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 述
  • 综 述
    严国俊, 裴燕芳, 朱贞宏, , 吴洁颖, 潘金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实时细胞电子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为中药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实时细胞电子分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 实时细胞电子分析技术是一种无标记、无侵害的实时细胞电子分析方法。综述了实时细胞电子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为其在药学领域进一步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并对其在中药及复方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综 述
    刘芳, 曾光尧, 郭虹, 周应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2-氰基-3, 12-二氧齐墩果烷-1, 9(11)-二烯-28-酸(CDDO)的合成及其衍生物的A、C环, C-2和C-17位等位置的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方法 以近年来该领域的国内外文献为基础, 对2-氰基-3, 12-二氧齐墩果烷-1, 9(11)-二烯-28-酸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与结论 2-氰基-3, 12-二氧齐墩果烷-1, 9(11)-二烯-28-酸及其类似物构效关系的研究,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2-氰基-3, 12-二氧齐墩果烷-1, 9(11)-二烯-28-酸及其类似物, 并设计合成出活性和选择性更高的药物。
  • 论 著
  • 论 著
    刘坤, 胡华刚, 王俊丽, 贾艳菊, 李会宣, 李敬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稀硬木层孔菌(Phellinus robustu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 采用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利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 分别为原儿茶醛(1), 原儿茶酸(2), 香豆素(3), 东莨菪苷(4), 22E, 24-麦角甾-7, 22-二烯-3β-醇(5), 5α, 8α-过氧麦角甾-6, 22-二烯-3β醇(6), (22E, 24R)-麦角甾烷-5, 7, 22-三烯-3β醇(7), β-谷甾醇(8), 麦角甾4, 6, 8(14)22-四烯-3-酮(9), (22E-24R)-麦角甾-7, 22-二烯-3β, 5a, 6β三醇(10), 胡萝卜苷(11), 棕榈酸(12), D-阿洛醇(13)和桑黄素D(14)。结论 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 论 著
    赫军, 马秉智, 赵铁, 王巍, 魏凤玲, 陆进, 张相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藤梨根(Actinidia chinensis root)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藤梨根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酚类成分, 分别鉴定为(-)-表儿茶素(1)、(+)-儿茶素(2)、秦皮素(3)、秦皮乙素(4)、原儿茶醛(5)、(-)-表儿茶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6)、erythro-1, 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1, 3-propanediol(7)、threo-1, 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1, 3- propanediol(8)。结论 化合物3~8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论 著
    王旭波, 杨欢, 尹华武, 于建钰, 李莉, 郭秀美, 沈玉萍, 贾晓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建立预发酵-双相联合酸水解法从黄姜药材中萃取薯蓣皂素的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 以薯蓣皂素的得率为考察指标, 分别优化预发酵和双相联合酸水解法的最佳条件, 并与两类传统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将黄姜药材粉末在500 r·min-1搅拌下于30 ℃预发酵72 h后, 加入浓硫酸和甲醇使它们的终浓度均为10%, 再加入石油醚形成双相体系, 并于120 ℃油浴中加热回流萃取4 h, 薯蓣皂素的平均得率为4.28%;而两类传统水解方法的得率则分别为3.01%和3.28%。结论 利用预发酵-双相联合酸水解法从黄姜药材中萃取薯蓣皂素简便易行, 并且提取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法。
  • 论 著
    钟秀宏, 赵丽微, 赵芬琴, 杨淑艳, 徐野, 任旷, 钟越, 叶龙, 白杨, 杨宁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桦褐孔菌醇(inotodiol)诱导人卵巢癌细胞SKOV3凋亡及其对相关蛋白Bcl-2、 Bax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 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桦褐孔菌醇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TUNEL染色测定凋亡率;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 Bax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桦褐孔菌醇抑制人卵巢癌细胞增殖, 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形态学检测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改变。