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张翠平, 平舜, 黄帅, 胡福良
    2013, 48(22): 1889-189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蜂胶的来源、类型、化学组成以及与植物源相关性的研究,为蜂胶及其植物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蜂胶的来源、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蜂胶来源广泛,化学组成复杂,与植物源相关的特征性成分明显,可根据植物源对蜂胶进行分类。蜂胶是植物化学家良好的研究材料,带动了胶源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结论 蜂胶与胶源植物的化学组成及药理活性的研究将极大地促进蜂胶及胶源植物的开发与利用。
  • 综述
    庞露,刘立民,肇丽梅
    2013, 48(22): 1892-1896.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使临床更加合理的使用甲氨蝶呤,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综述可能引起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因素。方法 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可能引起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相关因素。结果与结论 患者生理状态、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酶等多方面因素均可能导致甲氨蝶呤的排泄延迟,在临床应用中,应引起警惕,减少排泄延迟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
  • 综述
    张鑫
    2013, 48(22): 1897-190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雷公藤制剂毒副作用及减素方法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雷公藤制剂在毒副作用机制,减毒方法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雷公藤制剂在肝脏、肾脏、心脏、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统、胃肠道等多个组织系统中均有不可忽视的毒副作用,而针对雷公藤制剂及饮片的毒性,很多学者在剂量、用法、配伍、炮制等方面的减毒及防毒效果上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在提高雷公藤临床应用安全性方面做出了一定成果。结论 目前针对雷公藤制剂毒副作的机制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在临床以减轻患者因服用雷公藤制剂产生的毒副作用,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在减毒与制剂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雷公藤制剂的治疗指数和分离纯化工艺。
  • 综述
    孙琦,杨晓虹,董雷,刘安,王文娜孙薇
    2013, 48(22): 1902-190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近年来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cell cycle checkpoint kinase 1, Chk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归纳和总结,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结果与讨论 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抑制剂与DNA损伤试剂联用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疗效,随着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抑制剂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抑制剂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癌症的治疗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资源与鉴定
  • 资源与鉴定
    王富乾张锦文,姚广民,陈旖湛,薛永波,罗增伟,张耕,张勇慧
    2013, 48(22): 1908-1910.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乌桕叶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乌桕叶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正丁醇部位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以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角鲨烯(1)、3β-羟基-粘霉-5-烯(2)、秦皮素(3)、无羁萜(4)、β-谷甾醇(5)、没食子酸乙酯(6)、槲皮素(7)、5-羟甲基糠醛(8)、blumenol C glucoside(9)、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0)、1′-O-benzyl-α-L-rhamnopyranosyl-(1″-6′)-β-D- glucopyranoside(11)、莽草酸(12)。结论 化合物1~3, 8~12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资源与鉴定
    付明,魏麟,余娟,胡朝暾
    2013, 48(22): 1911-1914.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扯根菜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扯根菜全草中分离出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1)、山柰酚(2)、香草酸(3)、槲皮素-3-O-β-D-木糖-(1→2)-β-D-半乳糖苷(4)、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5)、乔松素(6)、槲皮素(7)、阿福豆苷(8)、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9)、岩白菜素(10)、4-没食子酰岩白菜素(11)、原儿茶酸(12)、儿茶素(13)和没食子酸(14)。结论 化合物1、3、6、7、8、12、13和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 资源与鉴定
    宋昊,赵文玺,王玉娇,全吉淑
    2013, 48(22): 1915-1918.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祁州漏芦水提物对四氯化碳诱发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氧化应激和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脂组及祁州漏芦水提物高、低剂量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7 d。实验末期,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比色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及肝脏过氧化脂质、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及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电泳法检测小鼠肝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 祁州漏芦水提物明显降低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降低肝组织肝脏过氧化脂质和丙二醛水平;升高肝组织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Mn-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升高肝线粒体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并减少肝细胞DNA损伤程度。结论 祁州漏芦水提物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肝组织氧化应激和DNA损伤有关。
