCC的患者纳入研究。随访过程中,17例发生复发,复发率为2.1%,中位复发时间为35.7个月。在单因素回归分析中,BMI(HR=4.102,P<0.05)、动脉阻断时间(HR=0.194,P<0.01)和肿瘤坏死或肉瘤样改变(HR=5.160,P<0.01)与术后无复发生存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这3个因素是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内部验证法对复发风险列线图的准确性进行验证,C指数为0.843。结论 BMI、动脉阻断时间、肿瘤坏死或肉瘤样改变是影响ccRCC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本研究建立了一个相对准确的预测复发风险的模型,这将有助于为ccRCC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
    临床研究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刘燕敏, 赵新程, 李俊琴, 张开明
    2021, 41(3):  415-418. 
    摘要 ( 312 )   PDF (1137KB)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进行期、静止期和退行期的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免疫机制。方法 本研究评估了7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8例进行期、23例静止期、26例退行期)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各组中各淋巴细胞的比率。结果 与退行期相比,进行期和静止期患者的CD3+、CD4+和CD8+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均显著升高(P<0.01)。同进行期比较,静止期和退行期的CD4-CD8-淋巴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0.05)。CD3-CD16+CD56+比例随病情稳定而增高,CD45+CD14+比例逐渐下降和CD3-CD19+与病情呈负相关,3组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进行期、静止期和退行期3组银屑病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存在显著的差异,进一步支持银屑病的免疫发病机制。
    儿童糖原累积症Ⅰb型合并克罗恩病2例分析
    唐晓艳, 张玉, 李正红, 邱正庆
    2021, 41(3):  419-422. 
    摘要 ( 263 )   PDF (664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儿童糖原累积症Ⅰb型(GSDⅠb)合并克罗恩病(C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2例儿童GSDⅠb合并CD病例,总结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消化内镜检查表现、治疗过程和随访效果。结果 2例诊断为GSDⅠb合并CD的患儿纳入研究,1例女孩,7岁;1例男孩,17岁,2例均为2岁基因确诊诊断GSDⅠb。分别在4岁、5岁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最终经内镜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CD。除生玉米淀粉治疗维持血糖平稳外,均定期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剂量为3~5 μg/(kg·d),维持中性粒细胞1.0×109个/L以上,消化系统症状好转。5-氨基水杨酸(5-ASA)作为辅助治疗。结论 对GSDⅠb型儿童出现腹痛、腹泻时完善消化系统评估,警惕克罗恩病肠道病变。G-CSF是主要治疗方法,相对低剂量可维持中性粒细胞1.0×109个/L以上,定期监测有无脾脏增大。5-ASA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肾功能的监测。
    短篇综述
    血液高凝状态在肝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戚婉蓉, 毛小荣, 李俊峰
    2021, 41(3):  423-427. 
    摘要 ( 319 )   PDF (1282KB) ( 2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硬化患者容易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血液高凝状态是其中一种表现。血液高凝状态除了参与静脉血栓形成外,最新证据证实其还参与肝损伤、肝再生、肝纤维化的发生。本文从血液高凝状态在肝硬化中的发生机制、肠道微生态环境在其中的作用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在肝硬化中最新影响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肝硬化患者的诊疗提供新理念。
    代谢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在老年人衰弱中的研究进展
    潘一鸣, 李耘, 马丽娜
    2021, 41(3):  428-432. 
    摘要 ( 291 )   PDF (369KB) ( 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衰弱是伴有数个器官系统生理机能下降的老年综合征,会导致跌倒、认知障碍、住院和死亡等不良后果。早期诊断衰弱对于促进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价值。衰弱的诊断目前依赖于各种评估工具,缺乏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衰弱常伴随能量、肌肉、骨骼、激素等多方面的代谢紊乱,故代谢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可为衰弱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新思路。
    乳腺癌骨转移分子机制及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郑亚男, 李梅, 赵基源
    2021, 41(3):  433-437. 
    摘要 ( 498 )   PDF (1146KB) ( 5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是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骨是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乳腺癌骨转移的分子机制和靶向治疗药物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归纳了参与调节乳腺癌骨转移的关键分子,并分别从靶向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两个类别对重要的靶向治疗药物进行介绍和疗效比较。
    脂肪水肿的研究进展
    王立铨, 龙笑
    2021, 41(3):  438-441. 
