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鲁洋, 程祝强, 金毅, 丁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针透皮给药系统是指利用微针穿刺皮肤角质层形成微小孔道,无痛或微痛地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一种给药策略。微针给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透皮给药方式,与单独使用透皮制剂相比,可以显著提高药物透皮吸收的效率,扩大经皮递药适用的药品种类,促进水溶性药物的透皮吸收和提高大分子药物透皮的能力,使药物在体内更好地发挥作用。微针技术在透皮给药领域发展迅速,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微针技术应用于透皮递药方面的代表性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将微针技术在透皮递药领域的最新进展呈现给读者。
  • ·论著·
  • ·论著·
    王可, 龚雪媛, 龚恒佩, 周炳文, 钟晓明, 黄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肌浆网-内质网钙离子转运ATP酶(SERCA)基因的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 12)细胞系。方法 人工设计、合成针对SERCA基因干扰序列,退火后连接到PGLV3干扰载体上,与pGag/Pol、pRev、pVSV-G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并测定病毒滴度,感染PC 12细胞,建立稳定细胞株;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C 12稳定细胞中SERCA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成功构建了针对SERCA基因的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病毒滴度为3×108 U·mL-1;建立稳定转染的PC 12细胞株。有效干扰验证显示,shSERCA能明显降低SERCA的mRNA 及蛋白水平(P<0.01)。结论 成功构建SERCA基因的shSERCA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稳定干扰SERCA表达的PC 12细胞株。
  • ·论著·
    凌洁, 王茉, 王丹丹, 景莉君, 陈颖, 贾晓斌, 韦英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色谱捕获联合斑马鱼模型高效筛选补骨脂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捕获补骨脂香豆素类、黄酮类及补骨脂酚等成分/组分,用25 μmol·L-1泼尼松龙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评价捕获的成分/组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活性,同时设25 μmol·L-1泼尼松龙模型药物组,0.4% 二甲基亚砜(DMSO)培养基对照组。采用茜素红对培养至8 dpf的各组斑马鱼幼鱼骨骼染色,进行显微检测、数码成像,并用图像软件定量分析骨骼染色区域。结果 补骨脂香豆素类和黄酮类均具显著的抗泼尼松龙诱导斑马鱼骨丢失作用,但补骨脂酚作用较弱,且毒性较大,高剂量可致斑马鱼全部死亡。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可系统分析、任意捕获补骨脂成分/组分,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可在体评价捕获的量微成分/组分,二者有机结合同时突破了中药复杂成分获取与在体高效评价的双重瓶颈,有望实现中药全成分抗骨质疏松成分/组分的高效筛选。
  • ·论著·
    李国玉, 吕邵娃, 武震, 李文兰, 郭玉岩, 阎新佳, 匡海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类叶牡丹(Caulophyllum robustum)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利用MCI gel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数据解析化合物结构。 结果 从类叶牡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刺囊酸(1)、齐墩果酸-3-O-β-D-葡萄吡喃糖-(1→2)-α-L-阿拉伯吡喃糖苷(2)、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1→3)]-α-L-阿拉伯吡喃糖苷(4)、3-O-β-D-葡萄吡喃糖-(1→2)-α-L-阿拉伯吡喃糖--28-O-刺囊酸-α-L-鼠李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1→6)-β-D-葡萄吡喃糖苷(5)、3-O-α-L-阿拉伯吡喃糖-常春藤皂苷元-28-O-(4-O-乙酰基)-α-L-鼠李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1→6)-β-D-葡萄吡喃糖苷(6)、(6R, 7E, 9R)-9-羟基-4, 7-巨豆二烯-3-酮-9-O-β-D-葡萄糖苷(7)、(9R)-9-羟基-4, 6-巨豆二烯-3-酮-9-O-β-D-葡萄糖苷(8)、麦芽糖(9)和蔗糖(10)。结论 鉴定的10个化合物中, 5为该植物中首次发现,其余均为首次从红毛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论著·
    张雪青, 方金勇, 姚佳, 陈梦云, 宋早文, 徐玲玲, 赵铁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光活化后金丝桃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荧光显微镜确定金丝桃素的入胞时间,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技术检测金丝桃素对多种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其半抑制浓度(IC50);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金丝桃素作用后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ax,Bcl-2以及caspase-3,8,9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 本实验探索了光活化后金丝桃素的最佳入胞时间为16 h。光活化后金丝桃素对多种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r=0.990 5, P<0.01)。经金丝桃素作用后,白血病细胞发生了明显凋亡,Bax/Bcl-2蛋白比率明显升高,凋亡蛋白caspase-3,8,9被切割活化。结论 金丝桃素通过caspase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有效抑制了多种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
  • ·论著·
