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与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是:骨质量差,骨折愈合时间迟缓,再骨折的发生率较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包括骨折的外科治疗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抗骨质疏松的治疗,一方面提高骨量、改善骨质量,另一方面有降低再骨折风险的重要临床意义。骨折的外科治疗应以简便,安全,有效为原则。由于骨的质量差,骨折后内固定物及植入物固定的牢固程度差,易发生松动。因此需要寻找更接近骨刚度和骨弹性模量的内植物;开发能更快速、有效改善骨量与骨质量的制剂去改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过程中骨折的外科治疗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要共重,才可以达到更理想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