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资源与鉴定
  • 资源与鉴定
    罗建辉,韦薇,项金忠,王海学,高晨燕,谢松梅,尹红章,白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生物类似药研发评价的相关问题。方法 结合《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的起草工作,从生物类似药的起源、现行法规中相关内容、对于生物类似药的理解、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评价思路、研发与评价的问题与难点等方面探讨交流生物类似药及候选药的内在特性与研发风险。结果与结论 建议参照国内颁布的《指导原则》设计适宜的比对性研究,选择适宜的研发路径,评估论证研发工艺、生产规模、研究批次的代表性及合理性,清醒认识比对研究中的技术要求、相似性评判的难度和复杂性,慎重选择和开发生物类似药。

  •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专栏
  •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专栏
    白玉,王海学,谢松梅,高晨燕,王庆利,尹红章,罗建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新出台的背景下,就生物类似药药学研究存在的一些挑战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从原研药的研究、细胞表达系统和工艺、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参数、免疫学特性以及制剂配方和包材等方面提出生物类似药药学开发中,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难题。结果与结论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生物类似药药学研究的建议。同时,建议研发企业充分考虑开发生物类似药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研发出与原研药质量一致的产品,满足国内公众用药需求的同时,实现与国际要求的接轨。
  •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专栏
    王海学,白玉,谢松梅,高晨燕,罗建辉,尹红章,王庆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生物类似药评价主要关注质量、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相似性,其中非临床阶段主要是阐述药理毒理特性的相似性。方法 非临床研究遵循比对研究原则和循序递进原则。药学结果的相似性程度决定了后续非临床研究内容,同时非临床阶段的体外试验结果决定后续体内试验研究内容。结果与结论 非临床阶段的相似性评价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量化比较,毒性反应的相似性评价主要关注反应类型和程度的差异性。非临床阶段的相似性结果将为后续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要求提供参考。
  •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专栏
    王海学,陆国才,张子腾,袁伯俊,王庆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原研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生物类似药的免疫原性研究对产品研发与患者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 在根据《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进行生物类似药免疫学特性研究、免疫原性的非临床和临床研究中,应重点检测抗药抗体的产生及其性质、免疫复合物、对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等。检测免疫原性的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法、酶联免疫斑点法、免疫聚合酶链反应法、细胞增殖实验等。结果与结论 生物类似药的免疫原性应结合临床前和临床检测结果以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 资源与鉴定
  • 资源与鉴定
    谢松梅,高晨燕,白玉,王海学,杨志敏,罗建辉,王庆利,赵建中,卓宏,尹红章,王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生物类似药临床相似性比对试验设计的关键考虑要素及结果评价标准。方法 检索、调研国外生物类似药指导原则及临床相似性评价相关文献进展,通过案例分析并与生物制药行业研发者、临床及统计学专家共同研讨等方法,形成对生物类似药临床相似性评价的思考。结果与结论 生物类似药临床相似性评价的标准应基于产品特异性制定。对于不同的生物制品,在充分了解原研产品质量、有效性、安全性特征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研究人群、终点及等效/非劣效界值至关重要。临床相似性评价标准中应考虑引入参照药自身临床应答变异、受试者临床疗效变异等因素设定界值,并在临床相似性比对试验中进行直接对比评估,从而全面评价临床相似性。

  •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专栏
  •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专栏
    高晨燕,谢松梅,白玉,王海学,王涛,王庆利,罗建辉,尹红章,杨志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生物类似药临床相似性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候选药在临床安全有效性方面与参照药的相似性,这需要设计并开展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来证明。本文的目的是提出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以及解决思路。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生物类似药研发的现状和多国监管机构的技术指导原则的综合分析,形成生物类似药临床研究的总体考虑要点。结果与结论 根据原研产品特征以及药学、非临床比对研究结果,用简化的、少而精的临床试验,来证明候选药与参照药的等效性,以此来桥接原研产品(参照药)已经被认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设计中,准确的适应证、敏感的受试人群、恰当的评价指标等,都将为生物类似药的最终相似性评价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有力证据。
  • 论著
  • 论著
    袁琳, 黄文忠*, 梁德强, 马银海, 杜芝芝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合柄铁线莲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分离材料和方法,结合半制备液相分离合柄铁线莲中的黄酮苷类成分。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1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异牡荆素(2)、过山蕨素(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7-α-L-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α-L-(4-O-乙酰基)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5)、山柰酚-3-O-(2-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6)、染料木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7)、澳白檀苷(8)、槲皮素-3-O-β-D-(6″-n-丁基)葡萄糖醛酸酯(9)、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0)和异荭草素(11)。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论著
