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23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3-07-25
  

  • 全选
    |
    目录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论
  • 洪涛, 唐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7): 571-5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3.07.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颅底外科是神经外科的重要分支,专注于颅底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该领域要求高度专业化和高技术水平,因此颅底外科医师应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技术,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本文拟以颅底外科手术技术和设备更新为出发点,结合自身经验,阐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颅底外科医师。

  • 内镜颅底外科
  • 张晨, 张延铭,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7): 575-5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3.07.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入路联合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同期切除复杂鼻颅沟通颅底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血管吻合技术对颈内动脉的保护作用。方法与结果: 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内镜下经鼻入路联合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同期治疗9例复杂鼻颅沟通颅底肿瘤患者,6例通过开颅手术中辨识、显露、移位颈内动脉的方式保护颈内动脉,3例在颈内动脉保护的基础上行颈内动脉岩骨段-桡动脉-颈内动脉床突段搭桥术。8例肿瘤全切除,1例肿瘤大部切除。术后2周,8例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Glasgow预后分级(GOS)5级],1例视力减退但生活可自理(GOS分级4级);仅1例术后3 d发生颅内感染。结论: 内镜下经鼻入路联合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同期切除复杂鼻颅沟通颅底肿瘤疗效确切,且无严重并发症;术中颈内动脉保护及血管吻合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

  • 刘俊其, 王蠡, 王振霖, 张秋航, 齐岩, 危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7): 580-5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3.07.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2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92例颅底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根据肿瘤切除程度、临床症状缓解、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评价手术疗效,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结果: 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行颅底脊索瘤切除术,80.21%(154/192)达到影像学全切除(全切除组)、19.79%(38/192)存在影像学残留(残留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6.77%(13/192)]、新发脑神经功能障碍[6.25%(12/192)]、蛛网膜下腔出血[2.08%(4/192)]和颅内耐药菌感染[1.56%(3/192)]。随访81(52,120)个月,死亡57例;全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为7.41年、残留组4.33年,两组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18,P=0.002)。结论: 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手术可有效切除颅底脊索瘤,患者生存时间延长、预后良好;手术全切除肿瘤是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 贾亮, 周航, 张晓炜, 张庆九, 吕中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7): 586-5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3.07.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切除鞍上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68例鞍上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于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切除肿瘤, 73.53%(50/68)实现全切除, 17.65%(12/68)次全切除, 8.82%(6/68)部分切除; 巨大型腺瘤全切除率达37.40%(10/27)。平均随访(12 ± 6)个月, 视力改善者占75.81%(47/62)、无变化19.35%(12/62)、恶化4.84%(3/62); 视野缺损改善占74.14%(43/58)、无变化15.52%(9/58)、加重10.34%(6/58); 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末次随访复视消失(3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1.47%(1/68)]、中枢性尿崩症[16.18%(11/68)]、术区血肿[4.41%(3/68)]、迟发性鼻腔出血[4.41%(3/68)]和颅内感染[7.35%(5/68)], 无死亡病例。结论: 于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切除向前颅底、鞍上区域、第三脑室方向侵袭的大型或巨大型垂体腺瘤, 全切除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

  • 应用神经解剖学
  • 李静, 张焕康, 刘全, 顾晔, 薛凯, 孙希才, 余洪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7): 591-5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3.07.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口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进入颈静脉孔区的解剖步骤,分析其临床施行之可行性。方法与结果: 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鼻颅底肿瘤外科治疗技术创新单元解剖实验室以5具(10侧)尸头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模拟经口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进入颈静脉孔区及其相邻结构的解剖步骤,观察并描述重要解剖标志。(1)颈静脉孔区解剖步骤:首先通过翼下颌皱襞内侧切口切开软腭黏膜、咽上缩肌进入咽旁前间隙,剔除间隙内脂肪组织,显露茎突咽筋膜和茎突肌群,切除茎突咽筋膜后进入咽旁后间隙,进一步显露颈内动脉并进入颈静脉孔区。(2)颈静脉孔及其毗邻解剖结构:颈静脉孔上界为颈静脉球窝,前方为颈内动脉,前外侧为茎突前外侧,后方为头外侧直肌、寰椎横突,内侧为舌下神经和枕髁内侧,外侧为乳突、二腹肌和面神经。结论: 经口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进入颈静脉孔区视野良好,显露范围广泛,路径更短。

  • 临床病理报告
  • 马晓丽, 童家杰, 张秀智, 杜倩, 隋爱霞, 赵焕芬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7): 599-6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3.07.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告1例黄色瘤性垂体炎病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与结果: 患者为河北省人民医院2018年7月确诊并治疗的男性黄色瘤性垂体炎病例,临床表现为头痛伴恶心呕吐;头部CT显示鞍区呈软组织密度影,较饱满;MRI显示蝶鞍扩大,鞍内可见一类圆形肿物影。临床考虑为“垂体腺瘤卒中”,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组织细胞呈弥漫性片状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D68和波形蛋白呈强阳性,S-100蛋白和CD1α呈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10%~20%,最终诊断为鞍区黄色瘤性垂体炎。结论: 黄色瘤性垂体炎临床罕见,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诊断极具挑战性,神经内镜活检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金标准”,伴出血时应注意与垂体腺瘤卒中相鉴别。