    杨兴鑫, 王曦, 董金材, 李凤娇, 毕倩, 顾雯, 俞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滇黄精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生理盐水)组、模型(生理盐水)组、白藜芦醇组(阳性对照,40 mg·kg-1)和滇黄精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1、4、8 g·kg-1),连续灌胃给药14周,每天1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喂高脂饲料14周诱发非酒精性脂肪肝。于0、6、12、14周眼角取血,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并于14周处死大鼠,测定脏器(肝、脾、肾)指数,检测肝脏中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大鼠肝脏线粒体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ATP合酶及呼吸链复合物Ⅰ、Ⅱ水平。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被成功诱发非酒精性脂肪肝。滇黄精水提物各剂量组可显著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肝脏指数及血清TC升高,减轻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及炎性损伤,抑制肝脏中TC、TG、LDL-C升高及HDL-C降低,抑制肝线粒体中MDA升高及SOD、GSH-PX、ATP合酶与呼吸链复合物Ⅰ、Ⅱ活性降低。结论 滇黄精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线粒体氧化应激产物MDA,增加线粒体内抗氧化酶SOD 与GSH-PX活性及改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 ·论著·
    姚媛, 果卉, 马鑫, 李腾, 周婷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栀子豉汤提取物对谷氨酸诱导 PC 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谷氨酸诱导PC 12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化学检测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Annexin V-FITC/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PC 12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酶标仪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初步探讨栀子豉汤提取物的抗氧化机制。结果 栀子豉汤可显著降低由谷氨酸诱导的细胞损伤,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LDH释放量,增加 SOD、GSH活性,抑制ROS的生成。结论 栀子豉汤提取物具有减轻由谷氨酸诱导的PC 12细胞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论著·
    王博龙, 刘志强, 陈春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百合知母汤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针对已报道百合知母汤中抗抑郁的活性成分,并依据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等数据库、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器(DRAR-CPI)、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Cards)预测和筛选百合知母汤的抗抑郁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百合知母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借助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GO生物过程及KEGG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 百合知母汤筛选出11个活性成分,作用于106个抑郁相关靶点,调控神经营养因子、FoxO、胰岛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I3K-Akt、催乳素等代谢通路,参与蛋白水解、蛋白磷酸化、信号转导、RNA调控等主要生物过程。结论 百合知母汤可通过作用于神经、激素等相关的靶点及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
  • ·论著·
    王艳芳, 王新春, 胡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两亲性的载田蓟苷纳米胶束,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及协同提高其体外抗H9c2细胞凋亡的活性。方法 以两亲性二嵌段PEG-PPS聚合物为载体材料,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载田蓟苷的氧化响应型纳米胶束,并对其形态、粒径分布及体外释放进行表征。采用缺氧/复氧制备H9c2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模型,以普萘洛尔(Pro)为阳性对照,通过对受损心肌细胞形态学观测、细胞增殖及细胞相对凋亡情况的检测,评价空白胶束,田蓟苷及载田蓟苷纳米胶束对缺氧/复氧诱导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载田蓟苷的纳米胶束外观为球形,粒径分布均匀。载药为3.82%田蓟苷纳米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37 nm,多分散系数为0.162,包封率为91.45%。体外释药研究表明,载田蓟苷纳米胶束无药物突释现象,具有缓释特性,且过氧化氢的存在显著地促进了田蓟苷从纳米胶束中的释放。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当田蓟苷浓度为5 μg·mL-1时,载田蓟苷纳米胶束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相应浓度的田蓟苷和PEG-PPS聚合物纳米胶束。体外抗凋亡活性实验研究表明,载田蓟苷纳米胶束对缺氧/复氧诱导H9c2细胞的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与普萘洛尔相似的抑制凋亡作用。结论 载田蓟苷纳米胶束具有均匀的粒径及分布,缓释和氧化特性,对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和抑制凋亡作用,可作为一种有前景的纳米药物输送系统应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 ·论著·
    张晶, 詹艳芝, 李晓庄, 黄文平, 冯育林, 罗云, 谭婷
    2018, 53(12): 1003-1010.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8.12.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结合UNIFITM软件鉴定连钱草中化学成分,并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不同产地连钱草的质量。方法 通过UPLC/QTOF-MSE获取不同产地22批连钱草总离子流图,利用UNIFITM软件对广西产地连钱草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Centroided模式 MSE数据导入MarkerLynx XS软件进行峰匹配、峰对齐和峰面积归一化处理,导出包括保留时间、m/z和强度(峰面积)的峰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找出不同产地连钱草差异性成分。结果 在负离子模式下,在广西产地连钱草中总共鉴定了31个化合物,包括8个酚酸,14个黄酮,7个萜类,1个有机酸,1个香豆素;其中14个化合物在连钱草中首次发现,22批连钱草在PCA中分布在两个区域,只有安徽产地3个批次与其他产地不同批次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性,说明除了安徽产地之外,其他不同产地连钱草化学成分总体相似,安徽产地与其他产地的差异性化学成分鉴定为萜类化合物。结论 UPLC/QTOF-MSE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有效对不同产地连钱草的质量进行评价,为连钱草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论著·
    乔元, 黄剑林, 王庆伟, 梁佳龙, 王力彬, 井娟