    李尚秀,汪婷,田倩,张海芬,李干鹏*,郭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西南獐牙菜(Swertia cincta Burk.) 全株的化学成分及其抗前列腺增生活性,为开发利用提供药理学研究依据。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RP-HPLC、凝胶柱、薄层制备等色谱技术,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建立SD(Sprague-Dawley)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观察各组前列腺指数的变化。结果 从西南獐牙菜全株中分离到 11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獐牙菜苦苷(1),(R)-(-)-龙胆苦苷(2),獐牙菜苷(3),6′-O-β-D-葡萄糖基獐牙菜苷(4),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5),马钱苷酸(6),齐墩果酸(7),2α,3β-d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8),β-胡萝卜苷(9),4-hydroxyl-3,5-dimethoxyl-6-O-β-D-glucosebenzene(10), 异红草苷(11),其中獐牙菜苦苷能显著性降低前列腺指数。结论 化合物5和8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具有一定的抗前列腺增生作用。
  • 论著
    钟越a, 齐玲b*, 任旷b, 王玮瑶b, 沈楠b, 金宏b, 田晶b, 赵东海b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越桔原花青素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越桔原花青素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培养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越桔原花青素作用后SHG-4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生长的变化;Annexin V/PI 分析细胞凋亡率;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bax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ax、bcl-2和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 8、40和200 μg·L-1越桔原花青素均明显抑制SHG-44细胞的生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密度明显降低;各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升高而增高;各用药组细胞表达bax蛋白和caspase 3蛋白明显增加,表达bcl-2蛋白减少。结论 越桔原花青素通过上调bax蛋白和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激活线粒体通路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 论著
    林婉婷,龙晓英*,吴慧仪,卢彬,张颖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与优化体外脂解模型,并研究灰黄霉素(griseofuvin,GRI)自纳米乳(self-nan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NEDDS)体外脂解过程中药物动态分布情况。 方法 以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脂解的程度和速度为指标优化体外脂解模型,采用优化的模型研究甘油三酯的结构及含量对灰黄霉素自纳米乳(GRI-SNEDDS)体外脂解过程中药物在水性胶束相、沉淀相及脂质相动态分布的影响。 结果 优化后体外脂解体系组成:胰脂酶浓度800 U·mL-1,胆盐/磷脂胶束浓度为5/1.25 mmol·L-1,缓冲体系是50 mmol·L-1 Trizma maleate,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MCT)的脂解选择一次性加入5 mmol·L-1Ca2+,而长链甘油三酯(long chain triglyceride,LCT)则是逐步加入0.008 mmol·min-1Ca2+。相同甘油三酯含量下,长链甘油三酯自纳米乳脂解后水性胶束相中灰黄霉素的百分含量比中链甘油三酯自纳米乳高;灰黄霉素自纳米乳中甘油三酯含量增加一倍后,长链甘油三酯自纳米乳脂解后水性胶束相中灰黄霉素的百分含量显著提高了32.4%,而中链甘油三酯自纳米乳仅提高5.7%。结论 甘油三酯的脂解程度和速度与其自身结构、组成及体外脂解体系的组成有关。与非脂解相比,体外脂解后灰黄霉素由单一分散在水相油滴中变为分布在水性胶束相、沉淀相及脂质相,并随油的组成及浓度变化而有所变化。这些研究结果为自纳米乳的吸收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论著
    郭明a, 费萌a, 马燕飞a, 王向军b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分子自组装原理,以医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Mn=2 000)与β-环糊精(beta-cyclodextrin,β-CD)形成新型囊泡,包合水溶性药物梓醇。方法 通过透射电镜(TEM)、Zeta电位仪和激光粒度仪表征囊泡的形貌和结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囊泡的药物包合率。结果 载药囊泡制备成功,其粒径分布在110 nm左右,接近纳米囊泡级别;Zeta电位在-19 mV左右,说明囊泡稳定性较好。并且,粒径和Zeta电位均随囊泡浓度和pH值的改变呈相关趋势改变,为优化囊泡的制备提供了参考。囊泡的载药率在52%左右,载药率良好。结论 该实验为水溶性药物的包合提供了参考。
  • 论著
    胡晋卿a, 张明a, 梁炯河a, 尚德为a, 倪晓佳a, 邱畅a, 王占璋a, 吴福喜b, 曾奕彬b, 温预关a*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沙格列汀片在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次给药后的药动药效学。方法 1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男性住院患者口服沙格列汀片5 mq qd 7 d,在第7天采集12 h内动态血标本,采用HPLC-MS/MS测定血浆中沙格列汀的浓度,同时测定全血样本中血糖水平,并用DAS3.2.4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多次口服沙格列汀片5 mg qd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为(16.27±9.28)μg·L-1,tmax为(1.70±0.48) h,t1/2为(3.33±0.59) h,AUC0-12为(45.19±18.67) μg·h·L-1,AUC0-∞为(49.15±19.71) μg·h·L-1。沙格列汀的血药浓度与血糖水平无特异相关性。结论 沙格列汀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药动学特征在正常范围内,安全性较好,对于部分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控制血糖能力一般。
  • 论著
    熊婧, 杨化新,吴建敏,何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运用动态水分吸附分析技术对不同化学对照品的水分吸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以指导化学对照品标定时分装条件、包装用瓶以及使用方式的确定。方法 采用动态水分吸附分析技术对5种不同引湿性类型的化学对照品原料进行分析,测定水分吸附动力学曲线,评价化学对照品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吸收水分的趋势和程度。结果 根据水分吸附动力学曲线,判断依替膦酸二钠、对氨基水杨酸钠、盐酸伐昔洛韦、阿司匹林和波生坦等化学对照品的引湿性,确定了这几种化学对照品适宜的分装环境、包装用瓶和使用方式。结论 动态水分吸附分析技术能够实时记录水分吸附数据,直观观察到化学对照品在不同环境湿度条件下与水分相互作用的程度,从而判断化学对照品的引湿性,是化学对照品标定工作中重要的分析方法。
