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 述
  • 综 述
    史得发,,唐建斌,隋梅花,王新平*,申有青*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维A酸(tretinoin)有良好的肿瘤抑制能力,但是它本身毒性大、水溶性差,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对其羧基修饰,可进一步提高其抗肿瘤能力、增加水溶性等。方法 通过分析文献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维A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结果,总结维A酸衍生物改性的规律,为设计高活性、易临床应用的维A酸类抗肿瘤药物提供指导。结果与结论 维A酸与羟基苯胺形成的酰胺或酯,或与其他药物分子形成的键合物,具有更高的抗肿瘤药效,其IC50在微摩尔水平,而维A酸与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的键合物的IC50达到了纳摩尔水平,但这些衍生物的水溶性问题仍没有解决。通过键合负载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其水溶性,并可提高药效。因此,键合负载维A酸可能是提高其药效和水溶性的有效方法。
  • 综 述
    曾春颖,,陆萧筠,,梅兴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导致奥沙利铂水溶液水解及氧化的机制及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综述。结果 奥沙利铂溶液是个复杂的系统,溶液中的多种物质易与奥沙利铂发生相互作用而发生水解氧化等反应,且反应产物大多无药理活性。笔者综述了解决奥沙利铂水溶液稳定性的几种最新方法。结论 随着对奥沙利铂水溶液稳定性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奥沙利铂创新剂型的不断涌现,相信会促使更多更有效地新制剂满足安全性,走向临床。
  • 资源与鉴定
  • 资源与鉴定
    苏晨,余露山*,姚彤炜, 曾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克隆表达大鼠长链2-羟酸氧化酶。方法 以鼠肾cDNA为模板,扩增大鼠长链2-羟酸氧化酶基因,连接到pET-28a(+)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ET28a-rHao2,转化表达宿主Rosetta(DE3)。利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并通过Ni柱纯化。通过监测DCIP在605 nm处吸光度值的变化来测定其对经典底物的酶动力学参数,验证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表达质粒pET28a-rHao2(β1)和pET28a-rHao2(β2),并诱导表达了大鼠长链2-羟酸氧化酶两种同工酶β1和β2,其对2-羟基辛酸的Km分别为(25.1±1.9)和(24.6±1.2) μmol·L-1;对2-羟基异己酸的Km分别为(24.6±2.3)和(22.4±1.6) μmol·L-1。结论 成功克隆表达了大鼠长链2-羟酸氧化酶两种同工酶β1和β2,获得了纯度高,活性好的重组酶,可为其体外底物及抑制剂的筛选提供模型。
  • 资源与鉴定
    丁晶鑫, ,李文兰,*,白晶, ,季宇彬,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求不同产地菟丝子指纹图谱的雌激素样作用,为建立“指纹图谱与药效关系”的中药质量标准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HPLC建立菟丝子不同产地的指纹图谱,子宫增重法和MTT实验筛选出菟丝子雌激素样作用的有效成分,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谱效关系。结果 建立了菟丝子药材的指纹图谱,确立26个色谱峰为共有峰。与空白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20号产地对小鼠子宫增重和MCF-7细胞增殖作用显著。其雌激素作用为多种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 菟丝子不同产地的指纹图谱与其雌激素作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 资源与鉴定
    赵明明,张岗,宋超,张大为,郭顺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种子接菌共生萌发差异基因表达谱特征。方法 采用抑制差减杂交(SSH)技术,分别以接菌及未接菌培养5周的铁皮石斛种子cDNA作为检测子与驱赶子,构建铁皮石斛种子接菌共生萌发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结果 对部分克隆产物测序,经GenBank中BLASTx同源比较后,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得到100个具有植物同源性的表达序列标签(EST),主要涉及细胞与染色体结构、RNA合成、信号转导、能量与代谢、蛋白质合成与降解及细胞防御等。随机挑选5个目标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这5个基因在共生萌发的种子中均上调表达。结论 铁皮石斛种子接菌共生萌发涉及多种途径相关基因表达调控,本实验为兰科植物种子萌发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 资源与鉴定
    韦姗姗,,焦拥政,王丽霞*,仝小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当前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缺乏和用药安全性监测存在不足的现状,提出中医方药剂量相关安全性评价平台的构建及其方法。方法 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加强方药剂量相关的安全性研究,研制具有中医特色的、基于患者报告的方药不良反应/事件监测量表,用于开展方药剂量相关的主动前瞻性评价示范研究,在建立和完善方药不良反应/事件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信息化手段,研制安全性监测模块,形成方药剂量相关的安全性网络。 结果与结论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构建方药剂量相关安全性评价平台。
  • 资源与鉴定
    曾蔚欣,刘淑娟,王弘,陈世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标准望春花油的急性毒性和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5种动物模型研究标准望春花油的抗炎作用,包括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组胺致大鼠毛细管通透性增加,棉球诱导大鼠肉芽肿的形成,卵蛋白致豚鼠鼻黏膜免疫性炎症等。采用急性口服毒性实验研究标准望春花油的急性毒性。结果 口服标准望春花油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组胺致大鼠毛细管通透性增加,棉球诱导大鼠肉芽肿的形成及卵蛋白致豚鼠鼻黏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且表现出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抗炎作用。此外,连续7 d给小鼠以2.5 g·kg-1剂量灌胃给药,未出现明显的急性毒性。结论 标准望春花油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且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多靶点抑制炎性介质及炎性增生有关。
  • 资源与鉴定
