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邓利娟;刘新泳;徐文方
    2006, 41(18): 1361-1365.
    目的综述了包膜糖蛋白gp41介导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和靶细胞膜的融合机制及近年来HIV-1融合抑制剂的研究现状。方法以近几年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Gp41介导的膜融合是一个多步过程,主要包括gp41解离变构,融合肽插入,发卡结构形成和融合孔出现。针对这一过程设计的药物,可有效地阻断HIV-1病毒和靶细胞的融合,阻止HIV-1侵入细胞,从而抑制病毒的感染。
  • 综述
    梅林;孙洪范;宋存先
    2006, 41(18): 1366-1370.
    目的综述了近五年来紫杉醇的新剂型如乳剂、胶束、包合物、脂质体、纳米粒、凝胶、植入剂和药物释放支架等,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方法查阅国内外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由于紫杉醇脂溶性强,临床上传统应用的注射剂采用Cremophor EL作为溶媒,但其毒性大,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为此,研究高效低毒性药物新剂型是近年来紫杉醇新药研究的热点。紫杉醇药物释放支架(TAXUSTM)和白蛋白纳米粒注射液(AbraxaneTM)相继被FDA批准上市,即是紫杉醇制剂研究的成功例证。结论紫杉醇未来制剂的研究发重点将集中在紫杉醇局部或靶向缓控释制剂,紫杉醇口服给药也将获得突破。
  • 综述
    龚炜;赵磊磊;朱盛山
    2006, 41(18): 1370-1373.
    目的考察辅料的性质对缓控释制剂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常用于缓控释制剂的几种辅料及其对缓控释制剂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概述。结果辅料的聚合度、相对分子质量(Mr)、黏度等性质均能影响缓控释制剂中药物的释放。结论辅料的性质对缓控释制剂体外释药特性有较大影响。
  • 论著
  • 论著
    王广树;王凌燕;杨晓虹;徐景达
    2006, 41(18): 1374-1375.
    目的研究石蒜科植物朱顶红中非生物碱类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3个糖脂类成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亚麻酰-3-O-β-D-吡喃半乳糖基-sn-甘油(1);1-亚油酰-3-O-β-D-吡喃半乳糖基-sn-甘油(2);1-油酰-3-O-β-D-吡喃半乳糖基-sn-甘油(3)。结论它们均为首次从石蒜科植物中分得。
  • 论著
    郭守军;杨永利;马瑞君
    2006, 41(18): 1376-1378.
    目的研究缘毛紫菀的亲水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运用波谱法(IR,UV,MS,1H-NMR,13C-NMR)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缘毛紫菀(Aster souliei Franch)全草的稀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飞蓬苷(2),芦丁(3),陈皮苷(4)和dipsacoside B(5)。结论化合物2和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 论著
    周剑侠;康露;沈征武
    2006, 41(18): 1379-1380.
    目的研究天目藜芦(Veratrum schindleri Loes.f.)生物碱成分。方法利用酸碱处理及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其中5个生物碱成分,分别是异红介藜芦碱(Ⅰ)、藜芦胺(Ⅱ)、介藜芦碱(Ⅲ)、藜芦酰棋盘花碱(Ⅳ)、藜芦托素(Ⅴ)。结论上述5个生物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被发现。
  • 论著
    梁统;覃燕梅;梁念慈
    2006, 41(18): 1381-1384.
    目的从侧柏叶中分离纯化活性成分总黄酮并探讨其对5-脂氧合酶的抑制作用。方法石油醚加热回流除去大部分叶绿素等脂溶性杂质,再用体积分数为5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去除乙醇后用乙酸乙酯提取,减压浓缩得粗黄酮;粗黄酮过聚酰胺色谱柱,用体积分数为70%的甲醇洗脱,浓缩得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中性白细胞5-脂氧合酶的产物5-羟廿碳四烯酸,Fura-2/AM荧光技术测定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结果用芦丁作参照品,测得分离的产物总黄酮含量为93%,总黄酮对5-脂氧合酶抑制的IC50为22.2;25~125 mg·L-1的总黄酮对fMLP诱导的细胞内游离Ca2+水平增高抑制率为15.2%~35.9%。结论该方法较简单,分离的总黄酮纯度高,是一种可行的总黄酮提取方法;侧柏总黄酮对5-脂氧合酶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细胞内游离Ca2+水平增高可能是抑制5-脂氧合酶的作用机制之一。
  • 论著
    惠伯棣;裴凌鹏;李京;张艳
    2006, 41(18): 1385-1387.