50 mg·L-1桦褐孔菌醇作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24、48 h的凋亡率分别为(21.91±2.84)%和(43.83±3.22)%, 肿瘤细胞凋亡率(AR)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显示明显的时效关系(P<0.05)。免疫细胞化学法染色显示, 桦褐孔菌醇组人卵巢癌SKOV3细胞Bcl-2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 而Bax、caspase-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结论 桦褐孔菌醇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有抗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 该药可能是通过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和上调促进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及启动caspase凋亡信号而发挥抗癌作用。
  • 论 著
    庞晓斌, 谢欣梅, 赵清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红景天苷(salidroside)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探讨其抗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 倒置显微镜观察红景天苷对肝癌细胞形态的影响;采用MTS法检测红景天苷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结果 红景天苷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下调细胞Bcl-2 表达, 上调Bax、caspase-3及caspase-8的蛋白表达量。结论 红景天苷在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凋亡基因Bcl-2、Bax、caspase-3与caspase-8的蛋白表达有关。
  • 论 著
    康荣荣, , 姜德建, 杨苏芳, , 韩萌, , 向大雄,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反式-3, 5, 4′-三甲氧基二苯乙烯(3, 5, 4′-trimethoxy-trans-stilbene, BTM)对碘乙酸钠致大鼠骨关节炎模型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大鼠右侧膝关节内注射碘乙酸钠制备骨关节炎模型, 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媒组、反式-3, 5, 4′-三甲氧基二苯乙烯 25、50、100 mg·kg-1剂量组、双醋瑞因胶囊8.0 mg·kg-1阳性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假造模组(n=10)。每日1次灌胃给药, 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次日, 大鼠麻醉腹主动脉取血, 分别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采血后处死大鼠, 切开右侧膝关节, 进行关节腔大体形态学观察及软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给药4 周后, 反式-3, 5, 4′-三甲氧基二苯乙烯50、100 mg·kg-1剂量组对关节损伤有显著地抑制作用(P<0.05, P<0.01), 能改善关节面软骨的损伤;反式-3, 5, 4′-三甲氧基二苯乙烯 25、50、100 mg·kg-1剂量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 P<0.01)。结论 反式-3, 5, 4′-三甲氧基二苯乙烯对碘乙酸钠致大鼠骨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其作用可能与减少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有关。
  • 论 著
    阮婧华, 曹佩雪, 杨付梅, 龚 涛, 王道平, 张志荣, 郝小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研究2种不同苦参碱自纳米乳化制剂肠淋巴转运差异。方法 采用大鼠三重在体单向肠灌流(T-SPIP)实验, 以苦参碱原药为参比, 利用乳糜流动阻断剂(秋水仙碱), 对比研究2种不同苦参碱自纳米乳化制剂在大鼠不同肠段淋巴吸收特性的差异。结果 自乳化制剂粒径小且分布均匀, 在大鼠的不同肠段均有较高吸收, 苦参碱磷脂复合物自纳米乳化制剂(MPC-SN)在回肠段渗透系数最高, 且受乳糜流动阻断剂的影响最大。结论 自乳化制剂可通过肠淋巴通道增加药物吸收。脂溶性高且粒径较小的苦参碱-磷酸复合物自乳化纳米粒(MPC-SN)更易经肠淋巴系统转运。
  • 论 著
    张望刚, 叶小弟, 郑高利*, 陈国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制成骨生长肽(OGP)鼻喷剂并考察其吸收特性。 方法 采用大鼠鼻腔灌流模型, 以成骨生长肽在大鼠鼻腔的下降量为指标, 运用正交试验, 筛选吸收促进剂;优化蛋白酶抑制剂及其剂量, 考察并验证最佳处方及其稳定性。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经成骨生长肽鼻喷剂灌流4 h后大鼠鼻黏膜纤毛形态的改变, 进行局部安全性评价。 结果 成骨生长肽鼻喷剂的最佳处方为含成骨生长肽0.2 mg·mL-1、枸橼酸5 mg·mL-1、羟丙基-β-环糊精10 mg·mL-1、聚山梨酯-80 30 mg·mL-1及杆菌肽锌 5 mg·mL-1的pH3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该鼻喷剂对鼻黏膜刺激性较小。 结论 成骨生长肽鼻喷剂在大鼠鼻腔具有良好的吸收、质量稳定。
  • 论 著