  • 论著
    杨光,, 李志平, 刘燕, 李迎, 宋艳玲, 梅兴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复方非洛地平缓释片中非洛地平和酒石酸美托洛尔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非洛地平的检测条件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50∶20∶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8 nm,柱温25 ℃,进样量20 μL;美托洛尔的检测条件为:Agela Venusil MP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0.48%乙酸铵溶液(用三乙胺和冰醋酸调节pH至7.5)-乙腈-甲醇(65∶20∶1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柱温30 ℃,进样量20 μL。结果 非洛地平和酒石酸美托洛尔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5~0.06 mg·mL-1和0.05~0.60 mg·m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0%和99.62%,RSD分别为0.53%和0.85%(n=9)。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测定该制剂中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 论著
    王博a,李洪起a,连潇嫣a,孟策a,任晓文b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安立生坦片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梯度洗脱,色谱柱为Agela Venusil MP C18柱( 4.6 mm×250 mm,5 μm),以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3.0)-乙腈(62∶38)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35 ℃。结果 在酸、碱、热、氧化破坏条件下,安立生坦产生不同程度的降解,采用建立的方法可有效检出降解产物;安立生坦与各杂质分离良好,经验证该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耐用性等良好。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较好地分离、检测出安立生坦片中的各主要杂质,可用于本品有关物质的检查。
  • 论著
    高留州, 李涛, 谢玉锁, 胡国强*,黄文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发现由抗菌氟喹诺酮转化为抗肿瘤氟喹诺酮的有效结构修饰方法。方法 均三唑杂环作为氧氟沙星(1)C-3羧基的等排体,功能基硫乙酰腙类及腙类为其杂环排体的修饰基团,设计合成了氟喹诺酮C-3均三唑硫乙酰腙类及C-3均三唑腙类目标化合物。用四唑盐(MTT)方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 合成了14个目标化合物,体外均显示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有意义的是腙类目标化合物的活性强于酰腙类化合物活性。结论 均三唑腙结构作为C-3羧基的等排体有利于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孟慧杰,,,石伟龙,胡永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结合实际案例,对利福平与华法林联合使用时华法林剂量的调整进行文献检索和分析,为给药方案的优化提供解决路径。方法 报道、分析1例案例,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讨论。结果 本例患者在合并使用利福平后,华法林剂量增加至84 mg·week-1时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较黄种人的常规用量21 mg·week-1有明显增加。文献研究提示合并使用利福平时,华法林剂量增加可能达到数倍,停用利福平后,需减少华法林剂量,增加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频率。结论 华法林与利福平合并使用时,可根据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情况增加华法林剂量,基因检测有益于拟定华法林给药方案;停用利福平后,建议增加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频率,及时减低华法林剂量,以达到更佳抗凝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药物与临床
    罗敏, 吴斌, 吴逢波, 苏娜, 徐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的评价药师参与的抗凝服务对华法林治疗管理的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OVID、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ANFANG),纳入药师参与的抗凝服务对华法林治疗管理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1月。系统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0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1 6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结局指标:精确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治疗目标范围时间比、宽松的国际标准化比值治疗目标范围(目标INR±0.2)时间比、全因死亡率、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效应量依次为MD=1.24,95%CI(-2.83,5.30),P=0.55;MD=2.86,95%CI(-1.52,7.25),P=0.20;RR=0.87,95%CI(0.40,1.91),P=0.73;RR=0.65,95%CI(0.32,1.34),P=0.24;RR=0.85,95%CI(0.40,1.78),P=0.66。而患者满意度指标显示患者对试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基于当前证据,除能增加患者满意度外,药师参与的抗凝服务对华法林治疗管理的其他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支持。
  • 药物与临床
    赵越a,戚玮琳b*,杨爱芳a,王斌a*,钟明康a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现状,并且探讨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依从性干预措施打下基础。 方法 药师通过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开展此项横断面研究,利用问卷、量表以及病史记录收集相关数据。 结果 本项研究共纳入236名高血压患者,其中药物治疗依从性低、中、高的患者分别有62名(占26.3%)、51名(占21.6%)和123名(占52.1%)。在单变量分析中,年龄(P=0.033)、就业情况(P=0.021)、高血压家族史(P=0.016)、患病时间(P=0.002)、合并降脂/抗血小板药物(P=0.001)、记忆力(P<0.001)、医疗负担(P<0.001)、药物副作用(P=0.020)、担忧药物长期不良反应(P=0.024)、药物带来其他问题(P=0.005)、自我效能(P<0.001)等因素显著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在多因素分析中,高血压患者的患病时间(P=0.006)以及自我效能(P<0.001)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现状不理想,医疗人员可以根据依从性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血压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