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1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5-05-25
  

  • 全选
    |
    目录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论
  •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341-3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神经科学发展史
  •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343-3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的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临床描述阶段(1836-1985 年)、分子诊断完善与治疗探索阶段(1985-2020 年),以及发病机制阐明、基因治疗或针对发病机制治疗阶段(2020 年以后)。1836-1985 年主要是对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病理学、生化学和遗传规律的描述,1985-2020 年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基因诊断方法、探索治疗方案。2020 年后,基因治疗方法如外显子跳跃治疗和通读治疗有可能应用于临床。

  • 标准与指南
  • 李西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350-3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诊断与护理家庭指南手册是在欧洲神经肌肉病治疗协会主导下,与美国肌营养不良协会、美国家庭患者肌营养不良协会和世界家庭患者肌营养不良协会共同合作完成,并得到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为期3 年的资金支持。指南连续两期刊登在Lancet Neurol,从不同学科视角对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评价,内容涵盖诊断,激素治疗,康复管理,矫形治疗,呼吸肌、心脏和胃肠道护理,社会心理治疗,外科手术及急诊注意事项等各方面,推荐为首选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诊断与治疗指南。

  • 专题综述
  • 柯青, 张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355-3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是最常见的X 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DMD 基因突变导致抗肌萎缩蛋白缺失,不仅引起肌肉运动障碍,而且引起脊柱侧弯、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等多系统疾病,患者最终于成年早期死于呼吸和循环衰竭。早期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存在明显延迟。本文拟从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呼吸功能、心脏功能等方面综述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的自然病程,有助于临床医护人员对该病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患者得到最大获益。

  •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李西华, 赵蕾, 胡超平, 施亿赟, 周水珍, 王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360-3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 我国是Duchenne 型和Becker 型肌营养不良症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虽然国际间建立的Duchenne 型和Becker 型肌营养不良症数据库为临床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但在我国尚未全面开展。本研究参照日本Remudy 登记表的设计,建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Duchenne 型和Becker 型肌营养不良症数据库(CHFU),为国际间合作提供了条件。方法 纳入2011 年8 月-2013 年12 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并经基因检测或肌肉活检明确诊断的Duchenne 型和Becker 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229 例,登记患儿性别、年龄、明确诊断年龄、地域分布、DMD 基因突变类型、家族史、行走能力、心肺功能、激素治疗和康复干预等信息。结果 229 例患儿中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194 例、Becker 型肌营养不良症35 例;均为男性;> 3 ~ 4 岁(16.59%,38/229)和> 7 ~ 8 岁(14.85%,34/229)是明确诊断的高峰年龄。基因突变类型以缺失突变为主,在Duchenne 型和Becker 型肌营养不良症中分别占65.46%(127/194)和74.29%(26/35);有家族史者占23.14%(53/229);17.53%(34/194)的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丧失行走能力,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均保留行走能力;接受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监测的患儿分别占46.29%(106/229)和17.90%(41/229);接受泼尼松0.75 mg/(kg·d)治疗的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占26.29%(51/194)。结论 CHFU 数据库详细描述了Duchenne 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基因型、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康复情况,不仅为患者管理提供全面详细的信息,而且有助于促进我国临床试验的发展、推动前瞻性治疗性研究,以及更好地管理Duchenne 型和Becker 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及其家庭。