    目的比较万寿菊花中叶黄素及其酯体外淬灭单线态氧能力。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从万寿菊的花中制备叶黄素单体及酯两个组分。应用微弱发光检测技术测定和比较两者在体外淬灭单线态氧的能力。结果叶黄素单体和酯均具有体外淬灭单线态氧的能力,最小有效剂量分别为>0.1 g·L-1和>0.01 g·L-1。结论在研发以抗氧化功能为机制的药品时,应认真考虑应用叶黄素酯的可能性。
  • 论著
    王钦富;王永奇;施广霞;陆继辉;刘蕊;晏兴云;李雅静;向生光
    2006, 41(18): 1388-1389.
    目的探讨炒紫苏子醇提物对5-脂氧酶(5-LO)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胸腔内注入致炎物质(角叉菜胶),制备多形核粒细胞悬液,超声破碎,得到5-脂氧酶粗提物,设阴性对照组、紫苏子12.8,25.6和51.2 mg·L-1、木犀草素5组,ELISA法检测LTB4释放水平;体外观察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对5-LO和15-LO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12.8,25.6和51.2 mg·L-1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及木犀草素能够明显抑制胸腔多形核粒细胞悬液LTB4释放(P值均<0.01),抑制率分别达到75.06%,79.04%,81.26%,81.43%;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对5-LO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79.73 mg·L-1。结论紫苏子醇提取物能够抑制5-脂氧酶酶活性。
  • 论著
    俞燕;吴翔;王政华;魏美芳
    2006, 41(18): 1390-1392.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多柔比星所致心衰大鼠心功能及肌浆网钙泵(Ca2+-ATPase,SERCA2a)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多柔比星组(B组),红景天组(C组),采用多柔比星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心衰模型,给予红景天水提液腹腔注射保护,对照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心肌钙泵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力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均显著性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性增高(P<0.01),心肌肌浆网钙泵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而C组,LVSP,±dp/dtmax显著性高于B组(P<0.05),但仍与A组有差异(P<0.05),LVEDP较B组显著性降低(P<0.01),接近于A组(P>0.05),肌浆网钙泵的mRNA表达水平也较B组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红景天对多柔比星所致心衰大鼠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红景天提高心肌钙泵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 论著
    陈军;平其能;郭健新;褚晓筑;宋鸣梅
    2006, 41(18): 1393-1396.
    目的考察影响9-硝基喜树碱脂质体释放度的因素。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了9-硝基喜树碱脂质体。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释放度的方法,并考察了水合介质渗透压、水合介质pH、胆固醇比例和脂质体粒径等处方因素对脂质体释药的影响。结果9-硝基喜树碱从脂质体中的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水合介质渗透压、胆固醇比例和脂质体粒径对脂质体的释放度都有显著影响,但水合介质pH的影响不大。结论处方因素可以影响9-硝基喜树碱脂质体的释放度,有必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以保证脂质体的缓释效果。
  • 论著
    王琳;蔡宝昌;李伟东;邓旭坤
    2006, 41(18): 1397-1399.
    目的通过优化手段筛选最佳处方及工艺,制备马钱子碱长循环脂质体,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乙醇注入式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马钱子碱长循环脂质体,用聚乙二醇修饰脂质体膜。考察马钱子碱长循环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分布、pH值、包封率、初步稳定性和体外释放行为。结果优化后的脂质体颗粒圆整、平均粒径为120 nm,平均pH值为6.655,包封率达到93.72%,在4℃条件下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效果优于马钱子碱磷酸缓冲液。结论脂质体制备工艺可行,药剂学性质稳定。
  • 论著
    苗彩云;邓树海;陈江飞
    2006, 41(18): 1400-1404.