    谭远贞, , 邵夏炎, 陈洁, 张奇志*, 徐淑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载H102肽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纳米粒(H102-NP), 考察其体内外特性。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纳米粒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并对载H102肽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体外释药及稳定性进行表征;小鼠尾静脉注射载H102肽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液质联用测定血和脑中药物浓度。结果 载H102肽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呈球状、均一性好, 平均粒径为137 nm, Zeta电位为-38 mV, 包封率为64%。载H102肽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在pH 7.4 PBS和血浆中12 d累积释放分别为93%和95%。载H102肽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与血浆及脑匀浆孵育12 h, 药物降解约5%。静注H102肽溶液, 血中消除快, 脑内含量低;而将其载于纳米粒中, 药物血中消除减慢, 且脑内H102浓度较高、维持时间较长。载H102肽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在血和脑内AUC值分别是溶液剂的245倍和11倍。结论 所制备的载H102肽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特性, 有望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 论 著
    杨秋娅, 康雷, 顾圣莹, 朱冠华, 王玉珠, 李晓宇*, 刘皋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b1的LC-MS/MS定量分析方法, 分别考察单次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后, 人参皂苷Rb1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大鼠灌胃和静脉注射后, 不同时间点眼底静脉丛取血, 建立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大鼠体内Rb1含量, 运用PKSolver V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Rb1在口服灌胃组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tmaxt1/2、AUC0~96 h分别为(2.01±0.93) μg·mL-1, (7.20±5.49) h, (25.91±15.84) h, (88.47±58.99) μg·h·mL-1。Rb1在静脉注射组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t1/2αt1/2β、AUC0~96 h分别为(194.81±28.84) μg·mL-1, (0.18±0.05) h、(14.66±4.19) h、(1 671.16±388.91)μg·h·mL-1结论 Rb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0.62%, 说明Rb1口服给药吸收比较差, 而静脉注射因药物直接进入血管, 推荐临床给药优先选择。
  • 论 著
    王陶陶, 孙金钥, 陈思颖, 蔡江霞, 程晓亮, 王雪, 董海燕, 董亚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实验旨在评价伏立康唑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特征, 寻找影响伏立康唑药动学参数变化的因素, 并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 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为定量描述协变量与伏立康唑药动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采用了群体药动学的研究方法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稀疏血样进行分析。观察患者人口学资料、生化指标、合并用药、基因型等协变量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使用内部验证Bootstrap法对最终模型进行验证。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结果 通过NONMEM(m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oling)程序对151例住院患者的406个血样进行分析发现, 具有一级吸收和一级消除的一房室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这些数据。其中, 表观分布容积为200 L, 清除率为6.95 L·h-1。患者年龄、CYP2C19基因型和碱性磷酸酶值对清除率有显著的影响。内部验证结果表明最终模型稳定可靠。在患者人群中, 200 mg/q12 h, iv或200 mg/q 12 h, po的给药方案对曲霉菌感染是有效的。200 mg/q12 h, iv或300 mg/q12 h, po的给药方案对治疗念珠菌感染是有效的。结论 蒙特卡洛模拟法与群体药动学参数结合可以指导临床优化给药方案。
  • 论 著
    徐晶晶, 徐超, 刘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薄荷中橙皮苷、香叶木苷、香蜂草苷、蒙花苷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 同时测定薄荷中4种黄酮苷含量。方法 实验以橙皮苷为内参物, 分别建立了香叶木苷、香蜂草苷、蒙花苷与橙皮苷的相对响应因子。采用外标法测定橙皮苷的含量, 通过相对响应因子计算薄荷中其他3种黄酮苷含量;并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间的差异性, 验证所建方法的准确性、适用性和重复性。结果 26批药材中香叶木苷, 香蜂草苷、蒙花苷含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 (P > 0.05)。实验建立的测定薄荷4种黄酮苷含量的一测多评法准确、可行、重复性好。结论 一测多评法测定薄荷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质量评价模式得到了验证, 可用于薄荷药材的质量控制。
  • 论 著