    吴葆华a,陈喆b,吕望a,舒幼娜a,周俊a,申屠建中a*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桔梗皂苷D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细胞,分别以四甲基偶氮唑蓝法观察桔梗皂苷D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桔梗皂苷D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细胞周期蛋白和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桔梗皂苷D呈剂量依赖地抑制人结肠癌SW620细胞的生长;15、20 μmol·L-1桔梗皂苷D作用细胞24 h后,显著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72.83±5.26)%和(76.82±5.83)%(P<0.05,空白对照组(56.78±4.92)%,周期蛋白cyclinD1、c-myc、CDK6表达明显下调;10、15、20 μmol·L-1桔梗皂苷D作用细胞48 h后,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5±5.1)%、(35.8±5.3)%和(43.8±4.0)%(P<0.05,空白对照组(8.93±5.72)%,相关蛋白pro-caspase3、PARP表达下降。结论 桔梗皂苷D通过调控周期蛋白cyclinD1、c-myc、CDK6的表达,将细胞阻滞于G1期,进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人结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
  • 资源与鉴定
    刘彦红,苟国敬*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右旋糖酐-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给药系统对体外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与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各浓度右旋糖酐-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及所涉及各级超分子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光镜显微、Giemsa染色表征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干预引起的SW480 细胞凋亡率;DNA ladder分析凋亡细胞核的裂解情况。结果 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右旋糖酐-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 3级超分子对SW480细胞干预24 h的IC50依次为44.83(25.74,48.78) μg· mL-1、15.16 (13.78,16.66)μg· mL-1和13.33(11.03,15.13) μg· mL-1;不同浓度5-Fu及相等剂量的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右旋糖酐-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对结肠癌SW480细胞分别干预24、48、72 h,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按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右旋糖酐-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升高,作用效果与剂量及时间有依赖关系;与原药相比,右旋糖酐-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对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早期凋亡率差异显著,能引起细胞核内染色质凝集、细胞解体。结论 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细胞毒性低,能用作药物载体;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与氟尿嘧啶的2~3级超分子组装,具有相对原药更高的药物传输效率、能有效发挥抗肿瘤药物对SW480细胞的抑制与诱导凋亡作用。
  • 资源与鉴定
    阮婧华,杨付梅,张金洁,龚涛,张志荣*,郝小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研究槲皮素(QUE)混悬液、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3种剂型的体内、外生物学特性,探讨药物转运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原位肠灌注法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实验方法,对比3种剂型的肠渗透性;通过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实验,对比3种剂型体外的细胞摄取;考察细胞NPC1L1 介导的转运、内吞、被动渗透,阐明药物摄取机制。结果 大鼠原位肠灌注实验表明,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渗透性最高,约为槲皮素混悬液的14倍、槲皮素磷脂复合物的3倍;以槲皮素混悬液为参照,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证明槲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变化不显著(Fr=1.3)但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Fr=4.6);体外细胞转运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摄取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体外转运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减少NPC1L1作用和增加被动扩散是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吸收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 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通过提高檞皮素的脂溶性和水溶性,增加被动渗透,进而提高檞皮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 资源与鉴定
    王瓅珏,唐惠林,荆珊,张华,徐涛,王豪,刘开彦,刘玉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奥美拉唑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截止至2012年2月的Cochrane、PubMed、Embase、CNKI等数据库,收集有关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奥美拉唑药动学影响的研究。用RevMan5.1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回顾性研究。其中英文8篇,中文4篇。Meta分析结果表明,CYP2C19基因多态性显著影响ρmax、AUC、t1/2CL/F。PM基因型组的ρmax、AUC和t1/2的值均大于HEM基因型组,且HEM基因型组均显著大于EM基因型组;基因型为EM人群的CL/F显著大于HEM基因型组,HEM人群的CL/F也显著大于HM基因型组。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显著影响奥美拉唑的体内代谢,但其代谢还受多种其他因素影响,尚需高质量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 论 著
