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17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7-03-25
  

  • 全选
    |
    目录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 17(0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论
  • 吴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 17(03): 161-1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7.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综述
  • 汪皖君, 巫嘉陵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 17(03): 166-1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7.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2 位病死原因和首位病残原因。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业已获得广泛认可,而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尚存争议,特别是早期康复开始时间和安全性。为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康复技术的探索仍在进行中。本文选择中国学者近3 年发表在国外杂志的关于脑卒中早期康复的3项高质量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重点介绍其研究方法和结果。

  • 孟琳, 黄丹, 刘洪红, 屈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 17(03): 171-1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7.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卒中患者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恢复缓慢且不彻底,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而长期的负担。虽然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治疗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专业康复服务缺乏、难以离家或交通不便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得到充分的康复治疗。新型康复技术(包括远程康复技术、虚拟现实康复技术、康复机器人技术、电子织物技术等)应运而生,为上述问题带来解决办法。本文拟就新型康复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以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新视角。

  • 循证神经病学
  • 徐达, 陈邓, 朱丽娜, 谭戈, 王海姣, 刘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 17(03): 176-1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7.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抗血小板药物对腔隙性梗死患者二级预防的治疗效果。 方法 以stroke,lacunar infarction,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s,antiplatele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等英文词汇计算机检索1980 年1 月1 日-2016 年11 月20 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e 在线图书馆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腔隙性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Jadad量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和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R 软件Gemtc程序包和JAGS 软件进行网状Meta 分析。 结果 共获得4068 篇英文文献,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最终纳入12项质量较高(Jadad评分≥ 4分)的临床试验共24 969例腔隙性梗死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抗血小板药物单抗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率(RR = 0.480,95%CI:0.300 ~0.780;P = 0.003)和所有脑卒中复发率(RR = 0.780,95%CI:0.630 ~ 0.970;P = 0.030);而抗血小板药物单抗与双抗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性卒中复发率:RR = 0.900,95%CI:0.760 ~ 1.050,P = 0.170;所有脑卒中复发率:RR = 0.910,95%CI:0.820 ~ 1.010,P = 0.070)。网状Meta 分析(包括阿司匹林、安慰剂、西洛他唑和噻氯匹定4 种干预措施)显示:仅西洛他唑治疗后所有脑卒中复发率低于阿司匹林(OR =0.341,95%CrI:0.011 ~ 0.673)和安慰剂(OR = 0.615,95%CrI:0.191 ~ 1.042)。 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单抗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腔隙性梗死患者缺血性卒中和所有脑卒中复发风险,且与双抗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西洛他唑较阿司匹林能够更显著降低腔隙性梗死患者所有脑卒中复发风险。

  • 脑卒中康复
  • 邵伟波, 王珧, 蒋惟伟, 田丽, 章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 17(03): 185-1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7.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致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作用机制及效果。 方法 共64 例脑卒中后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致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随机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32 例)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组,32 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终点或治疗4 周时行吞咽动作影像学、食管上括约肌动力学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静息压(P = 0.000)和残留压(P = 0.000)降低、峰值压力升高(P = 0.000)、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 = 0.000),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升高(P = 0.000,0.000);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静息压(P = 0.001)和残留压(P = 0.000)降低、峰值压力升高(P = 0.002)、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 = 0.000),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升高(P = 0.000)。至治疗终点或治疗4 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30/32)对81.25%(26/32);χ2 = 4.010,P = 0.000]。 结论 柱状球囊扩张术有助于降低食管上括约肌张力、缓解痉挛,对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治疗作用。

  • 刘四维, 关敏, 李宝金, 李程, 高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 17(03): 192-1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7.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共69 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23 例)、常规治疗联合断路的小脑顶核电刺激(假治疗组,23 例)及常规治疗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组,23 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 周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并记录小脑顶核电刺激不良反应。 结果 3 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0),其中治疗4 周时治疗组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和假治疗组(P = 0.000,0.000);与治疗前相比,3 组患者治疗4 周时PSQI 评分均降低(P = 0.000)。 结论 小脑顶核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可以作为辅助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 关敏, 刘四维, 李宝金, 李程, 屈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 17(03): 197-2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7.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 共64 例脑卒中急性期(病程≤ 14 d)偏瘫患者随机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32 例)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观察组,32 例),采用Fugl-Meyer 平衡功能评价量表(FMA-Balance)、改良Rivermead 移动指数(MRMI)和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价训练前后运动功能。 结果 64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康复训练,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仅少数患者训练后偶有轻度疲劳感,休息后缓解。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两组患者FMA-Balance 评分(P = 0.000)、MRMI 评分(P =0.000)和mBI 评分(P = 0.000)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训练后观察组患者FMA-Balance 评分(P = 0.031)、MRMI 评分(P = 0.013)和mBI 评分(P = 0.049)亦增加。 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有助于运动功能的康复。

