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张东,王满元,杨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蒿素类药物除抗疟作用外,在治疗肿瘤、免疫和病毒等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传统制剂存在体内代谢迅速、消除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疟原虫复燃率高等缺点。研究显示,将该类药物制备成脂质体、固体分散体、环糊精包合物、自乳化和纳米粒等剂型可以改善其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减慢体内消除速度、增强缓释和靶向作用。因此,研制青蒿素类药物新剂型对提高其临床疗效和新适应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外有关青蒿素类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综述
    张美荣,刘举*,张新威,周云鹏,陈烨,王洋,徐利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吡唑并嘧啶衍生物药理作用的广泛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此类化合物在合成上,有多种途径,包括以吡唑环为母环、以嘧啶环为母环和以其他原料合成等;在药理活性上,能高效杀菌、消炎、抗凝血和抗癌等。笔者以合成方法为主线,对吡唑并嘧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综述
    刘晓东,,刘美,,何晓静,,刘立民,,肇丽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估丙戊酸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本文通过在Pubmed上检索关于丙戊酸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相互作用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发现两药相互作用的机制在丙戊酸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方面均有作用。丙戊酸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合用会导致丙戊酸的血药浓度下降,引起癫痫的再发作,因此临床上应该避免丙戊酸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联合使用,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 论著
  • 论著
    杨郁,于能江,张杨,任凤霞,徐锐,徐金龙,赵毅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檵木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药材采用丙酮提取,利用大孔树脂柱、ODS反相柱、硅胶柱、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提取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檵木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D-glucopranosyl(Z)-3-hexenol(1)、ampelopsisionoside(2)、红景天苷(3)、2-hydroxy-5-phenyl-β-D-glucopyranoside(4)、杨梅素-3-O-α-L-鼠李糖苷(5)、6″-O-galloylsalidroside(6)、绿原酸甲酯(7)、绿原酸(8)、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9)、alangionoside-A(10)、benzyl-α-L-rhamo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1)。结论 化合物1~4、6、10、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论著
    肖美添,,骆党委,昝珂,叶静,屠鹏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白苞蒿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白苞蒿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去氢吐叶醇(1)、3-羟基-1-(4-羟基-3, 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2)、chrysindin D(3)、山茶皂苷元 A(4)、4′-O-甲基高山金莲花素(5)、5-羟基-3′, 4′, 6, 7, 8-五甲氧基黄酮(6)、狭叶墨西哥蒿素(7)、3β-hydroxy-5α, 6α-epoxy-7-megastigmen-9-one(8)、假虎刺酮(9)、(E)-3β,4α-二羟基-2-(2′,4′-己二炔亚基)-1,6-二氧杂螺癸烷(10)。 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蒿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10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论著
    张倩,霍会霞,,顾宇凡,,赵云芳,李军*,屠鹏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沉香药材的HPLC-DAD特征图谱。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检测波长252 nm,柱温30 ℃,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1,对23个批次沉香药材进行分析,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通过多点校正及自动匹配,共确定了17个共有峰。通过与标准品比对,确证了其中的12个色谱峰。综合各批次沉香样品的差异、各成分含量及分离度,将其中的9个色谱峰设定为沉香药材的特征峰。以色谱峰1(沉香四醇)为参照,其他8个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1.033 6、1.219 3、1.248 6、1.783 3、1.891 5、1.918 4、2.404 6和2.458 2。结论 该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于沉香药材的质量控制。
  • 论著
    杨明,隋殿军*,陈文学,杨铭,于德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蜂胶总黄酮(TFP)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50只自发性糖尿病大鼠按血糖值随机分为对照组、消渴丸组(2 000 mg·kg-1)、蜂胶总黄酮高剂量组(240 mg·kg-1)、中剂量组(120 mg·kg-1)、低剂量组(60 mg·kg-1)。各组大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8周,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末次给药结束后,禁食12 h,乙醚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清中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GH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胰岛素(INS)、C肽(C-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游离脂肪酸(FFA)、一氧化氮(NO)及肝糖原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蜂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或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胰岛素、C肽及肝糖原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或P<0.001);蜂胶总黄酮高、中剂量组糖化血红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 或P<0.01 或P<0.001),谷胱甘肽及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低剂量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渴丸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肝糖原、一氧化氮及C肽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糖、丙二醛、甘油三酯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 或P<0.01或P<0.001),对其他指标则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蜂胶总黄酮可明显降低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明显改善自发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抑制胰岛素抵抗。