    目的考察氧化苦参碱负电荷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对不同制备方法进行考察。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以均匀设计筛选优化最佳处方工艺,制备氧化苦参碱负电荷脂质体,并考察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体外释放度等理化性质。结果逆相蒸发法制备的脂质体在电镜下呈类圆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为253.6 nm,药物包封率为60.17%,Zeta电位为-40.5,体外释放用双指数方程拟合良好。结论氧化苦参碱负电荷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带负电,粒径分布均匀,符合肝靶向要求。
  • 论著
    尹然;陈晓辉;毕开顺
    2006, 41(18): 1405-1407.
    目的建立准确、灵敏的HPLC-MS测定格列吡嗪片在血浆中的浓度,研究格列吡嗪片在健康人体中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po 10 mg格列吡嗪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按规定时间采集肘静脉血,经液-液萃取处理后选用Kromasil C18分析柱(4.6 mm×150 mm,5μm);甲醇-水-甲酸(75∶25∶0.625)为流动相,采用LC-MS测定格列吡嗪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两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测定血浆中格列吡嗪的最低检测限为20μg·L-1,在20~5 00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血药浓度测定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测得格列吡嗪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2.4±0.9)和(2.1±1.0)h,ρmax分别为(1.2±0.3)和(1.3±0.4)mg·L-1,t1/2分别为(5.6±2.2)和(5.1±1.6)h,AUC0-t分别为(7.6±2.9)和(7.5±3.1)mg·h·L-1,AUC0-∞分别为(8.4±3.3)和(8.1±3.3)mg·h·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3±23.7)%。结论建立的HPLC-MS灵敏,准确;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表明格列吡嗪两种片剂生物等效。
  • 论著
    秦永平;余勤;梁茂植;邹远高;张迅;李熙鹏
    2006, 41(18): 1408-1410.
    目的了解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剂的人体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对23名健康男性自愿受试者分别单剂量口服试验制剂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和日本进口的对照制剂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各10 mg,进行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莫沙必利浓度,用DAS ver1.0程序进行生物等效性分析。结果受试制剂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与参比制剂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的AUC0~7分别为(117.31±44.92)及(123.70±44.88)μg·h·L-1,ρmax分别为(51.70±20.57)及(65.86±29.96)μg·L-1,tmax分别为(1.03±0.42)及(0.67±0.33)h,t1/2分别为(1.63±0.45)及(1.70±0.43)h。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与参比制剂经双单侧t检验AUC0~7ρmax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tmax经非参数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试制剂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7±23.4)%。
  • 论著
    方焱;陈礼明;戴敏;陈象青
    2006, 41(18): 1411-1413.
    目的研究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唑啉钠配伍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相互影响。方法15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双黄连粉针剂给药组、头孢唑啉给药组、联合给药组,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将血药浓度-时间(ρ-t)数据以3P97程序(PracticalPharmacokinetic Program-Version 97)拟合,进行房室模型判别及药动学参数计算,并对单独用药组及联合用药组进行比较。结果双黄连单独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中黄芩苷的药-时曲线均符合权重为1/C2的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分别为6.66和6.68 min;t1/2β为118.77和48.23 min;Vc为0.086 6和0.108 2 L·kg-1;AUC0-t为8.98和7.36 kg·min·L-1,AUC0-∞为9.20和7.47 kg·min·L-1,MRT0-t为14.19和13.75 min,MRT0-∞为17.91和15.94 min,CLs为0.007 9和0.010 4 L·min-1·kg-1。头孢唑啉单独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的药-时曲线均符合权重为1/C2的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分别为11.68和14.36 min;t1/2β为46.85和55.59 min;Vc为0.166 9和0.143 9 L·kg-1;AUC0-t为36.20和56.49 kg·min·L-1,AUC0-∞为36.51和57.33kg·min·L-1,MRT0-t为40.28和48.07 min,MRT0-∞为42.55和51.72 min,CLs为0.005 7和0.003 6 L·min-1·kg-1。结论双黄连与头孢唑啉联合用药后,双黄连中黄芩苷药动学参数除Vc显著性升高外,其他参数无显著性变化,而头孢唑啉多项药动学参数发生显著性变化:血药浓度、AUC、MRT0~t显著升高,而CLs显著降低。
  • 论著
    王华;申屠建中;陈雪帆;黄巧巧;金一
    2006, 41(18): 1414-1416.
