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张子颖, 吴灵芝, 印妮, 王振欣
    2024, 59(15): 1361-1365.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5.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以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减少为特征的疾病,可由多种先天性和后天疾病引起。目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主要包括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以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海曲泊帕(hetrombopag)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非肽类TPO-RA,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既往对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反应不佳的慢性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免疫抑制治疗疗效不佳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海曲泊帕用于ITP及SAA治疗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目前海曲泊帕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的一项Ⅲ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本文就海曲泊帕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制定应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策略或个性化防治方案提供参考。
  • 综述
    李珂, 刘金海, 翟广玉
    2024, 59(15): 1366-1374.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5.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槲皮素是一种天然多酚,是多种植物性食品中发现最丰富的类黄酮类化合物之一。槲皮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造成的损害。槲皮素是一种亲脂性化合物,能够穿过细胞膜,调节众多与疾病进展、化学预防有关的细胞内和细胞外信号通路。槲皮素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抗炎、抗菌、抗癌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是它的低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为了改善这些缺点,研究者对槲皮素进行了结构修饰,修饰羟基生成酯或者醚,修饰羰基生成腙或者羰基氧被取代的产物,8-位被取代的产物,与金属离子生成配合物等。对槲皮素的结构进行优化修饰获得了溶解性能好、生物利用度高、活性明显改善、抗癌活性增强的槲皮素衍生物。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槲皮素衍生物的研究进展,为槲皮素衍生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 论著
  • 论著
    代兴, 程莎, 陈明秀, 余佳, 骆衡, 徐广灿, 徐必学
    2024, 59(15): 1375-1383.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5.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发现新型高效低毒的2-芳氨基喹唑啉类抗肿瘤目标化合物。方法 以邻硝基苯甲醛和6-硝基藜芦醛为原料,通过亲核加成、氧化、还原、环合、氯代、偶联等反应,合成了16个N-苯基-4-三氟甲基-2-氨基喹唑啉衍生物,并通过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噻唑蓝(MTT)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前列腺癌细胞(PC3、LNCaP)、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和宫颈癌细胞(HeLa)4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活性,并对高活性化合物8b作了靶点预测。结果 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8b和8c都显示出良好的抗增殖活性,特别是化合物8b,对PC3、LNCaP和K56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51、4.51和8.49 μmol·L-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整合激酶1(provirus integration in ma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kinase-1, PIM-1)蛋白可能是8b的潜在作用靶点。结论 含哌嗪结构的芳氨基喹唑啉化合物8b值得深入研究。
  • 论著
    何唯瑜, 石小燕, 陈涂薇, 赵健, 孙艳艳
    2024, 59(15): 1384-1392.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5.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将具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HDAC)抑制活性的芳香异羟肟酸与双联吡啶钌(Ⅱ)配合物进行偶联,合成一系列双功能异羟肟酸类钌配合物作为HDAC6选择性抑制剂,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芳香环为连接基团(Linker),异羟肟酸为Zn2+螯合基团(zinc binding group,ZBG)合成得到3个钌配合物,并通过1H-NMR、13C-NMR和质谱进行结构表征。荧光分析法评价化合物的HDACs抑制活性,噻唑蓝(MTT)法评价化合物对A549、MDA-MB-231、MCF-7、HepG-2和LO2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通过分子对接研究化合物与HDAC6蛋白活性位点的结合情况。结果 目标化合物均表现出HDAC6抑制活性和选择性、体外抗肿瘤活性和靶向性,并筛选出代表化合物3,细胞毒活性与顺铂相当,且体外肿瘤靶向性远高于顺铂。结论 在药效团模型中引入较宽较大的帽子(Cap)结构(双联吡啶钌),可以更好地发挥化合物对HDAC6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同时引入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钌(Ⅱ)结构,在提高化合物的HDAC6选择性抑制活性的同时兼具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证明双联吡啶钌配合物偶联芳香异羟肟酸的双功能设计是合理有效的。
  • 论著
    廖海, 喻心怡, 黄雪, 张田, 全慧鸽, 李宇辰, 周嘉裕