  • 临床医学图像
  • 阎晓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368-3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神经影像学
  • 付雅, 吴士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369-3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脑结构和功能改变。方法 共14 例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均行DTI检查,以双侧顶叶白质、额叶白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尾状核头、扣带前回、扣带中回、扣带后回、豆状核、内囊前肢和后肢、丘脑、枕叶白质、颞叶白质、海马、小脑上脚和小脑中脚等脑区为兴趣区,测定各兴趣区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者相比,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仅胼胝体压部FA 值降低(t = -2.187,P = 0.045),其余脑区FA 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胼胝体压部存在微细结构改变,然而,其与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认知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 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基础与临床研究
  • 朱瑜龄, 孙毅明, 张惠丽, 张誉, 李亚勤, 陈孟龙, 王倞,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374-3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模型小鼠骨骼肌肌膜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表达变化和神经肌肉接头形态,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 和mdx 小鼠各8 只,HE 染色观察肌细胞组织学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腓肠肌肌膜dystrophin 蛋白表达变化和神经肌肉接头形态。结果 C57BL/6 小鼠腓肠肌肌细胞大小基本一致,呈多角形,胞核位于细胞周边、极少数位于肌纤维中心;肌膜均匀表达dystrophin 蛋白;神经肌肉接头形态完好。Mdx 小鼠腓肠肌肌细胞大小不一致,呈圆形,部分胞核趋中心化;仅少量或个别肌细胞表达dystrophin 蛋白;mdx 种鼠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断裂成小片段,突触前膜神经末梢突起增多、变细,而mdx幼鼠神经肌肉接头形态与C57BL/6 小鼠基本一致;mdx小鼠神经肌肉接头数目明显减少,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横截面积明显减小,肌细胞间神经轴突明显变细。结论 Mdx 小鼠骨骼肌肌膜dystrophin 蛋白缺失并非导致神经肌肉接头改变的直接因素,可能与病情进展有关。

  • 邴琪, 胡静, 赵哲, 沈宏锐, 李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380-3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激素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155 例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首诊临床资料,反复间断予地塞米松5 ~ 10 mg/d 静脉滴注10 ~ 15 d 和醋酸泼尼松0.50 ~ 0.75 mg/(kg·d)口服1 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儿下肢运动功能、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所示的心肌核素显像。结果 (1)随访70 例反复激素治疗的患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儿下肢运动功能改善(蹲起:Z = 207.000,P = 0.034;上楼梯:Z = 237.000,P = 0.008)。(2)首诊的155 例患儿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于3 岁达峰值,8 岁后逐年下降(均P < 0.05)。随访的70 例患儿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于静脉滴注激素后较治疗前下降(P = 0.000);于口服小剂量激素1 个月后较静脉滴注后升高(P = 0.000),但仍低于治疗前(P = 0.008)。(3)77 例患儿99mTc-MIBI GMPI显像均显示不同程度心肌受累,左心室放射性核素分布明显不均匀,以心尖部(55 例)、下壁(45 例)、前壁(30 例)显著。结论 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亚临床期即出现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8 岁后逐年下降;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维持下肢运动功能、延长行走时间、降低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减少肌细胞破坏均有效,建议尽早开始激素治疗。

  • 史惟, 李惠, 苏怡, 陆恺, 侯芳华, 杨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387-3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定量等长肌力测定在Duchenne 型和Becker 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下肢肌力测定中的信度。方法 共21 例Duchenne 型(19 例)和Becker 型(2 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采用手持式肌力测定仪检测患儿髋、膝、踝等部位肌群肌力,比较不同检测者间和同一检测者两次测试结果间的相关性,以评价手持式肌力测定仪的不同检测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结果 手持式肌力测定仪测定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下肢肌群具有良好的不同检测者间信度(ICC = 0.762 ~ 0.978)和重测信度(ICC = 0.690 ~ 0.938),但二者对远端肌群(足跖屈和足背屈)信度均相对较低。结论 手持式肌力测定仪在Duchenne 型和Becker 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下肢肌力测定中具有较好的不同检测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可以用于监测肌力变化和评价临床疗效。

