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董玲;沈锡中
    2003, 38(S1): 1-2.
    目的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通过简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重点讨论了益生茵在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腹泻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与结论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同时服用益生菌能有效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但似需作进一步大规模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研究。
  • 综述
    王金梅;魏福祥
    2003, 38(S1): 3-6.
    目的综述了穿龙薯蓣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系统研究穿龙薯蓣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从穿龙薯蓣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薯蓣皂苷元的提取、分离及测定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结果穿龙薯蓣皂苷是重要的合成药物原料,临床应用广泛,用超临界C01萃取薯蓣皂苷元提取率高,无溶剂残留,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析快速、准确。结论 穿龙薯蓣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王昌华;丁爱秀;陆杏锦
    2003, 38(S1): 6-6.
  • 药剂
  • 药剂
    邹良;肖国民;钱林;何熠
    2003, 38(S1): 7-10.
    目的为提高胸腺肽的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制备了胸腺肽乙基纤维素缓释微囊。方法用液中干燥法制备胸腺肽乙基纤维素微囊,正交设计法筛选其最佳制备工艺,Lowry法测定药物的含量,计算微囊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量。结果微囊粒径范围为30-80ym,平均粒径为52.64 tim,平均含药量为20.420h,平均包封率为81.64%,其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5.15387+35. 350 59t1/2(r=0.997,n=9),f1/2-80min,稳定性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其稳定性较好。结论本法制备的胸腺肽乙基纤维素微囊粒径分布集中,体外释药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药品质量及检验
  • 药品质量及检验
    彭小丽;赵明;白小红
    2003, 38(S1): 11-13.
    目的利用B-环糊精(B-CD)增稳电荷转移分光光度法研究氨苄西林钠与对硝基苯酚形成荷转移化合物的百分吸收系数,测定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复合制剂中氨苄西林钠的含量。方法B-CD增稳电荷转移分光光度法。结果氨苄西林钠与对硝基苯酚形成荷转移化合物的百分吸收系数为124.0±5.8;检测限0.3mg·L;回收率为99.4%;测定氨苄西林钠的线性范围是0.8-50 mg·RSD2.8%。结论氨苄西林钠与对硝基苯酚荷转移化合物在B-CD中有明显的增稳作用,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用于复合制剂优立新中氨苄西林钠含量的测定。
  • 药品质量及检验
    何正国;彭宣灝
    2003, 38(S1): 13-15.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吴万春
    2003, 38(S1): 15-15.
  • 药物与临床
    韩真 金道友
    2003, 38(S1): 16-17.
    目的探讨培菲康调节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肝硬化患者给予培菲康治疗,并与20例正常成年人进行对照。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肠道茵群,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肠道茵群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肠道茵群以厌氧菌占优势,肝硬化组厌氧菌明显减少。治疗后肝硬化组肠道双歧杆菌等厌氧菌数量明显提高。结论 培菲康可直接补充肠道厌氧茵,对调节肝硬化患者肠道菌失调有效。
  • 药物与临床
    张长青;张国伟;张葵玲
    2003, 38(S1): 17-19.
    目的探讨培菲康作为辅助剂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将89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在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基础上加用杭菌素进行治疗,7d为1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菲康胶囊420mg,tid,疗程同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腹水常规及培养和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为68.2%(P<0.01)治疗组在腹痛、腹部压痛、腹泻消失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发热、腹水常规及培养检查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肝功能改善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培菲康作为辅助剂在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中有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增强免疫,降低内毒素血症的作用,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 药物与临床
    卜淑蕊;赵严;王青山;刘近春
    2003, 38(S1): 20-22.
    目的观察口服培菲康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浆氨含量变化以及消化道症状的影响。方法Child-Pugh B级肝硬化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口服培菲康胶囊(每次2粒,tid)3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氨、血浆内毒素、肝功能的变化以及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培菲康治疗组血氨、血浆内毒素及肝功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菲康可显著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氨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辅助用药。
  • 药物与临床
    胡文平;于兆安
    2003, 38(S1): 22-23.
    目的观察信法丁治疗危重病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信法丁治疗组53例[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16~70)岁,平均25.4岁]和西咪替丁对照组51例[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龄(18~71)岁,平均26.7岁]。两组均给予病因、对症及支持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信法丁注射液4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12h1次,连用5d。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注射液40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12hl次,连用5d。观察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好转情况,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信法丁治疗组显效49.1%,有效62.3%,无效7.5%,总有效率92.5%;西咪替丁对照组显效13.7%,有效47.1%,无效39.2%,总有效率60.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药物与临床
    于兆安
    2003, 38(S1): 24-26.
    目的观察培菲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4例IBS患者随机被分为培菲 康治疗组(53例)和丽珠肠乐对照组(51例),分别应用培菲康胶囊和丽珠肠乐治疗共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和激活杀伤(LAK)细胞活性变化和大便次数、性状、腹痛、腹泻、肠道茵群失调紊乱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6.6%,90.6%和25.5% ,6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LAK细胞活性明显减低,治疗后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LAK细胞活性明显增高,大便次数、性状、腹痛、腹泻及肠道茵群失调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菲康治疗IBS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能改善、调节IBS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肠功能。
  • 药物与临床
    李艳志
    2003, 38(S1): 26-28.