  • 论著
    侯化化,,徐洋,,张婧怡,林淑娴,孙安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吴茱萸碱对球囊损伤所致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吴茱萸碱低剂量(40 mg·kg-1)和高剂量(80 mg·kg-1)组。造模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颈动脉内膜增生状况,并计算颈动脉新生内膜面积(neointima area,NIA)、内膜/中膜(NIA/MA)比值;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颈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表达、计算阳性率,评价吴茱萸碱抑制球囊损伤所致内膜增生效应;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颈动脉血管颈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 α-actin)mRNA的表达,探讨作用机制。结果 吴茱萸碱40和80 mg·kg-1明显抑制球囊损伤所致血管内膜增生,降低内膜、内膜/中膜比值和颈动脉内膜颈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球囊损伤所致大鼠血浆中一氧化氮和环磷酸尿苷含量的降低;下调颈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 mRNA表达,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平滑肌α-肌动蛋白mRNA的表达。结论 吴茱萸碱具有明显抑制球囊损伤所致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的作用,其抑制作用与促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加一氧化氮的生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 论著
    王玉珠,顾圣莹,张吉刚,朱冠华,武鑫,刘皋林*,李晓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模型,研究根皮素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摄取人参皂苷Rb1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2组,人参皂苷Rb1对照组和根皮素干预组。运用LC-MS/MS测定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人参皂苷Rb1的摄取量,BCA法测细胞蛋白浓度。结果 根皮素干预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人参皂苷Rb1的摄取量显著低于人参皂苷Rb1对照组(P<0.05)。结论 根皮素可显著抑制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人参皂苷Rb1的摄取。
  • 论著
    王婧茹,,叶开和,吕艳青,魏崧丞,张晓琦,叶文才,叶春玲*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番石榴酸(guavenoic acid,GA)对INS-1胰岛β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 培养INS-1胰岛β细胞,给予番石榴酸 0.3、1、3、10、30 nmol·L-1,并设空白对照组、溶媒对照组及阳性药组,药物作用时间均为48 h。650 μmol·L-1 H2O2干预细胞2 h建立氧化损伤模型,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药物对INS-1β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用核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细胞活性氧生成的作用,用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结果 与氧化损伤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的番石榴酸(0.3、1 nmol·L-1)能显著保护INS-1β细胞活力(P<0.05或P<0.01);核染色结果显示,与氧化损伤模型组相比,低浓度番石榴酸(0.3 nmol·L-1)作用下,细胞荧光强度较弱。0.3、1、3 nmol·L-1番石榴酸均能十分显著地降低二氯荧光黄(DCF)荧光强度(P<0.01),即减少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0.3 nmol·L-1番石榴酸能显著抵抗细胞凋亡的发生(P<0.05)。结论 番石榴酸能对抗INS-1细胞氧化损伤,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对抗细胞凋亡有关。
  • 论著
    李得堂,吴晓贞*,何嘉仑,唐洪梅,,张丽娟,丘振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大鼠皮下组织吴茱萸提取物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评价其透皮释药特性。方法 大鼠腹部脱毛,覆盖黑色聚乙烯薄膜经皮给予吴茱萸提取物,应用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皮下组织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结果 透析液中吴茱萸碱最大药物浓度(ρmax)为(417.24±43.44)μg·mL-1,达峰时间(tmax)为(4.210±0.630)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0)为(3 189.31±789.97)μg·h·mL-1;吴茱萸次碱最大药物浓度(ρmax)为(287.13±26.78)μg·mL-1,达峰时间(tmax)为(3.980±0.580)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6)为(1 327.97±245.87) μg·h·mL-1。结论 在体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透皮释药特性的评价,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吴茱萸提取物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具有缓慢透皮、渗透量高的特点。
  • 论著
    洪伟勇,章文红,夏修远,王金明,郭钫元,杨根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载紫杉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及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矩形微通道内制备载药纳米粒,正交实验筛选最优处方;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透析法测定其体外释药特性;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最优处方制备的纳米粒为规整球形,无明显团聚现象,平均粒径为(129.73±2.41) n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11±1.90)%和(43.67±0.55)%;体外释放药物分为突释和持续释放两个阶段,120 h累计释药率为87.3%;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高于紫杉醇原药。结论 微通道法制备紫杉醇纳米粒简便可行,制剂质量符合要求,该方法在药学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 论著