    2024, 59(15): 1393-1399.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5.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基于插入缺失(Indel)标记的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太白贝母及其近缘种开展分子鉴定研究。方法 从GenBank下载103条来自不同贝母来源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序列比对筛选太白贝母的特异性Indel标记。在该Indel标记的上下游保守区中设计引物,通过常规PCR与凝胶电泳方法对不同贝母来源植物开展鉴定,并考察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与最适反应温度。结果 太白贝母在accD-psaI基因间隔区具有一段长度为137 bp的缺失,可以作为太白贝母的特异性Indel标记。建立的常规PCR与凝胶电泳方法对太白贝母有良好的特异性,仅有太白贝母产生302 bp的条带,从而与暗紫贝母等其余12 种不同贝母来源植物明显区分。该方法对贝母DNA模板的检测下限为0.239 ng·μL-1,最适熔解温度(Tm)值为58 ℃。结论 该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高、快捷与成本低等特点,不仅能够实现对太白贝母及其近缘种的准确鉴定,还能够为其他重要来源植物的分子鉴定提供开发思路。
  • 论著
    刘靖, 孟爽爽, 刘军民, 萧晓吉, 古敬锋, 龚彩玲, 谢文波, 赵双双, 詹若挺
    2024, 59(15): 1400-140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5.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建立溪黄草药材基原植物及其近缘植物的特征性片段扩增区域(SCAR)分子标记技术,为溪黄草药材的基原鉴定提供新的分子鉴别手段。方法 采集溪黄草药材的基原植物及其近缘植物共5种29个居群,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对代表居群的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ISSR特异性片段,经回收纯化、克隆、测序后,根据特异性片段测序结果设计可以直接用于它们高效鉴定的SCAR引物。结果 采用14对ISSR引物对18个代表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4条特异性片段并成功转化为ISSR-SCAR 分子标记,可分别用于特异性识别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 ex D. Don) H. Hara、长叶香茶菜R. stracheyi (Benth. Ex Hook. f.) Hara、溪黄草R. serra(Maxim.)H. Hara和显脉香茶菜R. nervosa (Hemsl.) C.Y.Wu et H. W. Li。结论 建立的ISSR-SCAR分子标记条带清晰明亮,结果稳定,能够准确、快速鉴别溪黄草药材的基原植物及其近缘植物,为溪黄草药材基原的分子鉴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 论著
    黄彩霞, 欧阳惠枝, 黄秋萍, 陆伟利, 王晓颖, 徐伟
    2024, 59(15): 1408-1415.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5.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载紫杉醇的大黄酸偶联物(PTX/TPGS-CR)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及其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 采用透析法,以泰素(Taxol®)为对照,考察PTX/TPGS-CR胶束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药行为。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以Taxol®为对照,评估PTX/TPGS-CR胶束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细胞毒性。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TX/TPGS-CR胶束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考察PTX/TPGS-CR胶束对HeLa、4T1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在pH 7.4磷酸盐缓冲液(PBS)中,PTX/TPGS-CR胶束在12 和72 h内分别累积释放50.84%和71.38%;在模拟肿瘤微环境pH 5.8 PBS中,PTX/TPGS-CR胶束在12 h内累积释放79.19%,且72 h几乎完全释放。细胞毒试验结果显示,PTX/TPGS-CR胶束对4T1细胞表现出较强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72 h时半抑制浓度(IC50)为0.321 9 nmol·mL-1。PTX/TPGS-CR胶束能引起HeLa、4T1细胞发生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可使HeLa细胞在PTX阻滞G2/M期的基础上同时增加G0/G1期阻滞,抑制细胞分裂增殖。PTX/TPGS-CR胶束能抑制HeLa、4T1细胞迁移,减少肿瘤转移。结论 PTX/TPGS-CR胶束具有很好的pH响应释药特征,在血液环境中缓释药物,而在肿瘤微环境中实现快速释药;具有很好的肿瘤增殖抑制效果,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具有较好的肿瘤治疗潜力。
  • 论著
    田珩, 杨仪雪, 吴纯敏, 严全鸿
    2024, 59(15): 1416-1423.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5.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喉宁雾化吸入溶液的雾化特性进行研究,为该类制剂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呼吸模拟器和新一代撞击器,以紫丁香苷为指标性组分,建立喉宁雾化吸入溶液递送速率、递送总量和体外空气动力学分布的测定方法,考察不同的压缩机、雾化器、雾化方式和呼吸模式对雾化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相同的雾化条件下,采用成人呼吸模式,压缩型雾化器的递送速率为23.3~52.2 μg·min-1、递送总量为178.8~353.2 μg、模拟喉部沉积比为2.1%,超声雾化器的递送速率为3.2~21.2 μg·min-1、递送总量为12.9~82.7 μg、模拟喉部沉积比为0.7%,振动筛网式雾化器的递送速率为7.2~16.5 μg·min-1、递送总量为93.5~217.2 μg、模拟喉部沉积比为0.1%,各类装置的质量中值动力学粒径在2.2~3.6 μm之间;儿童呼吸模式下各类型装置的递送速率为1.5~24.3 μg·min-1、递送总量为26.3~215.4 μg。结论 雾化器的类型和品牌对喉宁雾化吸入溶液的递送速率和递送总量有较大影响,建议临床使用时应尽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雾化装置;儿童呼吸模式下喉宁雾化吸入溶液递送速率及递送总量均有所降低,提示临床应根据患者年龄和肺部功能情况调整雾化剂用量和雾化时间。
  • 论著
    张俊, 周霖, 郑天元, 罗永刚, 孙志