    目的建立HPLC-MS/MS检测体内阿奇霉素血药浓度,并用于研究阿奇霉素片人体药动学。方法应用建立的HPLC-MS/MS方法测定人血清中阿奇霉素的浓度,并通过PKs软件进行房室模型拟合,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阿奇霉素的线性范围为3.33~833μg·L-1,方法回收率为100%~115%,日内、日间RSD值均小于6%,人po阿奇霉素500 mg后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为(2.93±3.38)h,t1/2β为(36.24±8.34)h,t1/2ka为(0.61±0.34)h,ρmax为(415.9±114.4)μg·L-1,tmax为(1.812±0.650)h,AUC0-t为(6 937±1 626)μg·h·L-1,CL/F为(0.076±0.018 2)L·h-1,Vd/F为(3.976±1.413)L,tlag为(0.349±0.173)h,k10为(0.110±0.039)h-1,k21为(0.067±0.025)h-1,k12为(0.223±0.109)h-1。结论该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阿奇霉素片人体药动学研究。
  • 论著
    方金玲;孙国祥;李冰;杨艳;何仲贵
    2006, 41(18): 1417-1419.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马来酸法舒地尔含量测定及其有关物质检查的方法。方法Centurysil-C18BDS柱(4.6 mm×200 mm,5μm),以0.08 mol·L-1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乙腈-三乙胺-磷酸(89∶11∶2.5∶0.6)(pH为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2 nm。结果制剂中辅料对主药测定无干扰,法舒地尔与有关物质完全分离。在10.0~60.0 mg·L-1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RSD=0.28%)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结论本方法简便,迅速,准确,专属性强。
  • 论著
    戴春岭;李苏;梁永钜;廖海;闫琳;符立梧
    2006, 41(18): 1420-1422.
    目的建立一种细胞色素P450 3A4(cytochrome P450 3A4,CYP3A4)活性定量的新方法。方法将CYP3A4底物硝苯地平与人肝微粒体进行体外温孵,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硝苯地平及其氧化产物,以甲醇-水(64∶36)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在所建立的HPLC条件下,硝苯地平及其氧化产物的出峰时间分别在8.44和6.15 min,能够完全分离,且无其他生物基质峰干扰;氧化硝苯地平在人肝微粒体的最低检测限为25μg·L-1(S/N=3),线性范围是0.25~32 mg·L-1(r=0.999 4),符合检测要求;在0.5,4.0,20.0 mg·L-1时的萃取率分别为(67.05±3.49)%,(66.63±3.60)%,(67.08±2.78)%(n=5);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0.17±6.97)%,(91.96±3.71)%,(96.55±3.98)%(n=5);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7%。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HPLC能够准确、快速检测出硝苯地平及其在人肝微粒体中的氧化产物,能够对CYP 3A4活性进行快速评价,适合于体外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第三代多药抗药性逆转剂的筛选。
  • 论著
    敖雷;蒋翔锐;李冬生;董盛谊;欧阳应华;白骅;赵昱
    2006, 41(18): 1423-1427.