    冉勇华, , 周强*, 周英, , 杨世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时测定飞龙掌血药材中橙皮苷、氯化两面针碱, 白屈菜红碱, 毛两面针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优化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C18柱(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乙腈(A)-0.75%冰醋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90 nm;流速:1.0 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分别测出其峰面积, 采用外标法定量;柱温:30 ℃。结果 飞龙掌血中橙皮苷、氯化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毛两面针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87 4~2.437 2 μg(r=0.999 7), 0.030 30~0.151 5 μg(r=0.999 2), 0.062 34~0.311 7 μg(r=0.999 3), 0.024 92~0.124 6 μg(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76%(RSD 2.75%)、97.98%(RSD 1.25%)、100.07%(RSD 3.24%)、100.10%(RSD 3.83%)。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重现性好, 回收率高, 可用于飞龙掌血药材中4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 其结果可为其质量控制、合理用药及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 论 著
    刘哲鹏, 屠璐, 贺文军, 叶芬, 潘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奈韦拉平齐多拉米双夫定片的药物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Welch Ultimate AQ-C18柱(4.6 mm×250 mm, 5 μm), 0.025 mol·L-1醋酸铵(调节pH 4.0)-甲醇-乙腈梯度洗脱, 流速1.0 mL·min-1, 检测波长277 nm, 柱温30 ℃。结果 奈韦拉平、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分别在10.3~310.9、7.9~237.1、14.9~449.6 μg·m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8,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RSD 0.4%)、100.0%(RSD 0.7%)和100.2%(RSD 0.6%);各杂质(拉米夫定酸、拉米夫定杂质B、尿嘧啶、胞嘧啶、胸腺嘧啶、奈韦拉平杂质A、奈韦拉平杂质B)之间分离度良好;胞嘧啶、尿嘧啶和胸腺嘧啶分别在76.8~1 152、76.8~1 152、744~14 880 ng·m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1,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5%(RSD 4.8%)、102.8%(RSD 4.2%)和101.2%(RSD 1.2%)。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可用于奈韦拉平、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含量分析及有关物质研究, 为奈韦拉平齐多拉米双夫定片的质量评价提供研究基础。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刘颖, 张关敏, 张艳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 以期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用信息。方法 利用我院医院信息化系统及数字化病历管理系统, 调取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的相关数据, 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我院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地塞米松注射液、甲泼尼龙注射液等, 使用范围涉及全院绝大多数临床科室, 主要以肺癌、乳腺癌、淋巴瘤患者用药为主。用药原因包括抗肿瘤药物给药前的预处理、相关肿瘤化疗方案用药、化疗相关性呕吐的止吐治疗、抗炎、抗过敏以及麻醉前用药等。结论 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较为广泛, 临床使用基本合理。对于该类药物的使用医生需严格把握用药指征, 保证合理用药。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易湛苗, 张晓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借鉴WHO和部分国家遏制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策略, 希望对国内制定抗菌药物管理政策提供借鉴经验。方法 检索WHO和部分国家相关机构发布的遏制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策略, 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WHO和部分国家都在遏制抗菌药物耐药性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政策。WHO制定了《遏制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全球战略》并推出了六点政策一揽子计划, 美国建立了国家抗菌药物耐药监测系统, 欧盟委员会制定了应对致病菌耐药性的行动计划, 瑞典成立了跨部门的控制细菌耐药战略项目, 澳大利亚成立了抗菌药物耐药性联合专家技术咨询委员会, 日本建立了兽医耐药性监测系统, 捷克由抗菌药物监测中心组成国家抗菌药物项目的基本执行单位, 巴西定期公布SENTRY监测网络报告。结论 我国建立完善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网络的策略与WHO和部分国家的策略一致, 但在某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借鉴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