  • 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
  • 张庆硕, 宋丹丹, 周世越, 张金璐, 韩晓旭, 许顺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7): 604-6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3.07.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功能性步态障碍是功能性运动障碍的常见亚型,以失稳、跛行、帕金森样步态等为主征,与其他类型步态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无异,存在误诊可能,但二者治疗原则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明确诊断、精准治疗对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拟系统综述功能性步态障碍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相关研究进展,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认识。

  • 潘静, 王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7): 610-6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3.07.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研究
  • 冯珊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7): 613-6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3.07.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查库欣病患者视力视野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行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 纳入1994年8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416例库欣病患者,以视力视野客观检查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病程、血糖、血压、激素水平、眼部肿胀、影像学特征、视力视野主诉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视力视野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行卫生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共416例库欣病患者,视力视野主诉异常143例(34.38%),包括视物模糊59例、视力下降11例、视物模糊合并视力下降41例、视物模糊合并视野缺损13例、视力下降合并视野缺损3例、三者并存16例;视力视野客观检查异常102例(24.52%),包括视力下降44例、视野缺损39例、视力下降合并视野缺损19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药后收缩压升高(OR=1.016,95% CI:1.002~1.030;P=0.025)和视力视野主诉异常(OR=14.000,95% CI:7.918~24.754;P=0.000)是视力视野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卫生经济学分析,全组患者成本-效果比为393 926.53,是视力视野主诉异常患者(60 057.93)的6.56倍;成本-效益比为4.08,是视力视野主诉异常患者(1.81)的2.25倍。结论: 视力视野主诉异常的库欣病患者更易发生视力视野客观检查异常,因此以视力视野主诉异常作为库欣病患者视力视野客观检查的指征,可提高检出率并减少卫生资源和社会资源浪费,不仅具有临床可行性,而且可以有效预防医疗风险。

  • 魏民, 詹琪佳, 蒋文彬, 李森, 刘晨, 肖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7): 621-6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3.07.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颅缝条状切除术联合术后颅骨矫形头盔治疗矢状缝早闭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0例矢状缝早闭患儿,均行神经内镜下颅缝条状切除术,术后订制颅骨矫形头盔辅助治疗,手术前后根据头部CT检查测量颅骨横径、前后径、眉间至横径距离以计算头颅指数(CI)和最大宽度点(PMW)。结果: 共2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区域均未留置引流管,术后无一例出现骨瓣移位、脑脊液鼻漏、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以及颅骨截骨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骨片游离导致的继发性损伤。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19例患儿头型预后良好;1例2月龄女性患儿头型预后不良(术后6和12个月CI分别为72%和74%)。本组患儿手术前后CI(F=230.542,P=0.000)和PMW(F=112.166,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CI(t=-14.231,P=0.000;t=-21.041,P=0.000)和PMW(t=-8.068,P=0.000;t=-16.109,P=0.000)均高于术前,末次随访亦高于术后6个月(t=-6.810,P=0.000;t=-8.040,P=0.000)。结论: 神经内镜下颅缝条状切除术联合术后颅骨矫形头盔治疗可以改善矢状缝早闭患儿头型预后,且安全有效。

  • 侯玮佳, 于洋, 吴璠, 王玥, 朱志中, 巫嘉陵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7): 627-6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3.07.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迈步起始阶段和行走过程中的步态特征。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20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以及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22例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正常对照者,采用步态分析仪记录7米站立行走测验中迈步起始阶段参数,包括预期性姿势调整期持续时间、前后向最大加速度、侧向最大加速度和首步执行期首步延时、首步摆动角度,以及行走过程中参数,包括步速、步长;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步态参数对早期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预期性姿势调整期持续时间长于对照者(Z=-4.853,P=0.000),前后向最大加速度小于对照者(Z=-5.253,P=0.000);预期性姿势调整期持续时间、前后向最大加速度及二者联合预测早期帕金森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7(95% CI:0.885~1.000,P=0.000)、0.974(95% CI:0.936~1.000,P=0.000)、0.974(95% CI:0.936~1.000,P=0.000),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5%和77.30%、85%和95.50%、90%和90.10%,Youden指数为0.723、0.805、0.801,截断值为0.440 s、0.445 m/s2、0.540。结论: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迈步起始阶段预期性姿势调整期在疾病早期即出现异常,相关步态参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辅助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早期筛查。

  • 综述
  • 潘希娟, 邢英琦, 刘玉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7): 633-6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3.07.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MRI是其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本文对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及其评分方法和标准进行详细阐述,探讨脑小血管病的诊断依据及分级方法,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俞淑凤, 李宁, 徐健, 王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7): 638-6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3.07.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颈动脉漂浮血栓与缺血性卒中显著相关,血栓闭塞动脉或脱落致大面积脑梗死或多发栓塞,严重者可出现脑疝甚至死亡,其诊断逐渐以CTA为主,早期识别有助于病因治疗。本文综述颈动脉漂浮血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以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

  • 病例报告
  • 李跃文, 褚先舟, 李娟, 秦艳, 吴桐, 陈先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7): 643-6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3.07.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建, 李梦娇, 祝俊驰, 陈丽娟, 孔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7): 648-6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23.07.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消息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7): 652-6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