  • 资源与鉴定
    张相宜,柳琳,饶跃峰,张幸国,李善成
    2013, 48(22): 1919-1922.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复方蒲黄提取物对肾炎性模型大鼠血尿及肾功能的影响,对复方蒲黄提取物进行药效学评价,为开发医院制剂复方蒲黄颗粒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采用免疫原牛血清白蛋白(BSA)灌胃、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脂多糖(LPS)尾静脉注射建立肾炎性血尿大鼠模型后,高、中、低剂量复方蒲黄提取物灌胃给药6周,分别于第4周、第6周测定大鼠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浓度、血清总蛋白(TP)、24 h尿蛋白、尿肌酐定量、尿畸形红细胞计数,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蒲黄组第4、6周分别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能明显减少尿中畸形红细胞个数、24 h尿蛋白、尿肌酐定量,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值,提高血清总蛋白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复方蒲黄提取物可以减少肾炎性血尿模型大鼠的血尿、蛋白尿症状,改善肾功能各项指标,以高剂量组作用效果最佳。
  • 资源与鉴定
    马卓,司霞,陈月,王宇航,冯婉玉
    2013, 48(22): 1923-192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β-蜕皮甾酮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建立SH-SY5Y细胞MPP+损伤模型,同时给予β-蜕皮甾酮干预。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存活率(噻唑蓝法)、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同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组比较,终浓度为50、100、150 μmol·L-1的β-蜕皮甾酮能减轻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引起的SH-SY5Y细胞的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减少乳酸脱氢酶的释放,超氧化物歧化酶升高,丙二醛降低,凋亡率降低。结论 β-蜕皮甾酮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的SH-SY5Y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反应,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 资源与鉴定
    刘立婷,杨亚东,佟岱,侯月中,赵电红,杨建森
    2013, 48(22): 1928-1932.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制剂的涂展性、不易黏附黏膜程度、去除难易程度等为考察指标,对压力指示剂处方组成及各组分含量进行优化,设计出新型压力指示剂的最优处方。方法 以综合评分法对处方材料进行筛选。以正交试验方法对处方配比进行优化。对优选处方进行耐热、耐寒试验;离心试验等稳定性研究。结果 以羊毛脂为主要成分的新型压力指示剂本身具有良好的颜色遮盖度,且在一定的黏度下能够达到既易涂布又不易黏附于口腔黏膜。正交试验结果显示羊毛脂与水的比例为影响压力指示剂性能的主要因素。优选出的处方稳定。结论 优化后的压力指示剂具有良好的性能,临床反应良好。且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良好,质量可控。
  • 资源与鉴定
    丁宝月,吕良忠,朱琦峰,吴达龙,傅应华
    2013, 48(22): 1933-193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修饰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并通过化学键结合抗癌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 DOX),构建用于克服肿瘤多药耐药的纳米载药系统透明质酸修饰多柔比星聚酰胺-胺纳米载药系统(DOX-PAMAM-HA)。方法 通过核磁共振(NMR)验证透明质酸修饰多柔比星聚酰胺-胺纳米载药系统的结构,用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粒径分布和外观形态,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药物的细胞内分布,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进行组织染色和毒性评价。结果 透明质酸修饰多柔比星聚酰胺-胺纳米载药系统为平均粒径323 nm的球状粒子,其在耐药性乳腺癌细胞MCF-7/ADR中的摄取明显高于药物溶液,与溶液组相比,透明质酸修饰多柔比星聚酰胺-胺纳米载药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药物多柔比星的入核,并可明显降低多柔比星对心和脾的毒性。结论 透明质酸修饰多柔比星聚酰胺-胺纳米载药系统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克服肿瘤耐药性应用前景的纳米载药系统。
  • 资源与鉴定
    唐靖,张海龙,罗隽,梁丰,刘武,周彦彬,丁劲松
    2013, 48(22): 1938-1943.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固体分散技术制备布洛芬缓释微丸胶囊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流化床喷雾干燥工艺,以空白丸芯为基丸,硬脂酸为隔离层,PVP为载体材料制备布洛芬骨架型缓释微丸,并对影响药物释放的处方因素、制备工艺因素、测定方法等进行考察,并对所制备的布洛芬缓释微丸胶囊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 制备的缓释微丸含量均匀、释放均一、圆整度好、粒度分布窄、载药量大、收率高。结论 基于固体分散技术流化床包衣制备的布洛芬缓释微丸,辅料用量少、原药无需微粉化、工艺简单、质量可靠,适合产业化生产。
  • 资源与鉴定
    赵燕燕,刘丽艳,韩媛媛,李月秋,王艳,石敏健
    2013, 48(22): 1944-1950.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国家药典或药品标准以及本实验建立的对甘草酸单铵盐主成分及其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以对检测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欧洲、英国最新版药典以及中国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甘草酸单铵盐质量标准中的方法和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分别对其原料药和制剂中主成分及有关物质进行测定,对其色谱行为、主成分异构体分离度、实验成本、方法学、含量测定结果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等进行比较和研究,并给出综合评价。结果 现有各国药典或药品标准所用流动相均为酸性体系,对主成分异构体18α-Gly、18β-Gly没有分离选择性,不能真实反映原料药和制剂中18α-Gly、18β-Gly、有关物质A和有关物质B的含量;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对主成分异构体的分离度为1.5,符合药典要求。欧洲药典EP 7.0版、英国药典2012版和中国国家药品标准(WS1-XG-2002)收载的甘草酸单铵盐质量标准中的含量测定方法与本实验建立的方法比较,对样品中主成分及有关物质的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综合准确性、实用性等方面因素,本实验建立的方法,能够实现对主成分异构体的有效分离;分析检测成本、毒性和污染均降低,分析检测时间缩短,检出限降低,结果准确、可靠;为甘草酸单铵盐类原料药和制剂内在质量控制、为将来各国对药典收载的甘草酸单铵盐质量标准的增补与修订提供依据。