    目的研究新型土震素B类似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方法以乙酰乙酸乙酯为起始物,设计合成了含2H-吡喃-2-酮结构的化合物10a~10l;采用MTT法测试细胞毒活性,用ELISA法测试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合成的土震素B类似物及其各中间体通过1H-NMR,ESI-MS和IR确定其结构。生物活性测试中化合物10f对AchE的IC50为6.98×10-5mol·L-1,所有目标化合物在4.0 g·L-1对丁酰胆碱酯酶均无抑制作用。结论初步探明了化合物10f对乙酰胆碱酯酶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并且发现该类化合物有较好的选择抑制活性。
  • 论著
    马晓莉;朱平;胡亚美;吴敏媛;李志刚;卜定方
    2006, 41(18): 1428-1430.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分析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位点。方法用以PCR为基础的DHPLC,检测健康成人和脐血以及急性白血病病人,TPMT基因第5外显子G238C、第7外显子G460A和第10外显子A719G的3个多态性位点。结果健康成人、脐血和急性白血病病人全部DNA样本,TPMT基因外显子区的3个位点的多态性频率为3.49%,远低于白种人和非洲人。变异的位点仅为第10外显子A719G,且均为杂合变异。TPMT第5外显子630例标本的色谱峰均为单峰。第7外显子有316例为单峰,214(34%)为杂合峰。将单峰标本进行1∶1混合后重新进样也有杂合峰出现。经DNA测序分析,证实此区无序列变异;杂合峰标本在54和60℃为单峰,55~59℃均为杂合峰。而单峰标本峰形未随温度发生变化。说明DHPLC的检测误差并不是柱箱温度不合适引起的。第10外显子有608例为单峰,杂合峰为22例,其中10/22例标本进行DNA直接测序,证实为杂合变异。结论DHPLC技术能快速筛选出TPMT第5和第10外显子区的多态性位点,但不能检测出第7外显子的多态性位点。因此,DHPLC不能作为单一方法进行TPMT基因多态性位点的检测。
  • 论著
    孙敏捷;盛星;胡一桥
    2006, 41(18): 1431-1434.
    目的研究建立Caco-2细胞模型的方法,并确认Caco-2细胞模型的正常生长特性,以在日常培养中进行监控。方法常规培养条件下,Caco-2细胞以每1 mL含8×104个的接种密度接种于Millicell插入式培养皿中,培养21 d后用光镜、电镜、细胞密度测定等方法检查细胞的形态学及生长特点,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跨膜电阻、荧光素钠透过量以检验细胞单层的极化现象和致密程度。结果Caco-2细胞单层在生长10 d以后均匀、致密,21 d后微绒毛、碱性磷酸酶、紧密连接等呈不对称分布,跨膜电阻达到600Ω·cm2,荧光素钠透过量为4.16μg·h-1·cm-2,而同样条件下空白膜的透过量大于240μg·h-1·cm-2。结论本培养条件下,Caco-2细胞单层形态与小肠上皮细胞类似,跨膜电阻、标志物透过量均达到要求,可以作为研究小肠药物转运过程的体外模型。
  • 科研简报
  • 科研简报
    阚连娣;胡全;巢志茂
    2006, 41(18): 1435-1436.
  • 科研简报
    田玉红;刘雄民;周永红;秦荣欢
    2006, 41(18): 1436-1437.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苏银法;杜乐燕
    2006, 41(18): 1438-1440.
    目的获得(一级并行)米氏消除药物血管外给药的方案设计。方法根据四阶Runge-Kutta算法,采用Excel软件编写基于药动学参数的给药方案设计程序。结果输入药动学参数Vm,Km,Vd/F,Ke,Ka和给药间隔τs后,Excel规划求解获得最大维持剂量(dmax)和最低维持剂量(dmin);输入选定的维持量(d)及初始浓度后,电子表格显示某周期(或稳态)任一次给药后相隔时间为0.005 h的血药浓度和AUC值,获得有效血药浓度时间(tec)和达坪分数[f(n)],Excel单变量求解获得负荷剂量。结论该方法编程简单,使用方便,既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有效的剂量,又能对某一用药方案作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