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张金亭;黄勇;李金花;赵丽茹;于文斌;白冬梅;李宇;冷丽;王昭晶;梁忠岩
    2005, 39(07): 454-546.
    目的从小刺猴头菌子实体中提出水溶性粗多糖(HP),从粗多糖中分离出均一多糖并研究其单糖组成。方法DEAE-SepharoseCL-6B及SephadexG-100柱色谱进一步纯化得HPⅠ,柱色谱,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等方法检验纯度,GC和PC测其单糖组成。结果HPⅠ为均一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5000,单糖组成为:Fuc,Glc,Gal,摩尔比依次为0.423:1:2.110。结论HPⅠ为中性杂多糖,首次从小刺猴头菌子实体中提取获得。
  • 综述
  • 综述
    何华;王羚郦;戴丽;焦庆才
    2005, 39(07): 481-485.
    目的介绍测定药物小分子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方法的近年进展,为抗肿瘤药物的体外筛选以及新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9种分析技术在研究药物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机制的方面的基本原理、研究热点及其应用作了评述。结果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模式较为复杂,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非共价结合、共价结合和剪切作用3类。其中,非共价作用有3种方式:静电作用、嵌入作用和沟槽作用结论对于DNA靶向分子/DNA复杂体系的研究,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才能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
  • 综述
    李琦;王凤山;凌沛学;张天民
    2005, 39(07): 485-488.
    目的综述玻璃酸作为药物媒介的作用。方法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玻璃酸作为药物媒介可提高生物利用度,在药物中分别通过物理增黏、生物黏附、缓释、促进透过生物膜和靶向等机制发挥作用。对其作用的研究将为玻璃酸用于药物媒介提供理论依据。
  • 综述
    施斌;裴元英
    2005, 39(07): 488-491.
    目的介绍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两亲共聚物及其纳米载体。方法查阅大量国内外代表性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综述了该类载体的合成、纳米粒的制备、表征、载药和体内外特点结论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两亲共聚物是医药领域中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推动载体给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 综述
    邵成雷;张玲;刘慧
    2005, 39(07): 491-494.
    目的综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DPARs)的结构、功能,以及3种亚型PPARα,PPARδ和PPARγ的各自配体及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PPARs成为设计合成糖尿病等人类代谢紊乱治疗药物的有效靶点。
  • 论著
  • 论著
    吴久鸿;史宁;潘敏翔;王夕红;易杨华
    2005, 39(07): 495-497.
    目的从番荔枝科毛叶假鹰爪根中,提取分离得到具有抗艾滋病毒活性的物质。方法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经溶剂提取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得到活性化合物,经波谱分析(UV,IR,MS,1H-NMR,13C-NMR和X-ray等)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果得到两种具有抗艾滋病毒活性的化合物:2-甲氧基-3-甲基-4,6-二羟基-5-(3'-羟基)肉桂酰基苯甲醛,为一种结构新奇的查尔酮类化合物,命名为毛叶假鹰爪素D(desmosdumotinD)和另一种活性化合物为鹰爪素(lawinal)。结论毛叶假鹰爪素D为首次从毛叶假鹰爪中分离,首次报道查尔酮类化合物具有抗HIV活性。
  • 论著
    王广树;张沐新;杨晓虹;徐景达
    2005, 39(07): 498-498.
    目的研究石蒜科植物朱顶红中非生物碱类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肢、ODS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光谱学方法坚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非生物碱类成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去氢双松柏醇(dehydrodiconiferylalcohol);反-N-(4-羟基苯乙基)阿魏酸酰胺[trans-N-(4-hydroxyphenethyl)ferulamide]。结论它们均为首次从石蒜科植物中分得。
  • 论著
    张勉;徐德然;任强;张紫佳;吴弢;刘蕾
    2005, 39(07): 499-50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大黄类药材炮制前后蒽醌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方法以大黄素和大黄酚为对照品,采用Merck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甲醇-水-磷酸(78.7:20.9:0.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外标法测定。结果大黄素的线性范围为0~44.7μg·mL-1,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8.5%,RSD=1.20%;大黄酚的线性范围为0~42.7μg·mL-1,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6.7%,RSD=1.48%。说明该方法用于大黄药材中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测定是合理可行的。结论大黄类药材炮制前后,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发生了变化。大多数样品(8/11)饮片中的含量高于药材,但少数样品(3/11)正好相反。
  • 论著
    任风芝;刘刚叁;张丽;牛桂云
    2005, 39(07): 502-504.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的黄酮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对黄酮成分进行分离,应用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出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quercetin-3-O-[2-O-(6-O-E-sinapoyl)-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1);kaempferol-3-O-[2-O-(6-O-E-feruloyl)-β-D-glucopyranosyl]-β-D-galactopyranoside(2);quereetin-3-O-[2-O-(6-O-E-feruloyl)-β-D-glucopv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3);quereetin-3-O-seambubioside(4);quercetin(5);kaempferol(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 论著
    买霞;陈莉;徐瑞成;张敏;陈虹;李灵芝
    2005, 39(07): 505-507.