  • 临床病理报告
  • 王雷明, 付永娟, 李卓, 刘翠翠, 卢德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 17(03): 202-2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7.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分析1 例存在BRAF V600E 突变的混合性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和节细胞胶质瘤患儿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 方法与结果 男性患儿,14 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6 年,头部MRI 显示左侧颞叶海马类圆形异常信号,考虑占位性病变。手术全切除肿瘤,术中可见颞叶深部局部脑回粉红色,肿瘤组织呈灰红、灰白色,质地较韧,内有钙化,伴囊性变,血供较丰富,无包膜,与周围脑组织界限清晰。组织学形态表现为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肿瘤具有异质性:部分区域呈节细胞胶质瘤结构,部分区域呈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特殊染色,节细胞胶质瘤区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微丝蛋白(NF)散在阳性,神经节细胞样细胞微管相关蛋白-2 和神经元核抗原阳性,Ki-67 抗原标记指数约2%;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区域梭形肿瘤细胞GFAP 和NF 散在阳性,黄瘤样细胞CD163 和CD68 阳性,Ki-67 抗原标记指数3% ~ 5%,网织纤维丰富。基因检测显示两部分区域均存在BRAF V600E 突变。术后未予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口服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1.20 g/次、2 次/d 和左乙拉西坦0.50 g/次、2 次/d)1 年,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18 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混合性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和节细胞胶质瘤是临床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具有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和节细胞胶质瘤的组织学形态特征,但具有BRAF V600E 突变的相同分子遗传学特征。该病例对混合性胶质瘤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的组织学形态、组织来源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具有很好的提示意义。

  • 基础研究
  • 夏颖华, 孔晓冬, 雷平, 张释双, 张明义, 赵子龙, 葛歆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 17(03): 209-2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7.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方法 体外分离原代培养18 只新生Wister 大鼠海马神经元,噻唑蓝法测定地塞米松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最低敏感剂量,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神经生长因子对地塞米松(0.10 × 106 mol/L)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Ⅰ组(10 × 106 mol/L)、Ⅱ组(1 × 106 mol/L)和Ⅲ组(0.10 × 106 mol/L)大鼠海马神经元活性均降低(P = 0.000,0.000,0.000)。予不同质量浓度神经生长因子后,神经生长因子0.18 ng/ml 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活性低于阴性对照组(P = 0.000)和阳性对照组(P = 0.010),神经生长因子18 ng/ml 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活性高于阳性对照组(P = 0.000)和神经生长因子0.18 ng/ml 组(P = 0.000)。 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地塞米松0.10 × 106 mol/L是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最低敏感剂量,神经生长因子可以拮抗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 临床研究
  • 谷芙蓉, 阎晓玲, 秦洁, 徐小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 17(03): 214-2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7.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分析5 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脱髓鞘假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与结果 共5 例经术后病理学证实的脱髓鞘假瘤患者,均为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3 例),头晕和记忆力减退(2 例),癫痫发作(1 例);头部MRI 显示占位效应,呈T1WI 低信号、T2WI和FLAIR 成像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强化征象,其中3 例为开环状强化;手术全切除(4 例)或部分切除(1 例)病变;术后病理学提示炎性脱髓鞘改变;1 例复发后死亡,4 例预后较好。 结论 脱髓鞘假瘤是表现为占位效应的炎性脱髓鞘病变,应注意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相鉴别,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

  • 临床医学图像
  • 阎晓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 17(03): 222-2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7.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研究
  • 张宁, 杨华堂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 17(03): 223-2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7.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入院时Glasgow 昏迷量表(GCS)评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救策略的影响。 方法 共286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186 例接受手术治疗,包括GCS 评分5 ~ 8 分94 例、9 ~ 11 分71 例和12 ~ 14 分21 例,分别予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63 例,22.03%)、单纯血肿清除术(21 例,7.34%)和血肿钻孔引流术或脑室外引流术(102例,35.66%);100例接受保守治疗,包括GCS评分5 ~ 8分25 例、9 ~ 11 分27 例、12 ~ 14 分25 例和15 分23 例。随访3 ~ 6 个月,采用Glasgow 预后分级(GOS)评价疗效。 结果 GCS 评分5 ~ 8 分组失访6 例(5.04%),GOS 分级1 级14 例(11.76%)、2 级21 例(17.65%)、3 级39 例(32.77%)、4 级22 例(18.49%)、5 级17 例(14.29%);GCS 评分9 ~ 11 分组失访2 例(2.04%),GOS 分级1 级6 例(6.12%)、2 级2 例(2.04%)、3 级6 例(6.12%)、4 级48 例(48.98%)、5 级34 例(34.69%);GCS 评分12 ~ 14 组GOS 分级4 级15 例(32.61%)、5 级31 例(67.39%);GCS 评分15 分组GOS 分级4 级1 例(4.35%)、5 级22 例(95.6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42.966,P = 0.000)。 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与其预后呈正相关,GCS评分越高、GOS分级越高。

  • 综述
  • 刘静文, 黄菊英, 菅凤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 17(03): 228-2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7.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寰枢关节位置特殊,具有承重、运动等重要功能,是延髓和脊髓等重要神经中枢,其内走行颈动静脉、枕大神经等重要结构,寰枢关节脱位病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从寰枢关节及其周围结构解剖学、生物力学和组织学特点三方面对寰枢关节脱位病因及其相关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 病例报告
  • 杨百元, 钟伟, 李帅, 杨兴隆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 17(03): 232-2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7.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病理(例)讨论
  • 付瀚辉, 张江涛, 柳青,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 17(03): 235-2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7.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