    摘要 ( 575 )   PDF (344KB) ( 5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肪水肿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该病患者多为女性,以皮下脂肪的异常沉积而导致双下肢肿大为特点。该病具有遗传倾向,也可受激素水平影响。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如疼痛、易瘀伤、“袖口征”等。需要与脂肪水肿鉴别诊断的主要疾病有淋巴水肿、肥胖、痛性肥胖症和慢性静脉疾病等。脂肪水肿的治疗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减重、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使用超膨胀局部麻醉和振动套管下的吸脂术作为首选的手术方案。
    铁死亡调控机制及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徐飞, 陈维达, 郭溟浩, 陈泽涛
    2021, 41(3):  442-447. 
    摘要 ( 417 )   PDF (936KB) ( 7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活性氧自由基大量累积所致的细胞死亡模式,在形态和生化水平上都不同于细胞凋亡、坏死和自噬。它在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诱导肺癌细胞铁死亡成为抗肺癌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对铁死亡发生过程中铁代谢、氨基酸和谷胱甘肽代谢、脂质代谢的主要调节机制和在肺癌发生发展、化疗药物耐药、放疗抵抗与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分别进行阐述,以期加深对铁死亡的认识,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
    肿瘤微环境在骨癌痛中作用的新进展
    周佳宏, 李民
    2021, 41(3):  448-451. 
    摘要 ( 263 )   PDF (331KB) ( 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微环境(TME)是肿瘤在人体中赖以生存的环境,骨性癌痛(CIBP)是肿瘤骨转移最常见的并发症。骨癌痛(BCP)的机制复杂,肿瘤酸性微环境、相关离子通道及肿瘤细胞在微环境中分泌的炎性介质在骨癌痛中起作用。
    医学教育
    北京协和医学院超声诊断教学需求的问卷调查及反馈分析
    王欣, 王铭, 赵峻, 王亚红, 吕珂, 朱庆莉, 李建初, 姜玉新, 杨萌
    2021, 41(3):  452-455. 
    摘要 ( 217 )   PDF (461KB)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学生传统超声教学现状及对新型教学模式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八年制学生传统超声诊断教学现状、对新型教学模式的评价,对比北京协和医学院试点班新型超声诊断教学的反馈结果,为课程设置提出建议。结果 八年制临床医学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科的基础知识及技术发展的知晓程度不佳,对目前教学效果不满意,希望在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课程安排方面改进课程。结论 建议医学院校针对学生需求调整课程涉及教学方式,重视健康人体解剖结构及常见疾病的超声检查术表现等基础内容。
    虚拟仿真实验在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康继宏, 韩丽丽, 庞炜, 祝世功
    2021, 41(3):  456-458. 
    摘要 ( 261 )   PDF (538KB) ( 3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生理学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效果。方法 2020年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的实验课全部采用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并在实验结束后以“问卷星”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结果 278份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网络平台的生理虚拟仿真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融合,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结论 生理学虚拟仿真实验可为传统生理学实验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动物实验互为补充,实现虚实结合,从而对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探索式教学模式在研究生生物医学大型仪器课程中的应用和评价
    孙海丹, 郭正光, 周军, 骈红茹, 杨明珠, 王欣, 郑直
    2021, 41(3):  459-462. 
    摘要 ( 249 )   PDF (386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尝试和评价生物医学大型仪器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探索式教学(IT)模式,为该教学模式的常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课程中开展IT小实验,总结其设计、实施、效果等;采用教育测量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进行评价,采用信度、相关性和区分度对问卷进行质量分析。结果 IT小实验分别在2017级和2018级研究生选学本课程的部分学生中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果。参加人数达23人;问卷信度良好(α=0.852);27题项中有23题,与中间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问卷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信度、相关性和总体覆盖性,可用于评价教学中IT模式的需求。IT实验的合理设计、难度适中和时间安排是影响其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
    疫情防控下超声医学线上教学的效果评价及双向教学反馈情况初探
    孙彦, 江凌, 王淑敏, 蒋洁, 陈文
    2021, 41(3):  463-466. 
    摘要 ( 236 )   PDF (328KB)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中超声诊断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参加线上理论教学的同一年资水平的规培生,研究生及进修及高访医生为研究对象,对照往年教学考核成绩作为客观指标,同时采用师生双向调查问卷情况作为主观评价指标。结果 实验组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往期学生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78.3%的师生问卷结果显示线上教学方法与以往常规线下教学相比效果更好。结论 线上教学模式与线下常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相似,教师及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方式接受及满意程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