    目的比较土槿甲酸(PAA)对人胃癌细胞(MGC80-3),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抑制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AA对体外培养的MGC80-3细胞,SMMC-7721细胞和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Hoechst33342/PI荧光双染色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K562细胞DNA裂解。结果PAA明显抑制MGC80-3,SMMC-7721和K562细胞系的增殖,其IC50值分别为12.500,3.125,12.500μmol·L-1。凋亡细胞比例在用药48h分别达83.50%,44.50%和63.20%。琼脂糖凝胶电泳呈典型的"DNA Ladder"。结论PAA能有效抑制MGC80-3,SMMC-7721和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 论著
    罗昌霞;张建鄂;丁国华;李涛
    2005, 39(07): 508-510.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的活性代谢产物对白蛋白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内NF-κB活性及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为空白对照;对照组加去脂的小牛血清白蛋白(BSA)30mg·mL-1共同培养;干预组先加不同浓度来氟米特的活性代谢产物(A771726)或同一浓度不同时限,0.5h后再加入BSA30mg·mL-1,EMSA法及RT-PCR检测各组NF-κB活性及TNF-α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A771726在不同浓度及时限均可抑制白蛋白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NF-κB活性及TNF-αmRNA表达,呈剂量与时限依赖性。结论来氟米特活性代谢产物可抑制白蛋白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NF-κB的活性及TNF-αmRNA的表达。
  • 论著
    刘晶;姚全胜;高静;赵晓宁
    2005, 39(07): 511-514.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镁盐(FDP-Mg)对由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心肌线粒体缺血性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皮下多点注射Iso致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静脉分别予FDP-Mg100mg·kg-1及FDP-Na120mg·kg-1和MgSO430mg·kg-1进行治疗,观察心肌细胞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测定药物对缺血损伤的心肌细胞内的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对线粒体肿胀的抑制率。同时利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氧自由基发生系统和CuSO4/细胞色素C羟自由基发生系统分别检测药物对超氧阴离子(O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结果FDP-Mg可以显著改善由Iso所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异常改变,抑制线粒体肿胀。且对·OH和O2-有较高的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电镜显示FDP-Mg对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形态有明显作用。结论FDP-Mg可有效保护由Iso所致的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实验性缺血损伤。
  • 论著
    闵清;白育庭;吴基良;舒思洁;刘彤云
    2005, 39(07): 515-517.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hawthornleavesflavonoids,HLF)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HLF对大鼠心功能、心肌酶学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HLF能够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左心室内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与下降速率(±dp/dtmax)、动脉血压的下降,并能够使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和SOD的含量增高。结论HL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减弱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能量代谢障碍和抑制自由基生成或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 论著
    李澎涛;张娜;朱晓磊;徐雅;谢利军;王冰;庞春红;贾旭;王旭丹
    2005, 39(07): 518-521.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抗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体重180-220g的健康清洁级SD大鼠7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甲基泼尼松龙组、清开灵注射液组、痰热清注射液小剂量组、痰热清注射液大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制作采用舌下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Ecoli05585)6mg·kg-1致急性肺损伤。观察腹腔注射给药1次8h后的肺含水量、肺泡灌洗液蛋白与细胞数、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并结合病理学观察分析诸项指标变化的意义。结果痰热清、清开灵和甲基泼尼松龙能够有效阻抑LPS导致的肺含水量及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增加,痰热清还能够显著减少肺泡灌洗液的细胞数量和TNF-α含量,阻抑肺损伤导致的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下降。其减轻肺泡壁结构损伤、肺间质水肿,改善肺泡壁毛细血管淤血状态的作用显著优于清开灵和甲基泼尼松龙。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够在阻抑内毒素导致的炎症级联反应的同时,改善肺泡壁毛细血管血流状态,是其有效减轻急性肺损伤,阻止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下降的药理学基础。
  • 论著
    陈彤;侯世祥;石碧琼;郑瑀;田云飞
    2005, 39(07): 522-524.