    2018, 53(12): 1011-101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8.12.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沃诺拉赞焦谷氨酸盐在SD大鼠尿液中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两药的尿液排泄对比研究。方法 API 4000质谱仪,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扫描分析,TAK-438 P和TAK-438 F的m/z 346.2→315.2,内标卡马西平:m/z 237.2→194。岛津LC-30液相色谱仪,色谱柱Agelient C18( 4.6 mm×100 mm,3.5 μm),流动相:甲醇-水(加入0.1%甲酸和10 mmol·L-1乙酸铵)(60∶40),流速:0.6 mL·min-1,加预柱,进样5 μL,洗脱6 min,且对方法学进行验证均符合要求。分别进行等摩尔TAK-438 P及TAK-438 F在SD大鼠尿液排泄研究,测定24 h内原型药物的尿液累积排泄率。结果 TAK-438 P及TAK-438 F在24 h内原型药物的尿液累积排泄率分别为2.11%和2.03%,提示TAK-438 P及TAK-438 F原型药物尿液排泄比例不高,代谢可能是其主要的消除机制。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用于SD大鼠尿液中沃诺拉赞焦谷氨酸盐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TAK-438 P主要经过代谢消除,且与TAK-438 F累积排泄率无显著差异,为其成药性提供了依据。
  • ·论著·
    孙梦琦, 殷文贤, 张富勇, 万子琳, 王述蓉
    2018, 53(12): 1018-1023.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8.12.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西咪匹韦治疗基因1型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anfang、VIP和CNKI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西咪匹韦治疗基因1型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按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项RCTs,共2 75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疗程为12周及24周的西咪匹韦联合治疗组在12周续病毒学应答率(SVR12率)及SVR24率方面较PR治疗组均有显著提高[SVR12:OR=3.92,95%CI(2.86,5.39), P<0.000 01]、[SVR24(疗程12周):OR=3.79,95%CI(2.86,5.01),P<0.000 01],[SVR24(疗程24周):OR=4.12,95%CI(2.69,6.30),P<0.000 01];其中疗程为12周的西咪匹韦联合治疗组在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低于PR治疗组[OR=0.67,95%CI(0.47,0.95),P=0.02];但不良事件导致治疗停止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周:OR=0.85,95%CI(0.54,1.33),P=0.48];疗程为24周的西咪匹韦联合治疗组在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OR=0.65,95%CI(0.32,1.32),P=0.24]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OR=0.82,95%CI(0.42,1.60),P=0.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结论 西咪匹韦联合治疗基因1型丙型肝炎较单纯的PR(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二联疗法能有效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SVR12率、SVR24率;且疗程为12周的西咪匹韦三联疗法可降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但不良事件导致治疗停止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上述结论还需更多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 ·论著·
    郑江珍, 孙萍, 李璐, 陈婷婷, 黄涛, 吴颖
    2018, 53(12): 1024-1028.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8.12.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每日及2种不同间歇雾化吸入布地奈德(budesonide,BUD)方案干预5岁以下儿童复发性喘息的疗效,为其早期选择恰当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以年龄在12个月~59个月之间,有喘息反复发作,且mAPI阳性的160例患儿作为随访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3组:每日低剂量雾化吸入BUD组(每日组)54例、间歇高剂量早期雾化吸入BUD组(早期组)及间歇一般剂量抢先雾化吸入BUD组(抢先组)各53例。所有患儿治疗随访1年。比较各组糖皮质激素使用疗程数、喘息发作次数、因咳喘静脉治疗次数、急诊次数、有症状天数及呼吸道症状评分等指标;同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疗程数、静脉治疗次数、喘息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及住院率。结果 160例患儿中因退组等原因有10人未完成试验,实际收集病例150例,每组50例。3组治疗后均能减少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疗程数、静脉治疗次数、喘息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及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随访1年期间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疗程数,喘息发作次数,静脉治疗次数,有症状天数,急诊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症状评分,因喘息住院病人数,治疗失败率,使用SABA天数,3组间比较亦未见显著差异(P>0.05)。两种间歇吸入方案使用BUD天数及BUD剂量较每日吸入方案少(P<0.01),其中抢先组使用BUD剂量最少(P<0.01)。结论 早期及抢先间歇吸入BUD方案与每日吸入BUD方案临床疗效接近,使用BUD天数及剂量均较每日方案少;抢先组给药时间更早,使用BUD量最少,给药时间较早期组更灵活,可作为5岁以下mAPI阳性的复发性喘息儿童的防治方案之一。
  • ·论著·
    何健, 袁红梅
    2018, 53(12): 1029-1034.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8.12.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笔者提供的一种客观分析企业专利布局水平的方法,深度研究中国企业在国内外的中药专利布局特点。方法 以专利布局数量和专利布局质量指标构建二维象限气泡图,分析企业在国内外的原始专利和改进专利布局水平,遴选出高水平专利布局企业,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上述企业的专利布局战略。结果 专利数量越多并不一定代表企业的专利布局水平越高;原始专利和改进专利布局水平综合反映了企业的专利布局情况;高水平专利布局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体现出了其在专利布局战略方面的差异性。结论 企业应当同时重视专利布局的质与量,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专利布局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