    贺蕾,高丽,史哲,李世明,张朋,郑国颖,李云,胡泊,冯福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1A2和2C19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以抗结核药治疗致肝损伤的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无肝损伤者为对照组,共179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CYP1A2基因734C/A和CYP2C19基因681G/A位点基因型。采用SPSS17.0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CYP1A2 基因734C/A位点C、A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频率分别为37.2%、62.8%、和47.2%、52.8%;CYP2C19基因的681G/A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频率分别为59.8%、40.2%和62.8%、37.2%,CYP1A2基因734C/A位点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有关(P<0.05),CA、AA基因型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1.951和1.916, 而尚不能认为CYP2C19基因681G/A位点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有关。结论 CYP1A2基因734C/A位点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有关,并且携带CA、AA突变基因型的个体是危险人群。
  • 论著
    王婷,蒋学华,王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EZ:faastTM氨基酸分析试剂盒联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谷氨酰胺的浓度,并用此方法对谷氨酰胺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 大鼠血浆用EZ:faastTM氨基酸分析试剂盒进行样品处理,而后采用API 3000 HPLC-MS/MS进行分析。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EZ:faast 4 μ AAA-MS(3.0 mm× 250 mm, 4 μm),柱温为20 ℃,流动相由0.2%甲酸水溶液(含5 mmol·L-1乙酸铵)-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质谱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的扫描模式,以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离子电离模式下进行测定。结果 本方法在3.003~150.2 μg·mL-1内线性良好(r=0.996 6),最低定量限为3.003 μ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准确度在85%~115%之间,萃取回收率约90%,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谷氨酰胺在室温放置、处理后放置、反复冻融及长期冷冻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准确,样品处理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谷氨酰胺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 论著
    肖凌,,徐小玲,何开勇,陈科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生物检定技术应用于水蛭抗凝血活性的测定,探讨反映水蛭生物活性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肝素钠作为对照品,选择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值作为抗凝活性评价依据,对宽体金线蛭、日本医蛭、菲牛蛭、棒纹牛蛭的抗凝活性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分别用标准曲线法和生物检定统计法计算。结果 4种水蛭活性部分凝血酶时间法的量效关系曲线与肝素的量效关系曲线类似,突跃范围呈平行关系,上述特点符合生物检定的要求,以肝素钠作为标准品,采用生物检定技术活性部分凝血酶时间法测定水蛭等的抗凝活性是可行的。结论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值可以全面反映水蛭的抗凝血作用,测定结果对临床使用更具指导意义。生物检定技术应用于中药质量评价,是对现有中药质量标准控制方法良好的补充。
  • 论著
    邓阳,,张毕奎,颜苗*,龚慧,李焕德,方平飞,樊新荣,何桂霞,蔡骅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16种胆汁酸浓度的LC-MS/MS法。 方法 鼠血浆样品经过甲醇沉淀蛋白后,上清液挥干,流动相复溶后,用XtimateTM C18柱分离,以甲醇-醋酸铵及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1,进样5 μL分析。 结果 16种胆汁酸在0.005 6~3.800 0 μmol·L-1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浓度为0.005 6 μmol·L-1,低、中、高浓度的萃取回收率在70.3%~107.2%之间,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2.9%。 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处理简便,适用于血浆中胆汁酸浓度的测定,为临床血浆样品中胆汁酸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马芳芳,吴晶*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天津市抗微生物类基本药物与医保非基本药物的价格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08年第1季度至2010年第4季度(2008Q1~2010Q4)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10%随机抽样的报销数据,分别在产品水平(具有相同有效成分、剂型、规格、生产企业的药品)和通用名水平(相同有效成分),利用费氏和链式费氏价格指数分析各季度药品价格水平。结果 从2008Q1~2010Q4,在产品水平下,抗微生物类基本药物的链式费氏指数下降了15%,医保非基本药物下降了6%;在通用名水平下,基本药物的链式费氏指数下降了44%,医保非基本药物下降了18%。费氏与相应的链式费氏价格指数结果相似。通用名水平下测得价格水平下降速度大于相应产品水平下测得的结果。结论 在研究期间,天津市抗微生物类基本药物和医保非基本药物的价格水平都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基本药物价格水平下降速度大于医保非基本药物。通用名水平下的价格下降速度大于产品水平下的价格下降速度,说明在同一通用名下存在低价药品不断替代高价药品的市场现象。
  • 药事管理
    徐姗姗,赵环宇,李荔,王家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医改后住院药房药师的工作模式,积极发挥普通调配药师的作用。方法 推行“责任药师制”,住院药房药师专人专科,定期深入临床与科室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为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为护士进行药学知识培训。结果 住院药房与临床科室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了患者对药师的进一步了解,减少了医生和护士的工作量,提升了药房服务水平,促进了药师自我学习与提升。结论 此项服务模式得到了临床科室与患者的一致肯定,为临床及患者提供更加主动的药学服务,为医院药学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