  • 资源与鉴定
    帅放文,章家伟,王辉,孙庆荣,王向峰,雷玉萍
    2013, 48(22): 1951-1953.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注射用磺苄西林钠中D(-)型磺苄西林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SHIMADZu VP-ODS色谱柱进行分离,以0.01 mol·L-1乙酸铵溶液-甲醇(90∶10)为流动相,流速为0.6 mL·min-1。在ESI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 D(-)型及L(+)型磺苄西林钠能够有效分离。D(-)型磺苄西林钠含量在1.03~51.90 μg·mL-1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3个添加水平下,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9.9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0%(n=9)。结论 MRM方法定量准确、可靠,可用于注射用磺苄西林钠中D(-)型磺苄西林钠的含量检测。
  • 资源与鉴定
    张丽丽,鲁亚楠,王新涛,秦峰,隋杨,袁悦,熊志立
    2013, 48(22): 1954-1958.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血浆中长春西汀(VP)及其代谢物阿朴长春胺酸(AVA)的浓度。方法 血浆样品经HCl酸化后用乙酸乙酯液-液萃取,以非那西汀为内标,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柱(2.1 mm×100 mm,1.7 μm)分离,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1, 通过电喷雾离子源(ESI),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方式检测。结果 长春西汀在0.40~149 ng·mL-1(r=0.994 4),阿朴长春胺酸(AVA)在0.80~298 ng·mL-1(r=0.994 9)内线性良好。准确度(RE%)长春西汀为-5.9%~7.3%、阿朴长春胺酸为-7.9%~ 5.6%,长春西汀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2.9 %,阿朴长春胺酸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1.1%。结论 所建立的UPLC-MS/MS专属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已成功用于长春西汀片剂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资源与鉴定
    贺石麟,李媛媛,李肃,彭照琪,李小贝,倪艳
    2013, 48(22): 1959-1964.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还阳参(Crepis turczaninowii C.A.Mey)中分离纯化的纯多糖CTP3-E结构分析。方法 采用糖组成分析、甲基化分析和波谱分析方法确定CTP3-E的结构。结果 CTP3-E重均分子量为12 182,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Dept,HMBC,HMQC等)研究确定CTP3-E化学结构。结论 CTP3-E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酸性杂多糖。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张媛,吴禹蒙,吴玉波
    2013, 48(22): 1965-1968.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T-型CCB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疗效是否等同或优于ACEI/ARB对这部分患者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2年5月。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1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563名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的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T-型CCB在提高受试者肌酐清除率和肾小球滤过率方面与ACEI/ARB效果相当,但降低蛋白尿的效果不如ACEI/ARB(3个RCTs,389 名受试者,WMD 0.26 g·d-1,95% CI 0.10 to 0.43)。血压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T-型CCB还是ACEI/ARB都具有较强的降压效果。结论 T-型CCB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和改善肾脏指标,对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其降低蛋白尿的效果不如ACEI/ARB,不建议用于蛋白尿是主要症状的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
  • 药物与临床
    李英,王宇航,赵立波,冯婉玉
    2013, 48(22): 1969-1971.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双室袋法与注射器法配制静脉输液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差异。方法 采用光阻法分别测定配制前粉体、液体和双室袋法或注射器法配制后混合液共880份样品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和数量,考察两种配制方法对溶液不溶性微粒的影响。结果 注射器法配制后各粒径不溶性微粒大小和数量显著增加,P<0.05;双室袋法配制后不增加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注射器法配制溶液所含≥10 μm不溶性微粒数量明显多于双室袋法溶液,P<0.05。结论 双室袋法较注射器法可显著减少溶配过程中引入不溶性微粒,且不受配液环境影响,临床用药安全性更佳。
  • 新药述评
  • 新药述评
    靳松,李春杏,朱珠
    2013, 48(22): 1972-1975. https://doi.org/10.11669/cpj.2013.22.0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概述新一类调血脂药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抑制剂洛美他派的药理作用、相关临床研究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2007年以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洛美他派对于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临床疗效和耐受性好。结论 洛美他派可作为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有效辅助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