  • 临床病理报告
  • 阎晓玲, 石松荔, 张学斌, 唐帆, 金树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393-4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告首例脑转移性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与结果 男性患者,35 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CT 显示右侧颞叶占位性病变。术中可见肿瘤直径约3 cm,边界欠清晰,质地软韧,血供丰富。肿瘤由大小较一致的小圆形细胞构成,局部肿瘤细胞围绕小血管形成“菊形团”样或乳头样结构,核分裂象活跃,与周围脑组织界限不清;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突触素和CD56,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CD3、CD20、波形蛋白、白细胞共同抗原、甲状腺转录因子-1、S-100 蛋白、神经微丝蛋白、巢蛋白、细胞角蛋白(CK)5/6、CK8/18 和CD99,Ki-67 抗原标记指数约为62%。外院行乙状结肠肠镜检查发现肿物,组织学呈明显双相性,由大小一致的小圆形细胞和低至中度分化的腺癌细胞构成,二者界限清晰,无移行。小圆形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突触素和CD56,不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腺癌细胞弥漫性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不表达突触素和CD56。结论 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为2010 年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和定义的肿瘤,发生脑转移者尚未见诸报道,明确诊断需依靠临床病史、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

  • 基础研究
  • 赫鹏, 郭金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401-4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红细胞生成素对海人酸致模型大鼠癫痫发作及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共96 只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4 组,观察不同处理组大鼠行为学变化,Morris 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评价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p38 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c-Myc 和caspase-3 表达变化。结果 红细胞生成素组大鼠癫痫发作程度减轻(P = 0.000)。与模型组相比,红细胞生成素低、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 = 0.043,0.000),第1 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 = 0.000,0.000),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 = 0.000,0.046),并以高剂量组显著(均P = 0.000);而且,大鼠海马组织p38MAPK(P = 0.000,0.000)、c-Myc(P = 0.009,0.000)和caspase-3(P = 0.003,0.000)表达水平降低,并以高剂量组明显(P = 0.040,0.030,0.048)。结论 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减轻大鼠癫痫发作程度,提高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红细胞生成素抑制p38MAPK 及其下游c-Myc和caspase-3表达,最终减少神经元凋亡有关。

  • 王丽, 焦劲松, 刘尊敬, 顾卫红, 水源, 山本亮, 加藤伸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406-4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APP/PS-1/tau 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3 × Tg-AD)模型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海马CA1 区突触可塑性和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42(Aβ42)表达变化,探讨3 × Tg-AD 小鼠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机制。方法 4 月龄雄性3 × Tg-AD 小鼠和相匹配的129/C57BL/6 杂交野生型小鼠各10 只,旷场实验和Morris 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在新环境中的焦虑程度和自主活动能力,以及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记录海马CA1 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高频强直电刺激诱导的长时程增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海马组织可溶性Aβ42 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3 × Tg-AD 组小鼠旷场实验结果无明显改变(均P > 0.05),定位航行实验第3 ~ 5 天逃避潜伏期延长(P = 0.001,0.003,0.001),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平台区时间百分比降低(P = 0.000),海马CA1 区高频强直电刺激诱导的长时程增强下降(均P < 0.01),海马组织可溶性Aβ42 表达水平升高(P = 0.000)。结论 4 月龄3 × Tg-AD 小鼠海马组织可溶性Aβ42 表达上调,导致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受损,出现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

  • 临床研究
  • 刘然, 王娜, 张旭东, 毕国荣, 翟志永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411-4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平均动脉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342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平均动脉压分为< 97 mm Hg 组、97 ~ mm Hg 组、107 ~ mm Hg 组和≥ 117 mm Hg 组,根据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 3 分)和预后不良组(mRS 为3 ~ 6 分),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入院时平均动脉压对发病90 d 时预后的影响。结果 入院时平均动脉压< 97 mm Hg 组、97 ~ mm Hg 组、107 ~ mm Hg 组和≥ 117 mm Hg 组预后不良者分别占34.78%(16/46)、14.29%(14/98)、15.32%(17/111)和41.38%(36/87),以97 ~ mm Hg 组和107 ~ mm Hg 组患者预后更好(均P <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为97 ~ 和107 ~ mm Hg 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90 d 时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 = 0.003,0.011)。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平均动脉压水平过高或过低均提示预后不良,该项指标可以作为预后预测指标。

  • 病例报告
  • 肖伏龙, 沈宓, 高培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416-4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图像
  • 韩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418-4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病理(例)讨论
  • 魏宸铭, 刘智, 赵静, 彭斌,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5): 419-4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6731.2015.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