    目的制备高包封率的盐酸米托蒽醌传递体,并对其制剂学进行研究。方法用薄膜法制备盐酸米托蒽醌传递体;用透射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观察形态;用激光散射仪测定粒径大小、分布及胶体溶液的Z-电位;用葡聚糖凝胶过柱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盐酸米托蒽醌传递体的形态多为圆球或近圆球形,体积平均粒径32.5nm,胶体溶液的Z-电位为-22.5mv;包封率可达100%,载药量为2.5%;体外释药无突释,48h开始在释放介质中检测出药物,312h累积释药量为总量的39.7%,符合零级释放规律。结论盐酸米托蒽醌传递体,包封率高,粒径小,缓释作用明显,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论著
    蒋国强;朱德权;昝佳;戚明;丁富新
    2005, 39(07): 525-528.
    目的研究和克服胰岛素在电致孔下经皮传输过程中在皮肤中的滞留,提高胰岛素的经皮渗透速率。方法体外实验,裸鼠皮肤。采用荧光标记的手段研究胰岛素在皮肤中的滞留情况,使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阻止胰岛素的聚集,减少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结果超过50%的胰岛素在电致孔经皮传输的过程中滞留于皮肤中,滞留量随脉冲时间常数的减小和胰岛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滞留胰岛素在再次进行脉冲时可部分的释放,但是活性明显下降。在供给液中加入CTAB,其与胰岛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时,胰岛素滞留减小20%,电致孔时的经皮渗透速率提高1倍多。结论胰岛素在皮肤中的积累是限制其在电致孔下经皮传输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阻止分子聚集和疏通LTRs的方法可以减小药物的滞留,提高经皮传输速率。
  • 论著
    王俊;周寅;曹志娟;赖顺果;裴元英
    2005, 39(07): 529-531.
    目的建立计算机辅助的成像分析平台,分别考察市售的空白丸芯和自制的GBE微丸的圆整度。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成像分析法。结果空白丸芯和GBE微丸的纵横比(AR)值分别为1.16±0.09,1.14±0.09(n=25),形状因子(eR)值分别为0.56±0.12,0.62±0.14(n=25)。结论该方法能够直观、简便地评价微丸的圆整度,所制备的GBE微丸圆整度较好。
  • 论著
    向大雄;李焕德;罗杰英;袁红波;张杰;孙银香;龚莉
    2005, 39(07): 532-534.
    目的研究葛根总黄酮(TPF)生物黏附性缓释片和普通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揭示葛根总黄酮生物黏附性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变化规律,为临床合理运用该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家犬6只,以自身前后交叉对照方式,单剂量分别给予葛根总黄酮生物黏附性缓释片和普通片600mg。葛根素血药浓度经时数据以3P87药动学程序处理,以对两种片剂在家犬体内的动态过程进行拟合。以非室模型统计矩方法,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2),并由血药浓度数据读取cmax,tmax,经统计分析比较普通片与缓释片的生物利用度。结果单剂量给予家犬TPF片及生物黏附片后,葛根素血药浓度变化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Ke分别为(0.461±0.115)h-1,(0.238±0.042)h-1;Ka分别为(0.844±0.404)h-1,(0.446±0.100)h-1;t1/2ka分别为(0.954±0.352)h,(1.609±0.292)h,t1/2ke分别为(1.570±0.333)h,(2.995±0.617)h。普通片的AUC0-12,cmax,tmax分别为(4430±998)ng·h·mL-1,(1241±247)ng·mL-1和(2.2±0.6)h。缓释片的AUC0→12,cmaxtmax分别为(6459±738)ng·h·mL-1,(1040±134)ng·mL-1和(4.0±0.7)h。以普通片为参比制剂,缓释片的生物利用度为(151.4±37.6)%。结论葛根总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表现出较好的缓释特性,主要药动学参数发生了变化,生物黏附片的生物利用度也明显高与普通片。
  • 论著
    汪维鹏;古卓良;倪坤仪;余书勤;周国华
    2005, 39(07): 535-537.
    目的建立血浆中盐酸伪麻黄碱(PSE)的HPLC测定法,并用于在犬体内的初步药动学的研究。方法以盐酸苯丙醇胺(Phen)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简单的乙醚萃取后用HPLC直接进样检测。结果以甲醇-水(11:29)为流动相,采用Lichrospher C18能使PSE,Phen及血浆中的杂质达到基线分离;实测了犬口服西嗪伪麻缓释片剂(受试制剂,T片)和PSE普通片剂(参比制剂,C片)后不同时间点下血浆中PSE的浓度,并获得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T)(4.66±1.43)h,t1/2(C)(3.78±1.91)h,tmax(T)(4.0±1.4)h,tmax(C)(2.3±0.5)h,cmax(T)(5.47±2.41)μmol·L-1,cmax(C)(12.31±3.57)μmol·L-1。结论血浆中的西替利嗪及杂质不干扰样品的测定,PSE的浓度在0.1~10.0μmol·L-1内线性良好,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犬单剂量口服T片剂后,PSE达峰时间明显滞后,t1/2延长,达峰浓度明显降低,MRT明显增大,达到缓释的目的。
  • 论著
    雷杰杰;邓意辉;陈国良;金圣煊;毕殿洲
    2005, 39(07): 538-539.