  • 论 著
    王延东,黄楚龙,曾夏芸,叶成添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滴眼液单次滴兔眼后在眼组织中的药动学特征。 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局部滴入利奈唑胺滴眼液50 μ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眼泪液、房水、角膜和结膜中利奈唑胺的药物浓度,用DAS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给药后0~120 h,利奈唑胺在兔眼泪液、房水、角膜和结膜中的达峰浓度( c max)分别为(2 861.15±669.43)μg·g-1、(165.71±115.04)μg·mL-1、(58.62±15.48) μg·g-1、(305.02±287.64)μg·g-1,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60.67±25.59)、(36.81±37.39)、(38.09±11.59)、(19.85±7.06)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4 211.92±806.09)μg·h·g-1、(1 634.65±1 174.85)μg·h·mL-1、(2 834.13±578.96)μg·h·g-1、(3 883.84±1 846.13)μg·h·g-1。空白泪液、房水、角膜和结膜中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利奈唑胺的含量测定。 结论 利奈唑胺滴眼液单次滴兔眼后在兔眼组织中具有良好的药动学特征和组织通透性。
  • 资源与鉴定
  • 资源与鉴定
    陈燕平,王林波,邵泓,陈钢*,陈桂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甲基纤维素动力黏度测定法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 本实验采用同轴圆筒式旋转流变仪考察了剪切速率、测定温度、屈服值和触变性等对样品流变学性质的影响,确定了测定样品的最佳温度和剪切速率。 结果 通过实验确定测定温度为(20±0.1) ℃,剪切速率为80 s-1。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甲基纤维素黏度的测定。
  • 资源与鉴定
    范莹,杨钊*,朱韵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测定动物源性药物肝素中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的方法。方法 样品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经2-硝基苯甲醛(2 - NBA) 37 ℃衍生化16 h,乙酸乙酯提取后,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内标法定量测定。结果 硝基呋喃代谢物线性范围分别在0.1~10.0 μg·L-1之间;r分别在0.994~0.996之间;检出浓度分别在0.08~0.226 μg·kg-1之间;回收率分别在82.4%~109.7%之间。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可作为肝素中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测定。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赵淑娟,马素萍,赵红卫,秦玉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由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以及替硝唑组成的10 d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依从性、安全性及经济学比较。方法 将幽门螺杆菌阳性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10 d序贯疗法组(n=45)和三联疗法组(n=45),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4C-UBT,评估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并对各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共85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10 d序贯疗法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按意向治疗(ITT)和按方案(PP)分析均高于三联疗法组(ITT:91.1%对73.3%,P<0.05;PP:95.3%对78.6%,P<0.05);10 d序贯疗法组不良反应发生率(PP:14.0%对11.9%,P<0.05)与三联疗法组相似;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序贯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值(C/E)低于对照组。结论 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10 d序贯疗法具有疗效高、可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优势。
  • 药物与临床
    焦园园,李然,张关敏,刘颖,张艳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住院肿瘤患者的一线抗感染用药的特点。方法 以中性粒细胞低于或预计在接下来的48 h内低于0.5×109个/L,且同时满足体温高于38.0 ℃超过1 h或单次体温超过38.3 ℃为条件,检索我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住院肿瘤患者病历,共计143例,进行风险分层,依据NCCN及IDSA有关指南,评价一线抗感染用药种类、用药时机的合理性;对120例高风险患者,讨论合理性与转归关系。 结果 低风险23例,用药以碳青霉烯、喹诺酮或二/三代头孢为主;高风险120例,以碳青霉烯为主。用药时机在出现粒缺伴发热后2 h以内的占45%。120例高风险患者中,用药选择及用药时机都合理者为41例,合理组与不合理组总体有效率无显著差异(87.8%与86.0%),但合理组死亡率显著降低(2.4%与7.6%,P<0.05)。 结论 粒缺伴发热患者处理基本合理,但风险分层意识不够,处理准确性及及时性有待提高。在正确时间选用正确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但对总体有效率无明显关系。
  • 药物与临床
    曲若宁,赵彬a*,梅丹a,陈伟b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药学服务的实践模式。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一例围术期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针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营养支持途径选择、肠外营养液安全性、合理性、用药监护等方面予以关注,结合国内外营养支持治疗指南对医生营养支持治疗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并和医生进行沟通及适当干预。结果 在临床药师与临床医生的相互合作下,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围术期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提高了临床营养支持药物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