    目的探讨培菲康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缓解期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5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培菲康、安慰剂治疗,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观察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CD4,CD8患者各项免疫指标的改变。结果经治疗培菲康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由22.2%下降到3.7%,对照组由20.8%下降到16.70h,两组具有可比性。培菲康组免疫球蛋白IgG和IgA数值有所下降,IgM和c3数值有所升高,与用药前比较IgG明显降低(P<0.05),C3明显升高(P<0.05);培菲康组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CD4无显著变化(P>0.05),CD8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用药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CD4,CD8,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培菲康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有免疫调节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 药物与临床
    马桂凤;华建平;李俊美;张秋寅
    2003, 38(S1): 28-29.
    目的探讨培菲康对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59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培菲康2粒,每日3次。对照组29例,乳果糖10 mL,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血浆白蛋白的升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氨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血氨无差异(P>0.05)。结论培菲康不仅能调整肠道菌群改善临床症状且能降低血氨,减轻肝损害,促进蛋白合成。
  • 药物与临床
    李武祥;袁丽华;张国伟
    2003, 38(S1): 30-31.
    目的研究培菲康对ICU病人茵群失调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人,给予培菲康 420 mg,8h一次鼻饲;对照组32人,服用安慰剂。结果 两组病人在血菌培养和咽拭子霉菌检出率、腹泻和便秘的发生率、死亡率以及平均住院日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药物与临床
    赵树津
    2003, 38(S1): 31-32.
    目的探讨培菲康在治疗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肠易激综合征病人4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培菲康(420 mg,po,tid)和舒丽启能(100 mg,po,tid),B组给予舒丽启能(100 mg,po,tid),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A组症状缓解率为88.6%,B组症状缓解率为52.3%,A组未出现不良反应,13组有1例因腹痛退出本研究:结论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培菲康在治疗和缓解肠易激综合病人临床症状方面有积极意义,与舒丽启能合用可以强化治疗效果,减少舒丽启能可能导致的腹痛、恶心等不良反应。
  • 药物与临床
    林宇婷;唐敏
    2003, 38(S1): 32-33.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及早有效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防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培菲康口服,经皮胆红素测定仪(TCI3)动态观察胆红素变化,当TCB读值降至正常后测定血清胆红素值、结果 治疗组经皮胆红素测定值日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培菲康用于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快速退黄,明显缩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时间。
  • 药物与临床
    滕鸿;李岱;葛新华
    2003, 38(S1): 34-35.
    目的观察培菲康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培菲康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研究组。在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抗炎,喘定、阿斯美饼痉平喘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培菲康,tid,一次2片,对照组不应用培菲康,两组均以14 d为一疗程。结果 培菲康治疗组肠道茵群失调的发生率为7.7%,对照组为41%,治疗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培菲康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有良好的疗效。
  • 药物与临床
    相彩霞
    2003, 38(S1): 35-36.
    目的评价培菲康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5例,用培菲康口服;对照组75例,停母乳喂养,部分子蓝光照射。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1周下降至正常,对照组需5周降至正常,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 药物与临床
    李武祥;袁丽华;张国伟
    2003, 38(S1): 36-37.
    目的探讨信法丁术前应用对ICU病人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人,术前给予信法丁20 mg,12 h一次静点,术后持续用药72 h;对照组31人给予安慰剂,如发现上消化道出血者例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药物与临床
    邢钢
    2003, 38(S1): 38-39.
    目的观察法莫替丁预防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治疗,预防组加用法莫替丁针20 mg静滴,bid,共1周。结果预防组和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36%和300/(P
  • 药物与临床
    沈献平;唐文杰;黄方;钱晓明;张敏
    2003, 38(S1): 39-41.
    目的观察法莫替丁在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方法68倒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法莫替丁治疗组(34例)和奥美拉唑对照组(34例),观察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情况及病死率。结果法莫替丁组和奥美拉唑组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8.82%和5.88%,法莫替丁组和奥美拉唑组死亡率均为2.94%。结论 法莫替丁是急性脑血管病后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的理想药物,建议推广使用。
  • 药物与临床
    孙丹莉 徐娴
    2003, 38(S1): 41-42.
  • 药物与临床
    崔英花;朴春姬;郭文翠;
    2003, 38(S1): 42-43.
  • 药物与临床
    王曦钟
    2003, 38(S1): 43-44.
  • 药物与临床
    傅亮;肖波;罗庆峰
    2003, 38(S1): 44-45.
  • 药物与临床
    穆剑菁;沈林
    2003, 38(S1): 46-47.
  • 药物与临床
    李建生
    2003, 38(S1): 47-48.
  • 药物与临床
    葛新华;滕鸿;李岱
    2003, 38(S1): 48-49.
  • 药物与临床
    蔡震文;吴奕真;施群力
    2003, 38(S1): 49-50.
  • 药物与临床
    蔡珍琴
    2003, 38(S1): 51-51.
  • 知识介绍
  • 知识介绍
    房静远
    2003, 38(S1): 52-54.
  • 知识介绍
    徐敏;王兴鹏
    2003, 38(S1): 54-56.
  • 知识介绍
    诸琦
    2003, 38(S1): 57-59.
  • 知识介绍
    邹多武
    2003, 38(S1): 60-62.
  • 知识介绍
    陈岳祥 谢渭芬
    2003, 38(S1): 62-63.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陈龙凤
    2003, 38(S1): 64-65.
  • 药事管理
    衣淑珍;鲍燕燕;张沂
    2003, 38(S1): 65-66.
  • 药事管理
    杨倩;黄晶;邵敏
    2003, 38(S1): 67-68.
  • 药事管理
    杨凤霞
    2003, 38(S1): 68-69.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王昌华;丁爱秀;邱香;陆杏锦
    2003, 38(S1): 69-69.
  • 新药评价
  • 新药评价
    国大亮;蔡霞
    2003, 38(S1): 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