    目的建立测定齐多夫定棕榈酸酯脂质体中药物含量方法。方法采用BetasilODS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乙醇-水(85:1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66nm,柱温为室温。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齐多夫定棕榈酸酯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度符合要求,在10.3~103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此方法回收率在100.1%~101.0%,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2%(n=5)。结论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快速,可用于齐多夫定棕榈酸酯脂质体含量测定。
  • 论著
    陈芸芸;王伟;丁怡;邢东明;杜力军
    2005, 39(07): 540-54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和含量的方法;分析太子神悦胶囊中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SephadexG-100凝胶柱纯化分离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组分,用TSK-GELG3000SW,7.8mm×300mm色谱柱,2410示差折光检测仪,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含量。结果太子神悦胶囊中相对分子质量17.0×103-27.0×103的多糖(JNTP2)的含量为(0.805±0.01)%;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Mr:24×103;Mn:17×103;Mp:27×103;Mr/Mn为1.4结论建立了简便、快捷、精密度高的凝胶色谱方法;较为准确的测定了太子神悦胶囊中多糖的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制定太子神悦胶囊多糖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 论著
    蒋晔;张晓青;徐智儒
    2005, 39(07): 543-54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唑来膦酸及其制剂含量。方法采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法。固定相为BDSC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甲醇-5mmol·L-1醋酸铵缓冲液配制的10mmol·L-1正戊胺溶液(醋酸调pH=7.0)(3:97)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室温。结果唑来膦酸的浓度为99.04~891.4μg·mL-1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注射用唑来膦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0.76%(n=9);唑来膦酸注射液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0.69%(n=9)。结论方法准确,操作简便,分析快速,适用于唑来膦酸原料药及制剂的含量测定。
  • 论著
    钟文远;崔永春;范春兰;胡智兴;李玛琳
    2005, 39(07): 547-549.
    目的寻求高效低毒的新型钌配合物抗肿瘤药物。方法用RuCl3·3H2O,乙二胺(en)或者邻菲罗啉(Phen),氟尿嘧啶(5-Fu)为原料,设计合成了[Ru(en)(5-Fu)2Cl2]Cl,[Ru(Phen)(5-Fu)2Cl2]Cl配合物。并用改良MTT,SRB法,选用K562,A549,Bel-7402,BIU-87,Bcap-37细胞株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合成的[Ru(en)(5-Fu)2Cl2]Cl,[Ru(Phen)(5-Fu)2Cl2]Cl配合物的化学结构由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初步证实。获得配合物细胞株体外抗肿瘤活性数据IC50值。结论[Ru(Phen)(5-Fu)2Cl2]Cl配合物与5-Fu相比,似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论著
    严瑾;沃兴德;范春雷;高丽萍;钱颖;宋家梁
    2005, 39(07): 550-553.
    目的在爪蟾卵母细胞中建立人类PPARγ-PPRE调控系统,为PPARγ配体类药物筛选提供一个可靠的实验平台方法将调节蛋白PPAR基因构建在爪蟾卵母细胞启动子XOE下游,构成pXOE-PPARγ重组质粒;将PPRE反应元件构建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d2EGFP报告基因的上游,得到pPPRE-d2EGFP重组质粒。将pXOE-PPARγ质粒和pPPRE-d2EGFP质粒共注射入爪蟾Ⅴ,Ⅵ期卵母细胞中,建立PPRE调控通路的表达系统,分别在含前列腺素E1(PGE1)、吡咯列酮的培养液中培养3d,对照组共注射pXOE-PPARγ质粒和pTAL-d2EGFP质粒,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含PGE1,吡咯列酮的卵母细胞中观测到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组未见到荧光。结论PGE1,吡咯列酮可以通过影响PPRE反应元件上调其下游基因的表达;通过核内共注射的方法在爪蟾卵母细胞中建立的PPARγ-PPRE调控系统,可作为PPAR配体类药物快速筛选和作用机制研究的细胞模型。
  • 学术讨论
  • 学术讨论
    张宜;汤韧
    2005, 39(07): 554-556.
  • 药物经济学
  • 药物经济学
    张黔桓;严红
    2005, 39(07): 557-558.
  • 药物经济学
    潘碧云;虞和永
    2005, 39(07): 55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