    2024, 59(15): 1424-1428.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5.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多黏菌素B(polymyxin B, PB)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药动学,为该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脓毒症患者静脉给予PB,q12 h,连续给药4剂,分别于各剂给药前及第5剂给药后0.5、1、2、3、6、9、12 h采集血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分析方法测定PB血浆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方法计算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以稀疏血药浓度数据点建立有限采样模型。结果 最终纳入18例患者,PB的主要药动学参数0~24 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 h)为(63.33±30.88) mg·h·L-1,第5剂给药前血药浓度(ρ0)为(2.01±1.54) mg·L-1,第5剂给药后的峰浓度(ρmax)为(6.90±4.22) mg·L-1,第5剂给药后12 h血药浓度(ρ12)为(1.64±1.04) L·h-1,平均稳态血药浓度(ρss,av)为(2.64±1.29) mg·L-1,第一剂、第二剂、第三剂给药后的谷浓度分别为(3.35±2.50),(2.74±1.60),(1.76±1.10) mg·L-1。推荐2点回归方程为:AUC0-12 h=2.08+1.22ρ1+9.41ρ6结论 PB在脓毒症患者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存在个体差异,首剂给予负荷剂量可很快达到稳态浓度,给药后1、6 h的PB浓度点可用于估算AUC0-24 h,建议监测PB-AUC0-24 h值调整成人脓毒症患者的给药剂量。
  • 论著
    邓寒霜, 李筱玲, 王欣, 张浪, 孙金娟
    2024, 59(15): 1429-1437.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5.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连翘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指纹图谱及基于“一测多评”(QAMS)技术的多成分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河南、山东、山西、陕西4个省份47批连翘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H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连翘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利用QAMS技术,以连翘酯苷A为内参物,同时对连翘酯苷B、连翘酯苷A、金丝桃苷、牛蒡子苷、连翘苷和连翘脂素6种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分析不同产地样品差异。结果 建立了47批连翘药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785~0.989,共标定30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将47批样品聚为3类,OPLS-DA分析能有效将几个产区连翘药材进行区分(Q2>0.5)。采用QAMS法与外标法(ESM)测定47批样品中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产地样品中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P<0.01)。连翘酯苷B、连翘酯苷A、金丝桃苷、牛蒡子苷、连翘苷、连翘脂素6种成分在各省样品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河南(4.50、20.58、0.52 、2.39、7.46、1.76 mg·g-1)、山东(0.90、9.26、0.36、1.39、3.84、3.87 mg·g-1)、山西(0.82、8.74、0.29、1.16、2.64、1.75 mg·g-1)、陕西(5.18、55.10、0.88、3.36、13.11、9.25 mg·g-1)。结论 不同来源的连翘药材样品中化学成分近似,但产地因素对有效成分含量有较大的影响,来自陕西的连翘样品中各检测成分含量最高。建立的连翘药材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结合化学识别模式可为连翘药材产地判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 论著
    孙晓龙, 杨青, 王洪波, 刘颖
    2024, 59(15): 1438-1444.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5.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液质谱联用(LC-MS/MS)检索数据库技术建立卡那霉素、庆大霉素C1、庆大霉素C1a、庆大霉素C2、妥布霉素、新霉素、异帕米星、依替米星8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AGs)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Shiseido PC HILIC(2.0 mm×100 mm,3 μm)色谱柱对8种AGs进行分离,体积分数0.5%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采用多重反应监测(MRM)扫描建立8种AGs的筛查方法;采用碰撞能量扩展(CES)功能和增强子离子(EPI)扫描模式采集8种AGs的典型质谱图,添加到已经建立的抗生素检索质谱库中。结果 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10 min即可实现对8种AGs的初筛和定性分析。应用该方法对3批INSA胰岛素产品中的卡那霉素残留进行了监测,3批样品中均未检测到卡那霉素,其残留量小于检出限0.05 ng·mg-1结论 本研究应用液质联用检索数据库技术建立的8种AGs的检测方法可以对痕量AGs进行快速筛查和准确定性。
  • 论著
    刘亚茹, 雷蓉, 苏建, 刘永利
    2024, 59(15): 1445-1452. https://doi.org/10.11669/cpj.2024.15.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参麦颗粒中14个成分含量的方法,分析不同厂家红参投料的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Shimadzu Shim-pack gist C18(2.1 mm×100 mm,2 μm)色谱柱,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同时测定71批参麦颗粒中14个皂苷类成分的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影响参麦颗粒中红参投料差异的主要物质基础,并运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EW-TOPSIS)对不同厂家参麦颗粒红参投料质量进行优劣性评价。结果 14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 5);平均加样回收率范围均为95.6%~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4.7%];经化学计量学以及熵权优劣解距离法分析可知,3个厂家生产的样品分别聚为3类,其中B厂家投入红参质量整体较好,C厂家红参投料存在掺伪现象。结论 该方法特异、灵敏、高效、可靠,可用于参麦颗粒的质量控制。